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10月2日,阿聯酋海軍的一艘美製HSV-2型隱身高速運輸艦,被葉門的胡塞武裝用反艦導彈摧毀。HSV-2是美國的新一代高速戰艦,2015年由阿聯酋租用。據悉,摧毀美製隱身艦的武器是中國C802反艦導彈的伊朗仿製型,具體型號可能為射程180公里的諾爾(Noor)反艦導彈,或者其改進型,射程300公里的奎達爾(Qader)反艦導彈。此次戰鬥又一次將中國反艦導彈推到了風口浪尖,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廣告效果。這艘篩子狀的美製軍艦就是中國反艦導彈最好的名片。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人們在讚歎中國反艦導彈性能先進的同時,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是繼蘇聯以後,世界上最早研製和大規模使用反艦導彈的國家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海防壓力,沿海的軍事鬥爭局勢極為嚴峻,其中尤其以環渤海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以及中國有防衛義務的朝鮮東西海岸的反登陸需求最為強烈。


此時美國海軍的兩棲登陸作戰,典型戰術是先由數艘戰列艦和巡洋艦組成岸轟打擊群,使用大口徑艦炮在距離海岸20公里以外進行對岸炮轟,然後大型登陸艦換乘登陸艇或兩棲裝甲車,距海岸10公里左右泛水,編波向海岸發動搶灘登陸。50年代中國海軍裝備少量蘇制130毫米海岸炮的火力明顯不足,對於美國強大的機動艦隊處於被動地位。中國海軍急需一種射程超遠,威力巨大的精確制導武器,在美國戰列艦主炮射程外發起攻擊,並能夠一舉擊沉之。

尋求有效的海防武器,成為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這種海防武器就是反艦導彈。


1956年10月,中國成立了國防部導彈管理局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專門從事各種型號導彈的研製。1957年9月,主管國防工業的聶榮臻元帥帶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蘇聯,正式向蘇聯政府提出對中國導彈事業提供援助的技術細節。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談判,雙方草簽協議,規定蘇聯在1961年前,向中國提供四種型號導彈的實物及技術資料。隨後中國又派出海軍政委蘇振華上將率領的海軍代表團赴蘇談判,要求提供蘇軍剛剛裝備的飛航式反艦導彈。1958年2月4日,中蘇簽訂了正式的導彈和艦艇技術協定,包括蘇聯向中國提供542岸艦導彈、544艦艦導彈及1060潛地導彈等三種導彈,以及629型潛艇,6621型導彈艇和6623/183P型導彈/魚雷艇等三種艦艇。這就是當年著名的引進三彈三艇的「二四」協定。


「二四」協定引進的三彈三艇,均為當時蘇聯最先進武器,有的甚至連西方都不知道。629型潛艇就是中國後來曾試射過包括巨浪-1、巨浪-2等多種潛地導彈的031型200號試驗潛艇(該型艇只建造了1艘,早期舷號1101,改裝後舷號是200號),引進之初搭載的1060潛地導彈是一種射程幾百公里的短程導彈。


205型導彈艇在蘇聯被稱為「海嘯級」導彈艇,西方的綽號為「黃蜂級」,6623/183P型導彈/魚雷艇的綽號為「蚊子級」,中國引進以後分別命名為021型和024型導彈快艇。而544艦艦導彈則是後來震驚世界的P-15型,也就是「冥河」式反艦導彈,後來中國仿製為上游-1反艦導彈,進而以上游導彈為基礎發展出海鷹、鷹擊等龐大的飛航導彈家族。


542型岸艦導彈,人們卻很陌生,中國官方媒體也很少談及該型導彈。實際上,中國在「二四」協定中,最為重視的是542型岸艦導彈,而不是544型「冥河」艦艦導彈。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1959年末,美國情報機關在中國渤海灣的錦西地區發現了一種架設在海岸陣地上的奇怪武器,這武器有著一對後掠翼,機頭進氣道,安裝在高聳的垂直尾翼上的水平尾翼,外形神似一架米格-15戰鬥機。隨後確認這是一枚蘇聯產的542/KS-1型飛航式岸艦導彈。


542導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一種反艦導彈,分為岸艦型和空艦型,全彈重2.7噸,彈長7.9米,彈徑1.2米,翼展4.2米,該彈的氣動外形參照米格-15戰鬥機。很多讀者以為該彈是直接以真正的米格-15戰鬥機改裝而來,其實並非這樣,米格-15戰鬥機的機長10米,翼展8米,空重3.6噸,比542導彈大得多。不過542導彈的前四枚樣彈倒是設計為有人駕駛型,其戰鬥部艙改為飛行員座艙,從1952年初開始進行了150次有人駕駛飛行後,才於1952年5月開始實彈發射。1953年該彈進入蘇聯海軍航空兵服役。北約將其命名為AS-1「狗窩」導彈。


542導彈採用機頭進氣,安裝一台自重670公斤的RD20(生產型為RD-500K)彈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1500公斤,能夠連續工作5分鐘,這樣能夠以0.9馬赫的高亞音速飛行至最大有效射程約100公里,如果以高空投放,加上發動機無動力段飛行,該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50公里。

