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西媒:長期使用手機或引發腫瘤

西媒:長期使用手機或引發腫瘤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西媒稱,手機已經成為讓許多人上癮的東西,儘管已有多項研究提醒人們注意手機接收、發送的無線電波以及與無線網路的連接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15日報道,手機輻射真的與頭部及頸部的腫瘤存在潛在關聯嗎?迄今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也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手機接收、發送的無線電波是電磁能量的一種形式。這是一種有害的輻射嗎?美國抗癌協會在其網站上解釋稱,手機輻射的強度不足以引發癌症,與更典型的電磁輻射不同,手機輻射無法破壞人體DNA中的化學結構。


在這方面,手機產生的輻射量較小。人們會問:「是不是頭部距離手機越近,人體受手機輻射的影響就越大?」美國抗癌協會對此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人體吸收的輻射量很小。

每一種手機都有一個比吸收率(英文縮寫SAR),指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手機輻射就是靠SAR值來衡量的。通常來講,SAR值越低,輻射被人體吸收的量越少,但這並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直接有關。比較不同手機的SAR值容易令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因為這一數據往往對應的是手機的最大功率,而不是平時正常待機時的狀態。


雖然手機的輻射量較小,但其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令科學家感到擔憂。很多種癌症在形成多年後才能被發現,而手機的普及是在上世紀90年代。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項靠得住的長期研究能評估手機輻射與癌症的真正關聯。


在這方面,迄今最大規模的研究是由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進行的。該項研究分析了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加拿大等13個國家的相關數據。研究人員對5000多名患有腦部癌症的手機用戶的手機使用習慣進行了分析,並與沒有患腦部癌症的手機用戶進行了比較。但該項研究最終未能在腦部癌症與長期使用手機之間建立起聯繫。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無線電電磁輻射列為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的因素之一。在這方面,人們最擔心的是手機輻射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因為兒童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這也是研究人員的重點課題之一。(編譯/田策)

責編:李鵬宇


手機輻射致癌等級堪比DDT殺蟲劑


國際先驅導報12月3日報道想像一下如果遇上停電,我們的生活將會進入怎樣混亂的狀態?不過停電的好處是可以讓人們暫時脫離輻射,因為正如美國環球聽力中心愛德華醫生所說:不管我們是否感覺得到,其實我們每天都身陷各種輻射中,電纜、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都造成輻射。


提到輻射,大家既不必談虎色變,也不必掉以輕心。輻射大體可分為沒有質量的電磁波輻射與具有實質形體的粒子輻射兩大類。家用電器屬於電磁波輻射,既不像人們想像那般安全,也非有些傳說那般恐怖。


手機輻射可能造成腦瘤?

家電輻射分極低頻場(頻率低於60赫茲/秒交流電的電器)電磁場輻射和高頻場輻射兩種,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可一概而論。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關於接觸這些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是否會產生不良健康後果先後有不少研究。


雖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別於2002年和2011年將極低頻電磁場和射頻電磁場列為人類可疑致癌物,但世衛專題小組在進行了一次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後,審查若干健康影響證據,並更新了相關癌症證據,認為就公眾一般遇到的電場強度而言,不存在與極低頻電場相關的實質性健康問題。關於醫學界普遍關注的低頻輻射與兒童期白血病有關的說法因證據無力,也不足以表明因果關係。


令人擔憂的其實是高頻場輻射,例如微波爐、行動電話、所有無線通信形式以及電視、無線電廣播。國外科學、醫學界研究最多的是手機的輻射威脅。很多科研結果已經證實,手機輻射可能是造成腦瘤的原因之一。


年僅50歲死於腦腫瘤的前弗雷斯諾州立大學橄欖球教練丹·布朗就是手機輻射受害者。如今他的遺孀柯以敏布朗,正踏遍全美講述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並支持擬定法令要求製造商在手機包裝上標明手機的輻射水平,就像香煙盒上的警告一樣。美國《環境健康信託基金會》總裁戴維斯博士表示,20歲前使用手機造成的腦癌可能患病率是20歲以後的5倍。專家建議人們使用手機時千萬不要貼著頭,手機輻射有可能改變大腦組織,造成腦腫瘤。也不要把手機放在衣服口袋,尤其是女性運動時切忌放在內衣里。


兒童對手機輻射吸收率明顯更高

兒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的問題目前在國外受到各界重視,科學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童接觸手機和平板電腦。看看《顯微和超微結構雜誌》上一篇題為《為什麼兒童比成人吸收更多的微波輻射:後果》,就知道國外為何如此關注此事。


