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

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欽老和尚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年齡:八十八歲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凈,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打七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凈。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凈,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感恩心體現在恭敬心上,要對所有的人都要尊重
佛經是釋迦牟尼親自寫的嗎?
你知道佛法是怎麼定義「魔」的嗎?
佛教中的「迴向」竟有這麼多內涵!
佛教中的「十二緣起」是什麼意思?

TAG:東台彌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修行要從心入手,不要流於表面形式
修行不能只注重形式
修行,無關形式,本質上是一場心靈征程
要注重在你的心上用功,而不是過分在乎形式
皈依不要只走形式!
沒有條件修行怎麼辦?夢老教我們,不要在形式上耽誤你的正行!十輪經講記124
時裝變得難以捉摸,但有一種表現形式能幫你看透它
沒有從形式上入道 可以自己讀經嗎?
只要和自己如影隨形,不拘泥於某些必須的形式
不是形式 那麼簡單
何不將店鋪信息以各種有趣的形式繪製在玻璃上?
學佛如果只注重於形式,不知道形式背後的內涵,這樣就導致盲修瞎練
研究顯示輕快步行可以緩解一種形式的痴呆症
他不愛你?是你的表現形式出錯了吧
當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地域歧視,其實是在幫自己
我厭惡任何形式的偽裝
修行失敗,是因為太注重形式而沒有理解精髓!
他不需要父親節里一頓形式大於內容的飯
復聯的形式不重要,關鍵是要懂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