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三國演義》的後半部,在文學性上來說已經大不如前了,矛盾衝突較少,而且大批名將和智囊都已經去世了。但後二十回司馬懿詐病賺曹爽成為的一個經典段落,請注意這其中的一個人,蔣濟。如果不是熟讀三國的人,恐怕都不曾會注意到還有這麼一個人。而這個人物在曹魏集團內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1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今安徽懷遠縣常墳鎮孔崗),和賈詡、劉曄二人相比,蔣濟的經歷並不複雜。剛開始工作時就是公務員,給國家打工,先後出任過九江郡吏、揚州別駕。


後來曹操當政,他以中央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開始了為曹魏集團服務的經歷。前邊說了,劉曄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在蔣濟那裡這只是個起步價,他為曹氏服務了四朝,這其中還為司馬懿服務了一年。


蔣濟一直在曹操身邊做自己的本分工作,但是一個員工的價值是在於領導有麻煩的時候,能站出來為他解決。蔣濟是一個不太愛嶄露頭角的人,第一次出場為曹操解決麻煩竟然是赤壁之戰之後的事情。和許多高級謀士相比,這個出場實在是太晚了,像是電視劇演了二十多集,才露一下臉。

可是這次露臉,就露大了,因為他幫助曹操保住合肥,挽救了在危局中的曹操,也為劉備攻取益州爭取了時間和地理優勢,為三足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建安十三年(208年),剛剛結束赤壁大戰的曹、孫兩家,對荊州展開爭奪戰。可是在爭奪南郡的戰役中,甘寧被曹仁軍圍住,周瑜率兵營救,身先士卒的他不幸被流矢射中肋部,雖然勉強支撐著擊退了曹仁,但是卻因為傷勢太重退出戰局。


孫權接過周瑜的槍,繼續指揮對曹魏的戰爭,他趁著曹操攻打荊州的機會率兵圍攻合肥。

曹操的軍隊由於受到傳染病的困擾,一時不能抽出多少兵馬援助合肥,只能派將軍張喜帶著一千騎兵向合肥開進,張喜在周圍郡縣又召集到部分汝南部隊來一起解圍。沒有想到的是張喜的軍隊里也有很多人得了傳染病,所以支援部隊中的疫情也很快傳播開來,本來就不多的支援部隊這下也不能按時趕到合肥了!


有的人遭逢變故會滿腦袋冒涼汗,有的人卻可以沉著應對。當時,合肥城中好在還有頭腦冷靜的蔣濟。


蔣濟很快就得到張喜援軍不能按時到達的消息,而此時城外的吳軍已經更加瘋狂地攻城,如果戰事照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所有人的命運都將改變。


面對危局,蔣濟頭腦中思考著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後來他決定試一試這個方法,如果行的話,那麼合肥之圍立馬被解;如果不行,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其實蔣濟的方法很簡答,就是倆字,忽悠!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蔣濟找到刺史,把臉往下一沉,道:「我剛剛得到張喜將軍的密信,他正率領四萬精銳的騎兵晝夜不停,趕往這裡!」


說到這裡,蔣濟鄭重其事地向主簿說道:「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張將軍的準備。」同時蔣濟又派人做了三部齎書(有點像動員令或獎狀一樣的文書),告訴城中的守將,繼續堅守,張喜的四萬援軍馬上就到。

這三部齎書,一部給到守將的手中,合肥城立即群情激奮,而另外兩部,蔣濟故意讓合肥城中的吳軍姦細得到,讓他們給孫權送信。


這是一出需要配合的好戲,蔣濟不可能讓城中的吳軍姦細這麼輕易得到那份偽造的齎書,太容易得到的東西肯定有詐。


但蔣濟是如何把假情報送出去的呢?很可惜,這其中的操作並沒有記錄在史書中,我們只能想像當時是一部恰似麥家的小說《風聲》的好戲。


懸疑,緊張,刺激,更重要的是結果不錯,孫權看到了這份齎書,並沒有懷疑其中有詐,當然也要感謝還正在很遠的張喜,他可能正在率領僅有的一點騎兵向合肥飛奔而來,這件事被吳軍的探子知道了。