該研究報告指出,能夠產生微波輻射的設備對兒童、青少年具有相當大風險,兒童和胎兒會吸收更多的微波輻射,因為他們的體格相對較小,頭骨更薄,腦組織具有更強的吸收力。而胎兒又比兒童更易受到傷害,因此孕婦應避免把胎兒暴露在微波輻射中。文章還指出,「手機說明書已經確認過度輻射引起的問題確實存在,政府已經發出相關警告,但大多數民眾並不知曉,目前的暴露限值不夠,應予以修訂,無線設備是無線發射器,不是玩具。銷售配備無線發射器的玩具應該受到密切監控,甚或被禁止。」


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也提出相似觀點,認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 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的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劑量的電磁不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還會帶來諸如哮喘、白血病之類的疾病。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體內組織的含水量較成人豐富,而手機微波具有對水分愈多的器官傷害愈大的特點,因而微波對眼睛傷害最大。


早在2000年初英國政府就認為,由於對長期使用手機的健康危害還知之甚少,所以不應該向16歲以下的兒童銷售手機。2009年加拿大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首次發出警告,建議限制少年兒童使用手機,這樣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衛生部建議8歲以下兒童如果沒有緊急情況,不要使用手機,而10歲以上的少年每次打手機也不能超過10分鐘。此外,如果有可能,應盡量使用耳機或免提。而世界衛生組織也稱手機的致癌風險,跟重金屬鉛、DDT殺蟲劑是同等級。

專家的建議人們在不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時把它們關閉,平時使用時最好離孩子遠一些。英國《每日郵報》呼籲「家長必須放棄在孩子面前看手機的習慣」,因為這種癮會影響小孩子的精神健康和學校表現,孩子會很自然地從家長身上養成同樣的嗜好。家長若不以身作則,孩子的時間簡直要被現代高科技給霸佔了。


Wi-Fi輻射令人憂


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同時,也使人們生活的環境變得不如以前安全。據一位研究能源電磁場對人類負面影響的前英國研究人員稱,1940年至1980年間,工業化國家的人們日常接觸電磁輻射增加了100萬次。如今又比十年前更嚴重,因為無線、衛星、微波和移動等形式的現代科技發展迅猛,將我們淹沒其中。


如今無線上網技術正日益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幫助用戶隨時隨地互相連通,全球共有四十多億部Wi-Fi設備正在使用中,超過1/4的家庭都在使用Wi-Fi,咖啡店、商場以至學校都安裝Wi-Fi服務。長期處於Wi-Fi輻射對健康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


近年來,已有多項研究專門測量了Wi-Fi網路採用的無線電射頻造成的輻射水平,然而正反兩方面的結論都存在。例如, 英國公共衛生署完成的評估學校使用的無線計算機網路設備對兒童影響的調查結果表明,Wi-Fi設備產生的無線電波輻射水平低於國際輻射標準,不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最近加拿大聯邦衛生部研究報告也與此觀點一致,指出公眾場所Wi-Fi環境對人體健康沒有負面影響,安省皮爾區公校教育局也呼籲家長放心,指校內Wi-Fi輻射量低。


然而加拿大聯邦綠黨主席薇爾提出相反看法,她認為市民長久處於Wi-Fi環境,日積月累吸收輻射影響健康。2010年10月的一則媒體報道提及當前學校中使用Wi-Fi存在著不被我們所知的長期風險。加拿大教育局轄下大多中小學都設有Wi-Fi,供學生及教職員使用,當時就引起部分家長擔心:子女長期處於無線上網這類無形輻射籠罩的學習環境下,會不會影響健康?在卑詩省各大城市,許多家長几年來一直對學校無線上網發起抵制呼聲,他們希望教育局改用有線上網,保證學生免受輻射,這一議題目前仍在與教育局討論和協商中。


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據《家庭醫生》報道,5名丹麥女中學生將水芹種子分別放在有Wi-Fi發射器和無Wi-Fi發射器的房間里培育,12天後發現,普通房間里的種子正常生長,而在有Wi-Fi房間里的種子卻變成了褐色,有的甚至死亡。所以人們擔心Wi-Fi同樣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早在2008-2009年,歐洲兩個獨立領導團體歐洲理事會和歐盟議會各自深入探討了Wi-Fi輻射問題,最後得出結論:需要保護公民不受電磁輻射!特別是對孕婦、嬰兒和兒童的健康風險負責。歐洲理事會在2011年5月27日成立新法案,就電磁場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作出警告。歐洲理事會任命了一個電磁場研究委員會,呼籲各國政府,採取一切合理措施減少暴露於電磁場中,並就Wi-Fi、手機與兒童等方面問題提出具體決議。(本報特約撰稿發自溫哥華)


