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順法師研討會究竟討論了什麼問題?(1)

印順法師研討會究竟討論了什麼問題?(1)

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反思與探討」論文綜述


(連載之一)


轉帖者按:佛教是理性的宗教,見地最為重要,此次在無錫召開的印順法師思想研討會,是佛教義學史上重要的會議,對在當代中國影響巨大的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進行了系統反思,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這是好事,我們應該做的是,放下成見,丟掉個人崇拜,依法不依人,認真思考問題,把一切俗情放下,向道上會。

(此次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皆是未定稿,非正式出版物,如要引用需徵得作者同意,否則任何引用不能視為作者的言論。以作者許可的正式發表版本為準。近來網上不斷有評論,我們歡迎和感謝一切善意的批評和探討,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糾正一些錯誤,而在佛陀開顯的正法大道上不斷前進。——佛教義學研究會)

印順法師研討會究竟討論了什麼問題?(1)



印順法師(1906-2005)是20世紀後半期以來中國最著名的教內學者、佛學思想家,其一生著述浩繁,成就斐然,其佛學思想尤其是人間佛教理念對整個佛教和佛學思想界影響深遠,堪稱當代佛學泰斗,甚至在兩岸佛教界被諸多人尊奉為佛學導師。不僅如此,在上世紀西學東漸、中國傳統佛教遭遇西方現代性之際,印順法師是勇於直面時代潮流的佛教革新者,是探索佛教現代化轉型的最為傑出的學者、偉大的思想先驅,其人間佛教思想堪稱探索佛教現代化轉型的一種典範,雖然頗有爭議。概而言之,印順法師盡其一生的佛學研究,是響應太虛大師的佛教「三大革命」的號召而著力從思想層面徹底革新佛教:一方面在現代性語境中系統地反思和激進地批判印中傳統佛教,另一方面又審慎抉擇而積極建構適應時代的新佛教。

然而,時移世異,在全球化的後工業信息化時代,西方數百年以來的現代性思想的局限性和種種弊端受到思想界了深刻反思和徹底批判。不同於當初學者在佛教乍然遭遇現代性時的倉皇應對,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我們可以更加從容、理智、深徹地審視和反思百餘年來佛教的現代化轉型的諸多利弊得失,重新思考如何繼往開來、開啟佛教的新篇章。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是當初佛法因應現代性的一種典範,可以說代表了過去的一個時代,至今具有其重要學術與思想價值及典範的意義,但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也受制於時代視野的局限性,有矯枉過正、過度方便適應西方近代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時代精神的方面,忽略了宗教與世俗知識的根本界限;以激進的思想革命來改造佛教,是受當時整體時代精神和風氣的影響;反思過去,對於佛教這樣具有超越性的、超時代性的宗教而言,猛烈革命往往會破壞多於建設,而漸進改良則為更穩妥之策略。若將印順法師的主張與成就置諸佛教義學的場域中去考察,則又會引起新的思索與抉擇。


另外,印順法師對佛法的根本立場有別於大多數大乘佛教義學者。他基於科學人本理性的研究方法和立場,認為聲聞佛教才是根本佛教,而大乘佛經非佛親說,而是由後世佛弟子發展出來的,所謂「正直舍方便」首先是要回歸聲聞佛教的淳樸,但在大乘佛教徒看來,大乘才是真正體現佛陀本懷的根本佛教,大乘 「正直舍方便」的真正精神,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基於這種根本立場的差異,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有根本不同。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本位,尤其尊崇中國傳統大乘佛教。而印順法師則是近代以來,在批判印中傳統佛教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人,他的人間佛教是以聲聞佛教為根本佛教而建立的。現在兩岸三地的人間佛教,大多是沿著太虛大師的思想而展開的,但太虛大師和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往往被混淆。因此,澄清這兩種根本立場不同的人間佛教的基本差異,也是極具思想和現實意義的佛學主題。


因此,當今一代義學人要面對新的時代,必須從總結和反思過去開始,因為沒有反思就不會有進步,只有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遠。反思一個時代繞不開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成就,展望新時代的佛教的展開,不妨從紀念和系統反思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開始。


2016年是印順法師誕生110周年的紀念年。為了緬懷一代高僧深入經藏、上下求索的問道精神,及千山獨行、不拘成說的探索勇氣,並反思其成敗得失,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佛教義學研究會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無錫惠山寺,以「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反思與探討」為主題,在江蘇無錫惠山寺舉辦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深入探討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審慎評判其人間佛教理念的得失,以期有所裨益於當代佛教,並對佛教在未來的推弘產生積極影響。

近幾十年來,佛教界的義學者尤其是大乘佛教立場的義學者,往往對印順法師的「溫和型大乘非佛說」的觀點保持沉默態度,更沒有以研討會形式的集體回應。這次會議的召開,是基於大乘佛教信仰的佛教義學者們,在現時代語境下,對於現代性視域中佛教的變革和轉型問題的歷史回顧和反思,也是對傳統佛教中的大乘和聲聞乘關係的老問題的重新思考;更是對近代以來佛教思想界的傾向於回大向小、把大乘佛教歸約為聲聞佛教的思想潮流的一次集體回應;這種根本佛教立場和原則的差異,也提供了對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及其人間佛教的另外一種審視和反思的視角。最為根本的層面,是以佛教義學的研究,對大乘佛教基本立場的捍衛;因此,也可以說這次會議的召開,是印順佛學思想成為主流佛學以來,大乘佛教本位立場的義學者(也是四眾弟子)集體捍衛大乘佛教的第一次公開宣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網路寫手「風青楊」惡意對比教堂與寺廟文章陸續刪除,佛教信眾維權意識日益增強、護法格局日趨明朗
菩薩為什麼要修學五明?
謗佛微號「昊國學宮」28歲宮主馮定松與其極端國學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討論:你為什麼學書法?
特朗普與普京首次通話:不討論解除美國對俄制裁問題討論什麼問題?
評周同學:討論自習,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話題討論 作為乙方的設計師究竟有多心酸
案例討論:智能手機應用相關研究的倫理評審考量
偽科普真討論|「昭和顏」到底是什麼?
討論討論怎麼去當個村官啊
蘋果CEO庫克將與法國總統會談 或討論避稅問題
當我們在討論國產良心,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一次會議開了25天!葉劍英自責,如此長久的會議究竟討論了啥
討論和思考哲學的方法
世界史研究應介入重大問題的討論與決策
書法、《書法清口》與書學討論會
當我們討論詩歌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印度網友討論:如果中國佔領了印度,你有什麼打算?
葡萄「黑果」為哪般?全國討論解難題
討論:今後的輕小說標題會有什麼特徵呢
一則討論|過分的愛和貪心?偶像安全究竟誰來負責?
討論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爭議 先弄清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