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解決人類的精神和現實困境?我們與六位設計專家跨界對談
設計只與設計師有關嗎?設計師的使命感是什麼?「設計只有成為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事物,否則它就不能滿足大眾。」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這樣評價設計作為一種職業的意義。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士對此判斷各不相同。2016年11月13日,《商業周刊/中文版》與綜合創新文化平台設計互聯在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聯合舉辦「以設計互聯——設計的價值」主題論壇,這一次我們將視線拉回日常生活,六位設計師和專家從學術、建築、衣、家、用、資本、社會的角度就「設計如何解決問題」進行了一場跨界對話。
設計論壇的六位嘉賓張娜、閆怡勝、楊明潔、夏焱、華黎、杭間(從左至右)
演講者基於各自的專業經驗闡述了設計的功能。跡·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華黎通過講述雲南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四川孝泉民族小學災後重建、北京三里屯將將甜品店等多個建築項目的設計思路,反映建築設計如何因地制宜、同時聯結人與環境,例如在僅有6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利用一株依託房子生長的大樹打造圍繞樹榦的平台,使之成為一個從屋頂向外延伸的小酒吧。
不管是服裝還是建築,對設計來說,我認為在當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個性化和標準化。整個設計在各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可以說都是尋求更加個性化,與個人的世界密切關聯。在個性化和讓更多人享受之間,建築和服裝的區別在於前者尺度更大,涉及到的資本、權利關係更多。小尺度的建築能更多體現個性化的東西和情感的東西。——華黎
跡·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華黎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杭間教授梳理了近代以來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建國後學習蘇聯進行工業化等歷史事件對中國當代審美體系的影響,以此說明傳統工藝美學對於今天和未來的影響。他說:「我們對未來的某種想像可能已經早早形成了,就在我們身邊,是不是傳統工藝留給了我們可預見的東西?設計的本質、生活的本質是一個回到我們能踏實呆得住的地方的過程。」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在經常會越過高樓大廈,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遠處的村莊。這些村莊裡面包含了一些傳統的記憶,所以我想,每個人、尤其是在他們年齡漸長的時候,會逐漸回憶起一些老的東西。這些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情緒,但實際上對於人內心應該是有一定的象徵意義。裡面的意義是不是我們想回故鄉的中介物?中介作為社會的概念在西方的哲學裡就有流行,它推斷出宇宙有不間斷性原則,就是任何事情的表面看起來消失,並不一定是真的消失,而是相互之間關聯和轉化。——杭間
杭間教授正在介紹中國傳統工藝美學
「中國是一個不喜歡回憶的國家。不管你記不記得,衣服都記得。」時裝設計師張娜介紹了她創立的舊衣回收改造機構「再造衣銀行」的理念。張娜認為,舊衣改造有助於解決時尚工業造成的極大浪費,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服裝選擇。
現在都說消費升級,在我看來,我覺得真正的升級是要把人們內在的情感做連接,比如說環保、可持續性、社會責任感,這些東西不應該由消費者買單。服裝是件非常簡單的事,看到這件東西就是喜歡。我希望再造衣滿足這種需要的同時,承載了情感、記憶,以及剛才說的社會責任和環保、可持續這些事,在消費費購買時,我們已經和消費者完成了這件事。這就是升級再造。——張娜
服裝設計師張娜分享了她創辦「再造衣銀行」之後經歷的與衣物相關的故事
康泰納仕集團旗下家居設計平台住藝創始人夏焱表示,中國消費者以豪奢裝修體現階層歸屬感的階段即將過去。「由於審美的缺失,人們開始簡單粗暴地學習西方審美。這種情況下誕生的豪宅非常簡單和粗陋,甚至是尷尬的」。她認為,按照國人的消費習慣,對居住的升級一般處於食、衣、行之後,追求個性化、滿足人與家情感連接的家居設計從2015年才真正開始。
