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大J的話


我當時在給小D選擇幼兒園時就和大家分享過,對於任何育兒理念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盤否定,用一顆開放的心去了解。這一點我和小D的認知老師不謀而合,於是平時和小D日常互動中,我們都會這裡借鑒一點,那裡學習一點。總之,從小D出發,讓育兒理念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被它們牽著走。


今天分享的是我的朋友Clee,她最近參加了蒙特梭利家長課,把她的學習筆記記錄了一下。我看完後覺得很有收穫,很多理念我們平時也在運用,但我好像從來都沒有這樣系統地和大家分享過。所以今天就借花獻佛了。

文:Clee


對蒙特梭利一直是略有了解的,老大瓦力也裝模作樣的上過近10個月的所謂蒙氏遊戲班。印象里蒙氏的特色就是一堆略顯枯燥的教具,每做完一個要放回去再換下一個。孩子們都安靜的從事自己的「工作」,甚至覺得安靜的有點可怕。蒙氏還有不少挺固執的規則,物件有自己的使用方式而不能隨意亂用,比如椅子只能用來坐,把一排椅子搭起來走過去是不被允許的。


蒙氏教育者認為這樣的真實能夠帶來平衡和平和,身邊一些蒙氏培養的小孩子看起來的確比較平和、專註、邏輯思維能力好,自理能力強。更有經受過蒙氏培訓的朋友分析起孩子的想法頭頭是道聽起來頗令人信服。


帶著這樣的想法(和奶泵),我走進了八小時蒙特梭利家長課(0-3歲)的課堂。老師零零碎碎的講了很多,其中還有不少是我自己本來就已經在做的細節,但還是有不少點頗為觸動。

有些覺得有用的想法,未必全是100%蒙氏,但不妨拿來分享。就算不進蒙氏學校,也仍然可以在家有選擇性的「拿來主義」,挑選自己較為認同的理念和方法進行實施。


先具體再抽象


蒙特梭利相信嬰幼兒的教育應該先以實物進行「具體」的教育,再進行「抽象」的教育。


所謂具體,比如教蘋果的概念,不要拿圖卡,更不要認字,而是先給孩子一個蘋果,讓他連摸帶聞再啃啃最後瞧瞧蘋果到底什麼樣。再比如認動物,先別急著買一堆模型或者讀繪本,看動物圖鑑,而是帶孩子去看實物,看看動物園裡的大象多大,長什麼樣,怎麼走路,最好再喂兩根香蕉。


對孩子來說,實物比概念存在更多的信息量(蘋果的香氣、質感、味道、顏色),孩子的印象會深刻的多。有了實物的概念,再去看繪本、進行更抽象的思維,都會更有根基。

如果沒有看過蝸牛的實物、研究過眼睛和觸角的關係,你不會知道卡通里的蝸牛形象是錯的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孩子主導的學習


孩子主導的學習,其實質是順應孩子的思路和好奇心,在好奇心最重的時候,引導孩子自己發現答案,在這一時刻,對於答案的記憶是最好的。但更重要的(對於網路時代也更相關的)是這樣的推理的過程可以內化為自己經驗的一部分。

今天帶著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指一朵橙色的花給他看,順手用手碰了碰花蕊,手上馬上沾上了橙色的花粉。於是一閃念隱約想起花粉一定和花的繁殖、雌性雄性什麼的有關係。但是當年的生物課也只是死記硬背一通,好像完全沒有在腦子裡產生過共鳴,甚至覺得在上生物課死記硬背之前,自己內心從來沒有對花粉到底是什麼、起什麼用、植物是怎樣繁殖這些問題產生過好奇。


如果當年的我被人引導問過這樣的問題,想必會對「花粉是種子植物的微小孢子堆,成熟的花粉粒實為其小配子體,能產生雄性配子。花粉由雄蕊中的花藥產生,由各種方法到達雌蕊,使胚珠受精。」這樣的概念會更有體會一些。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信任孩子的能力,允許從犯錯中學習


這和父母以自身經驗教導孩子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通過控制環境內的教具,以略有挑戰性的任務去激發能力,同時培養自信。在我青春期的時候跟我媽媽說過一句話:雖然有些彎路明知是彎路,可還是要自己走過一次才知道。在蒙特梭利教育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個「彎路」不要偏離的太遠。


溺愛孩子的長輩常常會說:他還這麼小,懂什麼,當然要我幫他做決定,或者容忍他的任性。但在蒙氏教育里的第一步即是「互相尊重」不僅是禮儀、禮貌上的尊重,也包括相信對方是一個獨立思考、有行事能力的個體,即使他只有3、4歲,個頭還不到一米。


當我看到18個月已經會扣鞋帶、按四、五個步驟切香蕉,21個月已經會用筷子、自己洗頭,四歲可以拿把刀獨立切橙子、甚至炒蛋做飯的孩子,就知道雖然我已經算放手讓孩子去做,但還是太保守了。


當然,談到月齡並不是要攀比,只是說明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他們一直在成長,能力一直在加強。如果你還當他是1歲大的孩子,什麼都不給碰不給摸不給嘗試,一手遮天,最後培養出來的恐怕就是一個三十好幾還要「問我媽」的媽寶。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強調程序,強調因果


