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據央視新華社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於昨天19時35分抵達南京,開始了訪問大陸的行程。洪秀柱一行人員到達南京後,於31日也就是今天上午9時20分左右拜謁南京中山陵,向孫中山先生致敬。今年適逢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國國民黨代表團此次拜謁更具歷史意義。

這裡承載太多無奈

中山陵所在的紫金山又名鐘山,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這裡山勢雄偉,鬱鬱蔥蔥,紫金山南麓是明孝陵所在地,孫中山陵寢選擇建在此地正是依據其生前的個人意願。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4個月前走馬上任的臨時大總統職務,恢復平民身份的孫中山與胡漢民、郭漢章等人來到紫金山狩獵。轉至半山寺時,孫中山看到這裡背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雄偉,便由衷地說:「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那時離孫中山病逝還有13年,但這並非他的無心之言。就在他逝世前一天,孫中山還叮囑宋慶齡、汪精衛:「吾死以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南京,這座讓孫中山實現了其建立民主共和國理想的城市,也見證了他的太多無奈。1925年3月12日,59歲的孫中山因肝癌在北京鐵獅子胡同行館與世長辭。「和平??奮鬥??救中國??」孫中山臨終昏迷時口中的喃喃自語,是他一生追求的夢想無法釋懷的遺願。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戰事混亂,險遭火燒

1925年4月4日,以張靜江、汪精衛、于右任、宋子文、戴季陶等12人為委員的葬事籌備處和委員會成立。孫中山逝世前曾希望自己能夠像列寧那樣保存遺體,供民眾瞻仰。為長期保留其遺體,首先在北京協和醫院做了防腐手術,入殮時,遺體穿西式襯衣,外罩民國大禮服,足登皮鞋,頭戴大禮帽,殮具用美式楠木玻璃蓋的棺材。

蘇聯政府贈送的特製水晶棺,經協和醫院的專家檢驗,認為質料脆薄,外皮為金屬質,易於傳熱,這種棺槨適用於乾燥寒冷的北方,卻不適合中國南方潮濕炎熱的氣候,暫放東城鐵獅子胡同行轅治喪處(現存香山碧雲寺孫中山紀念堂內),供人參觀。國民政府為孫中山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公祭,30萬人前去參加。

當時紫金山陵園建設不能馬上完成,治喪籌備處決定將遺體暫厝北京西山碧雲寺,這一放就是4年。4年間,時局混亂,戰事頻仍。情況最緊急時,護靈人員曾經轉移遺體至附近的山洞內停放,待危機消除後,又重新運回。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蘇聯政府贈送的特製水晶棺

1926年7月,廣東革命政府出師北伐。在徐州被打敗的奉系安國軍副司令張宗昌逃到北京,在西山碧雲寺見到了孫中山靈柩,破口大罵:「不是你孫文搞革命,我張宗昌就不致有今日之敗!我生前不曾和你打過仗,你死了,我今日要毀滅你的屍體,以泄我之憤恨。」他強令附近的鄉民搬來柴草,要火燒孫中山的靈柩。

幾位護靈人員急忙找到駐守北京的張學良。張學良的騎兵及時趕到加以制止,鄰近父老鄉民聞訊也趕來救護。

此劫難後,官方的說法是孫中山的遺體並無損壞,但也有傳言是因為空氣侵入,孫中山遺容變色,已經無法保存。此後,治喪委員會從美國購買了一具紫銅棺安放孫中山遺體。如今,中山陵的孫中山遺體被葬入幾米深的地下,已無法供人瞻仰了。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拒不納諫。1935年,續范亭在南京拜謁中山陵時悲憤地寫下《哭陵》一詩:「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把身軀易自由。」他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慷慨赴死。續范亭在《告民眾書》中說:「余今已絕望,故捐此軀,願同胞精誠團結,奮起殺敵。」

血濺中山陵讓這座偉人的陵寢籠罩在一片悲壯之中,而這僅僅是個開始。隨著戰局的不斷深入,日軍已涉足了大半個中國,一步步逼向這裡。

孫中山生前的貼身衛士,當時負責陵墓防衛的范良回憶,日軍攻破上海、蘇州兩道防線,蔣介石曾想把先生的遺體帶到重慶。但必須要用炸藥炸開陵寢,極有可能破壞遺體,工程師怕損壞靈柩和遺體,極力勸說,墓室才得以保全,移靈之事沒能實施。國民黨撤離南京前夕,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到中山陵對負責留守的衛士說;「總理遺體不能移動,你們要保護好總理陵墓。」80名衛士在「與陵墓共存亡」的誓言書上莊嚴簽字。

1937年12月,南京最終淪陷。日軍曾用大炮轟擊中山陵留下一大一小兩彈孔。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卻沒有對中山陵建築大肆破壞。對於這件事原委,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孫中山生前在日本住過很久,與日本交往過密,中山二字就是日本名字,也有人認為,中山陵是很多中國人的信仰之地,日本人不敢冒犯。真正的原因並無記載,無論如何,抗戰八年,中山陵除了周邊園林被嚴重破壞外,主體建築基本完好。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周恩來拜謁中山陵

解放軍和平接收

1946年國共內戰時期,在南京參加國共「和談」的周恩來及中共代表團共30多人,集體來到中山陵,在沿途他們親手採集了鮮花,扎製成花圈,敬獻在孫中山的靈前。周恩來微笑著和中山陵衛士范良握手親切交談,又拿出40萬紙幣囑咐說:「你把這40萬分到每一個守護中山陵的戰士手中,讓他們盡職盡責地保護好中山陵」。周恩來的這個舉動直接促使了南京解放後中山陵的和平交接。

