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作者:侯虹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或許是由於這兩年爛片實在太多、票房又實在太高,一邊被狂罵爛片,一邊高人氣高票房,也算是中國電影界的奇觀。以至於有些評論者已經在嚴肅地討論,是否應該將「爛片」的評價標準修改一下,讓那些特別受市場歡迎的電影,以後不再享受「爛片」稱號。——我猜,這也算是一番好意,以免電影人和觀眾雙雙都顏面無存。


最近的一個熱門例子就是《爵跡》,到底是不是爛片,在微博和朋友圈裡也撕成了一團。新近的一檔財經節目《誰來赴宴》當中,嘉賓們就在討論郭敬明的電影是不是爛片。因為《爵跡》上映不久,還沒有看到最後票房,但有嘉賓就認為,「《小時代》就是一部爛片,甚至連電影的及格線都沒有達到,憑藉大IP和粉絲效應獲得高票房,但口碑卻差評遍地。」而另一位嘉賓則認為:「你覺著它爛,看它的觀眾並不覺得它爛,滿足它消費群體的需求,就不是爛片。」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爵跡》海報



後面這種看法,實際上很能代表一部分人:世上沒有什麼好電影壞電影,只要有人喜歡就不是爛片;喜歡的人足夠多,就是好電影了。

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種說法很容易就得到驗證,像《爵跡》,但凡有人說不好,或者僅僅是說還不夠好,必然有粉絲在宣稱:你沒看過原著,你有什麼資格說不好?你有本事你也拍啊,沒本事就不能說不好——換言之,《爵跡》就是滿足了粉絲們對電影的需求,以至於好到任何不同意見都是褻瀆。對於粉絲來說,偶像面前無爛片。


另一方面,電影的高票房(現在至少是三億到五億以上的量級),很難靠粉絲的購賣力刷出來,還是需要大量的路人粉,讓路人用腳投票,才是最終決定票房的成敗。但票房高低與是否是好電影並沒有直接關係。電影的定位,宣傳、明星效應、炒作能力等等,這些都與電影的品質無關,但卻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爵跡》劇照


其實中國也有不錯的藝術片或小眾片子,這些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得到過驗證了,這裡不作討論,只討論商業片。中國商業片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大問題:看到一部接一部爛到貼地飛行的電影,甚至連電影都算不上的綜藝節目也進了電影院,還能賺個幾億票房;低成本、低智商的青春片一部接一部,古裝片動輒金碧輝煌的大場面,拍什麼都能賺錢,大家徹底懵了,不知道電影的標準和底線到底在哪裡。


IP滿天飛,但凡是略有些資源,又怎麼甘心在這種電影環境里不舀一瓢水,撈一點算一點?何必用心拍戲?


這種混沌,讓許多人、包括電影從業者都開始懷疑了,懷疑一向秉持的好電影與壞電影的標準是不是已經不符合時代了?好電影不再是講好故事,表達好內涵,演員演技出色了,而是票房高?爛片也不再是爛片了,只要能忽悠來觀眾,哪怕你就是把一個晚會放在電影上上演也算也好電影?同理,好演員,也不再是演技好、有藝德的演員,而是人氣高、吸引流量的各種面癱王?


實際上,這是拱手把對電影好壞的裁決權交給了隨波逐流。哪邊的浪大哪邊就是對的,沒有任何標準。誰的票房高,不僅能賺錢,藝術水平也吹上去了。

還是讓市場的歸市場,凱撒的歸凱撒吧。


現在的奧斯卡獎,已經極少落在那些超級大片上面了。好萊塢如今的商業大片主流,是各種各樣的超級英雄1、2、3,各種各樣的變形金剛、星戰、X戰警前傳後傳,常年是以十億美元級別橫掃全球票房的;但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連提名都沒有(甚至包括技術獎項);得獎的常是一些小眾電影。


人家拎得門兒清:商業大片,為了能有高票房,必定是非常淺顯的,表達的是最大多數人看得懂的東西,能讓文化水平和智商較低的人群看起來沒有障礙。只要是深刻的思想和複雜的藝術嘗試,就會屏蔽大量人群。所以,大片若把目的定為賺錢,就別想著藝術這件事了(只有極少數電影能兩者都不耽誤)。得了便宜不賣乖,是大片和小眾片子們都默認的規則。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爵跡》劇照



而我們這裡,恰好相反。狗血爛片賺了足夠多的錢,就恨不得吹捧為藝術片。靠流量掙錢、毫無代表作的藝人演了電影,就聲稱自己要當藝術家,毫無敬畏。贏家通吃這樣的事,在這片土地上特別理所當然。


