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作者:覃仕勇

在中國歷史上,西晉、北宋和大明王朝的滅亡都與異族入侵有關,而晉、宋政權在渡江南遷後,都在南方迅速穩住了局勢,與北方政權形成長期南北對峙的局面,史稱東晉和南宋,立國都超過了百年。可是,與之相較,南明政權的存在時間不過才短短十八年!其中,人們看好的最具優勢的弘光朝,支撐時間竟然只有一年!隆武朝支撐時間稍長一點,一年零兩個月。永曆朝奔竄於兩廣、雲貴,甚至遁入緬甸,則苟延殘喘了十五年。


說弘光朝最具優勢,是因為大明王朝實行的是「兩京制」, 留都南京與首都北京的六部等衙門相對應,也有著一套完善的領導班子。六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的都御使、御史,翰林院侍讀學士等等官員一應俱全。


從某種程度上說,南京領導班子可作北京領導班子的替補,北京領導班子覆滅,即南京領導班子完全可以在第一時間全面啟動,投入工作。


此外,中國南方大部分版圖仍掌握在明朝官員的手裡,而且,雖然北中國饑荒頻仍,戰亂不息,但江南地區卻一直安逸平穩,農業、商業、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雄厚。更重要的是,江南地區還保有數量巨大的明朝軍隊。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單就明朝尚存的江北四鎮兵力來說,儘管各種資料給出的數字大小不一,但從時任工科都給事中的李清提供的記錄來看:「四鎮兵各三萬,需餉二百四十萬」,則兵力不下十二萬。此外,還有南京京營兵六萬,鄭鴻逵、鄭彩、黃斌卿、黃蜚、卜從善等八鎮兵馬十二萬,其餘如操江、鳳督、楚撫、應撫、淮撫等也擁兵有十多萬。在李清的記載中,楚鎮左良玉擁兵為五萬,但左良玉沿江東下時,曾豪稱雄兵百萬,保守估計,其兵員沒有七八十萬也有四五十萬。左良玉死後,他的兒子左夢庚所率降清的殘部就有十幾萬。


一句話,弘光朝的兵力數量是相當龐大的。


所以,在弘光朝成立之初,很多人認為,南京政府就算不能收復北方、光復昔日大明榮光,但要做個類似東晉或南宋的偏安政府那是沒問題的。

可是,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1645年三月,清軍攻陷大順朝的國都西京(今西安),一路逐李自成東奔,驚破左良玉的膽魄,血屠揚州,佔據南京,前後不到兩個月,弘光朝就宣告垮台了。


弘光朝的消亡為什麼這麼快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東晉、南宋相比,南明最大的不同有四點。


一、對手的決心


當年,滅掉西晉的匈奴劉漢國只是五胡十六國之一,缺乏一統南北的實力。而且,攻陷長安不久,劉聰死,劉漢國一下子分裂成了前、後趙,東晉的敵人變成了後趙。石勒時代的後趙既受到來自前趙勢力的摧壓,身後又有并州劉琨、幽州王浚等人的牽制,根本無暇南下。了石虎時代,前燕已經興起,牽制了後趙,所以,東晉從得以從容站穩腳踏,立國百年不倒。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南宋的情況相對要糟一點,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金國挾滅遼之威,一舉擊破北宋帝都汴梁,但這時的金國才剛剛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俘獲得宋帝徽欽二宗、掠奪了無數子女玉帛,心滿意足,便迫不及待地建立楚、齊等偽政權來統冶管理中原,自己打道回府了。雖說南宋建國之初,金國也發動了一場名為「搜山檢海捉趙構」的千里「斬首」行動,但畢竟孤軍深入、戰線太長,差點歸路被截,這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宋所面臨的對手只是劉豫的偽齊政府。


弘光朝所面對的的清政府,雖說在入關之初有過與南明劃江而治的短暫想法,但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領導班子很快發現,北方的供養主要來自南方,劃江而治,只能是困死自己,所以,一統南北的決心已經不可更改。南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偏安的氣候和環境。