542導彈配備一個重達800公斤的聚能破甲戰鬥部,能夠以聚能撕裂戰列艦的厚重裝甲,單發擊沉一萬噸以上艦船,也能夠摧毀數萬噸的重型戰艦。當時美國最先進的7萬噸級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命中一發542導彈,就會立即喪失戰鬥力,而普通的數千噸的巡洋艦或驅逐艦,542導彈甚至可將其炸為兩截。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542導彈的控制系統比較原始,屬於典型的第一代反艦導彈,初始段採用預置指令配合無線電高度表控制,助推起飛後2秒,助推器脫落,導彈自動爬升到300米高度平飛,中間段為無線電指令制導,可修正彈道,末端為半主動雷達制導,由岸上或機載雷達負責照射目標,這種制導體制限制了導彈的射程,不能超過海岸制導雷達的照射距離。

儘管542導彈的理論射程相當大,是當時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反艦導彈,但由於該彈使用中段無線電指令,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這種制導體制存在因射程加大而精度下降的缺陷,所以542導彈的常用射程都在視距內,也就是30~35公里之間。


542導彈不能夠做大俯角俯衝,彈道曲率極小,只能進行直線小角度下滑飛行,如發射高度為5000米,發射距離為70公里,平均下滑角只有4°。岸基型的542導彈則存在末端下滑角和精度的矛盾,導彈極易打偏,末端的命中點,要麼打高了,命中敵艦的上層建築;要麼打低了,落入敵艦旁邊的大海,沒有命中敵艦,造成近失彈。


1959年末,首批542反艦導彈的樣彈和技術資料運抵中國。1960年初開始,海軍在渤海灣的葫蘆島23基地進行打靶試驗,該基地是中國海軍最主要的武器鑒定靶場之一,大多數反艦導彈、艦空導彈和潛射導彈都在這個靶場誕生。542導彈的靶船是一艘退役炮艦,這艘炮艦是前清朝遺留下的一條艦船。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目前在青島海軍博物館陳列有兩枚珍貴的542導彈實彈,其中一枚彈翼可以摺疊,是岸艦型導彈。另一枚彈翼不可摺疊,屬於空艦導彈。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海軍對542導彈先後進行了10次實彈試射,但試射結果都不令人滿意。由於542導彈採用無線電指令巡航/雷達半主動末制導,系統精度極低,末端的CEP只有45米,這意味著該導彈只能命中艦長超過200米的大型軍艦。在對一千餘噸的靶船進行射擊的時候,所有實彈均為近失彈,從沒有打中過靶船。導彈要麼飛躍目標上空,俯衝進水,要麼在目標近處落水,然後炸起巨大水柱。542導彈重達800公斤的聚能戰鬥部仍舊顯示出了驚人的破壞力,靶船水下部分的鋼板被爆炸水壓擠壓變形。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試射中全部的操作都是按蘇聯海軍的標準規程指導進行的,沒有什麼差錯和問題,最後查無技術原因導致未能命中目標。中國海軍隨即決定對542導彈的制導系統進行改進,增強其末制導精度。由於中蘇關係惡化,1960年9月間全部蘇聯專家被陸續撤回國,所有的技術工作都因此陷入了停頓之中。


542導彈的作戰模式:1、慣性自主飛行;2、導引雷達制導;3、自主雷達尋的


1961年7月,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業會議上,海軍決定停止仿製性能不佳的542岸艦導彈,集中力量仿製544艦艦導彈,即「縮短戰線,確保上游」。隨後開始了仿製544導彈的大會戰,將有效射程由原來544彈的35公里增至40公里。1966年5至7月間進行了544導彈的陸上和海上飛行試驗,1966年11月上游-1導彈進行了海上定型試驗,試驗結果是9發8中。1967年8月通過定型進入批量生產,裝備21和24型導彈艇,隨後用於「四大金剛」07型驅逐艦的導彈化改裝,最後裝備了01型及053H型導彈護衛艦。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542岸艦導彈的下馬,造成中國海軍岸防力量的空白,重要頻海城市和港口依舊要部署大量的岸防炮兵。當時海軍大型艦艇少,續航能力差,對於敵對勢力的不斷襲擾,有些疲於奔命。1963年海軍鞍山級驅逐艦在青島外海攔截入侵的美軍驅逐艦時,雙方對峙達7天時間,超過了我國驅逐艦無補給狀態下的最大續航時間,為減少淡水消耗,官兵們只好用海水做飯。此時中國急需一種射程較遠的岸防武器。


面對嚴峻的海防形勢,在上游-1艦艦仿製成功後,國家下達研製岸艦導彈的任務,命名為「海鷹一號」。1965年4月國防部正式提出海鷹一號岸艦導彈武器系統方案,以上游-1導彈為基礎進行改型設計,增大射程至100公里,為此重新設計巡航自導系統和末制導雷達,增加發射架和運輸裝填車,增加岸基331型導彈火控跟蹤雷達。 1966年12月進行了首次試射,到1970年定型,「海鷹一號」導彈總共試射了25發實彈。


