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嬰兒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信息,那麼為什麼要很長時間之後,我們才會形成最早記憶呢?BBC Future專欄對此展開了調查。

你和一個人相識數年,一起出去吃午餐、舉辦派對、慶祝生日、逛公園,因為都喜歡冰淇淋而愈加親密,甚至一起去度假。總之,這個人為你花了很多錢,大概有6萬3千224英鎊。然而,事實是,你壓根兒一點都不記得了。


從生命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出生之日,到邁出的第一步、說的第一句話、吃的第一口食物,再到上幼兒園,大多數人對人生中的最初幾年完全沒有記憶。即便是形成珍貴的最早記憶之後,我們也很少能想起嬰兒時期的事情,這種情況一直要到兒童時期才有所變化。那麼原因何在呢?


幾十年來,這種對生命的記憶缺失一直令父母沮喪,同時也讓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和語言學家大惑不解。100多年前,精神療法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對這個問題表現出小小的痴迷,他提出了「嬰兒失憶」(infant amnesia)這一說法。


探索這種大腦空白可以引出一系列有趣的問題:人們的最早記憶真實發生過嗎?還是只是虛構出來的呢?我們能記起一些無法言說的事情嗎?是否有可能某天突然找回丟失的記憶呢?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嬰兒就像海綿,以驚人的速度吸收信息,但無法形成清晰的記憶。(圖源:simpleInsomnia/Flickr/CC-BY-2.0)



該難題部分源自這樣一個事實:嬰兒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信息,每秒形成700種新的神經連接,掌握語言學習技能,這點讓最成功的多語言使用者都羨慕不已。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之前,便已經開始訓練大腦。


然而即便是成人,如果不刻意去記憶,信息也會隨時間丟失。因此,一種解釋便是「嬰兒失憶」僅僅是由於自然遺忘,就像我們一生都會遺忘曾經經歷過的事情。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的實驗提供了答案。為了測試人類的記憶極限,他以自己為對象,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實驗。為確保大腦是在完全空白的狀態下開始實驗的,艾賓浩斯發明了「無意義音節」(nonsense syllable),這些音節由字母隨機組成,比如「kag」、「slans」,隨後他記憶了幾千個這樣的「無意義音節」。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我們回憶所學內容的能力會下降,並且速度快得令人不安:如果不去複習剛學會的東西,那麼一小時之內,大腦便會丟失一半的新信息;30天之後,只能保留2%—3%。


關鍵在於,艾賓浩斯發現我們的遺忘方式完全可以預見。要想明確嬰兒的記憶是否不同,只需要比較圖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出生到6、7歲之間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回憶起的遠比想像中要少。很顯然,嬰兒的記憶與自然遺忘過程完全不同。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文化能夠決定記憶是如何形成與發展的(圖源:simpleInsomnia/Flickr/CC BY 2.0)


有些人記事比別人早,能記起自己兩歲時的事,而有些人到了七八歲還不記事。平均而言,三歲半時便會形成一些零散的記憶片段。而更有趣的是,不同國家之間也存在遺忘差異,平均最早記憶年齡差可能有兩歲之大。


這是否能提供一些線索,解釋嬰兒時期的記憶空白呢?為了探尋答案,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王奇(音)搜集了數百份中國大學生與美國大學生的記憶。與人們的固有看法相同,美國學生的記憶更久、更具體,並且明顯以自我為中心;而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的記憶更簡短、更真實。平均而言,中國學生的最早記憶比美國學生的晚六個月。


眾多其他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那些越是細枝末節,越是與自己相關的事,似乎越容易記起。人們更容易記憶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因為他們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賦予了事件一定的意義。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家羅賓·菲伍什(Robyn Fivush)說:「『公園裡有老虎』和『我在公園裡看到了老虎,雖然它們很可怕,我還是玩得很開心』,這兩種思維之間是存在差異的。」

王奇又進行了一次同樣的實驗,這次是問孩子們的母親,實驗結果相同。也就是說,記憶力模糊的人應該是遺傳了他們的父母。


王奇的最早記憶是與母親和姐姐一起,在老家重慶附近的山裡徒步旅行,她當時大概六歲。但事實上,在她搬到美國之前,從未有人向她問起過這段記憶。「在東方文化中,童年記憶並不重要,人們會想『你為什麼在意這些?』」。王奇說道。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能否形成關於自己的生動記憶只與語言能力有關。(圖源:Kimberly Hopkins/Flickr/CC By 2.0)


王奇說:「如果周圍的環境告訴你,這些記憶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那麼你就會留住這些記憶。」紐西蘭毛利人保持著最早記憶的記錄,他們的文化非常注重過去。那裡的很多人可以回憶起自己年僅兩歲半時發生的事。


文化同樣也能決定我們談論記憶的方式,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只有掌握語言能力之後,才會形成記憶。菲伍什說:「語言使記憶變得有結構、有組織,將其變成一個故事。通過創造故事,可以讓經歷更有條理,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有助於記憶。」然而,這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一些心理學家對此表示質疑,比如有些兒童天生聾啞,長大後也不曾用手語描述過最早記憶,但他們最早記憶的年齡和正常人並沒有任何差異。