南開大學試驗證明 手機輻射和咖啡影響學習記憶能力


中新網天津4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吳軍輝)手機存在輻射,這在科學界早已達成共識。然而,手機輻射會否對人類學習、記憶能力產生影響則有待驗證。記者8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幾名本科生設計了兩項試驗分別測試手機輻射、咖啡對小鼠的影響。結果顯示,長時間接聽電話或飲用咖啡會造成小鼠學習記憶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多學生在宿舍休息時常把手機擱在床頭充電,這種習慣很多人都有,大家開玩笑說時間長了會不會變傻。」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劉睿作為試驗項目組成員接受採訪時說,平時她和同學就對手機輻射就比較關注,加上導師的研究領域是與神經相關的生物信息學,他們就著手策劃一項手機輻射對小鼠學習記憶能力影響的試驗。


在南開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支持下,這支本科生科研團隊開始了他們的試驗。據項目組介紹,他們的試驗對象選擇了孕鼠和剛出生的幼鼠。由於器官尚未完全成形,體內調節機制、代謝機制以及免疫機制還不完善,小鼠胎兒和幼鼠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試驗項目的主要思路是針對幼鼠,對其進行長期的周期性定時手機輻射,進而從行為學和電生理學等方面探究手機輻射對它學習記憶的影響。這樣的試驗,對於人類尤其是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也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項目組將試驗孕鼠分為3組,分別是手機輻射1小時組、手機輻射0.5小時組和無輻射對照組。


劉睿介紹,試驗人員每天分別給各組小鼠「打電話」,孕鼠產仔後繼續對幼鼠進行輻射。試驗共持續60天。隨後,試驗人員分別對各組小鼠進行動物行為學和電生理學測試。


測試結論是,長周期1小時手機輻射會通過干擾腦部固有的微弱電磁場對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產生一定的損害。電生理測試數據顯示極端個案中存在長時間手機輻射導致學習記憶能力下降2到3成的情況。而0.5小時輻射組對幼鼠學習記憶能力未產生穩定性損害。


課題組成員採用同樣的思路測試了速溶咖啡對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過量飲用咖啡同樣也會造成小鼠學習記憶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飲用咖啡後的小鼠會明顯表現出「狂躁」、「易冒險」等異常行為。


「目前的試驗還僅僅存在於小鼠層次。人體的複雜程度要遠遠高於小鼠。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指標的不同都會導致人類個體對手機輻射接受程度的不同。」項目組成員指出,目前試驗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甚至還很不完善。但至少也為人類特別是孕婦健康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提供了借鑒意義。(完)


英國長達11年研究得結論:手機輻射不影響健康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4日報道,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顯示,手機輻射並不影響健康;也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暴露在基站輻射環境中,生育出的孩子患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


移動通訊和健康研究項目是英國關於健康風險與行動電話技術研究的最大項目。這個項目的主席戴維·科戈說:「當初成立這個項目時,科學界存在著很多行動電話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的不確定說法。現在這個獨立項目結束了,經過詳盡的調研,我們沒有發現手機或者手機基站發出的無線電波對健康產生危害的證據。」


這個研究項目是在英國政府和電信行業的資助下完成的,總投入達1360萬英鎊。這個研究結果還支持移動通訊和無線上網技術不會致癌或對健康帶來危害的結論。


(來源:中國日報網 小唐 編輯:周鳳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舉行創刊五周年紀念
景德鎮陶瓷大學肖絢教授團隊兩篇論文入選「2015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中國科學家完成世界首個體基因編輯試驗 肺癌有望治癒
美研究顯示其廢棄油氣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神奇軟體機器人可吞噬生命體為自身提供能量:消化有機物質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使用手機容易引發癌症嗎?
小手機—引發的血戰
使用手機對腦瘤發病具有保護作用,你信嗎?
不當使用手機導致腦瘤,幾招教你健康用手機!
手機脖正在謀殺你的頸椎,甚至引發一大波慢性病
如何正確看手機,長期使用手機易致結膜炎
在手機上粘貼發泡紙,保護手機之餘還能用來打發時間
孕期使用手機有輻射?如何使用手機且遠離輻射!
手機塞胸罩,導致乳腺癌?
最新科技:發電盆栽,利用光合作用給手機充電!
一名手機黨長時間使用手機,結果手指變形了
手機輻射會讓人長腦瘤嗎?
美國發明納米發電器,手指一滑手機一整周都不用充電
長期盯著手機、電腦有什麼後果?
IBM使用智能手機幫助診斷癌症
將長尾夾掛在帽子上,不用雙手也能看手機電影!
英國發明智能支付戒指,買東西不用拿出手機了
動手做一個手搖發電機,停電的時候也能給手機充電
手機輻射能導致腦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