孫權得知,曹操救援大軍已到,知道戰機已經消逝,所以他立即撤軍,合肥之圍由此而解。當吳軍圍攻合肥的時候,恐怕在曹操的心裡都已經打算如何來收複合肥了,而不是如何去保住合肥,而曹操恐怕連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身邊還有蔣濟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靠一封齎書,徹底改變了戰爭的走勢,這並不是戰爭的謀略,而是一種騙術,能夠把所有人都蒙在鼓裡的高超騙術。我們不得不佩服蔣濟做戲的才能,這件事恐怕除了他自己,所有的人都被騙了,包括守衛在合肥的曹軍,假話說到這個程度也是一種能力。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就這樣,蔣濟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正式走入了曹魏陣營謀士團的核心。


2


一般在公司來說,要看領導比較信任誰怎麼看呢?教大家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看派誰出差的次數多。


為什麼說出差的次數多,就比較受領導信任呢?原因很簡單,出差是到一個並不熟悉的地方去,到那裡會瞬間失去原來所有的關係網,必須通過自己的才能重新打通關係,並且幫助領導把問題順利解決。


所以常出差的人大多是非常有能力且受到領導信任的人。


合肥解圍後,蔣濟無疑成為曹氏政壇下的一顆政治新星,曹操非常器重他。合肥大戰後的第二年,就派他到譙地去出差。


曹操派蔣濟此行去的目的是想搞一個移民活動的調查,他想把與東吳接壤的百姓全部內遷,把那個地方搞成無人區,即便孫權想進兵,在那裡也不可能設立根據地。


雖然曹操計議已定,但是按照他老人家一貫的作風,還是會徵求一下意見,這次他派蔣濟出訪實際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曹操就對蔣濟說道:「昔日我與袁紹對峙於官渡,形勢很危急啊。我叫人將燕、白馬的百姓全部內遷徙,還擔心他們會跑到袁紹那去,沒想到百姓們跟我走了,袁紹那傢伙也沒敢追,你看現在,啥事也沒有。我想遷徙淮南的百姓,你看怎樣?」


蔣濟這才明白曹操讓自己去譙地不是體諒老同志,而是讓自己去了解一下民情,看看適合不適合遷徙。


蔣濟立即反對道:「主公,此一時彼一時啊!當時我弱敵強,百姓們知道如果不遷徙,就很有可能被袁紹軍屠戮,損失必然不小。可自從擊敗袁紹後,我們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展到了北達柳城,南對江、漢,荊州臣服,威震天下,百姓別無他志。在這種太平盛世下遷徙,百姓一定不肯。如果我們強行遷徙的話,肯定會讓百姓們驚恐不安,以為我們要吞併他們的土地呢!」


曹操一皺眉頭,這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啊,哪有這種事,不聽你的。結果下令江淮百姓內遷。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一個愚蠢的計劃如果遇到天才的執行者,也會變成一個天才的計劃,曹操如果事先派安撫百姓的官員去言之利害,並且把內遷的優惠條件擺給他們的話,問題可能很容易就解決了。


可是派去的官員顯然不會辦事,加上江淮地域廣闊,做起工作來非常不方便。正如蔣濟所料,這裡的百姓開始恐懼。


恐懼流行的速度比瘟疫還要快!他會迅速擊潰人的心理防線,然後讓大多數人做出錯誤的判斷。


江淮的百姓認為曹操是要搶奪兼并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由恐懼變成了一種仇恨,而仇恨驅使他們向曹操的敵對陣營走去。


結果竟然有十餘萬人拉家帶口,投奔東吳去了。


這事如果是放在今天,不但沒有什麼影響,恐怕還會解決很多問題,比如人口過多啊,就業啊等等。但是在三國時代,人口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重要指標。