這讓我們想到這樣一種理論:嬰幼兒時期的記憶缺失,僅僅是因為大腦還沒發育完全。這種解釋源自神經系統科學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患者——HM。為了治療癲癇,HM接受了腦部手術,然而手術過程中出現了意外,損害了他的海馬體,導致他無法記起任何新發生的事情。傑夫瑞·費根(Jeffrey Fagen)在約翰大學研究記憶與學習,他說:「海馬體是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的關鍵,如果不是海馬體,我會連現在的談話都記不住。」


然而,有趣的是,HM像嬰兒一樣,還能學習其他新事物。科學家讓他對著鏡子里的五角星畫像臨摹(比聽起來要難),每輪練習之後,他都有所提升,只是他每次都不記得自己之前曾經畫過。



為何嬰兒時期不記事兒?



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早期記憶都是準確的,因為之後的交談有時會影響這些記憶。(圖源:simpleInsomnia/Flickr/CC By 2.0)


也許,在嬰幼兒階段,海馬體還未完全發育,無法形成對事情的完整記憶。剛出生的那幾年,幼鼠、幼猴和嬰兒的海馬體都在不斷發育新的神經元。在嬰幼兒階段,我們都無法形成持久記憶,而似乎神經元發育一結束,我們便突然能夠形成長期記憶了。費根指出:「嬰幼兒的海馬體發育很不完善。」


那麼是海馬體發育不完善導致長期記憶丟失呢?還是由於這些記憶壓根兒就沒形成呢?童年發生的事,即便遺忘很久之後,依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因此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些事件依然留存在大腦中。費根說:「這些記憶可能保存在大腦中的某個地方,目前接觸不到。但很難通過實際經驗來證明這一點。」


儘管我們的童年可能滿是虛假記憶,那些事情壓根兒沒發生過,但對於能夠記起的童年回憶,我們還是應當格外留意。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一現象。她說:「人們會聽信他人的描述,並開始假想,這些假想漸漸變得如同回憶一般。」


假想事件


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洛夫斯基對此有切身體會。她16歲時,母親在泳池中淹死了。幾年之後,一位親戚告訴洛夫斯基,是她發現了洛夫斯基母親的屍體。當時,洛夫斯基對此的所有記憶全部湧上心頭。直到一周之後,這位親戚又打電話過來,說是她搞錯了,發現洛夫斯基母親屍體的另有其人。


當然,沒有人喜歡別人說自己的記憶是虛假的。洛夫斯基知道,得拿出明確證據,才能說服那些對此抱有懷疑的人。20世紀80年代,她曾召集志願者進行了一項研究,並親自植入虛假回憶。


洛夫斯基精心編織了一個謊言,說這些志願者曾經在去商場時迷路了,被一位善良的老婦人搭救,最終得以和家人團聚。為了顯得更加真實,洛夫斯基甚至提到了這些志願者的家人。「我們基本會這樣告訴參與者:『我們與你母親談過了,她告訴我們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大約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聽信了她的謊言,一些人甚至能回憶起一些具體細節。事實上,相比於曾經真實發生的事,我們通常對假想出來的回憶更自信。


即便你的記憶源自真實事件,它們也可能在受到影響後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記憶可能是通過交談形成的,而不是源自親身經歷過的真實事件。當時你覺得把姐姐變成斑馬,永遠帶著標記,會非常有趣?這是你在家庭視頻中真實看到的。三歲生日時,媽媽為你做了一個超級棒的生日蛋糕?這不過是你哥哥告訴你的。


也許最大的謎團不在於為何沒有童年記憶,而在於我們能否將一切記憶都信以為真。


譯者:李碧霞


編輯:欽君


原文選自:BBC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網 的精彩文章:

指間符號:煙霧撩人五百年
嬰兒時期為何沒有記憶,美好的「第一次」都被遺忘
深秋大天鵝、鴻雁百萬候鳥集結 場景美輪美奐
莎士比亞的政治傾向:被忽略的保守主義
日本「剪刀石頭布」文化的純樸美

TAG:中國日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在嬰兒時期為什麼不記事兒?
你為什麼會不記得嬰兒時期的事兒?
為什麼記不住嬰兒時期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不記得嬰兒時期的事?
為何人類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
揭秘為何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至今未解?
細聊魏晉時期的那些事兒
我還依稀記得他幼小時期的模樣,不由感嘆時光飛逝。如何教育孩子
男子不忍特殊時期,圖一時之快,差點害了老婆孩子,醫生罵不懂事
嬰兒時期為何沒有記憶,美好的「第一次」都被遺忘
為什麼嬰兒時期的事總是記不住?科學家發現此物才解釋了真相
兒童時期創傷讓你早衰?
紀曉嵐兒童時期的一段往事
女性在不同時期該如何保健子宮?
在幼兒園時期,你覺得孩子最應該學到什麼?
你以為孕期有情緒只會影響胎兒時期?
女性四個不能夫妻生活的時期,除了經期你還知道什麼?
兒童啟蒙時期,你記住了哪位北宋名人?
嬰兒時期過早的接受這幾件事,危害讓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