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網路空間防禦技術獲重大突破,將改變遊戲規則
網路空間地緣不是在網路時代的新生兒,而是傳統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在網路空間的延續。正如中國是傳統地緣政治中,安全環境最複雜的大國一樣,中國也面臨著最為複雜的網路空間安全考驗。網路空間是第五維作戰空間和事關國家利益的重要領域,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推動了信息戰新思想、新概念、新戰法、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網路空間具有融合性、隱蔽性、無界性、高速性等特點。
據介紹我國是遭受網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數據顯示,僅2015年的抽樣監測,我國有1978萬餘台主機被10.5萬餘個木馬和殭屍網路控制端控制。由於現有的網路防禦體制採用的是「後天獲得性免疫」機制,先「亡了羊」,才能通過打補丁、封門堵漏來「補牢」,對於不能感知和認知的網路攻擊幾乎不設防,而擬態防禦理論與方法能夠有效應對這些問題。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環境的現象。2008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從條紋章魚能模仿十幾種海洋生物的形態和行為中受到啟發,提出了研發擬態計算機的構想。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共同支持下,擬態計算原理樣機研製成功併入選「2013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在此基礎上,研發團隊針對網路空間不確定性威脅等重大安全問題,開展基於擬態偽裝的主動防禦理論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所提出的「動態異構冗餘體制架構」,能夠將基於未知漏洞後門的不確定性威脅或已知的未知風險變為極小概率事件。
在11月13日報道電經科技部授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測試評估,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團隊聯合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研究成果「網路空間擬態防禦理論及核心方法」近期通過驗證,測評結果與理論預期完全吻合。這標誌著我國在網路防禦領域取得重大理論和方法創新,將打破網路空間「易攻難守」的戰略格局,改變網路安全遊戲規則。
從2016年1月起,由國內9家權威評測機構組成的聯合測試驗證團隊,對擬態防禦原理驗證系統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驗證測試,先後有21名院士和110餘名專家參與不同階段的測評工作。他們一致認為:擬態防禦機制能夠獨立且有效地應對或抵禦基於漏洞、後門等已知風險或不確定威脅。受測系統達到擬態防禦理論預期,並使利用「有毒帶菌」構件實現可管可控的信息系統成為可能,對基於「後門工程和隱匿漏洞」的「賣方市場」攻勢戰略具有顛覆性意義。
網路攻防不僅活躍在戰爭領域,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網路空間與物理世界已高度融合,網路安全問題成為關乎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關係戰爭輸贏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從互聯網在我國應用之初,安全問題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一次次殘酷的現實和慘痛的教訓讓我們對該問題的重要性和嚴峻性一次次有了新的認識。
面對這種形勢,中國在研製網路防禦技術的同時也應該牢固確立依靠人民群眾實施網路防禦的作戰理念。要將網路防禦作為經常性國防教育的—項重要內容,使人們認識到當前網路戰場全球化、網路攻防常態化、網路攻心隱蔽化的嚴峻形勢,不斷強化網路安全意識。
※美航母群未發現我軍潛艇抵近,但核潛艇才是發展方向
※意義甚至超國產航母,中國055艦將是亞洲最強戰艦
※美稱中國殲31戰機或2018年服役,可匹敵F35
※中國國產大飛機首飛在即,解決一大問題將會大有用途
※中國全力發展航母建設,一年養四支航母編隊絕無問題
TAG:鼎盛軍事 |
※中國動能末端反導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已構建出三層導彈防禦網
※全電力推進技術已裝備國產新型潛艇 防禦美軍戰船將不再困難
※中國一導彈破壞力驚人,天頂攻擊戰術將令對手難以防禦
※中國苦心研製的新型洲際導彈,能突破敵方最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
※北約舉行大規模網路防禦演習
※中國水底的「核彈」發展突飛猛進,由無力防禦海域到稱霸一方
※三大艦隊架構是近海防禦產物,已不完全適應中國海軍發展
※美國洲際導彈攔截試驗成功,中國一武器可突破美防禦系統
※二戰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禦能力強,最後卻變成一堆廢鐵
※《火影忍者》五大最強防禦術,後一個攻防一體?
※太平天國戰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
※中俄導彈庫或改變美國海軍防禦戰略:軍艦再強也挨不住一炮
※中國最貴大炮:防禦來襲導彈的最後一道保險鎖,打擊能力獨步全球
※中國新一代空天防禦導彈採用動能碰撞殺傷,這一技術僅有中美掌握
※中國航母作戰群現雛形,但急需一型戰機提高防禦縱深
※遼寧艦作戰群的作戰能力如何?大大改善中國防禦態勢
※最好的防禦是進攻:專家稱中國必要時要對敵國「外科手術」式打擊
※中國突然曝光這款鎮國大殺器,能讓美防禦系統秒變廢品!
※印度陸軍野戰防空能力大展示,看看印軍都用啥來進行對空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