那時人不講GDP,也沒人提CPI,各國只要報一下自己國家的人口數量,哪個國家強哪個國家弱,立即就顯現出來了。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曹操一下子就失去十萬人口,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他不但失去了十萬百姓,更失去了一大批生產力和糧食,這些百姓還有可能在戰時成為重要的兵員。


這種損失是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的,曹操得知自己的決策是這樣大錯特錯後,把蔣濟召到了鄴城。


曹操一見到蔣濟,有點像幹了錯事不知所措的孩子,但是他又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便向蔣濟訴起苦來。


「你看,本來是想讓他們來避難的,結果好心辦壞事了,他們都跑到東吳那頭去了,你看看這事鬧得!」


《三國志》沒有記載蔣濟此時的表情,估計他聽完曹操訴苦後哭笑不得。


曹操口頭上沒有認錯,卻提升蔣濟做了丹陽太守。


曹操的作為和袁紹不同,曹操雖不認錯,卻知錯,並且獎賞給他提供過正確意見的人。


蔣濟曾經極力反對曹操南征,當再一次南征失敗後,失意的曹操,以溫恢為揚州刺史,蔣濟為別駕。他拍了拍蔣濟的肩膀說:「今君在此,我無憂矣!」


這是曹操對於他的信任,更是對他才能的一種認可。


這種信任並不只停留在陞官,委以重任這方面上,當有人誣陷蔣濟時,曹操也給予他充分的信任。


當時,曹操的領地發生了叛亂,有刁民告發,說蔣濟就是這起叛亂的主使,曹操面對這樣的告發,說道:「誰都可能,就蔣濟不可能,這個人我太了解了!如果真有此事,那麼就是我看錯人了。這一定是愚民作亂,希望引起我們的重視,滿足他們的要求。」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曹操對於此事的處理非常得當,他不僅沒有懷疑蔣濟,還讓蔣濟做了丞相主簿西曹屬。


「舜舉皋陶,不仁者遠;臧否得中,望於賢屬矣。」


領導常常用那些賢明的人來工作,那些宵小自然就跑遠了,這主要是看領導怎麼用人。很顯然曹操會用人,蔣濟才能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


和曹操軍中的很多謀士相比,蔣濟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並沒有體現出多少,之前解合肥之圍用的是詐計,並沒有體現出他在戰術和戰略上的思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擊樊城,蔣濟用實際行動告訴後世所有的兵家,打仗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勝利未必要在戰場上取得。


在《三國志》中,關羽被認為是蜀中唯一的上將,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人雖然各負勇力,但在行軍布陣上卻都有缺陷。當關羽親自出馬圍攻樊城和襄陽的時候,曹魏陣營中很多人都慌了,特別是關羽放水淹了于禁的大軍,生擒于禁後,就連曹操都認為這事嚴重了。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漢獻帝就在許都,如果關羽突破樊城,劉備的勢力範圍就會擴張到許都附近,那時許都是否還能抵禦得住,就很難說了,所以曹操想要遷都。


此時有兩個人站出來,勸住曹操。


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蔣濟。


蔣濟見為曹操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于禁等人被關羽引水所擒,非戰攻之失,這點損失對於國家大計來說也沒有什麼,不是啥致命傷。劉備和孫權表面上看著無比親近,又攀親,又聯合的,其實是各懷鬼胎。關羽得志,順利地佔領我們的領地,然後擴充了劉備的實力,這是孫權絕不願意看到的。為今之計,沒有必要撤退,更沒有必要硬打,只要派一個使者悄悄地到東吳去,許諾把江南封給孫權(本來就在孫權手裡),孫權合法地擁有江南,樊城之圍自然就解開了。」


曹操認為可行,就按蔣濟說的辦。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連曹操都沒有想到,結果好得出奇,孫權竟然派軍隊,襲公安、江陵,向關羽的後方開來,後邊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關羽被擒殺!


