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中華文明之所以傳承數千年不曾中斷是因為它的根還在鄉村,上層把儒學當成治國工具,知識分子把儒學當成一種朝上的學問的時候,農民在老老實實地按照儒學過日子。一個朝代去了一個朝代來了,改朝換代是上層的事,不足以改變鄉村。農民該怎麼生活還是怎麼生活,那是中國人的鄉村。」——9月21日,著名作家劉亮程和鄉土文學作家梁鴻做客騰訊思享會,解讀如何理解中國農村,如何理解鄉村文學。


小編認為鄉村中活著的國學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他在菜籽溝設立國學書院,便是為了讓大家看看什麼是被我們過成生活的國學。以下為現場部分實錄。


《一個人的村莊》:

如何照料和看守只剩下自己的世界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劉亮程、梁鴻在活動現場

這期騰訊思享會主題非常有意思:「從一個人的村莊到一群人的村莊」。主題中有非常鮮明的信息。


首先當然是劉老師的作品《一個人的村莊》,後來有《在新疆》、《虛土》,又有《鑿空》,都是非常好的作品。但是「一群人的村莊」非常有意思,對於作家而言首先是一個人的村莊,因為是作家是一個人的創造,說起「一群人的村莊」需要談一談劉老師這幾年做的事情:


不單單是作家,還是書院的創始人。他不僅寫了《一個人的村莊》,還做了「一群人的村莊」。所以從他的書院談起,從他這幾年做的事情談起,談談怎麼樣來建構一群人的村莊,怎麼樣讓村莊變成文化的綠洲、基地和具有某種實踐或者烏托邦的地方。


謝謝梁鴻老師,也感謝大家這麼晚和我們一起度過這樣的時刻。二十多年前我寫過一部在後來影響比較大的書,叫《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最初不是散文集而是一部小說,我是抱著寫一部小說的構想寫作。小說主人公是我,有一天早上醒來看到一個村莊的人全走了,他們走的時候沒有通知我,一個夜晚全部搬走了,剩下我一個人開始收拾空蕩蕩的村子。一家一家開著窗戶,院子里零亂無比,就這樣一個留守下來的人開始照顧整個村莊,把空無人煙的院子收拾出來。因為他總是期待村民能夠回來,他作為村莊唯一的看守者要把每家每戶的院子交給人家。


《一個人的村莊》最早是這樣構想的,結果後來寫成了散文,寫成了有第一人稱的「我」,還有那麼多的動物、植物以及那麼多人的村莊,但原始核確實是一個人的村莊,一個人如何照料和看守這個只剩下自己的世界,這是這本書寫作的原態。

山水國畫傳達了


人與自然的關係格局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新疆菜籽溝

我沒想到的是,多少年之後,我真的會遇見一個幾乎快沒有人的村莊,這個村莊在新疆木壘縣的菜籽溝。前年,也是這個季節,我沿著天山尋找那些老村莊,因為到我這個年齡總想找一些舊的東西和一些似曾相識的、跟過去有聯繫的東西。走著走著一拐彎到了小山村,風景非常優美,丘陵地帶,人住在小河邊,屋後有麥田,一條泉水河彎彎曲曲繞過村莊,村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山水國畫的格局。千年傳遞的山水國畫跟我們傳達了人跟自然的關係格局是亘古不破的,人在自然的角上安然地住,那就是生活。


但是那裡的村莊,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400多戶人家有200多戶遷走了,我們看到的不是有人煙的村莊,而是大部分房子空著、鎖著,窗戶半掩著或者開著,院子里長滿了荒草,成熟的果子落在地上沒有人撿。只有個別的院子里住著一兩個老人,看著我們來了,推開門,遠遠地望著。村子裡看不到小孩、看不到年輕人。我們還碰到了拆遷(不是現在的強制性拆遷),是那戶已經走掉的人家把舊院子以幾千塊錢價格賣給了別人。


