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Oculus展示的VR一體機

昨天在Oculus Connect大會上,扎克伯格公布了一款正在開發的VR一體機產品——Santa Cruz。細看報道你會發現,這款產品除了將計算單元都集成到頭盔中,還在前面增加了4顆攝像頭。


聽起來似曾相識,好像有款頭戴設備也在前面裝了多個攝像頭。沒錯,那款產品就是微軟的HoloLens,它擁有一顆深度攝像頭,一顆用以拍攝圖像/視頻的2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4顆環境感知攝像頭。


而同樣用到多顆攝像頭的還有Google的Tango系統,首款搭載Tango系統的聯想Phab2 Pro手機背部除了普通的攝像頭外,還有有一顆深度攝像頭和一顆運動追蹤魚眼鏡頭。


分別由Facebook、微軟和Google推出的這三款產品,雖然對外展示的產品形態迥異,核心卻都是Inside-out追蹤技術。

三大科技巨頭的技術都是通過攝像頭來感知周遭環境,實現運動追蹤和空間定位。雖然他們的產品所用的顯示技術完全不同,一個是全封閉的VR頭盔,一個是可以看到現實世界的AR(or MR),還有一個是手機,但達到的效果卻是類似的——當你在空間里移動時,所看到的虛擬物體位置是固定的。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在Google從事Tango開發的技術大神Johnny Lee曾告訴沉浸感,他們有過將Tango手機與Cardboard結合的嘗試。Google也在開發一款高端的VR一體機產品。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Tango手機聯想Phab2 Pro via tom s guide

而且Johnny Lee也表示,Tango所用的Inside-out定位和微軟的HoloLens很像,只不過Tango目前僅用在手機上,而HoloLens用的設備是頭盔。


實際上,從Johnny Lee身上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淵源,HoloLens的追蹤技術是在Kinect的基礎之上開發的,而Johnny Lee的大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在微軟工作時對Kinect開發所做的貢獻。


Inside-out追蹤對VR/AR來說是Game Change的技術


上個月國外VR垂直媒體Road to VR發表的一篇文章寫道,「HoloLens的Inside-out追蹤技術對AR和VR來說是Game Change,卻沒有多少人在談論它」。

與其說VR一體機是未來,不如說Inside-out追蹤是未來


當初HoloLens剛剛公布時,許多人直呼黑科技,而它真正的黑科技就是將Inside-out追蹤技術做到如此高的水平。筆者在體驗HoloLens時就曾試過,不管戴著頭盔如何動,漂浮著的虛擬物體或窗口都保持得非常穩定,這不就是Lighthouse等Outside-in空間定位系統想實現的嗎?


而且,HoloLens的追蹤系統還有很強的搞干擾性,在Road to VR的文章中,作者Ben Lang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試用HoloLens,發現當有人在視野中經過中,它也能將之忽略,保持顯示的虛擬物體在一個穩定的位置。


更厲害的是,微軟是在一款獨立的移動設備(也可以稱之為一體機)上實現這項技術的,這意味著對功耗和性能都有嚴格要求。Facebook的Santa Cruz一體機和Google的Tango手機同樣需要面對這兩個問題。

除了設備性能和功耗,Inside-out追蹤還存在其它問題。以Tango為例,Johnny Lee曾告訴沉浸感,由於使用的是攝像頭,Tango的定位會受光線情況的影響,例如在黑暗下就無法定位了;另外手機距離物體越遠會越難定位,所以室外使用時可能會受此影響。Tango目前也沒有圖像識別,所以它並不能知道擺在地上的物體是桌子還是椅子。


這些問題HoloLens和Santa Cruz一體機也同樣會遇到,包括其它Inside-out追蹤系統。國內廠商數娛科技曾推出使用英特爾RealSense開發的Inside-out追蹤系統,就因為光線問題在發布會上演示失敗,造成尷尬場面。


不過雖然還有問題需要解決,這不妨礙大廠將獨立VR/AR設備結合Inside-out追蹤視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取決於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的不同,各家公司的產品上市計劃也會有所差異。微軟已經表示HoloLens的消費者版要到2020年才會有,Oculus的一體機估計不需要這麼久,而Tango則已經出現在消費產品上了,不過邁向成熟還需時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浸感 的精彩文章:

TAG:沉浸感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女Showgirl與VR,ChinaJoy你想看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這遊戲是不是似曾相識?《Equilibrium VR》上架Steam
VR社交不是VR的未來,Facebook只會白忙一場
在Facebook眼中 AR和VR的未來構想是怎樣?
雖然Windows MR、SteamVR已經決定在一起,但後者要晚點來
關於VR現狀和未來的路 PC大佬Intel在ChinaJoy這樣說
別看現在VR的聲音小,Oculus Rift表示他們至少兩年內不可替代
酷似Oculus,但比它更實惠,可能是最客觀的Hypereal Pano VR頭顯評測
VR觀察:Inside-out技術的VR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Oculus Connect 4:只有像Oculus這樣的實幹家才能在VR中活得如魚得水
在任天堂的Fils-Aime看來,VR遊戲不是很有趣,AR更有潛力
Facebook Spaces告訴你 VR的未來其實是社交
在 Facebook 眼中,關於 AR 和 VR 的未來構想是怎樣的?
Oculus Rift一降再降,VR同行表示不背鍋!
Facebook此舉是機會or冒險?解讀Oculus為何打造四款不同的VR頭盔
The Void:我們不是一家VR公司
臉書承諾的獨立VR頭顯來了,可惜不是那個Santa Cruz
谷歌Cardboard:雖然我是假VR,但人們就是喜歡買我啊
Revive將讓Windows VR頭顯訪問Oculus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