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患糾紛時時有 )一張血常規報告單避免一場醫療糾紛

(醫患糾紛時時有 )一張血常規報告單避免一場醫療糾紛

人無完人,都會犯錯,特別是在工作量大,又連續工作,非常疲勞的時候。多傾聽,多釋疑,多表達對病患的關愛,絕對是一件利多弊少的事情。

【案例經過】

2015年12月10日下午,我院收治一名骨折男性患者,66歲,診斷為左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起病急,明確外傷史,根據病情以及家屬的要求,我院醫生積極為患者準備術前工作,準備急診手術,完善術前檢查,選取固定鋼板材料,術前談話,簽署各種同意書。

護士為患者抽血做術前常規檢查,我接收標本後,首先做的是血常規,當電腦屏幕上顯示出結果後,我大吃一驚,檢驗結果如下:(醫患糾紛時時有 )一張血常規報告單避免一場醫療糾紛

【案例來源:檢驗視界網】

白細胞總數這麼高,怎麼回事?在檢查了儀器試劑血標本都沒有問題後,我又複查了一遍血常規,白細胞總數還是那麼高,室內質控又在控,這種情況科室內首先是報危急值,WBC計數超過了我院危急值上限30 x 10^9/L,我就迅速向臨床科室報告了危急值,並做了記錄。

隨後護士重新抽血過來複查,結果也如此。此結果白細胞總數很高,淋巴細胞分類佔了87.7%,粒細胞才佔7.7%,WBC直方圖峰值也是左移的,紅細胞系統輕度受抑制,血小板也偏低。然後我按照血細胞分析的複檢規則,推血片染色鏡檢,低倍鏡下見到許多有核細胞,轉高倍鏡油鏡下,見滿視野的小型淋巴細胞,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我就考慮可能是慢性細胞白血病,由於未做骨髓檢查,不能確定。

然後我就出具檢驗報告,拿著報告直接去臨床科室找到主管醫生,和主管醫生交流溝通說明情況。經與醫生交流,我得知病人兒子已經簽署好了手術同意書,醫生已經開具了手術通知單,通知手術室。醫生看到報告後,立即到病房再次仔細查看詢問病人,病人否認有血液病史,病人精神尚可,疼痛面容,面色稍蒼白,皮膚未見出血點,體格檢查又未見明顯異常。稍後B超報告結果出來了提示:脾大。隨後主管醫生就告知患者兒子,必須停止手術準備。最後患者另一親戚不得不告訴實情,患者已經在某家腫瘤醫院確診了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且已經治療過,因稍有好轉就回家休息,卻因昨天(12月10日)在家裡不小心摔倒骨折,最後轉入我院。

心得體會

我們在檢驗工作時應認真負責,認真做好每一份標本,要及時發現異常結果,及時複查,查找原因,及時報告。國際血液學複檢專家組推薦的血細胞分析顯微鏡複檢規則,於2005年推薦了41條複檢規則,還發表了《關於自動化全血細胞計數和WBC分群分析後行為的建議規則》。複檢是應用顯微鏡對異常細胞的發現和確認,以及外觀對大體標本的合格性判斷,也是對檢驗結果的驗證,當然血細胞分析的顯微鏡複檢是血細胞複檢的一部分。複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裡不需贅敘。醫學檢驗雖是輔助性的檢查,但有些關鍵性的檢驗結果確實為臨床診斷治療手術提供有力的依據,缺一不可。本例中血常規報告可謂基本常規檢驗,但其作用卻是不容忽視,如果醫師未及時得到結果,急診做手術,患者術中可能大出血危及生命,術後很難恢復併發症又多,那將是一場嚴重的醫療事故,醫院要承擔主要責任的。病人及家屬隱瞞病情,其目的意圖不明,幸好沒有為患者做手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檢驗科室還應及時出具檢驗報告,縮短TAT,時間就是生命啊,還可以避免一些醫療糾紛。檢驗結果有很大疑問時我們必須及時和臨床醫師交流溝通,以便驗證我們檢驗結果的合理性準確性,驗證檢驗報告與病人臨床癥狀是否相符,最後提高我們的檢驗技術與質量,更多地為臨床服務。

轉載自網路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李雨桐被曝曾有過一段婚姻 因房產糾紛被告上法庭
明清時期的庸醫真不少,他們也有醫療糾紛
如何避免用錯葯導致的醫療糾紛?
因為一條毛巾 網易嚴選陷入了一場糾紛
記者今天上午目睹了一場醫療糾紛
解決醫鬧糾紛,一招就夠了
震驚!男子殺醫報復被判刑 醫患糾紛要如何看待、如何避免?
對於醫患糾紛,你怎麼看
你知道嗎?這些醫生受傷害事件和醫患糾紛沒一點關係
女醫生陷醫療糾紛被辭退,她丈夫竟用一條人命讓她復職
涉醫失實報道要追責,媒體難道只能觀望醫患糾紛?
厲害了!醫療糾紛出新規:誰拒絕屍檢,誰承擔責任
醫療糾紛,基層醫生不該認慫!
糾紛理由極為相似,這類「惡意差評」何時休?
姐弟倆上學途中被劫殺 嫌犯疑與其母有感情糾紛
江蘇:參與醫療糾紛處理 一方當事人代表不得超三人
跳台手術該怎麼做?一例麻省總醫院醫療糾紛引發的思考
人保公司隨意增浮保險金額引發一場糾紛
周末推薦這次醫療糾紛,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