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0月22日發表題為《戰爭迷霧》的文章,編譯如下:


俄羅斯無意與美國及其盟友開戰。相反,它願意通過非武力方式「削弱西方大國的總體政治和戰略潛力,破壞國民自信,加劇社會動蕩,刺激分裂……在美國人中宣傳反英言論,在英國人中宣傳反美言論,教唆德國人憎惡美英。存在猜忌就煽風點火,沒有就引發猜忌。」這是美國外交「哲人」喬治·凱南1946年在一封著名的電報中所寫的。70年後,這封電報現在看來依然沒有過時,因為凱南描述的這一體系正在獲得重建。


輿論戰無孔不入

俄羅斯發動網路攻擊,傳播虛假信息,不論鄰國還是遙遠國家的國內事務均橫加干涉。在歐洲,俄戰機在北約船隻上空轟鳴,飛近美國偵察機。美國政府指責俄羅斯通過大規模黑客行動干擾美國總統大選。在敘利亞,俄羅斯暗中破壞美國打敗巴沙爾·阿薩德的努力,並威脅將擊落攻擊俄軍的美國戰機。


德國聯邦情報局正在調查俄羅斯在德國的活動,因為此前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播放了一則一名13歲俄裔德國女孩在柏林遭阿拉伯移民強姦的虛假故事。這則故事在社交媒體上瘋傳,引發了反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抗議活動。


俄羅斯向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法國右翼政黨提供資金。極右翼的英國獨立黨領導人奈傑爾·法拉奇定期出現在克里姆林宮的外語宣傳電視頻道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上。俄羅斯支持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而這位話題人物也出現在RT上。


所有這些都不新鮮。暗中破壞,偽造虛假信息,再加上使用特種部隊,這些都曾是前蘇聯情報部門的核心。克格勃專門設立了一個負責「積極措施」的部門,目的是削弱西方。它郵寄假的三K黨信件,編造故事說艾滋病是美國發明的一種生物武器,還散布約翰·肯尼迪遭暗殺是由中情局密謀策劃的等等一系列謠言。

在上世紀70年代領導克格勃的尤里·安德羅波夫是普京崇拜的英雄之一。他設置專門課程訓練特工使用這類「積極措施」。在冷戰達到頂點時,有1.5萬特工參與心理戰和假情報戰。蘇聯解體後,這個部門改名了,但從未撤銷。


現代技術幫助其擴大了規模;克里姆林宮目前利用大量「投餌人」通過網路社區和社交媒體散布假消息。現代技術還通過發布事件的多個版本來製造混亂。據曾擔任美國駐俄大使的北約副秘書長亞歷山大·弗什博說,這是一個「永遠在變化的故事情節,目的是混淆和迷惑,以製造沒有可靠事實、也就沒有真相的印象。」


這符合凱南在1946年的評論,即「正是因為俄羅斯人不尊重客觀真相(實際上是他們不相信存在客觀真相)才導致他們認為所有陳述的事實都是實現某種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前蘇聯宣傳的目的是提倡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之不同,現代俄羅斯的宣傳是為了顯示西方政策和俄羅斯的政策一樣是被操縱和虛偽的。


難以評估俄羅斯的這些試圖影響海外輿論的行動是否有效,因為它們經常利用已有的情緒,從對精英的理想幻滅到對移民的厭惡。不過,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結果發現,俄羅斯的宣傳幾乎沒有對西方主流媒體造成影響,也沒有帶來任何政策變化。強大和自信的西方應該可以輕鬆地對俄羅斯的媒體攻擊置之不理。但冷靜的政治思考者注意到西方出現一些「普京恐慌」的跡象。而普京本人稱,美國企圖把俄羅斯描畫為「邪惡帝國」,這顯示「俄羅斯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俄羅斯人看來,普京恢復了蘇聯時代的國家地位。據芬蘭智庫亞歷山大研究所最近的一份報告說,西方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剛好做到了普京所要求的事情:在面對俄羅斯超強的「混合戰」能力時提出西方軟弱的觀點,這暗示了對俄羅斯作為一個強大全球角色的尊重、甚至恐懼。

