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末第一漢奸」,李鴻章的最大怨念是什麼?
圖註:李鴻章訪英期間留影
出訪歐美,李鴻章深感西方「政治之道」優越,怨念直指本國政體
甲午之敗,論者恆謂乃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其實不確。嚴格說來,李氏當日,實乃「以一人敵兩國」。故馬關議和,曾對伊藤博文大發感嘆:「貴大臣之所為,皆系本大臣所願為,然使易地而處,即知我國之難為,有不可勝言者。」李氏尤其羨慕明治天皇「能聽善言」,能「使諸臣之志願得舒」,其怨念所向,不問可知。
此種怨念由來已久。早在1870年代,李氏就已意識到,從農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轉型,乃國人救亡的必然路徑——「國人……不諳世事,默守陳法,藏身於文字之間而卑視工商。豈知世界文明,工商業較重於文字。窺東西各國之強盛,無獨不然。」但20餘年光陰匆匆,及至甲午慘敗,中國近代工商業,其發展仍近乎為零。
馬關議和後,愛國分子贈聯李氏:「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稍後,李氏奉命使俄,並訪問歐美諸國。其革新思想,卻又大進一步。歸國後,李氏如此描述其見聞感想:
「(西人)立國政教,今人纂述中,郭、曾、薛三《日記》所言,頗得涯略。此行轍跡所經,視數君為廣,而時日則太促。然詳咨博考,已覺所見過於所聞。其扼要處,實在上下一心,故能齊力合作,無事不舉,積富為強。中國則政雜言龐,而生財之法又不逮遠甚。每於縱觀之際,時增內顧之憂。胡文忠云:使我多財,天下事尚可為。昔嘗嘆味其言,然猶是第二義也。」
失勢之境,李氏言語、行事均極謹小慎微。但此番對吳永所言,雖有隱晦,亦不難窺見真意。李氏曾對西媒坦言,此行重要目的,乃在「博考諸國政治之道」,以便他日回國,能夠「改弦而更張」。李氏自承,之前了解「諸國政治之道」,全依賴郭嵩燾、曾紀澤、薛福成等人的間接陳述,此番西行,親身觀摩,才發現「所見過於所聞」。言下之意,即是在高度認同郭、薛等人的同時,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至於郭、薛等人的意見,試以薛福成為例——薛氏出洋,奉朝廷之命,留有六卷17萬餘言出使日記。在日記里,薛氏集中表達了兩重訴求:1、呼籲清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摒棄「以農立國」,向「工商立國」轉型。2、呼籲清國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效仿英國、義大利等國,實施「君民共主」。由此,不難了解李氏的政治立場。
深感政體改革對救亡圖存的必要性,李鴻章終於與清廷越走越遠
唯李鴻章對友人談論此次歐美之行的書信甚多,無一封提及政體改革。不過,「(西國)上下一心,故能齊力合作,無事不舉」一節,卻被反覆申說。個中深意,不難體會——郭、薛等人已詳細闡明,政體改革,乃達成「上下一心」的必須手段;而李氏將「生財之法」定為「第二義」,用今人之言,無疑是說:政治改革必須先行,否則經濟改革亦難成功。
因見識及此,戊戌維新期間,李氏曾一再給予康黨協助,並自嘆「康有為吾不如也,廢制義(科舉)事,吾欲為數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深愧焉。」及至康黨倒台,政敵彈劾李氏乃是康黨,慈禧以此質問,李氏竟能回答:「臣實是康黨,廢立之事,臣不與聞,六部誠可廢,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其後主政兩廣,雖受命捕捉康、梁,卻暗中多所保全,並長期保持秘密聯絡。
但李氏對康黨的支持,實緣自濃厚的悲觀。他曾在書信中,多次與長子李經方談論維新前途,其結論是:「朝廷……講求變法,近日明詔多由康有為、梁啟超等慫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憊者豈有任事之才,不過敷衍門面而已。」對於康黨的政治學問,李氏的評價也很低:「(皇上)每日與樞廷討論者,多學堂、工商等事,惜瘦駑庸懦輩不足贊襄,致康有為輩竊東西洋皮毛,言聽計從。近來詔書皆康黨條陳,藉以敷衍耳目,究之無一事能實做者。」
李氏悲觀若此,仍不惜冒被政敵指為「康黨」的風險,與康、梁往來,其根源,乃在痛心中國新式人才匱乏。誠如其對伊藤博文所言:「康有為日後可大有作為,惟據目下觀之,了無異能耳」;梁啟超出亡後,李氏亦託人勉勵其「精研西學,歷練才幹,以待他日效力國事」。怨念若彼,期望如此,「漢奸」李鴻章,甲午之後,在思想層面上,正離清廷越來越遠,終於在1900年,一度計劃與革命黨人聯手策劃「兩廣獨立」。
注釋
中國歷史研究社編:《東行三錄》,上海書店出版社1982,P240。李鴻章家書:《示兒》,該信約寫於1872年幼童留美前後。復蓮池書院山長吳(光緒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收錄於《李鴻章全集·信函八》,安徽教育出版社,P109-110。李氏另在其餘多封致友人信函中,表達過完全相同的見解。諶旭彬:《薛福成呼籲清廷實施政體改革》,轉型中國1890。孫寶諠:《日益齋日記》,轉引自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鑒注·序言》。致李經方(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致李經方(光緒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收錄於《李鴻章全集·信函八》,P184,P188。《李傅相與日本伊藤侯問答》,《戊戌變法》(三),P448。《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五》, P55。
※「九一八事變」後,斯大林如何算計中國?
※霍元甲真相:成名系革命黨人運作 未受日本人毒害
※把岳飛稱作「民族英雄」,等於抹殺了他真正的歷史價值
※「清廷滅亡乃民心所向」這類的說法,太天真了
※《王世傑日記》中記錄的「外蒙獨立」全過程
TAG:短史記 |
※明末最大漢奸是吳三桂?那你錯了,真正大漢奸是此人
※范文程是大清第一文臣,一些人為什麼要污衊他為漢奸?
※清朝問鼎中華的十大漢奸,你最痛恨哪一個?
※漢武大帝中行說為什麼這麼恨漢朝 他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嗎
※「漢奸」一詞最早源於哪裡?中國史上第一個漢奸是誰?
※袁崇煥是明朝第一漢奸?還是民族英雄
※「漢奸」一詞的由來,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當代漢奸有十大標準!第一就是妖魔化毛澤東!
※大明亡於誰人之手?闖王?滿清八旗?漢奸吳三桂?其實都不是!
※史上最忠心的五大漢奸,你最佩服哪一個?
※誰才是歷史上漢奸之王?汪精衛只排第二,他才是第一
※明末清初的最大「漢奸」,為清朝打下半壁江山!
※為什麼乾隆要編《貳臣傳》,卻沒有收錄史上第一漢奸吳三桂
※此人是大清第一權臣,也是爭論極大的人,英雄和漢奸褒貶不一
※此人為大清第一權臣,也是爭論極大的人,英雄和漢奸褒貶不一
※為什麼說袁崇煥是漢奸?
※甲午戰敗,李鴻章和翁同龢,誰更像漢奸?
※李鴻章臨死前作了一首詩,憂國憂民,怎麼可能是漢奸
※明末最可恨的漢奸,滿清第一任內閣宰相,策劃反間計,剷除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