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名校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嗎?

美國名校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嗎?

美國名校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嗎?



在一些中國人對高考「冷嘲熱諷」的今天,美國人對本國招生制度也早有不滿,聽聽美國教育專家是怎麼吐槽大學招生制度的吧。

瘋狂的錄取季剛剛過去,美國名校的錄取通知單已經到了學生手中,學生和家長忙著選擇學校,很少有人意識到應該打破這些名牌高校的錄取機制。


招生人員是一群怎樣的人


決定學生能否入學的大權,掌握在一群訓練有素、充滿活力卻令人恐懼的年輕人手中。這些招生人員走遍世界各地,講講學校優勢,放放宣傳片。招生主任從旁監督,一般德高望重、經驗豐富。


真正教學的一線教師反而沒有任何招生決定權。即使在常春藤盟校,也很少有教師討論錄取某個學生是「成功」還是「失敗」。

許多招生人員確實很有能力,但一些落榜的學生比他們更有天分、更有趣。要知道,最聰明、最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是不會待在招生辦公室的。


什麼樣的學生更受青睞


很多學生的GPA、 SAT、 ACT成績很高,以為高校會按成績給申請者排序。其實不會,他們頂多會按照種族、民族、國籍、性別來給申請者分類,每年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除了這些人口和地理因素之外,高校還需要一些特長生加入運動隊、器樂隊。畢竟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都不能錯過,同時也給校友子女這類「關係戶」留條路。不靠校友捐助的學校,則需要考慮學生的經濟實力,能否負擔得起學費。


另外,和很多招生培訓班的老師講的不同,高校更多考慮組成一個完美的班級,而不是招到一個完美的學生。這並不代表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重要,名牌大學總要保住它們的排名。

1996年,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家帕特里夏·康利( Patricia Conley)做過一次實證研究,他發現,招生人員一直聲明以包容、開放的姿態選擇學生,但入學考試成績、高中平均績點、種族、性別、民族、財產等仍然是錄取與否的決定因素。


如果成績不夠突出,不建議你選擇熱門學校,除非你是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學校才有可能為了你降低標準。


即便成績優異,家長和老師仍會要求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志願服務,純粹為了充實履歷。


高校需要能鑒別學生才能和潛力的招生人員


沒人會在乎優秀的詩人、小說家、漫畫家的高中物理成績,也不會要求他們必須考進名牌大學。他們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可能只是遊盪在馬路上的街頭藝人。但是一旦他們高分考入名牌大學,就會得到意外的讚賞。

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哥倫比亞大學能培養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這樣的詩人,誰會在意他的數學成績呢?誰會在意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利安·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高中時對歐洲歷史是否感興趣?


目前的招生制度可能限制學生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很少有學生願意在課堂上挑戰老師的權威。大學成了高中到研究生之間的過渡階段,是學生找工作的工具。很多有天賦的學生落選,他們在其他地方也能茁壯成長,成就一番事業,但在招生制度面前,他們成了「不合格」的人。


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嗎?改革意味著投入更多人力和財力。招生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學生的素質,這項重要工作應該留給優秀的年輕人,建議3到5年更新一次。


高校應當招收什麼類型的學生,這是改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麻省理工學院和艾姆赫斯特學院的錄取標準自然不同。高校需要能鑒別學生才能和潛力的招生人員,由他們從35000名申請者中篩選出3500人,教師委員會再從中選出2000人,供各專業選擇。

改革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包容的環境,讓喜歡寫作、計算機、物理學、心理學、人類學、地球科學和經濟學的學生都能進入名牌大學,聚在一起用最具創意的方式發揮各自所長。


對那些有非凡藝術天賦的學生,高校可以借鑒茱莉亞音樂學院或庫伯聯盟學院的招生方式,讓有實力的學生進入面試,由專業教師進行評估和篩選。


考試成績有參考價值嗎


美國基礎教育一直採用高標準測試,將學生劃分為「天才的」、「一般的」和「有挑戰性的」幾類,「有挑戰性的」不過是「呆」、「傻」、「笨」的代名詞。這些標籤從小就被加到學生身上,影響著他們對自身的定義和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大學之前,學生們還需要接受IQ測試、ERB考試、SAT、 ACT等,將學生的能力轉化為數字,將人歸類為不同的群體,學生的未來因此而千差萬別。


這些考試很難衡量學生是否有才華,頂多能看出學生應試的熟練程度,答出考官心目中「正確」答案的速度,甚至能影響你大一的成績。擅長考試的人應付大學考試自然不在話下,但這些考試能測試出學生的智力、創造力和潛能嗎?


另外,學生們應該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不是能力不夠,而是需要多加練習,更努力地學習。偉大的老師應該讓學生在失敗後重拾信心,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本文整編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國華人資訊 的精彩文章:

英文名字成「標配」?——取名難,其實是自尋煩惱
10個小伎倆——讓你的美國房產賣點大增!
與party有關的英語短語——聚會一起嗨
我們為什麼要在美國加州安居買房?
新移民如何處理海外禮物的報稅——為你解答稅務難題

TAG:米國華人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去英國讀研究生需要滿足的條件
人生需要計劃也需要變化
生命不止需要長度,更需要寬度
生活的美好 需要自己創造
需要重新認識的「抗生素」
環境變化需要對國防科研管理進行深刻的改革
誰最需要維生素
不需要軍訓,英國大學新生的校園生活是這樣開始的
我們需要中國式的雅緻生活
?中國需要擴大以人為本的科研資助機制
第四次工業革命韓國需要做什麼?
人生需要随缘
生命需要什麼
中年女性更需要食補養生
道家養生修身、修心需要注意的方面!
生二胎需要不需要徵得老大同意?
生產力概念需要重新界定
盤點美國大學招生官採訪語錄:最需要什麼樣的學生
生活和生命需要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