二、弘光即位飽受非議


司馬睿、趙構被擁上帝位,都得到了所有心懷故國的遺臣、遺民的擁護和祝福。尤其是趙構,因為靖康之難中,所有的帝系子孫都被金人一窩端了,他是唯一的漏網之魚,是流亡政府領導人的不二人選,誰也沒有資格跟他爭。而弘光帝,本來是最合法的帝位繼承人,但還沒登位,就被無辜地捲入到「黨爭」之中,帝位險些落空。


即使登上帝位,文臣武將還是紛爭不息,力氣不往一處使,馬士英、阮大鋮與東林人士間的互相傾軌、互相倒台,黃得功與高傑的火拚、爭地盤等等,內耗嚴重。接踵而來的「大悲案」、「北太子案」、「童妃案」更讓弘光帝焦頭爛額,擔驚受怕,擔心差有不虞,非但帝位不保、小命不保。左良玉舉兵東來,雖說一方面是為了避戰大順軍,但也是弘光帝位不穩的一個集中體現。


三、沒有可以依仗的軍隊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弘光雖是由江北四鎮貪功擁戴得登帝位,但這四鎮都趨於獨立的軍閥,弘光根本指揮不動。也就是說,弘光沒有可以依仗的心腹武裝隊伍。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相對而言,魏晉更替,晉武帝分封了二十七個藩王,地方上出現了與西漢初郡國並行制相似的行政管理模式,藩王手中都執掌著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也是西晉「八王之亂」為什麼會鬧得這麼凶的的源頭。


琅邪王司馬睿,在「八王之亂」中採取了低調謹慎的方針,盡量遠離爭端,避免戰禍,既保存了實力,後來又依附上了勢力雄大的東海王司馬越,得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所以說,他是有一定軍事班底的。而出鎮江東後,司馬睿又得到了大門閥世族琅邪王氏中王導、王敦兄弟的鼎力相助,實力就不容小覷。


而趙構原本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可是汴梁圍急,他因為人在城外,得哥哥宋欽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集結和收編河北、河東各地軍隊以入援東京,就靠這一道任命書,他集結了一支數量可觀的軍隊,宗澤、岳飛等人就在其中。


四、民心向背


話說,東漢末年,烽煙四起,群雄紛爭,雖說後來形成三國鼎立之局,但民眾的願望還是天下合一、四海一統。西晉武帝司馬炎完成了這一事業,西晉王朝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正是這一原因,儘管西晉國祚不長(只有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它的滅亡,還是換來了無數人的淚水,所以,衣冠南渡後,政權很快穩定,民心容易收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北宋末年的情況,很多書都說,宋徽宗趙佶不理朝政,大量豢養樂師歌妓,廣集奇花異石,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這樣的政府,應該遭到民眾的唾棄。可是,我們看靖康二年正月,宋欽宗趙桓赴金營議和日暮未歸時,京師百姓自覺排隊候駕,從皇宮到南薰門,人頭攢動,一望不到邊,甚至有人炙火於臂,或自燒其指,或望門側而拜,即令風寒雨雪、泥淖沒膝,也不減其志的感人場面,就知人們對這個政府是多麼的眷戀和熱愛。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而在大明朝的天啟、崇禎兩朝,民變劇烈,除了天災之外的原因外,主要是社會矛盾土地兼并太過嚴重。而要論明朝土地兼并最為嚴重的區域,又當屬江南無疑。原因很簡單,江南土地肥沃,是官僚權貴追逐、爭奪的對象。之前沒有在這地區爆發大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是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產量高,佃農租種地主的地交出大量的租稅後尚足以糊口;二是發達的工商業為無田農民提供了生存手段。


