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瑜伽 > 修瑜伽者用心

修瑜伽者用心

修瑜伽者用心

修瑜伽者用心


原著:性信入道親王


譯註:覺龍



寤寐恆觀菩提心莫忘

註:二六時中,勿論閑暇抑或忙碌,恆護持凈菩提心。若密門諸子,於晝夜不舍玅觀,於自宗印明或結誦、或思維、或觀念,即是鎮守菩提心,非獨思忖義理也。


行法間不交他念,切須三密相應。但或緩或急,或多或少,總依生得之機根,隨當時之信心可行之,慎勿強執一隅。 只以悉地成就,頓證菩提可為所詮。四種並鉤召等法,若為自、若為他行之時,殊不可忘菩提心根本之體


註:行法之時,最忌雜念紛然。故修持之輩,平素須策勵禪觀,精進不懈,俾使於一一念皆不隨逐,是即遠離之法也。應用於修持時,則必以三密相應為綱,行儀不得有虧。然此亦須隨順各人根基,乃至福德、因緣及對法之信心而定,不可偏執以求諸人皆達此境。無論修持之重心為何,均以成就悉地,頓證菩提為歸。若為自身或他人行五種護摩並息災、增益、降伏、敬愛、鉤召等諸法時,皆念念不離觀智,是為要中要。


向木像畫像等佛,殊可作生身之思,是真實之故


註:凡上堂行法,於大壇上及別壇所奉之尊像等,悉觀照其為真實佛身,蓋六大無礙,佛德盈滿於塵塵剎剎,舉凡法界眾微塵並一切隨方之物,莫不盡融於遍照心王之光明。故於何處,皆可作生身諸佛等想,如此,則悉地速成,法驗頻發也。

雖非晝夜之持尊,於令傳授之尊法者,為練習故,日日面一兩尊,次第可行之。凡諸尊之形像,不可令忘卻。


註:凡阿闍梨所授本尊法,雖非平日奉修之主體,然為紹隆興繼家業,特須日日練習,或一尊、或兩尊等,次第行持,不可忘卻。此即增益玅要,進道樞紐也。


依阿闍梨訓說,任守本流之佛菩薩可習。要尊之內,可積薰習,努力勿忽!然莫好修異尊異行,常以異樣之形像為秘尊,且思深秘之義者,實乃邪義,如是輩多之,頗為法滅之基也,能能可用心


註:依阿闍梨訓示誡說,對於守護本流本派之特殊本尊等,均應日日奉修,不可廢忘。然切莫喜好從未聽聞之異尊異像,除非有傳承秘要,確為密門正脈,否則不可染指一毫。若受妄人牽引,貪染此類「秘尊」,則發起邪義眾念。如是等輩,自古不少。此蓋為滅法之人耳!嫡傳諸子等,正見恆懸心內,切切不可忘失!


於法會座間可禁雜言,信心若雖不發,亦須嚴整外儀。

註:凡參加例時法會,如仁王會、光明會、大施餓鬼會等諸法會時,若對此等了無信心,亦須莊敬自持,嚴整威儀,以令參加法會之眾人信心驟增,亦可滅一己狹心之業。


讀經之時,只宜直行。於閑暇外,可思維文意


註:顯密一切經教,讀誦之時,不可作詮解想。課誦既畢,方可思維文義。若諸密典如《大日經》等,均須依阿闍梨講傳方可明了,如其中文義互回,或隱修法於偈,或刪要文別行,且待師口,自當知曉。


行法念誦等際,莫使手口不凈

註:雖內外之名俱泯,染凈諸穢同滅。然念誦行法,亦應潔凈身口,俾諸尊眷屬等加威攝受,以免觸犯,此蓋最基本之準則,萬萬不可忽視。


常可聽聞結緣傳法並修法等儀


註:凡自宗道場月行、年行之講傳活動,一有時間,即須親赴結緣,傳法並修法等儀則,尤必一一熟記,以備廢忘。


為道場興隆,以捨身勵之;為佛法弘通,以全身傳之


註:為自宗道場之興隆,鬚髮大志,殫精竭慮,不得吝惜。為佛法之弘通,若有才德實修,即需勇猛荷擔如來家業。


道具本尊並祖師遺物等,殊可守護,不得紛失


註:祖師遺物,如法具等類,皆要守護珍重,不可散失。


殊可思大師恩德


註:本宗行人,不可忘失弘法大師並歷代祖師恩德。


雖小事,亦不可違師之意


註:大小之事,有與師相商者,師若定奪合理,即須聽從,不得違背。


常思師恩,可隨給仕


註:受法之人,不可一日忘失師恩,此密部諸經屢屢教誡,不待多論。但凡時間有暇,即可奉侍隨逐,以長福德。


不待師命,不可望深法


註:各法傳授,均有時節因緣,高行阿闍梨自能洞察證知。若師未談及傳某某法,弟子不可深望切盼,只宜含藏於心,默禱虔祝,是為正途。


努力努力,勿批覽未傳之書籍


註:既受諸法,則應隨力修持,杜絕放逸。而自宗所秘藏之聖教法本等,無師印可允諾,不得私自批覽,否則必蒙兩部諸尊冥罰,可不慎哉?