蔣濟不費一兵一卒,便把矛盾轉嫁到別人身上,讓他們互相攻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這種政治上的手腕,彌補了他在軍事上的缺陷。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將蔣濟改任為相國長史,並把他封為東中郎將,外放去守邊關。


蔣濟在中央待慣了,不想離開,可曹丕不答應,他下詔告訴蔣濟:「劉邦曾經喝歌說: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天下未寧,現在邊關缺少像你這樣有經驗的人啊,以後天下太平了,你再回來吧。」


蔣濟心中氣憤,曹丕此人就是個糊塗蟲,曹操一直都沒把自己派到前線去,就是因為知道我打仗不在行,所以才一直把我留在中央工作,你小子剛上來就想把我下放,太不厚道了!


「其實我不想走,其實我想留。」周華健這首歌的歌詞恰好可以體現蔣濟此時的鬱悶心情,不過他鐵了心不想離開中央,終於拋出了殺手鐧——《萬機論》!


4


《萬機論》到底是啥東西?已經很難有人說得清楚,因為這部由蔣濟親自編撰的書已經失傳了。據裴松之的註解記載,這是一本「純以推極利弊為主,不尚華詞」的書,可以推測這本書是關於怎樣用政治謀略來分析問題的書。


當蔣濟把這本書拿出來獻給曹丕,曹丕被深深地吸引了,不僅因為這是一本謀略之書,更因為這是一本帝王了解臣下意圖的百科全書。曹丕拿到此書連連稱善,愛不釋手,當即又把蔣濟調回中央做散騎常侍。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關於《萬機論》的重要作用,多猜無益,下邊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就知道這本書的意義了。


當時曹丕下詔給征南將軍夏侯尚,詔書上是這麼說的:「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恩施足死,惠愛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這是《三國志》的原文。夏侯尚看完這份詔書,覺得不妥,就給蔣濟看。


蔣濟一看,差點沒氣歪,感覺曹丕這個人真是不靠譜。蔣濟來見曹丕,曹丕還很得意,問他:「愛卿,你看這天下的風俗如何?」說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線。


蔣濟本來就沒好氣,見曹丕還對自己的統治得意洋洋,便陰陽怪氣地說道:「沒有什麼好的風俗,只是聽到亡國之語罷了。」剛才還一臉笑容的曹丕一下弄泄了氣,連是晴轉陰,蔣濟你把話說清楚,怎麼就有亡國之語了,誰說的?


蔣濟一陣冷笑,不就是陛下您自己說的嗎?於是把夏侯尚的詔書搬出來說:「作威作福是《書經》中的大戒,天子無戲言啊!希望陛下明察!」蔣濟的意思是說「作威作福」這樣的詞也敢出現在詔書中,這不是開玩笑嗎?你這麼說讓百姓怎麼想?你還怎麼做國家的領導,百官的表率?


這就是《萬機論》的中心思想,任何玄機和計謀都是要以民為本,當所有的計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站在人民的一邊。終其一生,蔣濟都忠實地奉行這種樸素的民本思想。


遺憾的是,之後的統治者並沒有拿《萬機論》當回事,他們的不重視,造成了這本書的散佚。曹丕被蔣濟的話打動了,怒氣全消,立即遣人把之前給夏侯尚的詔書給追了回來。


蔣濟還有一部名著叫《三州論》,可是也非常可惜,當時還沒有國立圖書館保存,這本書也沒有流傳下來。這本書可以說是蔣濟對整個中國人文地理和民生記錄的一部專著,他對於戰爭中天時地利的理解全部融入了這本書中。雖然我們不能再看到這本書的原文,但是蔣濟經歷過的戰例,還是能讓我們了解到這本書的珍貴。


可是蔣濟就是個勞累命,越不想離開中央,領導越派他去出差。黃初三年(222年),蔣濟隨大司馬曹仁伐吳。曹仁欲攻取濡須洲中,蔣濟腦袋又是一陣眩暈,原來曹仁你小子打仗是傻小子睡涼炕,全靠火力壯!