在這兩方面情況下,江南地區的民眾一時還沒有跟隨著西北等地揭竿起義,但卻也是隱忍待發了。


所以,南明政府的建立,民眾的期待值並不是很高,反應比較冷淡。


而又因為江南物產富足,在明朝中後期單單以一地的賦稅,就支撐起了大明帝國的70%的財政運作和開支。然而,「甲申之變」以後,即使遼東、陝西、河南等地已經淪陷或半淪陷,江南的財政僅僅用於自身,百姓的日子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


究其原因,是弘光政府為了養活數量龐大的軍隊。南明立國一年,就從江南賦稅中徵收的白銀高達460萬兩,這還不夠,財政部門還聲稱實際支出高達700萬兩,虧損240萬兩。江南百姓由此叫苦連天,恨不得這個政府早死,從心裡詛咒它,聽說清軍南來,有人還嫌清軍太慢,埋怨「清兵如蟹,曷遲其來」!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先前的西北等地佃農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帶領下,拔刀造反作亂,對各級皇族、官僚、地主分子大加殺戮,使得這些特權階級逃的逃、亡的亡,廣大耕地一下子就成為了「無主荒地」。


清朝政府入主北京,新來乍到,為了能徵收到賦稅,就採用了「誰耕種,誰納稅」的辦法,承認了佃農對租種土地的所有權。


而且,清政府為了收取人心,根據文臣范文程的建議,賦稅徵收就按萬曆時期的較低標淮徵收。另外,還實行減稅,大幅減免本年度「清統區」的正賦,徵收辦法是清軍所過之處免徵糧一半,未過之處只要真心歸順,可免徵糧的三分之一。除免了部分本年度的賦稅外,還規定,以前年份老百姓欠崇禎朝的賦稅,統統不再交納。


民怨之下,弘光政府的敗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比東晉、南宋,南明為何卻如此短命?



然而,隨著弘光和大順兩大政權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被消滅,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由此得意忘形,先後施行了占房、圈地、投充、逃人、剃頭改衣的政策,民心的向背由此發生了大逆轉,江南人民幡然醒悟,紛紛備起抗清,更有可歌可泣的「江陰八十一日」。這也是後來的永曆政權雖然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兵一卒,但依然和清廷周旋了十五年的緣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秦末大亂,秦朝嶺南軍團為何沒有回援中原?
李自成麾下的頂級謀士李岩,是否真有其人?
六齣奇計的陳平,面對劫匪,一個小舉動便成功脫險
闢謠:重說甲午,北洋艦隊真是渣?
都說蜀地人傑地靈,他是蜀地文脈的開山者

TAG:歷史派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南明沒有成為東晉和南宋?
奇怪的晉朝:定都洛陽為何不稱東晉,南遷南京卻不稱南晉?
為什麼東晉南宋可以偏安半壁江山,南明卻速亡?
南宋、東晉就是王朝延續:憑啥南明就不是明朝正統國祚?
很不公平?南宋、東晉就是王朝延續,憑啥南明不是大明正統國祚?
同是半壁江山,為何東晉主戰南宋主和
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唐代吳道子
晉有東晉,宋有南宋,元有北元,明有南明,那麼隋呢?
南明為何僅僅堅持十八年就滅國了?為何不能像東晉、南宋那般延續
一尊黑陶鷹,竟是東晉南北朝的寶物
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之間是怎麼回事?
東晉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如何評價東晉北伐
東晉崛起,殺慕容超,滅南燕
慕容燕國與前秦苻堅以及東晉、北魏之間的相愛相殺
最新亮點:苻堅為何不聽王猛勸告,轉頭南伐東晉?
淝水之戰(謝玄,苻堅)時,當時東晉的皇帝是誰?
劉裕才是漢人英雄,如果沒有宋高祖武皇帝劉裕,東晉必成一盤散沙!
東晉帝陵之謎:東晉帝王陵為什麼全都會找不到?
東晉衣冠南渡名士風流的背後,南朝政治並不比北方胡人政權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