再說了,中國那些賺大錢的爛片們,也配跟人家嚴密的電影工業下的各種商業電影產品比?只能送一個「呸!」


其實,商業電影也有它自身的好壞邏輯,也許不深刻、沒內涵,但在技術上,要能體現工業電影的技術水平;在故事上,能把故事邏輯說完整、架構合理;在演員上,配合劇情符合人物特點;在細節上,細節飽和沒有不合情理之處;在價值觀上,不違背社會倫理沒有政治不正確的歧視……試問中國近些年來的「億元票房俱樂部」的電影里,能做到以上幾條的,有沒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這種故事都講不清楚,主演們都經常齣戲,直男癌或反社會倫理的電影,在中國動不動就票房過五億、過十億。真不好說,到底是中國觀眾特別愚蠢,還是特別寬容。


不得不說,現在這種糟糕的觀影環境,這些都是觀眾們自我選擇出來的。如果說是因為愚蠢、因為判斷力的低下,選擇了看爛片,那是因為觀眾們長期觀看爛片之後,已經被教化出來了,味蕾已失去了感知能力,不知好歹,不知好惡。


如果說是因為寬容,替那些爛片開脫,覺得人家也不容易,還是去買票吧;那就是縱容以次充好,一種「和稀泥」的無原則。


這點,有時我也會犯錯。之前,在看完《爵跡》的第一時間內,我評價是,這是一部有非常明顯的技術瑕疵和情節漏洞的電影,表演也低劣,不過仍算是說得過去的商業片,「沒辦法,都是同行的襯托」,因為別的電影更難看啊。


但現在一想,我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這是以最低的底線標準來要求電影,「別想著吃飯啦,吃砂子已算好啦,別的地方還吃屎呢」,最終,底線便越來越低。


比如說,近年來的大片《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都是平庸至極的神話電影,但若是跟《封神》這種爛到令人駭笑的電影相比,又變成了好片子了;許多爛片,一跟不知所謂的《富春山居圖》相提並論,就像是一股清流,讓人感動;可《富春山居圖》跟《小時代》這種MV水準、PPT水準的電影一比,又顯得製作認真了。



侯虹斌:票房高的「爛片」就不是爛片了嗎?


《封神傳奇》海報



再說演技。在一眾大花當中,范冰冰的演技是被垢病得最厲害的;可在《爵跡》當中,范冰冰是惟一稱得上有點演技的人,至少眼神里有點感情;跟吳亦凡一比,堪稱「演技擔當」。劉亦菲向來是「臉癱」小公主,但跟吳亦凡在《原來你還在這裡》當中一配戲,居然顯得表情靈動起來。


不過,這樣對比,有意義嗎?比爛比賽當中,不可能有贏家。


其實,這也不是對電影、對別人的要求,更是對自己的要求。從眾,相信人多的就是對的,只不過是就是逃避思考、逃避判斷、不想為自己的判斷負責;而所謂的寬容,無非就是苛且,總能找到比自己更差的來墊底。討好這樣的人群,隨便忽悠就行了,根本不需誠意。


遍地都是逃避和苛且,不僅不會產生好電影,別的事情也很難做好。


最後補充一點:在上映之後,《爵跡》被扒出與日本動畫片《fate》在人設和世界觀的架構上有大量雷同,網友們已進行了多角度的辯析,抄襲是逃了不了。加上郭敬明早就有前科,那麼,這樣的作品其實已經不在談論的範圍里了。我們說的好電影、爛電影,再爛都是原創的;而抄襲的應該直接就是零分了吧。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專欄 的精彩文章: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金庸的武林里為何盛產壞師父?
中國運動員要成為偶像級明星,需要哪幾個步驟
和小山智麗相比,福原愛是多麼幸運

TAG:大家專欄 |

您可能感興趣

成龍以前的爛片真的爛嗎?為什麼胡歌,李冰冰也沒有拯救了票房!
楊冪演了那麼多爛片是因為得罪了京圈?譚松韻為啥就火不起來呢?
豆瓣爛番茄為票房背鍋,差評殺死爛片還是埋沒好片?
劉德華:我拍戲不是為了賺錢,網友:爛片這麼多,不是為了賺錢?
票房剛剛慘敗,趙文卓又要拍電影了,粉絲卻說,別拍爛片了
暑期片荒,不存在的!我們有爛片,奧斯卡影帝的爛片!
馮小剛為李晨《空天獵》喊冤,直言:票房差不等於是爛片!
如今爛片橫生的電影市場,小鮮肉背了誰的鍋?又打了誰的臉?
盜墓題材爛片多,為何連李易峰、鹿晗也拯救不了?
What?李小龍也拍過爛片?這拍的都是些什麼啊!
什麼是好片?什麼是爛片?誰給出的定義?
爛片可以閉嘴了,爛番茄評分不會影響你的票房
《追龍》:認真起來的爛片之王,居然一點也不爛!
交鋒|拿著高片酬拍爛片,真的合理嗎?
古天樂是為了港片,為什麼鄧超也總是接爛片?國內影片,差他嗎?
他被稱【爛片之王】但是拚命掙錢做慈善,再是爛片又如何呢!
哎,劉德華又拍了一部爛片!
王思聰不是楊冪粉絲嗎 為啥突然批綉春刀是爛片 不怕得罪偶像嗎
感謝豆瓣的低分吧,不然誰知道你的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