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提起世界經典的鋼琴協奏曲,或許您會想到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會想到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會想到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等等。但如果提起中國的鋼琴協奏曲呢?或許,您能想到的只有《黃河》鋼琴協奏曲吧~


有感於中國鋼琴協奏曲缺少像《黃河》鋼琴協奏曲這樣的傳世作品,為打造新時代的鋼琴協奏曲經典之作,2014年,國家大劇院向著名旅澳作曲家於京君委約,創作一部具有濃郁中國色彩的鋼琴協奏曲。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於京君


近些年來有不少優秀的中國鋼琴家活躍在世界音樂舞台上,但是除了《黃河》協奏曲外,幾乎沒有什麼中國人民喜愛同時也被世界觀眾認可的中國鋼琴協奏曲。國家大劇院有責任在鋼琴協奏曲這一體裁上作出努力,為中國交響樂的發展多留些能流傳的好作品,而這正是國家大劇院委約創作的目的。」


但是,創作一部什麼樣的中國風格鋼琴協奏曲呢?

最初,於京君想到了老北京風格、想到了古曲《春江花月夜》,但最終,於京君學生時代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採風積累來的那些有著濃郁民族色彩與地域個性的音樂,成了這部作品創作的靈感來源。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於京君:「在中央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去河南林縣紅旗渠,和當地的豫劇團住在一起,同演出、同吃飯、同生活,那時聽到的很多旋律,直到如今都會經常想起」。


於是,豫劇的音樂、河南板頭曲的音樂,還有山西民歌《土地還家》、河北吹打樂《小放驢》等常常縈繞在作曲家腦海中的民間音樂,成了這部協奏曲的素材。


民族性,世界性


對於寫一部鋼琴協奏曲來說,靈感來源、音樂素材,僅僅是創作的開端。如何能讓這些中國民族音樂元素與鋼琴協奏曲這種體裁相得益彰,成了於京君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於京君


我在寫作過程中有多種選擇:或者多用在國外學過的現代作曲技法,搞得講究一些,複雜一些,去贏得作曲專業人士的認可;或是盡量挖掘民間音樂特性,在寫作中突出民族風格。我意識到,在兩者之間頗有顧此失彼之感。我這才真正感覺到創作這樣一部協奏曲的難度所在。


在於京君看來,如果一部作品是現代技法與民間音樂特性各佔百分之五十的折中,那這個作品也會是無趣的。於是,於京君決定,在讓這部作品有一定技巧深度和演奏難度的同時,盡量讓這部作品有更多的中國色彩,盡量突出粗獷豪放的鄉土氣息。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大劇院在委約之初,陳平院長說『不希望委約一部作品只演一次就不演了』。這句話里有對當代音樂作品很深的思索。音樂作品可以複雜、可以創新,但是不能忽略與觀眾交流。比起現代音樂,這部鋼琴協奏曲是傳統風格的,比起我寫的其他作品,這種風格是很難寫的。創作中,我讓這部作品盡量中國化。只要和聲、織體影響了中國化,那就一定要調整。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接地氣,原生態』。我的這部作品是寫給普通古典音樂愛好者聽的。」


而以長期旅居澳洲的於京君對於海外觀眾欣賞口味的了解,越具有民族色彩的作品也越能激發異國觀眾的興趣,越能走向世界的舞台。「要讓海外的聽眾知道,中國也是有協奏曲的,而且中國的協奏曲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重要節點組織試聽,形成大劇院音樂創作模式


在這部作品創作的近兩年時間裡,按照國際慣例,委約方向藝術家委約作品後,通常不再過問創作過程與細節。國家大劇院本著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先後舉辦四次試聽會,邀請業內專家為作品把脈。於京君認為這種試聽和研討的方式非常科學,在「激勵創作」的同時讓作曲家擺脫「孤軍奮戰」的困境,得到來自多方面的智力支持。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回想起與大劇院的合作過程,於京君說:「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和大劇院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整體的創作過程是非常愉快的。大劇院的領導與專家給予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讓我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越來越好。我向大家推薦大劇院的這種創作模式。」


在第三次音樂試聽會中,國家大劇院陳平院長還邀請指揮家譚利華、鋼琴家陳薩等藝術家共同試聽並參加創作研討,幫助作曲家全方位地了解各領域專家的聽後感受,明確作品存在的問題,充分吸收最直接且最有價值的專業建議。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作曲家於京君、指揮家譚利華、鋼琴家陳薩、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內容主編、音樂學者高屹在進行作品試聽


陳平院長給出的建議非常專業且有『音樂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試聽中,陳院長覺得某一個地方像是缺了一個『角』,後來我發現,我當時為了打破音樂的方整性,去掉了一小節。從結構來說,打破方整性之後,這個缺的『角』是仍然需要採用其他手段來補齊的。當時創作中忽略的問題,被陳院長及時發現了。」