俄羅斯去年秋天對敘利亞實施干預的目的是強化俄羅斯作為一個全球大國的形象。俄羅斯的干預的確改變了事態發展,使巴沙爾·阿薩德避免了看似不可避免的倒台和令敘利亞的人道主義形勢變得更加糟糕。但俄羅斯不太在乎敘利亞的未來。它把敘利亞的戰爭視作迫使美國承認俄羅斯鞏固前蘇聯勢力範圍的手段。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圖為俄軍在敘利亞軍事基地內的蘇-34



不安全感揮之難去

烏克蘭、喬治亞和敘利亞戰爭表明,俄羅斯有能力也有能力利用軍事力量實現政治目的。但這些戰爭不是俄羅斯實力的標誌,相反,這顯示了俄羅斯深深的不安全感。正如凱南所寫到的:「在克里姆林宮對世界事務神經質的看法背後是俄羅斯傳統和本能的不安全感……這個論點為俄羅斯加強軍事和警察力量提供了正當理由……從根本上說,這只是不安定的俄羅斯民族主義的逐步發展。在這場數世紀之久的傳統行為中,攻擊和防守的概念糾纏不清地被混淆。」這種民族主義繼續影響著俄羅斯當下的行為。


普京認為俄羅斯參與的這幾場戰爭是一種自衛,是由阻止西方的必要性所驅動的。這就是他在2014年3月18日把全國精英召集到克里姆林宮金碧輝煌的大廳,宣布俄羅斯與克里米亞「重新統一」所要表達的意思。他說:「宛如一面鏡子,烏克蘭形勢反映了世界在過去幾十年都一直在發生的情況。我們的西方夥伴在美國的領導下,不願意受國際法引導,而是受槍杆子的引導。」他說,在烏克蘭,西方越過了紅線。西方的行動讓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向克里米亞派兵。


可是就在幾天前,普京還對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在克里米亞沒有俄軍。據報道,默克爾對奧巴馬說:「他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在他的世界中,西方試圖摧毀俄羅斯。在2011至2012年冬季席捲獨聯體的顏色革命和在俄羅斯的抗議活動都是西方的陰謀。


但正如許多人所說的,他最開始並沒有把西方視作威脅,他的看法是對俄羅斯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內部變化的反應。在2000年成為總統時,普京沒有表現出對美國和西方的公然敵意,儘管那時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北約剛剛轟炸了貝爾格萊德並引發尖銳的反美反應。他在首次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專訪時說:「我無法想像俄羅斯孤立於歐洲,所以我難以把北約視作敵人。」他說,如果獲得平等對待,俄羅斯可能加入北約。即便在3個波羅的海國家在2004年春加入北約後,普京仍堅稱與北約的關係正在「積極發展」而且他「不擔心北約擴張」。

普京與西方關係的轉折點出現在那年即將結束之際,當時幾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碰在了一起。第一件是在北高加索別斯蘭市的一所學校遭遇恐怖襲擊。在這起事件中,有1200人(其中大多數是兒童)被扣為人質。俄特種部隊對學校發動攻擊,造成333人喪生。普京隨後指責西方試圖摧毀俄羅斯。他取消地方選舉,賦予安全部門更多權力。


下一個關鍵事件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解體和被沒收。此事進一步給根植於蘇聯克格勃的強力集團壯了膽和提供了資金。它們因西方陰謀論和西方是敵人的誇大感覺而蓬勃發展。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俄格戰爭中挺進中的俄軍裝甲部隊



混合戰爭成效顯著


2004至2005年在烏克蘭發生的顏色革命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敵人。普京支持的候選人亞努科維奇的失敗(他後來當選總統)被視作對克里姆林宮的羞辱和美國干涉的不祥之兆——小布希總統對喬治亞和烏克蘭民主的稱讚和他的「自由召喚最終深入人心」的言論凸顯了這一點。普京認為喬治亞決意要脫離後蘇聯體系而走向西方是一種威脅。