拆遷者用汽車把一個家園拆成一車爛木頭拉走了,這一堆爛木頭都值幾千塊錢。你想,延續百年或者數十年的幾代人的一家,人走光,房子被賣掉,最後變成一堆爛木頭,木頭變成廢墟,這是一個家的最終結果。


保護老院子運動

我們了解到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院子空著,也即將面臨被拆除的危險。那個村莊的建築都是從清代、民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沒有被新農村改造過的老院子,我們覺得非常可惜,所以馬上回去跟縣上彙報,申請將村莊交給我們打理。怎麼打理?先收購這些空閑的老院子、舊房子,保護起來,以後幹什麼再說。很快我們在村子裡收購了幾十個老院子。但我們一下去,村裡的院子就開始漲價,從幾千塊錢瞬間漲到幾萬塊錢。我們收了很多老院子,最後一看發現全是危房,其實也就值幾千塊錢。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菜籽溝廠房


我們收的最大的院子是村子裡上世紀60年代建的老學校,十幾年前廢棄了,有五十多畝的佔地。後來我們拓展到一百畝地,把老院子收拾出來,做了一個國學書院,叫木壘書院,我自己當院長,是自己任命的。我們還號召了幾十個藝術家入村,把收購的老房子讓藝術家認領,做工作室兼養老。這些院子長滿了老果樹、老杏樹,很多東西都是老的,只有藝術家喜歡這些老的東西,交給藝術家是放心的,這也是我們選擇藝術家的原因。如果交給商人,過一段時間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新院子。


幾十個藝術家進入後,我們在村子裡成立了一個組織,叫菜籽溝藝術家村落,我當村長,也是我自己任命的,沒經過選舉。然後又任命村裡的村支書當我的副村長,這樣他就歸我管,我們的一些想法可以實施下去。


第一年我們給村裡爭取了一千萬的資金做舊房保護,結果這些資金是按照抗震資金撥下來的款,政府對抗震有要求,必須把牆和門窗換成防震的材質。但那種老房子,門窗一換的話,瞬間就被破壞了它們的價值。去年換了一部分,後來終止了。有部分資金可能到達了某個村莊和某個地方,有些則出於一種好意幹了「壞事」,因為不知道留下什麼,不知道什麼東西是珍貴的,什麼東西是再不會有的。


幾十個藝術家進入後,以自己的方式改造老院子,我們也參與規則制定,告訴藝術家也告訴村民這個村莊的價值是什麼。這個村莊之所以被我們選中,以後也會被別人看重,就是因為中國鄉村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改造,又經歷了新農村運動,像菜籽溝這樣的老村莊已經很少很少了。這個村莊還保留著我們祖先居住過的活態環境,還把前人家園的原貌保留在土地上,這是它的價值。


因為我們的進入,很多農民回來了,有的本來把房子賣給我們又不賣了,說賣便宜了,現在我們在處理這些事情。有些農民回來是把自己家的老院子收拾出來開始做農家樂。一旦村民需要我們藝術家出主意時,我們就會去引導人家怎麼樣收拾院子,怎麼樣不要把你家園裡的原始文化信息給破壞。


儒家文化指導著


傳統中國家庭的生活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菜籽溝一景


什麼叫原始文化信息?鄉村一戶人家的「家」,承載了古人生活的所有設備和一種生活文化理念,一進門,門旁邊肯定是狗窩,狗必須要在那兒看門,狗旁邊有雞圈,雞圈旁邊還有羊圈、豬圈,這些是狗看的。然後是人住的地方,人不需要狗看,這個狗也知道。一個家庭,推開屋門光看院子就可以看出這是中國人的家,是生活了千年的祖先的家,是人和萬物共處的家,生活其中多麼溫暖。


