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經絡醫學」講讀:為何強調癥候結構

「經絡醫學」講讀:為何強調癥候結構



中醫書友會第11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臨床中拋開「癥候結構」單獨看一個癥狀,猶如盲人摸象,此時也就說不上尋找樞機,一擊中的了。(編輯/瓦力)



「經絡醫學」講讀(4):為何強調癥候結構

作者/梁亞奇






聲音資源載入中...




  • 引語




朋友們好!今天是《經絡醫學概論》系列講讀的第四回,這一次的主題是「癥候結構」。此前咱們已經大概了解了經絡醫學對於「經絡結構」「經絡氣化」還有「腧穴」的觀念,咱們看這個順序,其實是一步一步在接近臨床。今天講「癥候結構」,就涉及要怎樣認識和判斷患者的疾病了。




首先來看一段原文。





  • 原文一




在沒有辨清某症的癥候結構時,絕對不能針對單純的癥狀進行處方。在針灸臨床中流行很多所謂治療頭痛、咳嗽或腰痛、落枕的特效方、特效穴,這種「辨症」施治的做法忽視了中醫癥候理論的運用,模糊了癥候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規律。(第五章,癥候結構,第二節講「常見思維誤區」)





  • 按語




原文里說的這個「辨症施治」是加了引號的,只是在聽而沒有看文字的朋友不要誤會,有時間看一下文字,就清楚原文在這裡的意思了。




首先說「癥候結構」這個概念,王老師在書里明確說了:「癥候結構」和「證」,在內涵上具有同一性。就是說,這個概念不是特別創造出來的標新立異的概念。那麼為什麼要特彆強調「癥候結構」四個字呢?因為在實際的中醫傳承和臨床工作中,尤其是在針灸界,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對「症」治療。這種文字上的模糊,直接影響了咱們針灸的傳承和運用,現在所謂「有是證用是方」「效驗穴」等等,我們在交流和研究的時候,同音不同字,說起來都覺得費勁;而且語言影響人的思維,這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是很厲害的。所以還是辨證施治,但經絡醫學強調「癥候結構」的概念!




咱們看這個概念,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癥候」,一個是「結構」。所以無論學習別人的經驗,還是研究醫理,還是自己臨床的時候,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這兩個關鍵詞,一個也不能少。不要讓一個「症」字,誘導和模糊了咱們的頭腦。就像前面那段原文說的:第一,絕對不能針對單純的癥狀進行處方;第二,決不能模糊了癥候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規律。說看見腰痛就用後頂,看見牙疼就用合谷,月經不調就是列缺,這個絕對不行。




王居易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沒有絕招。」很多學生都聽過王老師親口說這句話。但是咱們搞針灸的都知道,王老師的「對穴」對針灸臨床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他比如說應用「後頂」穴,還有「搓針法」等等,這都是挺牛的絕招了吧。但是老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說:「我沒有絕招,要是想學絕招的人,那就沒必要跟著我學了。」然後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們強調什麼呢?老師強調,你們要把癥候結構學透了,而且真的在臨床上運用它,這個才是核心;針灸能不能好好地傳承,能不能發展,這個才是核心。




為什麼王老師這麼說呢?因為先生年輕時在「絕招」這條路上走過彎路,然後五十餘年對中醫的觀察,發現絕大多數人仍然在這條岔路上閉著眼狂奔。簡直是不撞南牆,不知回頭。




那麼王居易老師是不是否定經驗方、效驗穴呢?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明確講道:「絕大部分報道的驗方,都是真實存在的。」老師進一步說:「我說的這個報道的驗方,既包括報紙、期刊上的經驗方、經驗穴,也包括古書上和現代出版的圖書上的驗方驗穴。」但是,為什麼很多驗方驗穴你學了之後,到你自己用的時候就沒效果了呢,或者有時候有效,有時候就沒效呢?因為驗方驗穴是有條件的,人家把方子、穴位告訴你了,但是不告訴你使用的條件,這個東西學了也白學。




王老師舉過很多例子。比如老師在寬街中醫院時候的同事,是比王老師還年長的一位老醫生,治療不孕症的王志敏老師。基本上可以說是百分之百有效,這個不造假。但是王志敏老師治療不孕症,不是說誰來了都給治。她要先看看患者,看完了說你這個沒問題,我給你治;下一個患者可能就說,你這個我不治。患者要求很強烈啊,你治不孕症這麼高明,那我必須得指望你啊。但是王志敏這個界限掌握非常嚴格,不行就是不行,磕頭也不行。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相信朋友們也能想明白,這就是王居易老師說的,驗方是有條件的,不是擱在誰身上都有用的。比如你學了王志敏的方子,但是你不知道她怎麼判斷誰能治,誰不能治,你這個方子學會之後也只能是蒙著來,有時候管用,有時候就不管用。




