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遇上瑜伽
當青少年開始聲張他們的獨立並尋找他們自己身份的時候,很多行為上的改變在父母眼中看起來是古怪的,無法預測的。你那甜美 的,順從的,曾經不能忍受與你分別的孩子現在不想在你的方圓20公里內出現,而且對你說的話都報以白眼或甩門。不幸的是,這些都是一個正常青少年的行為。
從瑜伽的視角來詮釋,他們的自我在度過兒童時期的萌化,在父母說所有的都是對的認知里開始通過各種群體關係印證,而後產生思考及分裂。與其說孩子在幼童時期出於愛,相信一旦事情不對,都是他們的錯。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他們會用敏銳的視角去看待父母所傳遞的真實,也會在自我的身份認同上開始和這些真實產生融合。如果父母有覺知,並試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真理和真實的價值觀,那們他們的青少年時期會融合的非常溫和。反之,他們會覺得父母給予的是一個謊言,只是想創建一個屬於父母內心裡的孩子的模樣時,而並沒有他們本來身份的存在感,他們會產生憤怒,隨之而來的是一切的行為上的反叛來證明他們的存在感。
所有這些變化,一部份來自於身體的荷爾蒙,讓他們成長得看起來像一個「小大人",這個時期的他們看起來比我們更高,看起來某些方面成熟了,但是通常他們基本上無法以一個成人的方式來透徹思考問題。
在青春期的生理改變而產生的荷爾蒙會讓事情進一步的複雜化。當然這些生理現象不能成為青少年的糟糕行為的借口,也不能為他們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開脫,但是確實能有助於解釋他們的獨特行為,社會焦慮及叛逆。
這個時期的改變,恐懼常常相伴,對其他孩子的恐懼,對融入的恐懼,對老師的恐懼,對被嘲笑或奚落的恐懼..........,他們需要父母給予的是陪伴,而家是他們遠離這些恐懼的庇護所。一個讓他們感到安全和被保護的地方,一個他們能找到愛與被接納的地方。當孩子回去父母身邊時希望看到的是快樂和溫和的敞開,讓他們感覺到無條件的愛和被接納的安全感,而不是疲憊的神情,盤問他們一天都在做什麼。這不僅能增強他們的信心來面對每一天,也能夠讓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保持在一個積極的方向。
TAG:Bhagtiyoga菲如 |
※遇上青春期的媽媽
※孫秀娟: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當瑜珈遇上茶
※當中秋遇上國慶,假期該怎麼健康度過……(內附假期排班)
※當牛仔遇上緊身褲,青春又靚麗
※當國慶遇上中秋
※當國慶假遇上中秋節
※當北大遇上晚霞
※女人遇上瑜伽,是春水映梨花!
※當畫筆遇上瑜伽
※青春小說:蘇南遇上蘇北
※硬漢陳小春遇上應采兒,卻像羊遇上了狼
※當紋身遇上瑜伽…
※中秋遇上國慶會發生什麼?
※勛衣草文 當瑜伽遇上茶
※當春季遇上秋色,竟如此美麗!
※當閱讀遇上瑜伽,開始一場美麗邂逅
※剛好遇見你台灣小哥遇上史上最害羞女嘉賓
※當詩遇上歌,當你遇上這個夏日的清流——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