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宗知識:什麼是話頭

禪宗知識:什麼是話頭

禪宗知識:什麼是話頭



參話頭乃是明心見性的方便法門

什麼是話頭?


公案中大多是有一個字或一句話供學人蔘究之用,稱為「話頭」。如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答:「無。」此「無」字即是話頭。參禪時,在公案的話頭下工夫,稱為參話頭。參話頭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門,自北宋末年的大慧宗皋禪師大力提倡以來,幾乎成為禪宗的代名詞。千年來,在話頭下參悟的祖師不計其數;而由於祖師的親身實踐,也使參話頭這一法,淬礪得更加善巧與精緻。


自北宋的大慧宗杲禪師開始提倡「看話禪」。話頭是禪宗學人參禪時所參悟的對象,是用以發起疑情的工具,也可以說是開悟明心的鑰匙,是敲門磚,是以一念代萬念,去除妄念,與道相應的辦法。話頭有兩大特點:


一、話頭是無意味語:所謂無意味語,就是無理路,不可思議,沒有答案。

古人云:語中有語,名為死句。語中無語,名為活句。


什麼是語中有語呢?人問何為佛性?答:真如也!此即是語中有語,有答案的話就是語中有語,就是死句。為什麼是死句呢?因為有了答案,疑情就發不起來了,故稱死句。


什麼是語中無語呢?如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東壁打西壁!此是語中無語,沒有答案,是活句,因為你答東壁打西壁人就會疑問,祖師西來意怎麼會是東壁打西壁呢?這樣能引發人去猜想!你一去猜想這個問題,疑情就會顯現,疑情顯現就是與道相應,所以叫活句。所以參禪要參活句,不參死句。


二、話頭都是疑問句子。


因為參話頭的目的是發起疑情,所以每個話頭都是一個疑問句子,就是要學人把思維和注意力放在疑問上。如:念佛是誰?狗子有無佛性?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你本來面目?等等都是疑問句。

參話頭乃是明心見性的方便法門


參禪的目的,究何所在?簡單地說,在明心見性。心性者,眾生本源,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不受後有,度已度人,普利群生。明心見性,必須真參實證,非徒能誦經、說法便可為之。昔日香岩和尚在百丈禪師處,聰明靈利,問一答十,被溈山問:「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他茫然莫對。歸房將平日看過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答,竟不能得,乃自嘆道:「畫餅不可充饑」。可見,禪是心靈的智能,無相無狀,既無固定言說,也無具體實物可依,它是本心純樸的自然呈現,唯有親證、親悟、始知究竟。


禪宗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下承擔的無上法門,不落階級,直指人心,頓悟成佛,是為「無上禪」。打「禪七」的修行法門,只是依據眾生的根器而設的方便。虛雲老和尚說,只因你我根機陋劣,妄想太多,諸大祖師乃教參一話頭,這是不得已而用的方便法門。


唐、宋以前的禪師們,教導弟子參禪時,並沒有固定的方法;宋代以後的禪師,教導弟子開始採用公案和話頭,如近看話頭時,大都是看「念佛是誰?」和「拖死屍的是誰?」乃至看「睡覺的是誰?」來觀照自心清凈覺體。虛雲老和尚所提倡的修行法門,就是以參究「念佛者是誰?」這一話頭為主。


怎樣參話頭?

如果把這句「念佛是誰」的話頭放在嘴裡不斷地念來念去,就成了念話頭,不是參話頭。參者,參看義,故凡禪堂貼有「照顧話頭」四字。照者反照,顧者顧盼,即是反照自性。以我們一向向外弛求的心迴轉來反照,才是叫看話頭。「念佛是誰」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在未說的時候叫話頭,既說就成了話尾了,我們參話頭就是要參這「誰」字,未起時究竟是怎樣的?譬如我在這裡念佛,忽有一人曰:某甲,念佛是「誰」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再問:念佛的是你,你是口念?還是心念?若是口念,你在睡著時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為何不念?我們就是對這一問有疑,要在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這話頭到底由哪裡而來?是甚麼樣子?微微細細地去反照,去審察,這也就是反聞自性。當疑情大到一定程度,當機緣成熟,瓜熟蒂落,則如桶底一下子脫落,即得開悟,即能證得妙有空性和如如不動之性。


在行香時,頭靠衣領,腳步緊跟前面的人走,心裡平平靜靜,不要東顧西盼,一心照顧話頭。在坐香時,胸部不要太挺,氣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押,隨其自然,但把六根門頭收攝起來,萬念放下,單單的的照顧話頭,不要忘了話頭,不要粗,粗了則浮起不能落堂,沉了則落昏沉,就墮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話頭照顧得好,工夫自然容易純熟,習氣自然歇下。


初用功的人,這句話頭是不容易照顧得好的,但是也不要害怕,更不要想開悟或求智慧等念頭,須知打七就是為的開悟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個心去求這些,就是頭上安頭了。我們現在知道了,便只單提一句話頭,可以直截了當。如果我們初用功時話頭提不起來,你千萬不要著急!只要萬念情空,綿綿密密的照顧著,妄想來了由他來,起觀照,不去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來了我總以覺照力釘著這句話頭,話頭若失了我馬上就提起來。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時光久了,話頭會得力起來,這時候你一枝香可以將話頭一提起來便不會走失。


意識心與真如心

參話頭用的是如如不動的真如心。


禪宗的公案,有些是直指,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有些是借喻,就是借一個比喻來說明問題。但不管哪一種,都離不開我們當下這個心。所以禪宗又名「心宗」。