有法器弟子者,可有顧眄扶持之思。蓋末代相傳之資,漸稀少故


註:凡傳法之師,對別具才德者,須加以青眼。蓋法器難遇,故必珍惜。


本尊聖教等小破之時,宜早加修護覆也


註:諸尊法秘本及聖教經藏有破損時,急應修繕,不得延誤。


晝夜行跡,殊以先師之骨法可寫學。宜思以心傳心之教跡,一代而不絕;唯佛與佛之秘訓,一人而不闕。仍汲彼流之輩,專可慕遺風者也


註:凡受法者,須以師所傳重要核心之法勤加修習,常應觀念真言秘藏,代代相傳不絕。其殊勝絕倫,迥超凡情。既得受持,則須追繼先德遺風,不作焦芽敗種。


有短慮之門第,雖及失錯,於過去事,不可發嗔恚,堅誓心中,向後不可倚其事


註:對於弟子及同門受法人,若其有錯謬時,不可輒作訓斥,令其生嗔,宜不加委任器重,令其自識過錯。


觸物不可有欲心


註:目前一一物,均系家珍,非屬心外。若對此等貪戀生情,則「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情生智隔之教,大須注意。



專可修觀法坐禪


註:真言行人每日必修秘密禪法(如月輪觀等)一座,以啟迪深慧,轉化習氣。


殊可學教相


註:事相行儀習學較易,教相深法明了則難。故修持門中,兩項並重,不可偏廢。於秘密藏中諸教玅義,直須窮究研習,以俟解行相應,不墮兩邊。


雖為同門受法者,於事相書籍堅可秘惜


註:對於同門受法眾,凡阿闍梨所傳授之事相秘本,唯可自加秘惜珍視,不可令他輩見閱。


於余宗不可有偏執之念,但無指事者,與他宗門人亦勿妄交,蓋易滋生自是非他之風,頗無益事歟


註:專守自宗法教,已然盡攝諸乘。對他宗學人,非有因緣者,不可輒交,以杜絕害己壞法之遺患。


雖行法有驗,亦不可染著欲事


註:非獨指男女之欲,凡對於能引發自己妄念之事物,皆不可染著。若法驗現起,稍微涉及欲事,便前功盡棄,悉地頓失,注意!注意!


不可有高慢之心


註:貢高我慢、受一非余、自是毀他之輩,盡為獅子身中之蟲。志念淳篤、謙沖自牧,則為修持之肝心。


不可以一己短慮測判他人之才


註:學養不足,正智有限,當觀照自己,莫論他人是非短長。


不可好陳訴對決,但法流聖教等及本分之儀者,非制所限


註: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凡於宗義概談,未及本門範圍,則以不論為佳。倘有妄加評判,言辭乖離,臆測本流本派之宗義者,當起奮迅之威,運不動大智臨機對辨,詳述指陳,務需守護師長尊嚴。


於時事莫入口中,禁之可免禍端


註:世間時事,自有諸仁處理,道人莫隨順以滋口業。


事相教相明匠,雖為他流之人,深可貴敬之


註:凡習學本宗之行人,對於深通教事二相之賢德,即便為他流師匠,亦須深加敬重,注意學習,不可存門戶私見。


以上全文譯註竟。此篇乃大御室性信親王御制,為誘掖教授密門初機之要文。余依《仁和御流聖教》中所載日文本譯出,又依醍醐寺道真法印手跡校合,復加編排註解,實欲令我真言正脈輝光徧耀,接引眾緣,同入密嚴而無遺也。性信親王俗諱「師明」,為平安時代中期的皇族僧人,是三條天皇(居貞)之第四子。寬仁二年於仁和寺出家,師事濟信大僧正,治安三年受傳法灌頂,其後為仁和寺第二世門跡,人稱「大御室」。師尤精孔雀經法及藥師法,加持行法,屢屢有驗,為時人所尊。而其於光明真言之修持,更為精深,常於四衢道中行光明真言秘訣,超度幽冥之眾無數。今世行人,觀瞻祖師遺教,當自精進!


甲午三月二十三


密乘行人吳紹覺筆于海印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塔正傳 的精彩文章:

TAG:鐵塔正傳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愛去生活,用心做瑜伽
用心服務患者 用愛守護健康
丁艷萍:用心當好患者「救心丸」
你是用心、還是用身在練瑜伽?
操心用心不累心
福報,用心不用心機
如何用心率輔助鍛煉?
用心傾聽,用靈魂琴瑟和鳴
用心,不要用心計
蓓儷芙養森:用心做朋友圈
用「吳京」暖場很用心
愚者用肉體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肉體
用心,不要用心計!
倪炎英—用心做畫,用筆做詩
瑜伽是用心;不是敷衍
用心飛行,工匠精神
你用心了嗎?練習瑜伽或做別的事
匠者要善用心,才會造就刺青的永恆
微故事《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