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啥樣沒人能說清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啥樣沒人能說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武松的哨棒,在《景陽岡武松打虎》一回里是作者精心設計、重點描繪的一件小道具,據清代文學批評大家金聖嘆統計,短短一回書中前後出現了十八次。這裡不想說哨棒的藝術效果,卻想研究一下哨棒的長短。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啥樣沒人能說清


舊日看京戲或連環畫,凡看到「武松打虎」一節,經常看見演員、畫家們讓武鬆手拿一根齊人高的木棍,覺得很順眼,沒什麼異議。《水滸》看多了,特別是作者對武松持棒的不同用詞,就可發現演員們、畫家們有錯。書中提到的十八次哨棒,用了五個「提」、五個「拿」、三個「倚」,及「拴」、「綽」、「橫拖」、「綰」、「掄起」等八個詞。「提」、「倚」、「拿」、「綽」、「掄起」等五個詞看不出哨棒到底有多長。「橫拖」一詞,出現在武松上景陽岡之時,因走的是上坡路,哨棒「提」、「拿」、「綽」在手中,可能會撞碰山路或路邊的樹木,行走不便,故作者特用「橫拖著哨棒」來表現其上山的動作。由此可見哨棒有一定的長度,是否如京劇或連環畫里所拿有一人高呢?尚難確定。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啥樣沒人能說清


「拴」,《辭海》里解釋為「縛住」、「綁住」,《現代漢語詞典》說得更清楚,是「用繩子等繞在物體上,再打上結」。《水滸》里「武松縛了包裹,拴了哨棒,要行」,包裹縛在哪裡?哨棒拴在何方?交代不清,但從緊接著「提了哨棒」看,包裹應是縛在背上,哨棒不是拴在手上,就是拴在腰間。如果是像京劇里或小人書上畫的這條木棍有一人高的話,這長棒拴在身上就不方便,形象也不美。加之背上又縛了包裹,再把這根長棍縛在身上也不好綁,所以筆者認為這根哨棒是根短棒。何以見得呢?一是武術兵器里,短棒稱棒,長棒稱棍,齊眉高的稱齊眉棍,雖是哨棒就必定是根短的棒;二是武松走到山神廟前看過印信榜文後,酒正湧上,「便把氈笠掀在脊樑上,將哨棒綰在肋下,一步步上岡子來」,請注意「綰」這個動作,「綰」是「系盤結」的意思(見《辭海》),這就說明這哨棒的一頭還有繩子,放開繩子才可以系在肋下,「綰在肋下」,就是將棒頭上的繩子打一個繩圈,套在肩上。既然可系在肋下,就充分說明了這根棒的長短,如像京劇里的那麼長,肯定不會系在肋下,即使繫上了也在地上拖著,難看得很。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啥樣沒人能說清



武松的哨棒既然可「綰在肋下」,頂多是根一米左右的棒,最長不超過一米二三,不然拴在腰間、拴在手上走路時就多有不便了。哨棒,顧名思義,它一頭是空心,應有眼,可吹響報警。也正因一頭是空心的,它只能做出行時的一件輔助工具,嚇嚇野獸,挑挑東西,累時當手杖用,做武器就不太頂用了,所以武松打虎時,一掄起它,就打斷了。但不管怎麼說,它比京劇里、連環畫上的齊眉棒要短多了。話又說回來,京劇里、連環畫上讓武松拿著齊眉棒出現就顯得得體、舒服,表演起來更好看,演員也自如,如果讓武松拿上一根短棒上場表演,既難看又不倫不類。再說《水滸》里所寫的八種拿棒方式並不要求去表演,看戲或看連環畫時,一般人主要看情節,看藝術效果,誰又會去管哨棒的長短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水滸里此人笑了二十一次,最終四人喪命,可惡
都是投降,于禁被羞辱致死,關羽為何成忠義化身
水滸里此人笑了二十一次,導致四人喪命,可惡
一地痞與關羽較量,結果匪夷所思,關羽慫了

TAG:燦爛海灘 |

您可能感興趣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兵器是啥樣卻沒人能說清
武松打虎並非赤手空拳:哨棒到底是怎麼樣的兵器
拼接不是隨便穿穿,並非花里胡哨才好看!型人街拍合輯:掌握這些穿搭技巧,才能不顯亂又時髦!
孫悟空大鬧天宮並非無人能敵,王靈官曾經與他打個平手
緬甸軍鳥槍換炮,換裝頭盔性能能遠勝歐美,卻並非萬能!
沒馬鐙就沒重騎兵?歷史並非如此
曾被挖苦它是班用遠距離支援武器,並非真正狙擊步槍
不戰而屈人之兵!路飛並非只會衝動的莽夫
武俠小說中的水上漂並非傳說,只要這樣做你也能做到
遠古時代恐龍並非唯一霸主,如果人類穿越了,能戰勝這些猛獸嗎?
《天龍八部》高手為何不用兵器?並非武功高強!真相讓人很蛋疼!
王戰軍直言太極拳並非花拳繡腿,網友:打一架來證明
空心、尖頭的番茄一定是打了激素不能吃?並非如此
建文帝為何會被朱棣打的滿地找牙?並非心慈手軟,而是太黑了
「覺醒」並非只靠空想就能達成 只因我們看不透靈性的鏡子
騎士想翻盤創神跡並非沒可能,做好這四點勇士也難擋!
喬丹能成為「籃球之神」並非吹出來的,這背身單打技能人見人怕
佛教說的空並非是什麼也沒有
並非硬要幫柯潔說話,人機大戰的輸贏早已不是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