馬祖的很多開示,如「即心即佛」,就是屬於直指。「即心即佛」這個公案,直指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臨濟祖師的「無位真人」,將真心與妄想區別開來了,也是屬於直指。


趙州和尚的很多公案,屬於借喻。所謂借喻,就是指東話西,不直接地跟你說破,實際上,就是要當下截斷你的思路,讓你前思後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從而當下轉回頭轉腦。所謂妙悟要窮心路絕。通過這個借喻,使你的心走入死胡同,不能再往下思考了,好比前面就是一座銅牆鐵壁。比如說: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庭前柏樹子就是一道銅牆鐵壁。你怎麼去理解?祖師西來意與庭前柏樹子有什麼聯繫?這是給你設立一個銅牆鐵壁,堵絕你的意識,使你沒有辦法思考。因為思考得來的東西,都是比量,或者是非量,而不是現量。見性這個東西,一定是現量見到,而不是比量。比量就是思維,屬於心意識的問題,生滅法。


像「狗子有無佛性」的這個問題,也是個借喻。它無非是要幫助你放棄意識思維,當下現量直觀自己不生不滅的本性。狗子還有沒有佛性?趙州不直接說即心即佛,他只是給學人一個銅牆鐵壁,斬斷他的思路,所以回答說:「無!」真是斬釘截鐵,讓你沒有思考的餘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為什麼狗子沒有佛性?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起疑情,把自己的整個生命與這個疑情融為一體,在每一個當下去切實地參究。這個參究不是讓你去思維分別,而是要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問題看著它,它屬於一種現量直觀。


禪宗里有一千七百則公案,所謂「一千七百則葛藤」,它基本上是在唐宋時形成的。象「祖師西來意」、「狗子有無佛性」、「如何是學人的本來面目」,等等,都是經常被人蔘究的著名公案。參公案是一種功夫,而不是知解。比如,在參無字公案的時候,不是讓你用分別意識去找出它的原因,也不是讓你去念這個無字,而是讓你對這個問題起疑情,提起疑情之後,死死地盯著它看。盯住它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不起妄心,不起分別心,避免禪病,使自己的心心念念不離這個。參公案是直接從自性入手的,是一種離心意識參,這當中有定、有慧,有止、有觀。


什麼叫離意識心參?首先要把意識心的含義弄清楚。「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同是一心,而有三名,作用不同,故名心意識。集起就是生滅,因為我們這個心是生滅不停的。參話頭就是不要在生滅心上用工夫,不要在思量心上下工夫,不要在分別心上用工夫,在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去參,這就叫離意識心參。離了意識心,就能做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銅牆鐵壁。


有人問,疑情是不是念頭。這要看你起不起分別,若是在疑情上分別,那就是念頭;若不起分別,就不是念頭。什麼叫念頭?念頭就是你的心在不停地活動。疑情,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它是要離心意識參,它不是一個念頭,而是一念不生,或者說它要達到一念不生。念頭則是生滅不停,有來有往的。


參話頭應如何用功?就是要在三心不可得處用功。三心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心是生滅不停的,參話頭就是要在這個生滅不停的狀態下用功夫,從中體會那個不生不滅的。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把功夫永遠地用在當下,永遠地安住當下,觀照當下,不思量過去,不思量未來,不思量別處。人心好比一潭清水,沒有風浪的時候,就非常清澈平靜,有風的時候,就波浪起伏,渾濁不清。沒有浪的時候,你心的活動就停止了。心的活動停止,並不等於是死了,而是靈明自在、了了常知的。


用功的時候,各位不要過多地去動心思維。過多地去思考這個、那個,這些都是妄念,都是心意識的作用。老和尚屢屢告訴我們:要在心念未起處用工夫(所謂一念無生),要在話頭上用工夫,不要在話尾上用工夫。雖然這個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真正地把握了這種用功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要在念頭未起的時候,盯住這個無字,把這個無字看成是一個銅牆鐵壁,沒有任何空子可鑽,這樣你那個心才肯死下來。古人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參話頭用的不是分別、執著的意識心,並非要你窮根究底,尋找謎底。凡是通過意識思維而得的,皆非參禪所要尋找的謎底。而是要用不二的真如心去參,通過這樣的方法,離相修行,破妄達空,入佛境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佛學 的精彩文章:

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
佛教小故事:黃龍三關
禪堂為何叫「選佛場」
印度第一任司法部長安貝卡爾的學佛路
嘎瑪仁波切:每個修行人心中都有座珠峰

TAG:新浪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禪宗最有名的一句話,你聽過嗎?
禪宗這九句話,看完你就開悟了人生!
《易經》南懷瑾:邵康節未卜先知真的好嗎?道家太極圖同禪宗曹洞宗關係你知道嗎?
都說禪宗是漢傳佛教的精髓,那麼佛與禪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禪宗的「禪」,究竟是什麼意思?
誰才是真正的禪宗六祖?
禪師反目詹姆斯只為詹皇太完美,難道禪宗里沒有「慎言」?
聖空法師:你真的了解禪宗嗎?
禪宗 故事:聽到了沒有
凈慧老和尚: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禪宗所謂的大死一番是什麼意思
放下變味兒的雞湯吧,禪宗始祖六句話,把一切都說透了
拈花說禪:領悟佛教禪宗真諦
禪修是什麼?與禪定、禪宗什麼關係?
禪宗公案:我還有你啊!
禪宗公案:是誰的罪過?
南懷瑾先生:講個禪宗故事,看看有沒有人能夠領會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真正懂得吃素的意義
禪宗的悟是無字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