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論中醫之十-養身與養生
作者:小 米
同為保健,西醫主養身,中醫主養生。養身為術,養生為道,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西醫養身,以人為本,以現代醫學的人體生理學和營養學理論為依據調理人體的體質,如補血、補鈣,補維生素、蛋白質、稀有元素等營養物質,以精細化學的營養物質為主,是靜態狹窄的唯營養保健。
中醫養生,是天人合一,應用道家的陰陽五行哲理和中醫的八綱辨證為依據調理人體的體質和心態,在物質上以日常飲食和天然的中草藥為主,如飲食療法、各類補膏,達到補氣血、調虛實、培元固本的保健效果。更有豐富的氣功導引、太極拳的鍛煉和靜心寡慾的精神修養,強調人與人之間,與節氣、大自然的和諧。正所謂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運動),氣補不如心補,強調養心為上。相對西醫養身,中醫的養生是動靜結合、內外結合的廣義保健。
西醫養身的鈣片、維生素、蛋白質、葡萄糖等精細化學的營養物質是不能當飯吃的,充其量只能稱為葯補,和中醫的單純中草藥、補膏之類同為第一層次的葯補。而中醫的日常用膳應用了八綱辨症,針對個體的體質不同而給予不同的飲食主糧調理,就能當飯吃,在吃飯中保健,美稱為「葯食同源」,屬於葯補之後的第二層次。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將五穀五畜納入五行五臟,如稻米和雞屬金養肺,高粱、玉米和犬屬木養肝,豆類和豬屬水補腎,麥類和羊屬火養心,粟米和牛屬土養脾。五臟哪方面比較虛弱,便可對應多吃哪類食物。如能運用五行的相生相剋原理,則效果更好。如腎虧者,宜多食豆類和豬肉食品,金生水可以增加稻米和雞肉,四這合鍋煮粥,大補腎肺。土克水,宜少吃粟米和牛,以免上腎。對於脾胃虛弱者,可以多吃屬土的粟米和牛肉,火生土,添些屬火的麥類和羊肉,木克土,少吃粟米和牛肉,以此類推,你的主食養身已獲大益。
如果你再將養肝養心的蔬菜或中藥材加入,一起熬粥煲湯,豈非更美更營養啦。有關中藥保健食譜,書店或網上比比皆是,唾手可得,這裡也不再一一論述。
中醫藥膳早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有專著,如南北朝的《食珍錄》、隋朝的《食經》,宋朝的《清異錄》《本心齋食譜》《山家清供》,元朝的《飲食須知》《易牙遺意》《隨園食單》……都有豐富葯膳介紹,是華夏民族的豐富和寶貴的膳食文化。
《黃帝內經》還將五行與五色五味、五志五德,以及季節時辰,八卦方位、葯氣經絡等結合,就涵蓋了世上萬物與人體的養生保健聯繫,息息相關,是中醫養生的第三第四層次。本文主要論述中西醫的飲食之保健差異,超之範圍的中醫養生將在以後的專題中予以討論,這裡也不再細述。
豐富燦爛的中醫膳食保健,只是中醫養生之道的一小部分,西醫狹隘的養身之術怎可與之PK啊。後面的單題專文定會令你大開眼界,受益無窮,明白養生與養身的本質差異。
TAG:太極庄 |
※養人養身,養心養神--紅木傢具養生之道 雅韻紅木傢具
※養生之道——養心 養身 養性 養胃 養腦
※三十歲以後,養身、養心、養德
※名中醫的消暑秘訣!5道「養生粥」健脾養身
※以餓養生——富養精神,窮養身體
※國醫大師養生秘笈:養身十條,我德我行!
※中醫告訴您春季養生之道:養身與養心並重
※立夏養生三大食物,養心才養身!
※莊子的養生哲學,如何養身又養心
※養身與養心
※養身,養心,養靈
※老年人養身心的10中膳食
※養身 | 養腎潤肺補脾養肝,五穀怎麼吃最養生?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干祖望:養心要靜,養身要動
※教你中藥養生湯 養身體是冬季的最好CP!
※黑枸杞的十大養身及養顏功效
※養身 | 養生「十寶」, 女人補血,男人補腎!
※養生秘訣 養身食物有哪些
※春季養生記住6個字,防病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