還有一個例子,1963年的時候,北京車站的一個鐵路工人,這個人不是醫生,但是有個絕招,會看皮膚病。那個人很好,免費給人看病,而且確實有效。大約就是在北京木樨地以西的一個地方,那個工人朋友就在那一帶。然後衛生局委派了王老師去訪問這個人。這人的治療方法並不複雜,把患者拉到光線很亮的地方,有時候在街邊上,就拉到太陽底下,然後拉著患者的耳朵在光底下看。看完之後說,你這個能治,就用碗碴或者什麼把耳朵上的一個地方劃破,再把自己隨身帶著的藥粉給塗上一點,就行了。但是有的人,他看過之後就說,你這個病我治不了。患者說你給試試唄。他說不用試,你這個我不會治,試了也沒用。——這是什麼?這就是驗方需要條件。對於使用條件的把握,才是核心的東西。那個藥粉其實並不特殊,主要是細辛、吳茱萸、白芥子這麼幾位葯;耳朵上割破的那個位置,你跟著他看過後,自然也就知道了;但就是判斷誰能治,誰不能治,關鍵的這一點,你學不到。結果這個驗方,你學了也沒用,你沒辦法重複他的療效。




例子舉了好幾個,要說明什麼呢?治療手段大同小異,通常沒有什麼特別玄密的;驗方之所以成為驗方,關鍵在它的使用條件。那麼使用條件的玄機在哪兒呢?其實也不是神秘不可知的東西,這些應用條件,都沒有跳出中醫的癥候理論。這就是為什麼,王居易老師經歷這麼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到今天一而再,再而三給學生強調「癥候結構」的原因所在。




下面咱們舉一個效驗穴的實例。






  • 原文二




內關、蠡溝:功效是疏散厥陰鬱熱。


大陵、行間:功效是清化厥陰之熱。


兩組對穴的主治相近,都主治月經不調和一些精神、神經癥狀。


但是穴性分析說:內關、蠡溝偏於對氣機的調整,解郁疏通;大陵、行間則偏於清熱。臨證需要詳察病機,與病症病機契合方能取得良效。(第九章,第三節臨床常用對穴分析)






  • 按語




這兩組對穴,就是經過臨床驗證的效驗穴。但是如果你沒有把握它的治療條件,也就是它對應的癥候結構,那麼同樣是月經不調,你就用不對。它是效驗穴,但是你用的時候卻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夠好。




中醫內科同樣講究這個,很多有識之士特別重視這個道理。兩周前北中醫三附院主辦的一個論壇,傷寒大家裴永清老師講了一個他自己常用的方子,普濟消毒飲。講了普濟消毒飲的好幾個案例,然後裴永清老師強調什麼呢?強調用這個方子的條件:脖子以上,紅腫熱痛。反覆強調,必須保證這個條件,才有效。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癥候結構。




那麼時間所限,今天關於癥候結構的話題,咱們暫告一段落。朋友們,下期再見!




往期內容可點擊收聽:


「經絡醫學」講讀:什麼是經絡


「經絡醫學」講讀:經絡氣化


《經絡醫學概論》講讀——經絡和腧穴的關係








如要購買《經絡醫學概論》或「經絡醫學書友會」套裝,請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進入購買流程。









I 版權聲明




  • 本文為中醫書友會原創稿件,原文內容摘自王居易《經絡醫學概論》,解讀及播音/梁亞奇編輯/瓦力,校對/清林子。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經絡醫學」講讀:什麼是經絡
「經絡醫學」講讀:經絡氣化
「經絡醫學」講讀:同病異治的根據
《經絡醫學概論》講讀——經絡和腧穴的關係
「經絡醫學」講讀:過敏腫脹頃刻除
道醫學堂丨經絡系統
傳統醫學告訴你經期「忌」吃什麼才補血
道醫學經絡系統二!
醫學影像讀片會答案
康復醫學研究學院:胸痛原因探究與手法矯正直播回放
醫盾告訴您:哪些情況醫學會不受理醫療事故鑒定
聽准醫學工作者講述他的實習歷程
無論你是想讀物理治療還是生物工程醫學華盛頓大學,東華盛頓大學都能讓你學有所成
漲知識:醫學與哲學也有聯繫?「醫學哲學」都研究啥?
康復醫學簡要談
精準醫療醫學研究的矛盾,不精確性已對醫療構成威脅
道醫學堂丨道醫診斷學概論
吳家睿:精準醫學,應該叫精確醫學更好
《經絡醫學概論》出版,小編泣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