從此,中國海岸邊有了遠程岸艦導彈,能夠在100公里範圍內形成有效威懾。


時間到了八十年代,中國發展出鷹擊-8型反艦導彈,這種導彈的外號小二黑,射程比較近,威力比較小。中國海軍提出需要發展要一種遠程的掠海飛行的大威力反艦導彈,於是以海鷹岸艦彈為基礎研製海鷹-1A艦艦導彈,該彈採用先進的單脈衝雷達引導頭,搜索高達32公里,高精度雷達高度表,導彈能夠超低空掠海飛行,巡航高度低達15米,末端可進一步降高到8米,可齊射打擊16個目標,最大有效射程70公里,能夠做初步航路規劃,視距外的中繼制導。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有很多媒體把海鷹-1A導彈稱為「蠶」式,這是不對的,海鷹-1A艦艦導彈是中國海軍的自用高級型號,性能極為先進,從沒出口過。


這種導彈是八十年代中國海軍最銳利的遠程重型反艦導彈,西方國家都以為這個導彈外形類似於蘇聯冥河導彈,性能低下,極其容易被干擾,只能在數百米高度飛行。殊不知,中國海鷹-1A導彈的掠海飛行能力和末制導能力一點都不亞於法國的飛魚和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中國軍隊經常有一些外表很土鱉,但性能很逆天的黑科技武器,海鷹-1A導彈就是中國軍隊神秘的黑科技武器之一。


蠶式導彈通常是指老式的海鷹-2岸艦導彈,不要以為中國導彈的型號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先進。海鷹-2導彈是在1974年定型的,海鷹-1A是在1986年定型的,它們的性能相差一代。海鷹-1A艦艦導彈是八十年代中國最先進的反艦導彈,直到2000年前後才被鷹擊-8A導彈所取代。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時間到了2000年以後,中國海軍開始以能夠機動發射的鷹擊-62岸艦導彈取代海鷹-1/2系列岸艦導彈。鷹擊-62導彈由海鷹2B型岸艦導彈發展而來,外形有少量變化,尾翼由海鷹導彈的「Y」型翼改為「X」翼型,這樣改進目的是為了發射後改為巡航段飛行和末端降高時,導彈更容易控制。鷹擊-62導彈彈長7.0米,彈徑760毫米,全重2000千克,戰鬥部由聚能型改為半穿甲爆破殺傷型,重500公斤,因為使用渦噴發動機,導彈擁有400公里的超遠射程。能夠以複雜航路規劃,以不同的航路和不同的方向飛向敵艦,實現數枚或數十枚導彈同時到達目標區,阻塞敵艦的火力通道,實現飽和攻擊。

中國海軍的首枚反艦導彈:採用世界最頂尖技術但從未命中過靶船



去年8月,航天科工集團又推出了一種雙聯裝的遠程岸艦導彈發射車,這是新一代亞超結合雙速制的鷹擊-18反艦導彈的岸艦型,成為中國未來的標準岸艦導彈。


至此,中國用50年時間發展成熟了四代岸艦導彈,組建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岸防導彈部隊,實現了400公里內的廣域岸防打擊能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宋楠獨家解讀:渾身黑科技的解放軍第三代通用軍車
宋楠獨家:中國首款洲際導彈專用全輪驅動運載車
蘇聯曾派出七千官兵到中國,手把手一對一的教解放軍如何開坦克
竟然取消了駕駛員:央視披露中國的第四代未來坦克
目標並非日本:中國轟炸機為何一定要突破宮古海峽

TAG:科羅廖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這項尖端技術世界獨有,令戰略核潛艇遠洋巡航再無瓶頸
美最恨的科技神人為中國打造世界最強航母艦隊
美國打造世界最重型戰鬥機,矛頭直指中國空軍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二技術:美國剛攻破就被中國掌握
中國成功試驗世界頂級未敏彈技術:俄方竟主動上門求中國轉讓技術
震撼!中國小船打敗了世界最強艦隊
中國再曝黑科技:將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衛星
飛翔斬艦刀:二戰德國黑科技世界最早反艦導彈為何沒入日本法眼?
世界第二種航空母艦:這技術英國人首創 美國也沒研究出來
一出現就是世界領先的技術:以殲15為核心的中國艦載航空兵力量
中國自行火炮技術世界第一:周邊無人能敵中國獲領先
為何稱中國有能力同時造兩艘航母?中國罕見世界級造船技術曝光
韓國實現世界海軍大國之夢想首部: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中國南海演習 世界最大氣墊船搶灘
為何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海防反艦導彈體系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防系統
中國空中最強航天母艦曝光:世界大為震驚
世界最強的中國近防炮,是被台灣雄風3導彈逼出來的
日本比中國航母還大的軍艦:奪下三個世界之最 最後遭美軍圍殺
世界空軍的活化石:朝鮮的中國造導彈殲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