今年七月,陳薩在國家大劇院的組織下專程到澳大利亞與作曲家探討創作,經過兩天的交流後,作品的鋼琴部分又有了重大的提高。此外,指揮家張藝、作曲家在澳大利亞的友人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鋼琴家陳薩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在修改過程中,於京君對大劇院的創作體系以及對藝術創作的嚴謹態度感慨道:「作曲家一個人進行創作,難免會走進『象牙塔』,走進『死胡同』。這樣,作品有時難免會成為作曲家的自娛自樂。這次創作中,通過試聽和作品研討,我吸收到了不少很好的意見。現在我都在想,幸虧有這樣的試聽、研討才讓作品更加精緻。所以,我推薦更多的作曲家以國家大劇院這種創作模式進行創作!」


在於京君看來,一個國家高雅藝術的發展水平,才最能代表這個國家的文化實力。「最近這些年,中國在古典音樂方面的發展非常令人振奮。」


此次與國家大劇院的合作,也讓於京君感受到了大劇院對於推動中國交響音樂創作的責任擔當。「國家大劇院和陳平院長是有遠見的,通過委約的方式推動中國音樂創作,這樣能為我們的後代,留下更多的中國風格音樂作品。」


《新起板》鋼琴協奏曲簡介


作品主要以中國北方民間音樂(豫劇,板頭曲,山西民歌,河北地秧歌)為素材,表現粗狂豪放的鄉土風情。樂曲的標題《新起板》來自河南曲子中的一首開場曲《大起板》,音樂歡快明亮樂觀向上,《新起板》強調一個新字,奏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聲響。


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作曲家去河南林縣紅旗渠採風時所得到的印象。河南梆子鮮明的節奏、行腔酣暢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音樂當時就把作曲家深深地吸引住了,那簡潔明快的唱腔多年來一直縈繞在作曲家腦海中。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第一樂章,一開始樂隊模仿民間吹打樂的聲響,鋼琴模仿彈撥樂,音樂具有濃郁的河南地方特色,質樸而親切。呈現著鄉村人那歡樂、自由的美好生活和樂觀、愜意的精神風貌。隨後音樂轉入小快板,曲調詼諧歡快,俏麗活潑。


第二樂章,鋼琴獨奏開始並引出其與樂隊生動的對話,音樂具有濃郁的豫劇唱腔風,(旋律素材選自豫劇《朝陽溝》中的唱段)動聽悅耳,娓娓道來。尾聲的鋼琴獨奏,音樂就像夜空里斑斑點點的星星,悄悄地瞧著在辛勤勞作後進入甜美夢鄉的人們。


第三樂章,音樂引用了民間吹打樂《小放驢》,河南板頭曲以及《老六板》的素材,節奏鮮明而靈動,打擊樂梆子的擊節更是給音樂增添幾分地方色彩。結束前鋼琴的華彩歷來是演奏家的「炫技」段落,這裡也不例外。這段華彩彙集了民間傳統吹打樂和嗩吶等樂器的特徵音調,加花變奏並加以即興性的展開(類似嗩吶曲中的「穗子」)。


最後整個樂曲在展眼即逝的《茉莉花》音調中倏然結束。


預 告


10月15日,這部作品將在「交響中國風」國家大劇院中國作品主題音樂會中,迎來世界首演。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作曲家趙季平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作曲家杜鳴心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作曲家商沛雷


屆時,指揮家張藝、鋼琴家陳薩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這部《新起板》鋼琴協奏曲之外,在這場音樂會中,觀眾還將聽到著名作曲家杜鳴心的《青年交響曲》,國家大劇院與悉尼交響樂團聯合委約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第二琵琶協奏曲》(張強演奏),以及曾於2015年榮膺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的頭獎,並被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家選作「最受樂手喜愛獎」的商沛雷作曲《八仙》。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指揮家張藝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鋼琴家陳薩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琵琶演奏家張強

「新起板」:寫給普通音樂愛好者的協奏曲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案:崔磊


編輯:康譯丹


·交響中國風·


國家大劇院


藝術改變生活


微信號:ncpa66550000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大劇院 的精彩文章:

最普通的聽者所渴望的美好
趣味講座:幽默與古典音樂
從「柴科夫斯基音樂之夜」到「經典迴響」
《長征》首輪載譽收官,十月再演十場

TAG:國家大劇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優雅的民歌:古箏獨奏《山丹丹主題變奏曲》
介紹謝德林的「敲擊卡門」與「老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腦電波協奏曲
繪畫 水中協奏曲
清晨的多肉 光與影的協奏曲!
左秀英 夏的協奏曲
聽《阿蘭胡協奏曲》有感
狗糧協奏曲,聽了會餓
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一首白平原創小提琴獨奏曲《中秋夜》獻給中秋節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你!
唱響「電動未來」協奏曲 比亞迪深耕電動混插市場
家中的白色協奏曲
白雲區打造綠色發展空間,奏響創新發展協奏曲
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暖心治癒|人類與自然的協奏曲
慘遭車禍截肢後又重返樂壇的女小提琴家演奏《生日快樂變奏曲》
注意!颱風「苗柏」來襲!逢源奏響應對協奏曲!
巴赫《哥德堡協奏曲》成為古爾德演奏生涯中永遠的「天鵝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