那些孩子一代一代聽著雞鳴狗吠長大,又聽著雞鳴狗吠離開這個世界,這是鄉村世界。進入家裡,抬頭看房門大梁,每一根木頭、每一間房子全是我們的文化理念,儒文化指導著這個家庭,讓他們怎麼生活。


我們讓農民把這種東西保留著,以後做什麼都是有價值的。不要把城市的垃圾輕易地引入到你的家裡面去,因為農民一衝動,就會把廉價的彩鋼板全部弄進來。我們嘗試著扶持了幾戶農家,讓他們花最少的錢,用他們認為家裡最不值錢的東西做出最有價值的東西,收拾出來接待遊客。以前這個村莊幾乎被人遺忘,幾乎要拆完了,我們去做了一年,現在遊客非常之多。


農民通過幾千年的實踐


把國學過成了日常


我們收拾最大的院子就是國學書院,為什麼要在村裡做國學書院?在村子裡研究什麼?這是因為我們在村裡逐漸發現中國國學在鄉村。中國農民通過幾千年的實踐,早已把國學、儒學過成了自己的平常之路。我們上層研究國學的時候,把國學當成一種學問一代一代去做的時候,他們早已經過上了國學的生活,融入每個人的心中。你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對這個家園的影響完備得很。我們也想在村裡設一個國學書院,讓大家看看什麼是被我們過成生活的國學,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木壘書院內景


中華文明之所以傳承數千年不曾中斷是因為它的根還在鄉村,上層把儒學當成治國工具,知識分子把儒學當成一種朝上的學問的時候,農民在老老實實地按照儒學過日子。一個朝代去了一個朝代來了,改朝換代是上層的事,不足以改變鄉村。朝代去了,農民該怎麼生活還是怎麼生活,那是中國人的鄉村。我們所有的文化可能都還活態地在鄉村中存在著,這才是希望。一個村莊即使走了一半人,最後剩下一戶人,這戶人過的還是儒文化的日子,不是別的日子,這是文化的希望。


仔細考察鄉村,看他們的生活時其實就是看到一種傳統文化的希望。大家都在唱衰中國鄉村,甚至認為中國鄉村文化從根本上已經幻滅,這種意見很多。但我考察的鄉村不是這樣的,至少我居住的村莊中和我考察的河西走廊很多村莊,儘管人少了,好多習俗不在了,但每家每戶活生生的日子還在,儒文化或者國學留給我們的精髓東西還在他們身上,這才是活的國學,是農民一日日地過成他們平常生活的國學。


只有在鄉村才可以找到


人在天地間生活的存在感


那麼我們在書院做什麼?一方面給農民教現代文化性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從農民身上學一些東西。有些真的是人家在生活中保留的比我們知識中保留得還多,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我這個年齡希望找一個地方養老,菜籽溝就是我選擇的一個養老的地方。


記得我剛去的時候,每天拿一個本子,畫蓋房子的設計圖,讓工人去蓋,村民不知道我要幹什麼,有一個老大爺把我也稱為老人家(看著我比他老),說老人家,你這麼大年齡了,還在這裡來創業(現場笑)。我非常羞愧,我說老人家我不是來創業的,我跟這些藝術家都是來這個村子跟你們一起過日子的。他非常不理解,說「村裡哪有日子,到這裡來過日子」。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但從我的內心,確實需要一個地方過一種日子,那種日子可以讓我想起我的祖先曾經過過的日子,住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我是聽著雞鳴狗吠長大的,又在城市聽了那麼多年的噪雜之聲,在我老年的時候,我希望讓我的耳朵清靜一回,還能聽到我小時候聽到的聲音,我希望坐在牆根晒晒太陽到中午,然後到另外一個牆根晒晒太陽到下午,希望月亮出來的時候我能看見,太陽升起的時候就在我家的東邊,落下的時候就在我家的西邊。我希望找到這樣一種我小時候曾經有過的人在天地間生活的存在感,這種存在感只有在鄉村才可以找到。這樣的田園之家,這樣一個人和萬物共居的家,這樣一個把身體和行為存放進去而且安然老去的家,我認為它在人類的第一家園而不在第二家園,這個第一家園就是鄉村。


