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隋唐宋明,中間有個後周,為宋朝做嫁衣
中國歷史如同大江大河,雖重山險阻,畢竟浩蕩東流去。
歷史延至今,不能忘記那些為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王朝,今日之功,歷代英雄之力為之。中國的王朝非常多,各有各的歷史作用,有正面的,有反面的。這裡只提6個相對貢獻較大的王朝。
按時間順序。
1,秦朝。秦始皇之前,中國諸侯並立,如果延其軌道發展,現在的中國很可能像歐洲那樣,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林立。秦始皇贏政奮數代之威烈,揮劍東指,諸侯伏首。
秦朝的統一,對現在的中國之意義,怎麼評論成偉大都不為過。首先消滅諸侯,還控制了之前諸侯沒有控制的地區,如嶺南,形成了大一統國家。形成皇帝制度,修建長城,統一度量衡、貨幣,完善了封建制度。後世諸王朝,基本都沒脫離秦朝制定的框架。特別是實行垂直的郡縣制,徹底消滅了國內四分五裂的可能性。說始皇與二世殘暴固其宜,但對歷史做出偉大貢獻的。
2,漢朝(包括西漢、東漢)。秦始皇制定了垂直管理的郡縣制,但到項羽這裡,又把歷史拉回諸侯分封。一旦項羽得勢,秦始皇之功必將冰銷瓦解。是劉邦挺身而出,與項羽周旋,百敗而終在垓下一勝,夷楚而壹天下。漢朝的偉大在於,鞏固了秦始皇制定的封建制度,徹底夯實了郡縣制的心理基礎。
漢朝四百年,特別是漢武帝的努力下,包括「推恩令」在內的舉措,郡縣制深入人心,再無反覆。漢朝北擊匈奴,開通絲綢之路,與歐洲進行廣泛的交流,推動了那時中國的開放。而古羅馬帝國之所以衰落,有一個原因,就是古羅馬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換取中國的紡織品。東漢徹底擊潰匈奴,並逼其西逃,同時又將日本臣服,「漢委倭王」,倭向華稱奴的歷史,鬼子是賴不掉的。因為漢朝的巨大影響,中國的主體民族稱為漢人,漢字、漢語。一個「漢」字,刻骨銘心。
3,隋朝。三國兩晉五胡南北朝,天下紛亂長達四百年,城頭變幻大王旗。北周宇文泰(其子宇文扈)倒是差點統一了中國,但北周顯然並不是中國最好的選擇,因為北周實行的是鮮卑化漢政策,長久以往,漢民族將消失。是「普六茹那羅延」橫空出世,及時制止了歷史的後退,楊堅大帝剪滅宇文部,五十萬大軍橫渡長江平陳壹天下。
隋朝只存在38年,但貢獻太偉大了,設立三省六部制,實行科舉選材,徹底廢除少數人得益的九品中正制。隋朝開通了京杭大運河,對南北的經濟及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皮日休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後來唐朝的盛世,很大程度上是隋朝奠定了基礎,糧食多的都吃不完。
4,唐朝。秦漢一家,隋唐一家。唐朝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利於隋朝,但唐朝卻用一百多年時間,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從貞觀之治到高宗治世,經武則天到玄宗開元、天寶,鼎盛達到最頂點。
當是時,唐朝是世界級大帝國,影響也是世界性的,至今,外國還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現在的日韓朝越,都號稱過小中華,其實就是受到唐朝的典章制度的空前影響。現在的日本各項制度,大部分都是唐朝的,可以說大半個日本都是唐朝發明的。還有就是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之戰,日本企圖吞併朝鮮,是唐高宗打敗了鬼子,讓鬼子害怕中國一千年。此戰,可以說換來了中國一千多年對日本的絕對戰略優勢,直至晚清給葬送的精光。
