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

向敬之

對於盡朝暉的芙蓉國湖南,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還是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我們都是較為熟悉的。「無湘不成軍」是湖南人聲震九垓的榮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是湖南人振興中華的首創,「無所依傍,浩然獨往」是湖南人驚天動地大手筆,「敢教日月換新天」是湖南人揚眉吐氣真風采。

由於有著湖湘文化的千年滋養,楊毓麟在《湖南人》激情讚揚「我湖南有特別獨立之根性……岸異之處,頗能自振與他省之外」。湖南人精神內涵中「有獨立自由者思想,有堅強不磨之志節」,蔡鍔聲稱「我湖南一變,則中國隨之矣」,楊度高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錢基博讚歎「義以淑群,行必厲己,以開一代之風氣,蓋地理使之然也」;就連向來自傲清高的大學者陳獨秀,更是熱情洋溢地寫出《歡迎湖南人底精神》,鼓勵時人和世人「歡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歡迎他們的奮鬥精神,歡迎他們奮鬥造橋的精神,歡迎他們造的橋比王船山、曾國藩、羅澤南、黃克強、蔡松坡所造的還要雄大精美得多」。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這些,都是湖湘文化精神與湖南人精神的寫實。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湖南人所創造的湖湘文化,一直放射著耀眼的光彩。

和齊魯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巴蜀文化等一樣,湖湘文化有著愛國憂時、經世務實的鮮明特色;而湖湘文化精神中的敢為天下先、霸蠻而靈泛的內涵真諦,往往能給人強烈的時代感。

湖湘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區的一切古代迄至近現代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傳統,是湘楚文化的一部分;狹義的湖湘文化主要指以湖湘理學為基礎的人文傳統,包括濂溪學、船山學和近代湘學在內。湖湘文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的概念,上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傳統,中經宋代湖湘學派,繼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承傳發展,到近現代,始終以儒家思想為核心進行理學型文化思考與發展,產生了一代又一代諸如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以及毛澤東等風流人物。

蔡棟情系虔誠,筆書流利,精心於《湖南日報》傾情報道湖湘文化的流變與弘揚。先是「訪談」,再是「大家談」,後來深入地把握「走向21世紀的湖湘文化」,並及時展開「湖湘文化尋蹤」,努力進行由遠及近、從虛入實、鍥而不捨的縱深化理性思考,於一層層發掘中孜孜求索,在一步步深入中默默進取,把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湘文化研究推向了全新的起點,將思想、精神、人格融會成一硯平實的筆墨。墨香飄飄,情思悠悠,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湖湘文化訪談」成為了《湖南日報》、「報業湘軍」與湖湘文化研究領域的一個亮麗的品牌,閃現在讀者眼前。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作為一家省級黨報的文章集結成書,而又能在為時不短也時隔不長的時期,連續再版兩次並印數不少,不難發現,蔡棟在「湖湘文化訪談」這一課題上,找准了選題,下足了力道,而且不斷不倦地做深做透。畫家王憨山「墨要給足,色要給足,給足才有分量」的畫論,被精通書畫道理的蔡棟,鮮活地應用到了文化研究之中,也讓他把本是枯燥的學術論談,不為報紙的時效規律約束,而形諸為一系列文化報道,且不說成書後受到讀者歡迎,就是發表時就有不少人索要報紙不願漏掉一期。新聞類報紙上的內容能有如此受歡迎而持久,是因為其內容有品位但不孤高自賞,有內容而貼近讀者,這是當下淺薄煽情的文化娛樂化,所不可同日而語的。

21篇文化訪談、16篇鏈接文章與21篇人物特寫,形式活潑,內容充實,互為映襯,相得益彰,把湘中之學與湘人之學,勾畫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名報人,蔡棟擅長於同文人、學人、哲人、藝人甚至餐飲大師、外交大使在精神上對話,平靜地在訪談之中勾勒湖湘文化特有的風采和風範。他不滿足於點上的精雕細刻,努力與朱漢民、易中天、陶用舒、文選德、林河、范命輝、毛炳漢、何滿宗、鄢福初、蔣祖烜、王東京、李鐸、袁南生等文化名流進行傾心交流,在平實而真誠地對話與溝通中,探詢湖湘文化中的歷史、閃光點、精神氣質、性格弱點、二重淵源、特質、近代人才群體、當代文化責任、儺文化、毛澤東家世溯源、湘菜、五大書家和建築等方面,系統地探秘與思考湖湘文化的發展和弘揚,並從經濟學的視角提出文化產業的新亮點、新思維。

如訪談知名教授易中天的《「霸蠻」與「靈泛」》、訪談書法大家李鐸交談推出《湘人李鐸的論書斷語》等,妙語連珠,可圈可點,其中多有鮮活的史實解讀,更有妙趣橫生的自由快意,而且在這些方面的探討,有著前所未談、後能受益的新面貌。

