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文/Carrie Arnold


譯/紅豬


編輯/游識猷

許多人的問題是鍛煉不足,還有一部分人的問題是鍛煉成癮。運動是件好事,但當熱情變成上癮時,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在美國,每五個人里只有一個達到了每天的最低鍛煉標準,在這種情況下談過度鍛煉,似乎是有些小題大做了。但是在加州聖巴巴拉市,菲爾丁研究院(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的臨床心理學家瑪麗蓮·弗賴穆斯(Marilyn Freimuth)卻告誡我們不要為這個表象所矇騙。「鍛煉成癮可以佔據一個人的全部生活,這樣的人身體受了傷,腦子卻還成天想著鍛煉。但是由於我們的文化很重視身體活動,使得這個問題很容易受到忽視。」

不鍛煉,毋寧死?


在2015年的著作《鍛煉成癮的真相:了解以瘦為美的黑暗面》(The Truth About Exercise Addiction: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inspiration)中,作者凱瑟琳·施賴伯(Katherine Schreiber)和傑克森維爾大學(Jacksonville University)的運動機能學教授希瑟·奧桑布拉(Heather Hausenblas)寫道:「對鍛煉成癮者來說,身體活動既是一種應對機制,又是一種強迫行為,他們感覺不鍛煉就活不下去。」


平常人在鍛煉之後,身體和精神都會變得好一些,而對鍛煉成癮者來說,這個愉悅的感受要比普通人高出許多,就像賭徒和性癮者一樣。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鍛煉者,只要成癮,就會在鍛煉時產生強烈的快感,使他們下一次練得更多。長此以往,他們的人生就會被跑步機拴住,並由此產生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疲憊、過勞損傷(如應力性骨折、肌肉拉傷和肌腱炎)、長期感染、電解質紊亂、心血管問題和情緒低落(最後這點實在矛盾)。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鍛煉成癮者每天鍛煉往往超過1小時30分鐘,而且即使傷痛也不會停止。(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tv)


要觀察這個現象,只要看看奧運選手的生活就行了。今年5月刊登在《行為成癮雜誌》(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越是精英的運動員,鍛煉成癮就越是嚴重。南加州醫科大學的內科教授蒂姆·布魯爾頓(Tim Brewerton)也認同這個說法。「我們崇拜奧運選手如同神明,我們給了他們許多讚賞和關注,可我們要是了解了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說到這裡時越來越沉默,「我認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某種類型的鍛煉成癮——這促使他們年復一年地訓練,從不間斷。


鍛煉成癮


與飲食失調


有一件事使鍛煉成癮成為了一個棘手的研究對象,那就是它和飲食失調之間有著複雜聯繫。比如說,19世紀的醫生在治療患有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飲食失調,癥狀是絕食和持續減重)的年輕女子時,就常常發現這些患者極度煩躁不安,需要不停走動。1984年,一組醫生又在《美國醫學會雜誌》(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撰文指出,那些對跑步十分熱衷的男性、也就是那些「視跑步為義務」的人,和患有厭食症的年輕女性有著許多相同的心理特質,比如也追求完美、也容易抑鬱,只是程度較淺而已。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我還不夠好」,這是厭食症患者的普遍心理癥結。它也發生在運動過度的人身上。


布魯爾頓指出,鍛煉成癮者和對其他隨便什麼東西成癮的人之間有一個潛在的區別:鍛煉成癮者雖然有成癮行為,但同時幾乎會規避一切其他風險。他們不是那種會在聚會上喝得爛醉、或者在城市的可疑角落吸食毒品的人。此外,他們的成癮行為還會招來許多正面的社會強化,而這又會使他們越發追求完美。弗賴穆斯指出,一個喜歡鍛煉的人,總是會因為自律而受到周圍人的讚揚,很少有人會告誡他鍛煉太多了。神經科學家已經在飲食失調者的腦子裡找到了更改的獎賞通道,它們使自我懲罰的行為(比如絕食和過度訓練)反而產生了滿足感。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上癮=墮落?不,運動成癮的往往是那些「自律者」。


當研究者在沒有飲食失調的個人身上尋找鍛煉成癮癥狀時,他們發現很難找到。這使得一些研究飲食失調的專家認為,鍛煉成癮只會和飲食失調一同出現。作為證據,他們指出有越來越多的奧運選手披露自己患有飲食失調。2009年國際奧委會的一份報告表示,奧運選手中的飲食失調患者高達31%,而普通人當中這個比例只有13%。南丹麥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米婭·利希登斯坦(Mia Lichtenstein)和同事指出:「飲食失調和鍛煉成癮常常同時出現,但是只有飲食失調被視作一種疾病。」她們的研究於今年三月份發表。


