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被遺忘的節日 下元節

被遺忘的節日 下元節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被遺忘的節日 下元節



節日由來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節日別稱


根據中國的曆法,農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


古老的「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誕」、「下元水官節」。

關於下元節的記載:


《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


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


民俗活動

修齋設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


古代結壇方法有九種:上三壇為國家設之,中三壇為臣僚設之,下三壇為士庶設之。後世設壇漸弛。供齋可「積德解愈」;二節食齋。古人於祭祀之前,應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求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潔身清心,以示誠敬,稱為齋戒。齋戒可「和神保壽」;三心齋。心齋可「夷心靜然」。


另一類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節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氣、八服元氣、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誦、懺法、祭煉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齋範圍之內。


享祭祖先


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肴,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祖先崇拜的產生與古老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原始人認為萬物均有靈魂,人的靈魂是獨立於肉體的存在。由於人類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雙重構造,即肉體構造和靈魂構造,因此認為肉體可以死亡,靈魂永遠活著,這就是「靈魂不死」的觀念。


正是這種人的靈魂觀導致享祭祖先習俗的盛行,為了祈求先輩的靈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孫後代,使他們免於災難和不幸,人們為祖先亡靈舉行祭祀活動。一般來講,對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廟,國家有宗廟,民間各有祖先堂、家廟,通過祭祀,祈求福祿禎祥。全國各地在具體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習俗.山東省鄒縣民間,在下元節這天,要專門建醛設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寧遠縣民間,在下元節前後,還要普遍進行迎神賽會。


祈願神靈


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被遺忘的節日 下元節



節令食品


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莆仙民間


每逢農曆十月十五,莆仙民間許多人家會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燒香貢銀,並讓小孩子用燒著的香枝均勻地插成一片小方塊,叫「布田」。這種習俗據說是祭「亡靈」,俗稱「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也叫「下元日」。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說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為人們解除災難。傳說這一天,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


「下元節」正值農村收穫季節,莆仙民間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餅,包素菜餡心,油炸成「影糕」、「蔥餅」、或香潤可口的油炸食品糰子,然後當作供品在大門外「齋天」。同時又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等活動,就是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叩拜後焚化。


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這一日還在家門外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這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糍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後稱為「福余」果品食品。

被遺忘的節日 下元節



詩 詞


《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


【宋】楊萬里


琳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初。


半縷碧雲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陸遊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沁園春》


【宋】無名氏


冰壑平生,如伯倫狂,似希樂豪。


喜歡書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鱗脯,湖海人常折簡招。


誰雲老,有滿懷風月,藏在詩瓢。


凌晨向鵠沖霄。


道昴宿於今又應蕭。


記垂弧令節,恰當後日,下元好景,正屬前朝。


冷膽如天,剛腸如劍,須把千杯壽酒澆。


那堪更,是梅花時月,爛熳溪橋。


《鄱湖漁歌下元節五八初度》


虛齡稱甲子,初度值霜天。


滄海帆方滿,瑤池月正圓。


逍遙知鶴性,淡泊占松年。


可望期頤酒,霞杯醉壽筵。


我們有時候認知不了世界,那是自身智慧的不足,所謂學到的知識學問,有時候就是通向智慧的障礙需要堪破!(吳圓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的精彩文章:

生活道教-立冬之際話養生
呂祖全書-呂祖信仰之事迹神話傳說集成
古梅花觀告訴您 冬季養生
金蓋山祖經集成-太虛集錄
道教知識-八大神咒

TAG: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

您可能感興趣

下元節,一個被遺忘的神秘節日
被遺忘的滿族民俗節日——葯香節
中元節:被遺忘的傳統
不應該被中國人遺忘的下元節
不能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被遺忘了的元曲 裡面的秋天 也很美
在中國慢慢被遺忘 在日本卻是第二大節日
花與空間,被遺忘的設計細節
她是被遺忘的抗日女英雄,被日軍俘虜後下場十分悲慘!
被徹底遺忘的「中國父親節」
被遺忘的時光
日韓廣記:日本第二大節日 竟在中國慢慢被遺忘
被遺忘的月亮
盤點那些被逐漸被人們遺忘的中秋節習俗
七月七日祭:八十年過去,那些不應被遺忘的時光
喜劇巨星12次登春晚,現在快被遺忘!
年味!盤點那些漸漸被遺忘了的春節奇葩習俗
被遺忘的煮茶時光
台北眷村,被遺忘的風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