長期以來,有不少學者、作家對於受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精神影響的曾國藩,做了與眾不同但切近實際的特寫,曾氏對鎮壓農民起義屢敗屢戰,與洋人談判交涉矛盾重重,為中國推行洋務殫精竭力,而在訪談外交大使袁南生的《外交風雲中的湖湘人物》中,我們認識到外交事業中的曾國藩「是中國面臨千年未有的內憂外患的變局時本土崛起的著名人物,以其立德、立功、立言的非凡實踐而著稱於世。歷史證明,曾在近代外交史上,是洋務外交的首家、道義外交的名家、軍事外交的大家,當然,也是教案外交的輸家」 。長期以來,有不少人認為曾氏有著賣國行徑,但只要細想,一生效乃父風采的曾紀澤與沙俄談判不卑不亢、有理有節,而其父能有那樣難堪的卑劣行為嗎?更何況當時的曾國藩並不是朝廷的執政者。這篇訪談,對於我們認知這位湖湘文化大家,不能不說是一篇有分量、能創新的好文章。諸多文章,不但是權威性和廣泛性的結合,而且是思想性與知識性的體現,更具備可讀性同耐讀性的統一,使人讀了真能有所啟迪有所收穫。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曾國藩

對於湖湘文化的認識,有利於我們審視過去、反思自身、看重未來,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湖湘文化訪談》對湖湘文化的內涵、淵源、特色、群體人物、學術成就和局限性,以及它和社會主義文化、經濟發展的關係,一一展開了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地論述與探討,注意發掘、研究和展示湖南區域文化的風貌、淵源及其今日走向21世紀的發展,為我們了解包括湖湘文化這一區域性歷史文化形態在內的優秀文化,有著其他不可替代也難以企及的普世作用。

蔡棟在做好關於湖湘文化主題訪談的同時,相應地鏈接了有代表性文章,引用名家的理論把脈與思想解讀佐以證實,全方位地對湖湘文化進行有效的系統梳理與思索,如王東京《市場經濟與湖湘文化取向》、唐浩明《以高遠信念引領湖湘文化》、朱有志《創新湖湘文化,呼喚六大轉換》等文章,以湖湘文化創新的視閾觀照湖南社會,提出由政治文化向經濟社會轉換、由革命文化向建設社會轉換、由封閉文化向開放社會轉換、由計劃文化向市場社會轉換、由重農文化向重工社會轉換、由崇官文化向崇商社會轉換等諸多觀點,對於湖南經濟大省、文化強省發展之路,不啻於一聲文字驚雷,起著發聾振聵的作用。

湖湘文化之所有多有人們所熟悉和驕傲的成績,關鍵在於它有著自己的精神體現,受其哺育的士人與群眾,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在不斷塑造它的豐碩偉岸而自強不息。也正這般代代努力,輩輩相傳,湖湘文化厚積薄發,在全國的影響日益隆盛,不斷深入漸呈「顯學」氣勢。

湖湘文化精神主要表現在心憂天下、敢為天下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等方面,而它的履行者、實踐者、發揚者,更是薪火相傳。

傳統儒家的內聖外王理念,被糅合在性理哲學與經世學說之中不斷創新出彩,滋養諸多湘人把小我修養和大我事功統一起來,實現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及憂樂家國、成就正道的操守。三百多年前,困守於瑤峒四十載不出的王船山,推出數百萬字的皇皇大書,為湖湘文化燎原了經久不滅的聖火。而今天,許多學者、專家為湖湘文化創新與發展鼓與呼,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認真審視湖湘文化的現時代價值,努力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濟建設、道德建設,提供傳統文化營養進行理性思辨。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蔡棟致力於對湖湘文化的深層次的挖掘、全方位的思考以及確實性的求證,盡情地對當下知名的學者、教授、作家、出版家、書畫家、音樂家及節目主持人等文化名士,進行一次坦然而平靜的素描。他不停留於名人的情史生活探秘,而是認真地在值得一書的湘人人性上挖掘,引時人走近他們同樣平凡但不平淡的人生,為世相奉獻它們漸已遺忘然非遺失的風景。他用報人的專業眼光和學人的謹慎文筆,樂意酣然地引領時人走進林凡、黃永玉、王憨山、黃永厚、李自健、禹安平、唐思源的畫境,問業柳鳴九、嚴北溟、湯可敬、周谷城的學術,賞玩李鐸、張錫良、劉曉斌的書法,感受肖曉琳、徐俐的主持,摩娑鍾叔河的圖書,欣悅郭天民的設計,對接鄧曉芒的哲學,聆聽楊天解的音樂……寫他們的投入與忘情,寫他們的霸蠻和靈泛,意在從人物身上折射出湖湘文化。