因為沒得吃


所以運動成了精神支柱


在布魯爾頓看來,這個結論並不出乎意料,他舉了跑輪上的小鼠作為例證。小鼠並不理解燃燒卡路里或為比基尼塑身的概念,它們奔跑純粹是為了好玩。如果減少它們的食物供應,就會發生一個有趣的現象:它們並沒有因為少吃而變得懶散,而是跑得更勤快了——食物的缺乏反而增加了鍛煉的樂趣。它們在奔跑後非但不覺得糟糕,反而感到舒服。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鼠覺醒的每一分鐘都會在跑輪上度過,許多直接在奔跑時倒下死了。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點擊播放 GIF/221K



你沒瞎,這是一隻貓。


布魯爾頓指出,這種超負荷奔跑和有限食物的組合是對厭食症的絕佳模擬。治療厭食症的專業人士也表示,有的病人已經餓到器官停止工作,但每天仍然要去幾次健身房。這使她們產生了一種身份認同、一種使命感,她們因此感覺良好,也更能夠應對抑鬱和焦慮


弗賴穆斯指出,還有一個原因使我們很難找到不帶飲食失調的鍛煉成癮者,那就是鍛煉成癮並沒有公認的定義。翻閱研究文獻,你會發現研究者用來描述它的詞語各不相同,有「強迫性鍛煉」、「病理性鍛煉」、「過度鍛煉」、「鍛煉依賴」、「義務性鍛煉」和「問題性鍛煉」等等。心理學的《診斷和統計手冊》(DSM)中也不見它的定義,其中唯一收入的成癮行為是賭博。施賴伯和奧桑布拉表示:「成癮比強迫更重一步,因為它們具有耐受的特徵,也就是說,成癮者需要越來越多地攝入某種藥物、開展某種行為,才能夠達到最初的那種滿足的效果。」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這是一種強迫症嗎?


在今年五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布魯爾頓和同事設法判斷了過多鍛煉究竟是成癮還是強迫行為。他表示,弄清這一點「不僅是一個辭彙問題。成癮和強迫行為的治療方法是很不一樣的。」將過度鍛煉作為成癮來治療,可能就需要患者完全停止鍛煉,或參加幾個12步治療組;而將它作為強迫行為來治療,就需要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患者對於鍛煉的態度。他指出:「有些飲食和鍛煉失調的治療項目已經開始將鍛煉與改善營養相結合,同時還要發掘這個行為背後的複雜心理問題。」而如果飲食失調患者對鍛煉有癮,這類項目可能就危險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過度鍛煉既是成癮,又是強迫行為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他們在研究中調查了近1500名對象(608名男性和885名女性,年齡在18至79歲之間),使用了所有能找到的用來評估鍛煉失調的問卷,還專門開展了幾項針對飲食失調與精神健康的調查。結果發現了兩類鍛煉成癮,一類是初級鍛煉成癮(primary exercise addiction),它不伴有飲食失調,在男性身上較為多見;另一類是次級鍛煉成癮(secondary exercise addiction),它和飲食失調一同出現,在女性身上較為多見。他們發現前者起來像是典型的成癮,而後者和強迫行為有更多相似之處。

鍛煉太多也是病?你癱著不動時,有人卻「運動成癮」了!



布魯爾頓表示,不論男女,都同樣可能在自身與鍛煉的關係上出現問題。主要的區別在於,女性更容易在鍛煉成癮的同時出現飲食失調。最初對運動或身體活動的愛好(研究者稱之為「和諧的熱情」,意指某人的行為與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和諧共存)越過界限,成為了一股強迫的熱情,人的行為變得僵化,對運動也過分地投入——這是《行為成癮雜誌》(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的一項研究做出的總結。


「至少一開始,成癮者對自己培養的癮是很熱情的,但是漸漸地,就不再『好玩』了。」布魯爾頓說道,「熱情和成癮是同一條連續帶上的兩截。賭徒一開始都是喜歡賭博的……直到他們不再喜歡,也照賭不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對東北人民來說,「姑娘」首先是一種水果!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諾貝爾化學獎飆車了!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慈禧癱著不動靠人伺候,卻不是個大胖子,注重保養很重要
一隻有心事思考人生的喵,發現這樣坐不舒服還是靠牆癱著吧
這位準媽媽快別癱著了,趕緊起來運動吧!
這個假期,我只想像胖貓heek一樣癱著……
31歲男子猝死!早上還好好地躺在沙發看電視,晚上就癱著不動了
最後三天假期只想癱著看劇!煲劇指南接好不謝!
秋吉縣動物園的小熊貓,癱著用腳吃飯可愛到爆炸!
在家癱著也能贏得朋友圈攝影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