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將投降,被他無情處死;他投降後,又受到何種待遇?

敵將投降,被他無情處死;他投降後,又受到何種待遇?

敵將投降,被他無情處死;他投降後,又受到何種待遇?



曹操手下猛將如雲,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素有「五子良將」之稱。張遼果敢,張郃巧變,徐晃嚴謹,樂進驍勇,于禁毅重,都是堪當大任的棟樑之才。

其中,于禁這人稍微有些特殊。特殊在哪裡?我們在後面慢慢道來。


于禁本來並不是曹操的部下,而是追隨鮑信。後來,當鮑信投向曹操時,他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曹操的人。


于禁首次令曹操刮目相看,是在追討張綉期間,當時,張綉突襲曹操大營,曹操等慌忙退兵,一時場面十分混亂。于禁手下一部分青州兵趁亂打劫。于禁下令約束這些青州兵。沒料到他們逃回曹操大營,竟然誣告于禁謀反。


于禁知道後,不慌不忙地築好濠溝,防備敵人進攻。隨後,才好整以暇地派人向曹操解釋這件事情。曹操由此很感慨,稱于禁有古代名將的風範,封為益壽亭侯。

于禁善戰,這一點誰也不會否認。然而,他一旦得勢,就不念舊情。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翻臉不認人。這一點,昌豨開始不知道;後來知道了,卻已經晚了……


昌豨當年是徐州東海太守,曾與于禁關係很好。他投降曹操後,又重新背叛,被夏侯淵率兵擊破。昌豨走投無路之下,向于禁投降。他以為于禁會念以往的交情,放他一馬。最不濟,也會交給曹操處置。


在連年混戰的三國時代,這種朝秦暮楚的行為其實很常見。前面提到的張綉,反覆無常,一再投靠曹操,又一再反叛曹操,當家常便飯一般,曹操也並不介意。投靠我就守,反叛我就打。


然而,昌豨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于禁冷冷地說:「在大軍包圍後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

於是,于禁跟昌豨一番訣別後,果斷將他斬殺了。


曹操知道後,感嘆道:「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是命運啊!」言外之意,昌豨向他投降,還可以有一條生路;向于禁投降,那是自尋死路。


此後,曹操更加器重於禁,封他為虎威將軍。


這時候躊躇滿志的于禁,自然想不到多年以後,他會面臨昌豨一樣的選擇。


219年,蜀國大將關羽迎來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水淹七軍。此役,關羽利用季節漲水,巧妙地放水圍攻曹軍。于禁被圍困之餘,無奈投降關羽;而同行的大將龐德堅決不降,被關羽殺了。

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跟從我30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自此,于禁便成了「五子良將」唯一一個有投降敵軍經歷的人。


于禁投降關羽後沒多久,關羽就被東吳名將呂蒙擊敗,丟掉了荊州。滯留在荊州的于禁隨即來到了東吳。在東吳,于禁因為投降關羽一事,受盡了東吳大臣虞翻的白眼,不得不忍氣吞聲。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孫權將于禁送回了魏國。曹丕表面上很尊重於禁,噓寒問暖,還封他做安遠將軍。然而,背地裡卻悄悄使壞。

一次,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他看到陵墓旁有三幅畫像,分別是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于禁投降的樣子——自然,這是曹丕特意叫人畫的,以此來羞辱于禁。


曹丕利用這三幅畫像達到了目的。于禁羞愧交加,很快就得病死去。于禁死後,曹丕猶自未放過他,送了一個謚號「厲侯」給於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一看 的精彩文章:

國徽上的秘密知多少?那不叫麥穗叫嘉禾,周總理說一定要有!
讓侵華天皇落淚的人,美國、中國和日本人都希望他死
爺爺短命,父親弱智,日本天皇為啥還近親結婚?
日本為啥諾貝爾獎那麼多?與裕仁天皇的一句話有關

TAG:今日一看 |

您可能感興趣

同是割據諸侯,為何呂布投降被殺,馬超投降沒死?
呂布被俘後欲投降曹操,為何他的手下高順寧死不從?
薩達姆被抓時,為何沒有反抗,而選擇投降?令人震撼
太平天國戰敗後女人為何不投降,因為投降比死更難受!
接受敌国投降后,薛仁贵下令将此国所有军人活埋!
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死後皆封侯,于禁投降是一大污點,受辱而死
投個降咋這麼難呢?這位大將先後投降了四次,卻至死都沒能成功
少數民族提起他無不害怕,叛亂的將領聽到他都趕緊的投降
愛情,對你,我已經無條件投降了,你就簽下愛情合約吧
錢鍾書與楊絳:最勢均力敵的愛情,是不懼萬人阻擋,也不怕你投降
可怕!天皇投降後,他因沒收到撤退命令又堅持三十年
自己的故土遭受侵略,他棄城投降被軟禁,美名卻被後世傳頌千年!
他是蜀將,兩次投降都是迫不得已,司馬懿很欣賞他!
你可以為了理想而奮鬥,也可以庸庸碌碌的死去,我沒有選擇,我決定不投降,為了這個秘密!
日軍收到投降命令後真實的反應,3種情況每個你都想不到
萬人阻擋不可怕,怕的是你自己投降
項羽自殺後楚地紛紛投降,只有此地拒不投降,百姓險些被劉邦屠盡
他是曹操最想得到的謀士,因為一事痛恨曹操,寧願死也不投降他
對你,我已經無條件投降了,你就簽下愛情合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