這些當代湖湘人物,可謂是湖湘文化不同分支領域中的翹楚,他們既是湖湘文化的體現者、實踐者,又是中國文化的推動者、弘揚者。寫他們的情和愛,寫他們的迂和痴,也不過多迴避他們的淡泊及張揚,更好地了解湖湘文化,有效地深化湖湘文化訪談的意義。這部分似乎可以刪去,易為另冊,與前部分的訪談主題不很切合。但是只需細細體會,又能發現作者的真實用心。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儘管這些人物的名氣又大又小,成就有高有低,但竊以為這些人物的行為與氣質都較多體現了湖湘文化的特點和湘人的性格,故一併收進,或可視作湖湘文化的『實證』。」

關於湖湘文化的分析與探討,作者對源自農耕區域文化的湖湘文化,沒有忽視近世精神中的負面效應與消極影響,在訪談中,既充分肯定了湖湘文化務實、經世的優點,也認真解構了其保守、輕商甚至走極端、窩裡斗等諸多缺失。作者和被訪談者們,對湖湘人才群所表現出的保守、封閉、虛驕等一系列不足,展開了理據充分的剖析與批判,著力從文化、經濟諸多方面,思考和比較湖湘文化的得與失,一反常態、旗幟鮮明地批判湖南人固有的虛驕自大之氣,不能不讓讀者、廣大湖南人再次深思。

在湖湘文化訪談文章中,大多在肯定湖湘文化的價值與意義的同時,對於湖湘文化與湖南人的性格缺陷,也絲毫不給面子更不留情地展開了理性的反思與冷靜的分析。

朱漢民強調:「湖南人雖剛毅而敢為人先,但又顯得自我意識太強而欠缺合作精神;湖南人雖顯得大氣,但又可能形成虛驕之氣而難客觀把握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湖南人有很強的政治意識,但是處處以政治為中心則難以適應以經濟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易中天

易中天說道:「『霸蠻』作為一種文化精神,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不講科學的『霸蠻』是野蠻,不講民主的『霸蠻』是霸道,不講方法的『霸蠻』是愚蠢,不講策略的『霸蠻』是魯莽」。

陶用舒指出:「湖南人性格的另一方面,是濃厚的保守意識,湖南三面環山,交通閉塞,自古以來,湘省居民多有歷代務農耕種之家,而很少有出外經商之人。」

凡此種種,對於我們深層次地了解湖湘文化,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我們認識一種文化,既要吸收和發展它的優點長處,又要辨識與克服它的補足短處,並多方面地吸收、綜合各種優秀的、先進的文化,這樣才有助於推進湖湘文化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更新與轉型。

於全國範圍而言,區域文化的發掘與思考,湖湘文化研究率先地走在全國的前列,而且以其把握准、研究深、起點高和立意遠等鮮明特色,在全國區域文化探索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中國文化,地域文化是無法繞過的座座豐碑,一旦忽視了地域文化的價值,就無所謂中國文化的存在,我們有必要也亟須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下,好好地觀照湖湘文化的發展。

湖湘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它的審視與探究,有利於我們和後人了解中國文化史、思想史、軍事史等。湖湘文化與中國文化就是血脈相連、生息相同而休戚與共的關係,著力研究好了它和其他地域文化,就能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使之真正而永遠的無與倫比。尤其是,在晚清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乃至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湖湘文化對於活躍其間的領軍人物、風雲幹將,都是起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動因。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湖南人才集群的推陳出新,無疑是得益於湖湘文化的根與魂的滋養,而成為湖湘文化的另一種根與魂。

湖南特別獨立之根性,如何以湖湘文化的根與魂,成就代代人才集群《湖湘文化訪談》的問世、增益、修改,補充,不僅有助於我們較為系統理解了湖湘文化,而且在更多的層面上,方便了我們推動湖湘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和諧進程。它的接連再版,精益求精,時至今日而無一絲半毫的時代落後感,勢必進一步導引世人和後人更好地走近湖湘文化,正確地評說湖湘文化的意義與認識湖湘人物的價值,妥帖自然地從湖湘人物非勝於易勝的智名勇功之中,汲取滋養能動地創造與弘揚湖湘文化。在審視人與文化的發展中,《湖湘文化訪談》淋漓盡致,字裡行間凸顯的也正是一種霸蠻精神。

蠻,是一種忍性外露;霸,為一懷才氣內涵。能在文字中流走蠻勁和霸氣,其筆是流利的,其情是虔誠的,其魂其靈就悄然又默然之間刻上湖湘文化的標識。這就是一種為家國憂樂的風範,也是一次對文化傳承的大寫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華夏文化譜系:中國人的根與魂
根與魂——香江兩岸傳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