5,五代十國的周朝。周朝是哪個?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按說,唐後是宋。但用一句話可以概括之:沒有周,就沒有宋,宋只是周的延續。再言之:周是種樹的,宋是摘果子的。要說哪個貢獻更大,自然是種樹的,摘個果子誰不會呢?當然,趙匡胤也做出了他自己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很好的執行了柴榮的既定策略。
周朝,就是五代十國的後周,建立者是千古仁君郭威,而將周朝推向鼎盛的,則是千古聖主柴榮。
柴榮接手的是個晚唐以來的爛攤子,疆域狹小,四周強敵林立,生存壓力極大。柴榮只用了五年半時間,柴榮在政務、法律、宗教、經濟、貨幣、精神文明、城建、農業、水利進行全面的大改革。柴榮把一個並不被人看好的中原小王朝,打造成威震天下的超級軍事機器,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
世宗北伐,契丹鼠竄,不要說契丹主力未出,早被世宗嚇的肝膽俱裂,無數契丹人逃入西山,遼主耶律璟也已準備放棄幽燕。只是上天給柴榮的時間太短了,不幸駕崩,這才讓柴榮信任的趙匡胤佔了便宜。宋朝固然有一些好的作用,但基本上都是周朝改革的基礎上取得的。現在多有稱讚《宋刑統》,其實看看《周刑統》,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周刑統》才是具有現代法律意識的。有人說,漢是秦延續,唐是隋延續,宋是周延續,此言甚宜。後周現在名氣不大,主要是宋朝的意外出現,掩蓋了本來應該由周朝享有的輝煌而已。
南宋大儒朱熹言:世宗與北宋太祖雖然不是一家人,但世宗的事業,卻由太祖接續的做將去。司馬光不甚捧人,但對柴榮,司馬光佩服的五體投地,言無一字不恭。北宋初編撰的大型治政文獻《冊府元龜》,論及各朝帝王得失。所贊人諸篇,都有柴榮的大量正面事迹。所貶人諸篇,柴榮一個字也尋不到。宋神宗說世宗,若假以天年,必能做成漢高祖一般的事業。
6,宋朝。宋朝是做出了自己的歷史貢獻,但不能過於美化。三大發明中的火藥,也不能完全認定是北宋所造,唐末就有。活字印刷術,在五代後晉時就有出現。至於宋朝發達的海上貿易,漢唐時就已非常發達,唐朝在泉州早就設了市舶使。
宋朝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市民文化繁榮昌盛,和現代社會的生活區別已不大。
經常有觀點,指責唐朝沒有市民生活,晚上漆黑一片。唐朝前期是這樣,但到安史亂後,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前唐和晚唐是兩個不同的時代概念。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就有評論:唐朝的歷史,可以分前期與後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來的新局面。關於社會政治經濟者是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也是如此。
晚唐商業經濟繁榮,相應的,出現了大量夜生活的市民文化。比如唐文宗年間,大都市揚州(相當於現在的大上海)過除夕,僧道與俗都燒紙錢,放爆竹一夜,共賀萬歲,街上大小店鋪,擺滿上百種美食,很多人吃著美食守歲。唐末的商品經濟之發達,再加上五代十國時期的商業發展,特別是南方諸國,直接奠定了宋朝的商業繁榮。早在唐末,市場上各種生意行當就組成了業界商會,還有就是飛錢兌換業務,是宋朝會子的前身。
7,明朝。歷代各朝中,明朝被黑的最慘,什麼全無明君,什麼殘暴至極。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完全不是!最無聊的一個觀點,認為明朝除了太祖、成祖外沒有明君。仁宣之治不知道?弘治盛世不知道?更不要說嘉靖、萬曆年間,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已出現,文官政治基本成形。仁宗不說,宣宗朱瞻基如果在位五十年,必是一代偉大明主,不遜於乾隆。