在喬治亞戰爭後,美國選擇「重置」與俄羅斯的關係,這是由新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里提出的。可是在2011至2012年爆發抗議活動後,普京指責希拉里煽動抗議者,稱「她為我們國家的一些人定調子,給他們發信號……他們收到了信號,並且在美國務院的支持下開始積極活動。」正如希爾女士和加迪先生寫到的:「美歐的外交政策理所當然地鼓勵政治和經濟變革。西方政治體系的本質延伸至促進海外的民主和自由市場。」可是,西方政府把這類努力視作是良性,但普京認為它們是一種威脅。希爾和加迪還說:「西式民主和開放市場是對俄羅斯政治體系的明顯威脅,因為俄政治體系是作為封閉一體式網路和實用的勒索保護費組織而蓬勃發展的。」


2013年1月,新任俄羅斯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談到俄羅斯要面對的一種新型戰爭。他說:「鬥爭方式的重點轉向廣泛使用政治、經濟、信息、人道主義和其他非軍事手段……公開使用武力,通常以維和和危機處理為幌子,只發生在某個階段,主要是為了在衝突中實現決定性勝利。」2013-14冬季在基輔發生的「革命」推翻了維克多·亞努科維奇,被克里姆林宮視作採取混合方式的敵對行動升級。


俄羅斯強大的宣傳運動把烏克蘭政府描繪成法西斯,這為俄特種部隊進入克里米亞鋪平道路。在普京的腦海中,俄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的行動只是效仿西方的「混合」戰術,包括特種部隊、假情報和調動當地人的抗議潛力。吞併克里米亞的行動沒有流血。


在烏克蘭東部的任務是不同的。它不是為了侵吞領土,而是引發一場衝突來破壞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向西方靠攏的機會。在克里米亞,俄羅斯依賴懷念蘇聯時代的民眾,在頓巴斯它受到投票給亞努科維奇的核心選民的支持,這些選民認為基輔政府是非法的。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的行動都規模有限,而且有賴於基輔的權力真空。正如俄羅斯記者亞歷山大·涅夫佐羅夫所寫到的,「克里米亞不是從一個強大富有和勇敢的國家手中拿來的,而是從一個受傷、流血和沒有生氣的國家手中拿來的。」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塞繆爾·查拉普指出,如果,比如俄羅斯試圖在烏克蘭西部部署它的「小綠人」(身穿沒有標誌的綠色制服的士兵),那「他們很可能被吊在燈柱上,而不是領導武裝暴亂」。查拉普認為,因此不應該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視作與北約潛在衝突的模板。


另一個說俄語的斯拉夫國家、也是前蘇聯創始成員之一的白俄羅斯也可能成為目標。統治這個國家的是亞歷山大·盧卡申科,迄今俄羅斯一直用石油補貼來讓他維持局面。但如果克里姆林宮感覺盧卡申科的控制在變弱,或者在轉向西方,那就會輕鬆發動政變,接管白俄羅斯。


俄軍事分析師亞歷山大·戈爾茨認為,對俄羅斯軍事優勢的看法依靠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不可預測性和突然襲擊,因為普京不受任何正式機構和他自身團隊的限制。另一個是俄羅斯能夠迅速部署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和裝備精良的部隊,這得益於自2008年以來實際支出增長30%而得以實現的軍隊現代化。俄羅斯有大約8萬精銳部隊,能在幾小時內進入戰鬥。


俄羅斯常規軍事擴張受到人口的限制。據它自己的估計,今年其兵力只能增加1萬人,僅夠1個師。它還必須小心地把傷亡降至最低。傷亡將令把戰爭看作電視節目的民眾難以承受。據俄羅斯列瓦達中心說,支持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人數從2014年6月的47%降至一年後的25%。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2014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