我們在幾十萬人傳播的家居風格小遊戲中發現,人們選擇最多的是「現代簡約」。簡單來講,「現代簡約」是一個模糊性很強的詞,可以涵蓋很多東西。當今的中國人比較喜歡現代簡約風格,是因為它處於選擇和非選擇的騰空狀態,是中國經歷過去20-30年的審美,到傳統的缺失的狀態。——夏焱
康泰納仕集團旗下家居設計平台住藝創始人夏焱
工業設計師楊明潔則強調設計的最高價值在於公共性,包括符合可持續發展和起到社會啟蒙的作用。「我們究竟為何而設計?為了一個美麗的外表,還是滿足消費者的慾望?為了商業價值還是為了權利?為了創造完美的用戶體驗還是滿足設計師的自我意淫?」他以四川雅安地震後的災區帳篷設計、上海發電站改造為博物館等項目為例總結道,工業設計在觀感層面應讓人感到美和喜悅,其次應該好用、耐用,同時可以以成本可控、可模塊化的方式生產出來,還要能與人產生精神互動。
每個國家的產業決定了這個國家會誕生出來什麼東西。中國誕生出規模、低品質、低價,沒有時間去想產品如何提高。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這樣現象的產生。有了這樣的基因之後,中國可以生產很多廉價的產品。現在中國迎來了機遇——互聯網革命,我們趕上第三波的工業革命,這兩種一加之後,誕生出來什麼樣的企業?阿里巴巴和小米。很多人以此為傲,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品牌,引領不代表一切。——楊明潔
工業設計師楊明潔
在設計師之後,IDG資本合伙人閆怡勝從風險投資的角度闡釋了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資本選擇好設計的邏輯。她認為,中國的消費品市場仍處於超越山寨的起步階段,消費者既追求個性化、高品質,也期待合理的價格。因此,大眾渠道的品牌是她最為看好的品類。而設計師和小眾品牌從利潤規模上看天花板較低,同時,創始人最終目標往往不在於商業利益,而在於個人理想和旨趣。對於這一分類,除品牌本身外,幫助設計師解決供應鏈、營銷和銷售痛點的項目亦具有投資價值。
奢侈品牌的發展會經歷很多周期,例如Gucci從過去的沒落到今天的復甦,每個時代有這種過渡期,這不是靠營銷或者靠歷史就可以自動演進的。中國品牌和社會的發展有關係。前面二三十年經歷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現在快速奔跑的階段,很多80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看過很多好東西,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對產品有很多追求。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消費者的自尊心也在快速體現,現在很多娛樂圈人士也好、成功人士也好,都願意去尋找中國的品牌。只是要到達成為奢侈品的點,我們還需要很多的體系和空間。——閆怡勝
IDG資本合伙人閆怡勝
六位嘉賓圍繞設計的價值展開了討論
到場的觀眾絡繹不絕
聽眾提問環節
撰文:張晨
封面供圖:Clara
攝影:吳俊傑
攝像:吳月萬、楊小豪
編輯:黃彤彤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送書福利丨上海樓市丨實體書店丨沃爾瑪犯罪丨
新舊iPhone丨許小年丨星巴克丨紅色電話亭丨離奇謀殺案丨
......
阿里雙十一交易額再創紀錄
美國大選如何影響雙十一|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時裝是一個講究速度的工業遊戲,但時尚並不一定要快」
※沃爾瑪重塑山姆店,押注中國高端消費者
※莫迪反腐拿「錢」開刀,印度大額鈔票閃電被廢止引發何等恐慌?
※PM2.5濃度748,世界污染最重的城市要如何生存下去?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別人家的設計師如何「跨界打劫」?
※設計師是怎麼想的?這些奇葩的反人類設計
※總有一些神奇的設計,讓你想找設計師好好談談人生!
※看看老外設計師的家,無處不體現設計的驚艷
※看看這十對設計師情侶,能找個做設計的對象真好!
※設計師是如何玩轉室外照明設計的?
※他是藝術家兼設計師,被評為最激動人心的設計師之一
※如何才能認識最頂尖的設計師,然後向祂學習設計與管理呢?
※內衣設計師和講故事的人
※設計師的家,就是令人羨慕
※這個看似「神經病」一樣的設計師,卻是最讓人羨慕的設計師……
※國內這些工程堪稱奇蹟,厲害了我的設計師們
※中國最大傢具展上的設計師展位這麼寒酸,難道是這一屆設計師不行?
※創意掛鉤設計,絕對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真設計師與假設計師的區別
※看看汽車設計師是如何工作的,那雙專註的眼神……
※設計師是如何曬娃的
※室內設計師如何只運用照明設計 對你產生心理和生理雙重影響
※設計基礎!談談平面設計中的幾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