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爆紅小暖男原來有個「不良系」的媽
最近Facebook上又被一位小暖男刷了屏。就是這位,小小年紀,做飯刷碗洗衣服,樣樣不含糊。
雖然看不到他的正臉,這堅定的站姿、嫻熟的動作已經讓人感到滿滿暖意。有人大呼贊,「這位小暖男家教真好」;也有人批評質疑,讓這麼小孩子做這些,純粹是家長在「博眼球」,圍觀群眾們吵得很熱鬧。
仔細一看,這不就是幾個月前風靡Facebook的小暖男Lyle嗎?那時他正在掏著錢包,為他和媽媽的每月一次的晚餐約會付錢。
當時就引發了Facebook上五十多萬的轉發量和激烈討論。萌芽當時也覺得這個暖心故事背後有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和大家有過分享和探討。(戳這裡查看)
Lyle如此頻繁地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讓人不禁好奇,他到底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家庭里,他的父母為什麼總有些引發爭議的教養方式?
15歲懷孕、酗酒、遇渣男、再度意外懷孕不良少女
我懷著八卦的心態翻開了Lyle媽媽Nikkole的Facebook,沒有想到,竟看得我淚牛滿面。
Nikkole壓根兒就不是一個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閑暇時晒晒萌娃、無憂無慮的媽媽。她的故事前半段就是四個字:不良少女。
15歲之前她還算乖乖女:不喝酒、不參加聚會、不徹夜未歸。她唯一做的「壞事」就是有了性行為。後果不算毀滅性,15歲的她懷孕了,生下孩子,一周後回到學校上課,依然有不錯的成績,繼續在參加拉拉隊。
17歲的一天,她參加了一次聚會。喝得爛醉,並且愛上了這種感覺。從此便開始了夜夜笙歌的日子。
那段時間,她的facebook畫風是這樣的
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和朋友在酒精中度過,只關注自己,完全忽略了兒子。
20歲那年,事情變得更糟糕。她遇到了一個男人,卻是一個渣男:酗酒、熬夜到清晨、昏睡一整天。她自己也變得很糟糕,幾天不見兒子,漸漸地不和家人朋友聯繫,她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哪裡。
直到有一天,2014年10月31日,渣男在爭吵中把Nikkole摔到牆上,她暈了過去。從暈厥中清醒過來的她終於決定結束這一切。
當晚Nikkole去了酒吧,想借酒澆愁。卻發現兩杯下肚,自己就難受得要命。第二天,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再一次。她當場跪在地上痛哭。
有一兒一女,堅強、快樂、甜蜜、上進的快樂媽媽
也許這是上天給的一個契機,與過去的自己告別。接受了懷孕的事實,Nikkole開始脫胎換骨。
她開始好好對待自己,重新和好朋友聯繫,和媽媽和解,繼續上學,後來有了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她愛自己、尊重自己。
她的Facebook慢慢變成了這樣
懷孕初期:健康飲食、陪兒子玩、肚子里小小的寶寶、自己大大的微笑。
懷孕中期:寶寶的發育圖表、給B超加上粉紅蝴蝶結、兒子的萌照、自己大大的微笑。
懷孕後期:傲人的肚子和依舊傲人的身材、迫不及待地倒數日子、給女兒準備的萌萌衣服、自己大大的微笑。
女兒Ellie在2014年7月出生,從此母子三人的畫風愈發治癒。粉紅色的小公舉,扮得了可愛裝得了逗逼。
暖暖的兄妹情,怎麼愛也愛不完的小妹妹。一家三口的甜蜜隔著屏幕都能溢出來。
至此,Nikkole終於愛上了自己。她在2015年11月1日的一篇長文中寫道:
「一年之前,我迷失了自己,是一個恐慌、毫無想法的小女孩。今天,我成了堅強、有動力、快樂的女性和媽媽。」
責任、踏實、謙和、溫柔、愛…育兒育己
我們常常感慨「育兒即育己」、「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Lyle所接受的教育不正是來源於Nikkole破碎的過去和重獲新生的頓悟?