快速的城市化


把文化體系扔在廢墟中


我們現在對待鄉村是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用速度的閥門人為地把第一家園拋在鄉下,去建造第二家園,或者讓第一家園的人人為地向第二家園靠攏。中國城市化速度太快,沒有來得及準備和搬家。現在這個搬家是當我們把鄉村毀掉,去建一個城鎮的時候,其實我們把全部的文化體系扔在廢墟中,我們沒有能力把文化搬過來。


但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確實需要第一家園的安慰,當我們老的時候,可能是希望過一種我父親母親、爺爺奶奶老了的時候過的生活,回到他們那兒去,回到他們的那種地久天長的情懷裡去,那種慢慢地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掉光牙齒、花白頭髮,微笑地看著一早一晚的陽光灑臉上,從窗戶看到星空、看到雲朵,看到一種天上的召喚,然後安安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了也不會走遠,因為祖墳就在房後面,祖先就在土裡。這樣的一種生活是我認為的一種人的生活,一種帶著自己的情懷、尊嚴和宗教的生活,我希望能夠過這樣的生活。這種生活被我在《一個人的村莊》里構建過,那是一種文學情懷的想像,我也希望能夠在現實的土地上嘗試著過這樣的生活,我知道即使到了一個村莊里,真正的鄉村生活仍然遙遠。



中國大地只剩「農村」 沒有「鄉村」



現在中國大地上只剩下「農村」


沒有「鄉村」


中國已經不存在鄉村了,現在中國大地上只有農村。鄉村社會是古人建立起來的一種文化存在,是我們的古人通過詩經、山水畫、唐宋詩詞構建出來的人文居所。唐宋詩詞之後,中國只剩下農村了,尤其解放以後這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加上新農村建設,鄉村早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在中國大地上存在的只是農村。


農村僅僅只是一個產糧食的地方,養豬的地方,養羊的地方,有多餘的土地可以讓我們侵佔的地方,我們有不好的東西可以往農村傾倒的地方,就是這樣的地方。但即使是這樣的地方,它仍然在自然中在某個角落、某戶人家、某個不為我們所知道的山溝里保留著類似於鄉村的地方,在村民的心中,遺存著祖先對山水、對今生來世完整的理念和情懷,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尋找。謝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籍征服者 的精彩文章:

光緒死亡疑案將解開 遺骨化驗含砒霜
中華曙猿的化石材料僅僅是一塊帶有三顆牙齒

TAG:書籍征服者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多地少還在不斷地佔用農用地山東陽谷縣獅子樓邵樓村南大地佔了
全國特色小鎮,三晉大地山西有12個鄉鎮入選,有你美麗的家鄉嗎?
一民族想在中國建國,於是他們看中了中國東邊一塊大地方
「中國近代第一鎮」南潯:大地有名不難尋
中國第一大地主居然那麼牛
「日本」鄉愁:他在「中國東北大地」懷念日本故鄉的街角
感受大地的芬芳 鄉村的質樸 一大波鄉村風格卧室來襲
中國大地原點在哪裡?
一民族想在中國建國,於是他們看中了中國一塊大地方
中國西北地區最強的城市,老大地位毫無爭議
天大地大,這三個星男心裡只有老婆最大
實拍印度農村大地主生活,唯一有廁所的家庭
沒有痛車,11區老農們在大地里墾了一片痛田
福建有九個地區市,為何稱為「八閩大地」?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的國防需求正逐年上升:美國老大地位將不保?
一圖看遍中部大地美景,這裡有奇山秀水,魅力古城 | 祖國山河之中部篇
航拍中國28個省會城市,壯麗的祖國大地,你覺得哪個最美?
航拍安徽郎溪鄉村田野 綠色大地宛如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