宣宗的弊政,主要是人稱「促織天子」的宣宗斗蛐蛐引發的擾亂民間的行為。乾隆呢,直接把雍正辛苦打下的家底敗了個精光。
明朝對官員確實薄待了些,所以很多士人就不滿明朝,但明朝對百姓是非常好的(中前期),至少沒有大規模屠殺幾千萬百姓。但對官僚士人來說,屠殺幾千萬百姓,他們不在乎,但讓他們損失一兩銀子,他們就會強烈反抗。「惟上智下愚不移」,是他們根深蒂固的真實想法。雍正也是這樣做的,結果呢,都黑成什麼樣了。雍正是清朝唯一可以稱為偉大的君主,怎麼盛讚都不過分。
康熙被神化過度,乾隆敗家,嘉道咸同,哪個也不是治世明君。只有光緒有才而無用武之地。
明朝對中國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太祖平定天下,成祖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三征蒙古。有觀點說明朝對付不了的蒙古,被清朝給徹底收拾了。但要弄清一點:在明朝,蒙古是最大邊患。而在清朝,最大邊患是俄羅斯,早不是蒙古。清朝對俄羅斯又是怎麼樣的成績單呢?遷都北京,奠定了北京的中心地位,影響至今。鄭和下西洋,震古爍今。明朝的科學技術非常發達,《天工開物》這部偉大的科學巨著在清朝是怎樣的命運,官僚文人是不關心的。
他們並不關心國家是否衰亡,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明朝這樣偉大,還有人黑明朝黑了一輩子,認為明朝最腐敗最專制。看看清朝做的比明朝還要極端,依然受到熱烈吹捧就很好理解了,只是這些人私利受損而已。
明朝末年,大量中國人下南洋,為中國開拓生存空間。而到了清朝,任由洋人屠殺華人,中國現在四處受困,根子就是農耕思維的清朝給白白浪費了二百多年。誠然,清朝確實在土地上做出過貢獻,這個不否定,但努爾干都司在明朝時就是中國的,並非所謂嫁妝。明朝還有一點堪稱偉大,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國際性影響,看看日本、朝鮮(韓國)就知道了。明朝末期,的思想大解 放是空前的,非君浪潮不斷,真是百花齊放。
類似現在英德日等國的虛位君主內閣制基本成型。清朝呢,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文字獄空前絕後,嚴重禁錮了人的思想發展。天工開物的被禁,就是清朝怕此書開漢人之智,影響清朝的統治。明朝在戰略上是外向型的,清朝在戰略上則是內收型的,閉關鎖國,說的可不是明朝。換言之,六百年前的明朝,活在現在。三百年的清朝,活在兩千多年前。
※從降將到戰神,李世民對他的信任簡直讓人嫉妒
※兩個城市市區相連,你知道幾對呢?
TAG:風長眼量 |
※秦漢、隋唐、元明,為什麼短命王朝後面總跟著一個盛世王朝?
※歷朝歷代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秦漢唐宋元明清得名的背後!
※秦漢、唐宋等多個朝代都修築長城,清朝入關,為啥不修了?
※民間故事:秦漢時期,劉邦醉斬白蛇
※中國曆朝皇宮復原圖:秦漢大氣、隋唐輝煌,明清華麗
※中國歷史上,秦漢之間,其實有一個「楚」朝
※從秦漢至明清,只有這個朝代皇帝陵墓不知所蹤
※從秦始皇到劉邦,秦漢易代背後有多少隱秘
※中原帝都文化:秦漢以後多個朝代在洛陽、開封建都
※劉躍進:周秦漢唐經典的形成與詮釋
※為何秦漢唐朝都是厚葬成風,而曹魏大墓卻很少有貴重物品
※他與秦漢齊名,跟劉德華等四大天王均有合作,因心臟病睡夢中離去
※鄧石如篆隸,直逼秦漢!
※不是秦漢朝,也非清朝,對中國最具影響朝代是這個
※秦漢的父親是黃埔名將,爺倆一個從軍,一個從藝
※從秦漢至明清,只有這個朝代皇帝陵墓不知所蹤,建得太妙了
※從秦漢至明清 歷代皇帝龍袍是什麼樣子?
※張愛玲愛情故事,秦漢林青霞出演,羅大佑詞曲,陳淑樺演唱
※日本出土三枚秦朝時期的銅錢,難道日本人真的是秦漢先民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