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說天文年曆之前世今生

說天文年曆之前世今生

1679年在法國出版的《關於時間和天體運動的知識》,通常被認為是時間上最早的天文年曆。其實類似的出版物早已有之,就是星占年曆——其中包括一年中重要的天文事件,如日月交食、行星沖合;當然也包括曆日以及重大的宗教節日,以及對來年氣候、世道等等的預測。星占年曆中還包括許多各行各業的常用知識彙編,比如給水手用的年曆中有航海須知,而給治安推事用的年曆中有法律套語等。


公元1600年之前,在歐洲這類讀物至少已經出現了600種,此後更是迅猛增長。例如,17世紀英國著名的星占學家W. Lilly編的星占年曆,從1948年起每年可以售出近三萬冊。而在此之前,偉大的天文學家開普勒,早就在編算公元1595年的星占年曆了。他因為在年曆中預言這年「好戰的土耳其人將侵入奧地利」、「這年的冬天將特別寒冷」都「應驗」而名聲鵲起,此後不斷有出版商來請他編年曆,這對於他清貧的生活來說倒也不無小補。


如果說那些被賦以政治使命的,或是出於星占目的的年曆,不能算「純粹」的天文年曆的話,那麼比較「純粹」的天文年曆出現於18世紀。《英國天文年曆》從1767年起逐年出版,9年後《德國天文年曆》開始逐年出版,《美國天文年曆》1855年起出版,蘇聯自己編的《蘇聯天文年曆》1941年才開始出版。

要說起天文年曆在中國的身世,那真可謂家世悠久,血統高貴。


據《周禮》記載,周代有天子向諸侯「頒告朔」之禮,所謂「頒告朔」,就是告訴諸侯「朔」在哪一天,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可以視為天文年曆的濫觴——因為朔仍是今天的天文年曆中的內容之一。而與包括日月及各大行星及基本恆星方位數據、日月交食、行星動態、日月出沒、晨昏蒙影、常用天文數據資料等等內容的現代天文年曆相比,清代欽天監編算的《七政躔度經緯歷》也算得上天文年曆的雛形。


諸侯接受「頒告朔」,就意味著遵用周天子所頒布的曆法,也就是奉周天子的「正朔」,這是承認周天子宗主權的一種象徵性行為。這種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行為,在中國至少持續了三千年之久。在政權分裂或異族入侵的時代,奉誰家的「正朔」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而當中國強盛時,向周邊國家「頒賜」曆法,又成為確認、宣示中國宗主權的重要行為。


但是天文年曆在中國的現代化卻又命途多舛。說起來,中國編算現代天文年曆比蘇聯還早。然而在中國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中,此事卻總和政治糾纏在一起。

1911年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發布的第一條政令,就是《改用陽曆令》。改用當時世界已經通用的公曆(格里曆),當然是符合科學的;然而立國的第一條政令就是改曆法,這本身就是中國幾千年政治觀念的不自覺的延續——新朝建立,改曆法,定正朔,象徵著日月重光,乾坤再造。讓曆法承載政治重任的傳統舊觀念,在新時代將以科學的名義繼續發生著影響。


中華民國成立的「中央觀象台」,曾出版過1915年和1917年的《觀象歲書》,接著在軍閥戰亂中,此事無疾而終,停頓了十幾年。直到1930年才由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開始比較正式的天文年曆編算工作。沒想到此時卻爆發了長達兩年的高層爭論,而爭論的焦點,竟是在今天看來幾乎屬於雞毛蒜皮的細節——要不要在新的天文年曆中注出日干支和朔、望、上下弦等月相!


首先,今天難以想像的是,那時編算天文年曆的工作是當時的「黨中央」——國民黨中央黨部直接過問的,許多會議都有中央黨部的代表參加。而那些天文學家雖然大都是從西方學成歸來,受的都是現代科學訓練,可是他們在年曆問題上卻比如今的官員更為「政治挂帥」!例如,在新編算的天文年曆中,每頁的下面都印著「總理遺囑」,天文學家們說這是為了「以期窮陬僻壤,盡沐黨化」。後來根據「中央宣傳部」的意見,又決定改為在年曆中刊印「訓政時期七項運動綱要」、「國民政府組織大綱」、「省縣政府組織法」等材料,幾乎將天文年曆編成了一本政治學習手冊。


在要不要注出日干支和月相的問題上,「黨部」的意見是「朔望弦為廢歷遺留之名詞,若繼續沿用,則一般囿守舊習之愚民,勢依此推算廢歷,同時作宣傳反對厲行國曆之口實」,所以要求在年曆中廢除。但是一部分天文學家認為,月相是各國年曆中都刊載的內容,應該注出,他們反駁說:「想中央厲行國曆,原為實現總理崇尚大同之至意,自不應使中國曆書在世界上獨為無朔望可查之畸形曆書。」而教育部官員原先主張在年曆中廢除日干支,不料「本部長官頗不以為然」,認為干支紀日「與考據有益,與迷信無關,多備一格,有利無弊」。各種意見爭論不休,最終似乎是天文學家的意見稍佔上風。


當時清朝的「皇曆」早已廢棄,但是由於民國政府未能按年編印新曆,民間仍有延用舊時曆法或根據舊法自行編算者,這些舊曆都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廢歷」,認為應堅決掃除。但是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年曆編算工作,時斷時續,從1930年至1941年只編了七年,此後又告中斷,直到1948年才又恢復。1948年的年曆已經相當完備,卻沒有費用付印,後來靠空軍總部、海軍總部和交通部分擔費用,才得以印刷。1949年的年曆已經編好,竟要依靠七個中央衙門分擔費用才得付印,但是印到一半,蔣家王朝覆滅,印刷廠倒閉,這年的年曆最終也未能出版。


說天文年曆之前世今生



從1950年起,中國的天文年曆才最終走上正軌,由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編算出版。從1969年起正式出版《中國天文年曆》及其測繪專用版,此外還有《航海天文年曆》和《航空天文年曆》。1977年起又由紫金山天文台與北京天文館合作編印《天文普及年曆》,專供普及天文知識及指導業餘愛好者觀測之用。


至此中國天文年曆上基本完成了與國際接軌。


本文原載《新發現》雜誌2007年第2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史與未來 的精彩文章:

勒奎恩:幻想中的大千世界——關於《變化的位面》
古代曆法:科學為偽科學服務?
科學幻想:一個無邊的世界—《彩圖科幻百科》說起
克拉克:一個舊傳統的絕響兼論「科幻文學黃金時代」
《十字》:科學怎麼越來越讓人不放心呢?

TAG:科學史與未來 |

您可能感興趣

天珠的前世今生
「天堂之石」 卑詩玉的前世今生
不同日曆的前世今生
國貨的前世今生—感光年代
前世今生
工笔画之前世今生
滿天儘是鐳射光,摩天大樓的前世今生
穿越千年驚艷世人——唐惠陵的前世今生
看丁香的前世今生
「天下第一軍」的前世今生
前世與今生
講述光緒元寶的前世今生
細說日本校服的「前世今生」
36年前的今天,寫下8個女人今世今生的著名漢奸胡蘭成病逝日本
日本抹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花道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今生
「天涯四美」之「前世今生」大PK!
探索前世今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