蔣濟立即制止了曹仁,說道:「吳軍在西岸,列陣於上游,而我軍一旦進入洲中,無異於自己走入地獄,這是自尋死路啊。」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洲」在古代通「州」,就是水路相交的地方。


吳軍佔據水勢的上游,如果曹軍強行進軍到水的下游地區,吳軍就會藉助水的勢能攻擊曹軍,這樣的話曹軍是很危險的。,這充分體現了蔣濟對當時戰場地理的了解,還有他對水利各方面知識的精熟。


可是,曹仁看了看蔣濟,不知道為什麼曹丕會派這個礙事的蔣濟跟在自己身邊。自己行軍多年,沒少打仗,難道還會被一條大河所擋!


曹仁不聽,繼續攻擊,結果和蔣濟所料不差,曹軍瞬間就被上游的吳軍擊退,損失慘重。


這次失敗後,曹仁一蹶不振,很快就病死了,這個在曹操時期的「一代名將」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


曹仁,所有的戰役他就一個字,沖。沒有其他戰略,也許他取得了許多勝利,但大多數時候是人多欺負人少,所以總體來說,曹仁根本算不上可圈可點的名將。


曹仁病故後,蔣濟被任命為東中郎將,更重要的是他取得了曹仁部隊的軍事指揮權,正式成為曹仁軍的新軍事統領。


當然,蔣濟不喜歡軍隊,也不喜歡在邊關駐守。所以他很快就以另一部名著《三州論》再次回到了中央政府。


黃初六年(225年),曹丕來到廣陵,強行從水路進軍,蔣濟立即上表說此地水路難通,可曹丕不信。這時蔣濟把《三州論》上交給曹丕,這本書上詳細記載了廣陵的水路情況。可是曹丕看了之後,這是什麼啊?看不懂!所以還是不信。徹底否定了蔣濟多年來對地理的考察。


說你你不聽,打你就不輕!曹丕強行進兵,結果數千艘戰船都堵在江面之上,互相擁擠不得前行。曹丕這次是服了,徹底的服了,他馬上找來大臣們商量對策。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大臣們商議乾脆把戰船都拋棄了,在這裡屯田。蔣濟拿這些人沒辦法,不做調查研究,就瞎出主意。


他跟曹丕說道:「這裡東近精湖,北近淮水。若漲潮,有可能洪水泛濫,敵軍也容易趁虛而入,我們不可能在這裡安心屯田。」


曹丕犯難了,想前進,船都堵上了;想就地屯田,又沒有可能,怎麼辦?曹丕看了看蔣濟,把所有的戰船都託付給了他,你看該咋辦就咋辦。


蔣濟對地理和當地氣候的熟識再次幫助曹丕解決了問題。當時恰逢旱季,湖水有點枯竭,他預先做好土墩截斷湖水,然後又讓人鑿了四五條河道,把船聚在一起。蔣濟讓人將船首尾相接,然後命令把土墩鑿開,湖水順勢而下,所有的船就都有序地被沖入了淮中。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神不神?


夠神,但是再神的人也是人,不是神!


蔣濟能夠有這樣的發揮,完全是因為努力。他把所有的地形、山川、河流都融入到智慧之中,世間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被他利用,成為他的利器。


不久,蔣濟就又被徵召入朝,任命為尚書,因為曹丕知道離開他還真是不行。曹丕回到洛陽後,對蔣濟說:「我當時都想一把火把那些戰船燒了,要不也是給吳軍留下當戰利品。沒想到啊,愛卿你真是無所不能!今後你的討賊計劃,我一定會善加考慮!」


曹丕明白了,不過有點晚了。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兩年後,曹丕駕崩,曹睿即位。


5


曹丕到了想聽蔣濟的時候,條件不允許了,因為他很快就含笑九泉了!蔣濟開始輔佐他的兒子曹睿。


魏明帝曹睿即位後,賜蔣濟為關內侯。


太和元年(227年)。大司馬曹休率軍伐吳,帶領部隊向皖開進。


蔣濟立即上表對這次用兵表示反對,他認為曹軍現在已經深入敵軍土地,孤軍奮戰卻要與孫權精兵相對,而且東吳朱然等人就在上游,隨時會繞到曹休身後,這次出兵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曹睿問計蔣濟,那該怎麼辦?