Nikkole用自己痛悟出的生活經來教導兒子Lyle成為這樣的人:
懂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Nikkole教Lyle小小年紀開始承擔家務,是因為她希望兒子學會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生活。
經歷了少女時期的迷茫掙扎,在紙醉金迷夜夜宿醉中沉迷了太久,Nikkole明白無法掌控自己生活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生活一團亂麻,毫無未來可言,這樣的生活,她不想再繼續,也不希望Lyle重蹈自己的覆轍。所以她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教起,在最簡單的家務活兒中,教導Lyle學會對自己、對家庭負責。
在Facebook上分享Lyle做家務時,Nikkole並不是發幾張照片,博得一些讚揚就好。她仔細講述了教孩子做家務的理由:
「因為家務不僅光是女人的工作;因為有一天他可能是一個單身的人, 自己生活;因為有一天他想為重要的人親自做一頓飯;因為有一天他有孩子和愛人, 他就需要公平地分擔家務;因為我們這一代總是抱怨學校沒有教我們如何做飯、洗衣服、打領帶、付稅;因為我要從我開始,教會兒子如何做這些事情, 成為社會的一個富有生產力的社會成員,不管在家裡還是家外。」
懂得以禮待人謙和尊敬
Nikkole和小Lyle每月有一次特殊約會,Lyle會像紳士一般幫媽媽拉椅子、得體地交談並用自己的勞動所得支付晚餐。
因為Nikkole知道酗酒成性出言不遜的男人是什麼德行,她自己曾被粗暴對待毫無憐惜可言。所以她教導Lyle學會彬彬有禮的行為方式,因為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Nikkole自己也在為Lyle做著最好的示範。Lyle做家務的照片發布之後,不少質疑洶湧而來。
有人大呼:「你不能讓孩子成為你的奴隸!做你不想做的家務!」Nikkole只是笑笑說:「哈哈,他肯定不是我的奴隸~ 我享受做大部分的家務,他只是在過程中幫我,還能拿些報酬呢。」
她還補發了一張Lyle休息的樣子。
有人質疑:「你會不會教你的女兒修理庭院、換輪胎,或者其他只是男人做的活兒?」
Nikkole淡定地回答:「會的。我女兒會知道做這一切,她現在只是太小了。他們會在成長過程中看到我做這一切事情,因為我是單親媽媽。」
如此得體,不卑不亢又溫和有禮。
懂得腳踏實地面對現實
Nikkole現在的生活也並不富足,所以她坦誠地讓Lyle同她一起接受生活的歷練,去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
無論那些高端的教養理論把家務活兒說得如何有益於孩子的智商情商,這依然是生活的瑣碎與繁雜,讓Lyle去承擔,也就是讓他明白現實生活的本來模樣。
她也毫不迴避少女單親媽媽面臨的壓力和艱難,坦誠地告訴大家:
「 姑娘們,不要認為16歲生孩子會讓你的生活很精彩,不會的!不要認為生個孩子就能讓男人留在你身邊!找到你自己的生活。不到20歲的年紀,照顧好自己就很難了,更何況還要照顧孩子。去拿一個學位,找一份好工作,找到愛你並真心想跟你在一起的人。當你們財務上穩定了,再考慮要一個孩子!」
她看得清這份現實,也才能不虛榮不炫耀地過好現在的日子。
懂得用溫柔和愛去對待這個世界
Lyle每一張和妹妹、媽媽的合影,都溫柔至極,明亮眼睛裡流露出和煦的陽光,讓人如沐春風。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誰人看來都是可憐。但是Nikkole說得最多的詞卻是快樂和愛。
她經歷了從破碎到完滿的生活,在這個過程里體會到人心冷暖世態炎涼。她知道對一個少女單親媽媽來說,別人的眼光是何等重要,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刺痛已經不堪重負的內心。
她自己已經慢慢走出來,還是不忘為其他單親媽媽呼籲社會給予更多關愛:
「下次當你見到一個單親媽媽,不要憐憫地看著她。告訴她,她做的事情很棒!她的孩子看起來很健康、很快樂!有些時候,我們需要聽到這樣的鼓勵,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情。單親媽媽不是件壞事,也不意味著我的家庭是破碎的。這不代表我很軟弱,相反,證明我很強大。」
------------------------------------------------------------------------------------------
面對那些不盡如人意的過去和現實,是屈服還是反擊,我們依然有選擇。而我們的選擇,都將真真切切地反映在孩子身上。若真的想培養一個暖男,不是做做家務就算,也不是照著書本就行。從心底對生活的接納和熱愛,才是溫暖孩子的源頭。
關注萌芽研究所BUD微信公眾號(myyjs_bud)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了解更多講座信息,還有更多母嬰育兒原創科普知識,獨家放送。
---------------------------------------------------------
※要不要用?幾歲開始用?教你科學地給孩子選枕頭
※美國兒科學會正式推翻早年不能接觸iPad的限制
※兩歲以下不能接觸iPad?美國兒科學會正式推翻早年限制
※孩子逛商場一哭二鬧三打滾,看親媽各出奇招!
※陪娃技能再升級!21天不重樣遊戲攻略,約嗎?
TAG:萌芽研究所BUD |
※一個靠俗氣紅遍Ins和Facebook的奇男子
※Facebook和微軟搞了一個AI「開放生態」,卻沒帶Google玩
※架構未來怎麼寫,Facebook、Uber、Airbnb、Yahoo!給你這些答案
※Pokemon GO人氣居然那麼爆?緊追Facebook!
※Google和Facebook,哪一個代表的是廣告業的未來?
※紅爆Facebook的台灣冰棍居然味道這麼重口
※Facebook看透所有小情緒:自動生成emoji,你的喪臉還能更「喪」!
※不讓Facebook進來還是對的
※模塊化手機不哭 Google不要你Facebook來接盤了
※毫無生路!Facebook也禁售了Kodi盒子
※靠模仿來打敗 Snapchat?Facebook 或許該先回頭看一下 Bing
※有了Facebook Spaces,為何還要在Gear VR上推出Facebook VR?
※Facebook毫無忌憚地抄襲真的對Snapchat有影響嗎
※Facebook 之後,現在是微軟模仿 Snapchat 的時候了
※Facebook Stories更新:幾乎是Snapchat的翻版
※Snapchat成功的唯一秘密是「懟」Facebook
※義大利這個「Web 0.0」小鎮沒有網路還能用Facebook和YouTube,怎麼做到的?
※「失控」的Facebook
※這個能在中國用的 App,竟然是 Facebook 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