1947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對抗日部隊進行大規模裁撤,大批軍官失去生活來源,引發強烈不滿,這種情緒日漸積累,引發了5月5日的400國民黨軍官哭陵事件。

儀式中,黃埔一期畢業生黃鶴激動地對大家說:「我們這些編余的軍官,曾經追隨總理東征北伐,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政府把我們一腳踢開,斷絕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沒有別的奢望,活著只求有碗飯吃,死後有一口棺材安葬。我們也是人,我們要生活。今天我們來到這裡,不是謁陵,而是哭陵。」《救國日報》、《中央日報》等媒體對事件進行了大幅報道,這震天動地的「哭聲」震驚了整個社會。國民政府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妥協,這些原先只會帶兵打仗的將領經過培訓走向了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的崗位,軍中的情緒才得以緩解。

1949年,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步步敗退,解放軍即將跨越長江天塹。當時擔任總理陵墓代理拱衛長的范良回憶:「孫科先生離寧前曾來謁陵。他說:『毛澤東、周恩來對孫總理是很尊敬的,你認識周先生吧?你不要跑開,他們是不會為難你的,槍可以交掉』。以後,我就命令大家徒手站崗,武器全部入庫存放。」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作戰時,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給先頭部隊寫下了「保護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後來這條手令用鏡框裝起來,被放置在陵堂里。1949年4月24日清晨,解放軍的劉志誠團政委率領一個營戰士來到中山陵。中山陵被中國共產黨和平接收,南京解放後,范良的衛隊就和解放軍一起站崗護陵。

作為解放後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長,劉伯承特地派人從湖南、貴州等地調來2萬多株梧桐樹、杉樹樹苗,親自帶領解放軍官兵種植在中山陵園四周。

孫中山靈柩經歷的風風雨雨:險遭火燒,80名衛士與陵墓共存亡

中山陵航拍圖

中山陵成為連接兩岸的情感紐帶

1953年2月,毛澤東生平唯一一次到中山陵謁陵。鑒於當時國際國內形勢,有關方面從安全保衛的角度出發,為他擬定了一條秘密謁陵路線,從旁邊開闢一條小路進入陵門。毛澤東聽後笑說:「堂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祭奠革命先輩,走小道成何體統嘛,我就要走大道!」隨之,毛澤東在眾人的簇擁下大步走在正門大道的照片被載入史冊。

1961年,中山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僅僅過了5年,1966 年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席捲全國,周恩來以自己的威望和才智,在動亂的歲月里,保護了中山陵園的許多重要文物古迹。

1986 年11 月12 日是孫中山誕辰120 周年,11 月7 日,港澳各界人士中山陵參謁團130多人來到中山陵舉行謁陵儀式,時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的霍英東任團長。2005年4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中山陵,舉行拜謁儀式。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隔56年來,中國國民黨首次來到中山陵謁陵。

2009年6月1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由台灣飛抵南京,主持國民黨自1949年後在大陸首次操辦的孫中山奉安80年「紀念大典」。此前,中共為配合此項活動對中山陵進行了特別修繕。建國60年來,中山陵進行過多次大修。

如今,台灣人到南京必然要到中山陵,甚至到其他城市也會繞道來看看中山先生。這裡安息著一位革命領袖的不朽靈魂,更銘刻了海峽那邊無數個思鄉遊子的鄉愁。「和平??奮鬥??救中國。」孫中山的愛國主義情懷不僅為每一個中華兒女所敬仰,更成為連接兩岸血濃於水關係的紐帶。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狗仔始祖」「狗仔隊國王」,進一百七十多次醫院斷過11根肋骨
神判而非神探:狄仁傑鐵面無私,斷案涉及17000人,無一喊冤
《良友》:民國的時尚雜誌,至今還被追捧收藏,今天的時尚和她相比弱爆了
他是國足史上唯一的世界球王,比貝利進球還多
雲南藏著一個懸崖絕壁里鑿出的古村,房子用石頭裝修,比麗江古鎮原始1000倍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死後,咸豐帝痛哭下旨,凡靈柩所經之地,逢山開山、遇水搭橋
孝庄皇后陵墓:死後待遇比皇帝還高,遺體放靈柩中38年未下葬
直擊慈湖蔣陵現狀,蔣介石靈柩40年仍未入土
照片直擊:被盜的光緒皇帝地宮和靈柩
吳佩孚的傳奇喪事:靈柩停厝七年後才入土
是誰洗劫了孫中山的靈堂?張學良為何要把孫中山的靈柩藏起來
直擊霍英東葬禮:五星紅旗披靈柩,港澳降半旗!
他被稱為「民國武松」,在抗日中壯烈殉國,死後靈柩隱藏寺中八年
清末罕見老照片:圖2讓人憤怒、圖8歷史恥辱、圖9光緒皇帝靈柩
生前受人愛戴,死後未下葬,靈柩暫厝於大溪:尋訪蔣經國陵寢!
鬼故事:玫瑰靈柩
清末罕見老照片:圖2讓人憤怒、圖8是歷史恥辱、圖9光緒皇帝靈柩
此女去世,靈柩沿長江而下,沿途官員披麻戴孝,只因兒子名氣太大
上將張自忠靈柩安葬過程:日夜兼程1500里,十萬百姓含淚相送
實拍:蔣介石去世後台灣桃園縣的靈柩陵寢地,如今很少參觀者
清末老照片:光緒皇帝靈柩,末代皇帝溥儀
吳佩孚的靈柩為何停厝近七年後才入土
此女人去世靈柩沿長江而下,沿途官員個個跪拜,只因兒子名氣太大
歷史上的廣平王,最愛或許是獨孤靖瑤,將她的靈柩放在身邊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