蔣濟上疏道:「現在敵軍布陣於西,我敢肯定這是座虛陣,他們會把主力安排在我們的東邊,應該急詔部隊去救援東面。」


曹睿立即同意救援,事實證明,如果再晚一點,曹休就真的休矣了!


不出蔣濟所料,曹休軍到達皖,吳軍虛出安陵,卻突然攻擊曹軍的右翼。曹休軍節節敗退,盡棄輜重器械卻也難以擺脫吳軍的追擊,吳軍想要在一處險要的峽谷間阻截曹軍,救兵卻剛好到達,曹休才不至於全軍覆沒。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蔣濟由於獻計有功,事後被升遷為中護軍。


在曹睿一朝,已經出現了大臣專權的情況,中書監、中書令(皇帝的近臣,就是下問說的左右)就被人指責有專權的嫌疑。


此時蔣濟上書:「如果大臣的權利過重,則國家危險!作為皇帝不能和左右太親近,那樣的話就會被他們所蒙蔽,這是古戒啊!大臣處理更多事務的話,則內外的官員都會來奉承。陛下如果能勤奮點自理萬機的話,他們就會對您肅然起敬。如果您懶散,大們就會專權,這不是大臣不忠誠,而完全是權力在作怪。權力下放,必然導致眾人輕慢陛下,這是形勢導致。陛下現在已經開始查大臣專權的事,您乾脆就順帶著把左右的那些近臣也查一查。如果左右近臣能夠忠正並可以為您深遠謀劃的話,那要比大臣還要賢能啊。現在外邊都在傳言說中書令有問題,雖然近臣有法令不能結交外臣,但是他們有沒有矇騙陛下,真的不好說。現在大臣都怕結怨於您的近臣,所以老臣來把這些話跟陛下說了!陛下要光大武帝、文帝的基業,挑選品行好的賢臣為官,不可讓朝廷有專權的官吏。我們雖然不敢奢望能遇到周公旦、管仲那樣的大賢臣,但是最起碼任用的這些人要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並驅策。不能讓您的聖朝有大臣專權之名啊!」


曹睿聽從了蔣濟的建議,提升其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並連連稱蔣濟文武兼備,盡忠職守。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可是,蔣濟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司馬氏專權還是產生了。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怨曹睿,因為蔣濟的建議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這種模式有點像經濟學裡的無差異曲線模型。


你要先設定這是一個強勢的君王,還有手下是一些更為忠誠的大臣才行。而國家的情況往往是皇帝並不強勢,而大臣也不忠誠。很多理論的東西我們試圖去追求完美,但是如果不完美也不能說執行者有什麼錯誤。


不過蔣濟還是提出了他對於封建政權的一個理想化模型,這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太和六年(233年),曹睿派平州刺史田豫和幽州刺史王雄水路並攻,開往遼東。遼東幾乎成了曹魏的夢魘,曹操、曹丕都沒有能徹底平復。


蔣濟認為這次出征大可不必!他說:「遼東一直向咱們稱臣,凡非相互吞併的國家,不侵叛自己,就不宜征伐。如果咱們去了,再不能征服遼東的話,豈不是把他們逼反了。所以說『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就算攻克其地,那裡的百姓肯定不會忠於我們,其財產不足以富國,而兩家還要因此結下樑子,這多不好。」