程序是指做一件事情固定的順序。生活作息的程序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生活常規的安全感。做一件事情的程序能夠增加孩子的邏輯能力。


因果當然不是指因果報應,而是一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通過讓孩子了解到事情的因果關係來規範行為,建立自律,比如,尿在褲子里褲子會濕、玩具不收好會踩到摔倒/下次找不到。小訣竅是當這種因果關係不強或者結果不夠顯著的時候,父母的演技也很重要。


多做家務好處多


因為香港的家務由菲佣一手包辦,連看到的機會都不多,瓦力之前所涉及的家務也僅限於拿著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苕帚在地上隨便拖著走兩下。但通過上課我了解到,讓孩子做家務活動有幾大好處:


提供給孩子模仿成人的機會(掃地、倒水、擦桌子、擺餐具);


創造多樣化的任務鍛煉各項技能,並在實際生活的環境里加以應用。(五指靈活、三指靈活到兩指靈活);


充滿邏輯和秩序感(買菜、洗菜、擇菜、炒菜、吃菜的順序必須遵守,如果打亂則有相應後果);


在家庭環境里提供服務和貢獻的機會。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上完課後回家,我就嘗試了讓大寶做了三項家務活動:摘葡萄洗葡萄;自己用玻璃水壺和玻璃杯倒水,包括用海綿把倒出來的水清理乾淨)和做三明治,包括做完以後把盤子收回廚房清洗乾淨,居然有出人意料的神奇效果。


大寶對於家務任務的興趣程度大大超出了對一般玩具的興趣。往常從來不聽我教他玩玩具的他居然乖乖的聽完了任務要求,並且非常盡職盡責的洗好摘完了一整串葡萄,這當中還灑落在地上又返工了一次。自己倒完了三四壺水,自己喝飽給姥姥,姥姥喝飽給媽媽,結果吃飯前後尿濕了三條褲子[噓]。他還做完了三個完整的三明治,並且只有在完成之後才想起要動偷吃的念頭。


而他對於這些任務的專註程度也絕對超過了拿積木和樂高壘高高。不知是不是因為大人的態度,讓他覺得這是」玩真的「。 而真玻璃真刀真麵包相信也讓他感受到了媽媽對他的信任和十足的誠意。最贊的是玩著玩著準備了外出的水果,做的三明治也真的是全家的晚飯,沒有額外花一分鐘時間。


姥爺,你要吃火腿三明治還是牛肉三明治?

就算不上蒙氏幼兒園,這些蒙氏理念在家也可以實踐起來



教育要留白,少即是多


教育也要給到七成飽,才能有空間感,產生求知慾。一味的塞塞塞可能方向不對對牛彈琴,也可能因為太過勉強而讓孩子失去了真正的學習的樂趣和動力。吶,其實吃飯這事是一模一樣的,對不對。


不過,全天課程聽完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愛動的小朋友通常更聰明。」嗯,為娘的可以放心了!^_^


大J叨叨叨


昨天分享的文章,戳->愛是一輩子的信仰|2歲半女兒教會我如何愛,好多大家的留言都把我弄的眼睛濕濕的。 以前不覺得自己是個特別愛孩子的人,但有了小D後,我發現自己有了軟肋也有了盔甲,這樣挺好!


還是有不少媽媽在留言問我關於直播的事,這裡統一回答一下,可以關注我的新浪微博:大J小D2015,就可以看到直播回放和今後的直播通知了。這個周六有計劃再進行一次直播哦,在想主題呢,等我通知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紐約幼兒園老師用「搭腳手架」的方法激發孩子潛力
5個月的孩子睡在搖籃里過世,嬰幼兒睡眠安全必須重視
老外也是坐月子的,只不過此「月子」非彼「月子」
最樸素的三句話,卻對我的育兒觀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
每家都有的洗碗海綿,竟是紐約幼兒園開放認知的教具

TAG:大J小D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想在互聯網上賺錢,希望你能明白這種精神,並親自實踐,賺點錢小錢,不會太難
實踐證明,只要你帶柴犬去了公園,就別想回家了
經過實踐,多肉還是要這樣子才會美哭……
她的臉上不光沒有顯著的皺紋,肌膚看來也十分健康亮麗,知道她實踐年紀的人無不驚嘆!
很多公司都開始轉型大前端了,來看看它們是怎麼實踐的?
你想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嗎?答案就在這裡!建議收藏並實踐!
微服務並不一定是你的最佳實踐,別把它想得太美好
兩根管子就可以捕魚,簡直想趕緊回家實踐
我們如何實踐你所說的一切?
瑜伽習練除了實踐 你還離不開它
白條鬧窩?多次實踐有效的辦法,不喜歡你可以不說話,別裝的多高
實踐證明,千萬不要把柴犬帶出門,否則很難帶回家!
這篇關於保養的美容筆記,再長也要看完它,實踐經驗,句句在理!
團購了它家的泡饃來吃了,實踐花費不到兩塊
說是叛逆期,不如說是開始成型定性的獨立思維能力,想自己做,並實踐自我的過程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身體棒不棒,看晚上表現就知
為何古代女子進了監獄之後沒多久就自殺了?是實踐這種思想的最佳手段
去實踐。任何代價都不想付出的人,想學習賺錢。還不如睡覺呢
兩種方式可讓我們超光速旅行,其中一種已經在實驗室開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