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醫院產科存在不少問題
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曾提到加拿大公共醫療體制,嘲笑說加拿大看病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這在加拿大已經是一個多年的問題。至於原因人們看法不一。醫護人員說是人手少, 政府撥款不足,但也有人認為主要是管理不利,效率低下。
這個星期,加拿大廣播公司的節目里同時播出了兩篇報道,都是涉及醫院產科的事故和問題,具有相當的可比性。
有關蒙特利爾聖賈斯丁醫院的報道說,該院婦產科近幾個月來事故數量猛增。而護士們說,這是因為他們人手太少,又不讓加班,因此工作壓力太大,上班時要超負荷工作。比如按照原來的規定,一名護士只能照顧兩名病人,如果產婦需要特殊護理,一名護士只照顧一名產婦。可現在,他們被要求照顧三名病人。他們忙得沒有時間吃午飯和晚飯,甚至沒有時間去洗手間。至於所發生的事故,記者沒有多說,似乎只是疏於照顧。
而CBC另一名記者安妮?伯恩斯-皮珀(Annie Burns-Pieper)則發表了一篇她經過長期調查所寫的報道,專門講的是十幾名產婦在醫院生孩子時遇到的問題。
我們先看看她報道舉出的幾個例子:
新不倫瑞克的布萊塔尼?戴維斯(Brittany Davis)說,她生孩子的時候,一個護士用針頭刺她的腿七次,以確保她的硬腦脊膜處於工作狀態,她疼得直哭,卻受到護士責備。
傑西卡·埃爾文(Jessica Ervin)說,給她接生的醫生,沒有摘下手指上戴著的鑽石戒指就戴上了膠皮手套,然後不顧她已經開始宮縮,把手伸進產道檢查,以至於她疼得尖叫。
薩曼塔·鮑威爾(Samantha Powell)說她生產時受到欺凌,醫生告訴她如果不上手術台剖腹產,嬰兒就會被殺死掉。她說: 「這是欺凌,非常明顯,這絕對是欺凌。也許我還可以稱之為虐待」。
這三個故事只是記者安妮全國調查了解到的數十個案例中的一小部分。安妮聯繫了全國各地的醫院和衛生當局,發現自2010年以來,已經有數百個關於產婦護理治療的投訴。投訴的內容包括對治療方式及質量的一般性懷疑,對病人的歧視,不專業的言語,以及患者的尊嚴被剝奪,等等。
至於到底有多少投訴,則很難統計。阿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有醫療投訴中心,他們在過去六年共收到763宗關於產科護理治療的投訴。而加拿大兩個最大的省份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則沒有投訴中心,患者的投訴都是交由醫院和主管部門處理。
記者聯繫所有衛生機構時他們都說,投訴數量與接生的數量相比,只佔很小一部分。一些專業協會和教育部門也認為,這樣的投訴是很少的,不構成什麼問題.
但有些在第一線工作的人員則認為,雖然總的來說一線醫護人員是合格的,但不能因為出現的問題少就忽略不計。上面提到的薩曼塔·鮑威爾原來就是卡爾加里一家醫院的產科護士,她為她目前的醫院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但她也說她一點也不懷疑有些醫護人員的行為沒有按規則,缺乏對患者的尊重。而她自己在安省醫院生孩子時就遇到這樣的情況。
她說:「本來分娩對婦女來說就是一項很大的挑戰。生孩子的痛苦已經很大了,令很多婦女感到害怕,如果在生產時得不到尊重和善待,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一些接受CBC採訪的婦女說,分娩中因醫護人員做法不當造成的後果有時會延續多年。一些人得了產後抑鬱症或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也有人因此失去對醫生和醫療系統的信任。
育空地區耶洛奈夫地區醫院的婦產科臨床主任安德魯?卡塔斯卡(Andrew Kotaska)博士認為,通常來說,產科醫生工作時都要很專註,在分娩期間做出的決定可能會使人懷疑。有時候,時間很短,母親或嬰兒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沒有很多時間討論處置方法的利弊,醫生只能做他們在那一刻感覺的最重要的事情。
※加拿大發現首例茲卡病毒導致的胎兒神經發育異常
※NASA私圖泄露,上帝視角中的加拿大讓人震撼!
TAG:加拿大生活 |
※醫患矛盾和大醫院的經濟新增長點都在產科和兒科
※「周末推薦」大醫院要不要建全科?爭議還挺大
※了解加拿大醫療體系,杜絕「莆田醫院」
※醫院為什麼沒有脫髮科?
※看男科哪個醫院好
※英國多家醫院遭網路攻擊 醫院要求病情不緊急不要來
※牙科醫院
※去醫院捐精過程被曝光!居然有大多數男人達不到要求
※發燒需不需要去醫院?兒科醫生教你來判斷
※合肥博大男科醫院五一門診量激增 假日不良習慣易誘發男科疾病
※為什麼「大」醫院沒有猝死的醫生?
※廣州吸脂瘦小腿大概多少錢哪家醫院好解讀
※一味追求大重量 增肌不成卻進了醫院
※國務院發文 醫院藥房大剝離 未來醫院只看病不取葯
※老大爺雙腿腫如大象,醫院查不出病因,只有外敷草藥加針灸能緩解
※醫院患者餐有多難吃?院長試了都說不能忍
※醫院各科醫生的健康建議 說得都太實在了!
※房子靠近醫院好不好?靠醫院有什麼忌諱
※產婦生產是到婦幼專科醫院,還是到綜合醫院?其中利弊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