可是曹睿聽不進去,因為遼東是他家三代都沒有解開的死結,他想在自己這裡解開。想法是好的,但是執行者非常不力,田豫等人無功而返。事實再一次證明了蔣濟的英明。


曹睿執政的晚期,蜀國和吳國的國力已經江河日下,三國大有統一之勢。


但此時曹睿卻犯了許多帝王都犯的毛病,困難時能挺過來,一到好了的時候,就立即放鬆警惕,驕奢淫逸起來。


曹睿先是攻伐吳國,然後又大修宮殿,若放在豐收之年,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一年正趕上旱災,糧食歉收。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在這樣的農業大國,一場大災就可能引發一場民變,而民變的破壞力是巨大的,因為讓國家既失去了生活資料的生產者,也會讓國家賴以生存的人口指標直線下降。


就在百姓對統治者的慾望開始抱怨的時候,蔣濟看到了危險的苗頭。


他立即上疏勸諫:「陛下要光大基業,還沒到高枕無憂之時。現在雖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數量,也就是漢朝時的一個州郡而已。現今吳、蜀未除,士兵在邊疆,且耕且戰,積怨多年。今應停止空耗民力,讓他們不必那麼疲憊。想要成為大有作為的君主,必須體恤下邊的百姓。勾踐鼓勵婦女多生胎兒以備國用,燕昭王體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復仇,所以能以弱燕讓強齊臣服,羸弱的越國最終滅了強大的吳國。今吳、蜀二敵不滅,他們卻總來侵略我們,若陛下不能除去吳、蜀,日後定會受到後人所指責。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專心討賊,臣以為這必不是什麼難事。」


蔣濟用了典型的給一大棒,再給一甜棗的方法。


然後,他又觸碰到帝王最隱秘的環節,繼續說道:「沉浸於房事,對陛下的身體有害,那些還沒有冊封身份的宮女還是都分給大臣吧。」


這話,放誰也不敢說,可是蔣濟這個年齡,這個資歷多少有點倚老賣老了,他就敢這麼說,曹睿還真答應了。


曹睿最後感嘆道:「沒有護軍(蔣濟),恐怕我再也聽不到這麼好的意見了。」


據《漢晉春秋》記載,蔣濟還為曹睿出了另外一個主意,但是當出完這個主意後,他就再也不能為曹睿出主意了,不是他的壽數到了,而是曹睿英年早逝。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景初年間,遼東又出亂子,遼東公孫淵聽說魏將來討伐,又對孫權稱臣,求兵救援。曹睿問蔣濟:「孫權會出兵救遼東么?」蔣濟說:「孫權知道此戰他得不到什麼好處,且深入救援力所不及,淺入則無濟於事。就算孫權的子侄在危急時刻,他都猶然不動(指當年的夷陵之戰),更何況是往日給過他恥辱的異域之人!現在他往外聲張此事,是詭計。不過,我們要打公孫淵也得儘快。憑藉我多年觀察孫權的戰術習慣,如果兩軍交戰不能速戰速決的話,他或許會以輕兵奇襲。」


公元238年,曹睿命令司馬懿出征遼東,並派出四萬人馬,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大的兵力數字,很多大臣都反對這樣做。


可是蔣濟的話一字一句地在曹睿耳邊迴響,速戰速決。


司馬懿是一個天才的執行者,只有他才能做到速戰速決。雖然遇到連日的陰雨,但是他在遼東前線臨危制變,將公孫淵圍困於襄平,最後大敗敵軍。


司馬懿將公孫淵的人頭砍下派快馬連夜送到京城。自此,威脅曹魏多年的遼東,終於被徹底馴服。孫權也因為這次曹魏的動作太快,沒來得及從魏國背後捅刀子。


不幸的是,曹睿不久駕崩,平心而論,他是一個優秀的領導,甚至比曹操更優秀,因為懂得用人,縱觀三朝,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聽從大臣不同意見的帝王。


可是,正如蔣濟所說,女色多了傷身啊,曹睿在位十三年,盛年而亡。隨後,齊王曹芳即位,蔣濟轉為領軍將軍,進封昌陵亭侯,後來又升遷為太尉。


據《魏氏春秋》記載,曹芳是一個比較昏庸的皇帝,他不理朝政,沉溺於酒色,也不好學習,天天和一幫小戲子廝混在一起。不僅如此,他還把家族中有姿色的女子都召進宮來淫幸,這大大違背了人倫。大臣勸諫,他就用彈弓在大臣的腦袋上打出一個個的大包。