核武充當最後保險


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硬體產量完全達不到前蘇聯的水平。但它與北約相比,相對的經濟和軍事劣勢沒有令其更安全,反而構成巨大的威脅。俄羅斯能夠填補常規部隊的這一差距的唯一途徑是引發核打擊威脅。在吞併克里米亞後,普京表示他已經準備好用核武器捍衛俄羅斯的「歷史性領土」。此外,在俄羅斯在敘利亞炫耀遠程巡航導彈後,普京表示俄已經準備好在國家利益受到侵犯時動用強有力的武器,這暗示這些導彈有朝一日有可能攜帶核彈頭。普京主要的宣傳員之一說,美國「魯莽」的行為將帶來「核後果」。


在斯大林死後,統治前蘇聯的一代領導人是二戰的勝利者,他們自然而然地反對再發生一場大戰,而且真的害怕使用核武器。他們還受到政治局集體權力的限制。在尼基塔·赫魯曉夫把蘇聯拉入古巴導彈危機後不久,他就被政治局驅逐了。


而普京幾乎不受什麼限制,也不特別反對戰爭。他就任總統後最初的聲望有賴於他在1999年發動的車臣戰爭。烏克蘭戰爭又恢復了他下滑的支持率。


但普京不會因為意識形態發動戰爭。他將繼續把自己的行動說成是防禦行動。他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一個類似於二戰後簽署的雅爾塔協定、能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的新協定。在缺乏這樣一個協議的情況下,普京將繼續通過非軍事和軍事手段對抗他認為的敵人。西方制裁只會強化他的決心。


普京沒有征服世界的計劃。他可能對邏輯和理由無動於衷,但他對力量高度敏感。他知道自己與西方打不起常規戰,但他可以迅速把風險提升至核戰的邊緣,認為永遠是另一方先妥協。在過去16年,西方難以說服他改變看法。



英媒稱俄用盡手段想戰勝西方:造謠抹黑核武撐腰


展會上的白楊M洲際導彈發射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網 的精彩文章:

美媒為伊朗繳獲美無人機事件辯解:RQ170是墜毀的
男子秀特技「噴出」肩胛骨 上演「人體變形金剛」
外媒:俄杜馬批准中俄反恐協定 兩國將共享情報
日美在沖繩舉行聯合奪島軍演 日方擔任行動指揮
外媒稱中國靜觀特朗普如何出牌:商人更易做交易

TAG:參考消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戰爭中「裝死人」保命的方法靠譜不?看戰勝方如何打掃戰場就明白
「雞蛋戰勝石頭」的戰爭:我軍用步槍和炸藥打敗了美利堅的坦克
戰爭中,躺下「裝死」能成功嗎?看戰勝方處理戰場方式就明白
二戰中「不可戰勝」神話:霸氣側漏的德軍虎式重型坦克
最想看肉絲娜泳裝《刀劍神域》不可戰勝
誰親手打造的威武之師.曾戰勝世界最強騎兵
戰爭中躺下「裝死人」勝算有多大?看戰勝方處理戰場方式就明白
王戰軍得意門生韓飛龍戰勝自由搏擊高手,為中華武術爭光
武僧一龍預測西提猜將戰勝成吉思汗,坦言自己狀態下滑
他戰勝巴特爾和薛鳳強,還打敗死神方便獲得散打王稱號,他是誰?
莫斯科保衛戰反敗為勝 蘇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北歐神話中的芬里爾狼,連諸神之王奧丁都無法戰勝它
晒晒八路軍武器:簡陋無比,靠這能戰勝日軍堪稱奇蹟
劍靈西洛的彎鉤峽谷戰勝書 普通模式講解
傷痛中的廈馬,用毅力戰勝
印度古代軍隊用大象打戰嗎?大秦鐵騎對戰勝率居然是如此!
中國武器憑啥戰勝俄羅斯壟斷這國?專家解析背後原因
孔令豐能否像武僧一龍一樣,二番復仇之戰勝泰拳王子播求?
傳統武術為什麼不能戰勝自由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