由於曹芳不理朝政,皇族曹爽專權,曹爽的黨羽丁謐、鄧颺等人經常地輕易更改法度。


蔣濟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再次上疏:「昔舜帝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災,晏嬰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應天塞變,乃實人事。今吳、蜀未滅,將士征戰在外已數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貧苦。國家的法度,唯有濟世之才編改綱法流於後世,豈是平庸之輩可改之?最終不僅無益於治理國家,還損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將各盡其職,那樣國家才可以太平祥瑞。」


這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上疏,可是這份奏疏沒有給還在玩樂的曹芳任何觸動。


正史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蔣濟跟隨出兵洛水浮橋,討伐曹爽,曹爽反動集團被誅殺。


司馬懿為了表彰蔣濟的功勛,進封其為都鄉侯,食邑七百戶,蔣濟堅決推辭。為什麼推辭呢?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得已做的一件事情,會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曹氏政權必然會落到司馬氏政權之手。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無人能及



蔣濟雖然不得已接受司馬懿給予的封侯和待遇,但是心裡卻一直擰著這個結,為了挽救萬民,他背叛了他的皇帝。這一切都沒有做錯,沒有他百姓就會遭到塗炭,但是他和曹氏政權有著多年的感情,這樣的結果是他不想看到的。


不久,蔣濟就在這種糾結中離世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在司馬氏的策划下,曹芳不久被廢,曹髦即位。曹氏政權徹底落入司馬氏之手。


縱其一生,蔣濟的所有智慧,沒有一個是厚黑似的陰謀,都是可以擺在桌面上的陽謀。他解決的很多問題,都是以百姓的根本利益作為基礎。所以,就我看來,蔣濟是曹魏政權中最陽光的一位智者,他內心深處的智慧依賴於深厚的學識,還有他不遺餘力的調查研究,更有他對百姓的深厚的感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智之深者,為國為民!


本文屬特約作者 大鬍子二零/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全軍禁酒期間,許世友偷喝被人告,陳昌浩說了一句
四個曾經的省會,不做大哥許多年,有點委屈
蒙古帝國的疆域究竟有多大,看地圖還是很震撼的!
上世紀美國大媽預言四位總統的生死,還有關於中國的

TAG:風長眼量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身邊的四朝元老,忽悠神功出神入化無人能及
無形的健康殺手,可能就潛伏在你我身邊
曹操竟敢亂棒打死皇帝身邊的人,為何毫髮無傷?
慈禧的生活無人能比,對身邊宮女的規矩,便能看出慈禧的奢靡!
與英國女王形影不離的身邊第一人,僅有女王丈夫和身邊顧問知曉
他是唐高宗身邊唯一能帶刀走動的侍衛,人稱「驅驢宰相」
將未來帶在身邊,節能環保的多功能的太陽能包您喜歡嗎?
馬超想偷襲曹操,被曹操身邊大將瞪了一眼,慫了,被曹操夷滅三族
探索身邊無情無義之人的星座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新生嬰兒身邊潛伏的致命危險,寶媽不能疏忽,否則後悔莫及!
珍惜身邊的胖妹子,減肥後都是女神
《我的女神》,無意間的電話許願使女神降臨身邊!
曹操一生叱吒風雲,卻死於這種病!身邊的神醫華佗也救不了?
他是曹操身邊長期埋伏的卧底,讓曹操一直抓不住劉備的影子
最壞的男人,可能就在你身邊
朱元璋最害怕身邊的哪兩種人,他的祖訓為何後世子孫未執行
千古一帝?《康熙王朝》里的康熙狠心到逼死所有身邊人,無毒不丈夫!
進產房的時候全家人都在產婦身邊,而生完孩子後產婦身邊空無一人
清代絕無僅有的一位特殊侍女,她是康熙身邊最重要的女人,一生不曾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