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博弈:10年攻堅如何變成治污樣本?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博弈:10年攻堅如何變成治污樣本?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博弈:10年攻堅如何變成治污樣本? 歷經10餘年治污攻堅,它如今也成為環境與中國經濟互動的典型樣本。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肖隆平


  秋冬之交的清晨,濟南趵突泉景區內,泉眼水涌如注。其實就在2016年的3至6月,趵突泉水位還低於27.60米的水位警戒線。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幹線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德剛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介紹,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有望讓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名副其實。

  一期工程全程長1467公里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使揚州的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及一條新渠道一路向北。長江水在江蘇、山東經過13個梯級提水泵站 提高65米——大約為一棟24層高居民樓——匯入位於山東濟寧市境內的南四湖,再經東平湖泵送到濟南南部山區的卧虎山水庫後調入濟南市區。


  2013年11月15日,在歷經十餘年建設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至2016年3月10日向威海供水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規劃 建設目標全部實現。目前累計向山東調水約11億立方米,2016年至2017年度計劃向山東調水8.9億立方米,將達到規劃調水量的65%。


  建設伊始就受到巨大環保壓力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治污項目之一。歷經10餘年治污攻堅,它如今也成為環境與中國經濟互動的典型樣本。


  最難治理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關鍵問題是水質,直接關係到整個工程的成敗。首要的工作就是解決工業企業、城市污水等點源污染問題。


  2002年東線工程啟動時,調水沿線水質污染十分嚴重。根據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5家機構制定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治污規劃》顯示,南水北調東線輸水主幹線駱馬湖以南,以氨氮超標為主;駱馬湖以北至東平湖水質多項超標,為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海河流域全部為超Ⅴ類。全 線COD入河量須削減29萬噸,削減率為82%;氨氮入河量須削減2.8萬噸,削減率為84%。


  這被專家視為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難」,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的南四湖就是其中的典型。這個位於盆地內部的湖泊接收周邊區域的工業污水、生活污水,湖水卻不能往外排,一度被稱為「醬油湖」。


  在濟寧市環保局已經工作27年的副局長劉雲廷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要將這樣一湖水治理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太難了!」

  但國務院在南水北調東線規劃之初即定下了通水三原則: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


  就工業污染而言,南水北調東線實施前是典型的結構性污染案例,其治污難度可想而知。這種污染模式,也是今天霧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結構性污染與經濟系統中的多種結構性因素相關。這些因素相互聯繫,並對結構性污染的形成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中國,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是造成結構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山東,200多家中小造紙企業在產業佔比不到20%。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山東的造紙產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位居全國第一,是財政收入和GDP的主要來源。然而,造紙產業也是貢獻了山東70%以上的排污。山東的每一條河流幾乎都會受到造紙污水污染。


  自2010年起山東省規定,排污標準為每升100毫克,遠超每升450克的國家標準。環保成本,亦成為造紙行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抓手。造紙也被確定為山東省第一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試點行業。

  倒逼升級


  有些悲壯的產業升級最終以造紙企業集中度大大增加、造紙企業布局達到宏觀調控目標而告終。


  到2014年,通過多種方式,山東省分步驟強制關停了5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產線。草漿生產企業由最多時的上百家減少至7家,徹底解決了結構性污染問題。


  同時,為達到環保要求,大型企業主動淘汰相對落後的生產設備、化解過剩產能,為發展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最終使整個山東造紙業提前兩年完成了 「十二五」 規劃中的相關目標。

  造紙業只是一個縮影。在南四湖所在的濟寧市,68家企業被列為重點治理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山東省沿線9市共拒批和緩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510多家,涉及投資近190億元。嚴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上馬,對不符合環保、節能條件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江蘇省在東線沿線僅化工企業就累計關停800多家。大運河在江蘇的最後一站徐州,也曾有100多家造紙企業,最終剩下不到10餘家。


  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副總經理由國文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東線一期工程目前在保障山東及蘇北等受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應急抗旱排澇等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正大幅提升。


  面源治理


  雖然東線工程實現建設目標,但治污工作並未結束。


  2016年8月,濟寧迎來了6場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大雨。大量雨水沖刷農田後形成的徑流直接注入了南四湖,氨氮指標是平時的3~5倍。而導致水源氨氮指標嚴重 「超標」的罪魁後手就是農業用化肥農藥。


  劉雲廷表示,工業生產造成的點源污染已經成為相對較容易處理的問題。「我們有一個殺手鐧,工業企業不達標就關停,而且環境容量可以倒逼縣級政府嚴格控制污染項目的上馬,但面源污染則是個新課題。」


  農業種植導致的面源污染始終是東線治污的重大挑戰。山東省環保廳數據顯示,在啟動治理前,南四湖和附近東平湖的周圍土地約50萬畝,每年氮肥用量約2.33萬噸,磷肥用量1.17萬噸,每年進入湖體的總氮和總磷分別約3500噸和140噸


  面源污染必須進行深度治理。在濟寧,其代表之一就是建設人工濕地。


  濟寧市太白湖新區環保局濕地辦主任王宏春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濕地有複合潛流環節。它的底層是1.2~1.5米深的石子,石子上面鋪有泥 土,然後種上菖蒲、蘆葦等植物——這些植物根系發達,可用於吸附污染物。水從這個小區域的一側注入,再從另一側流出,就經過了初步凈化。


  濕地凈化已經成了東線治污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濟寧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先軍表示,COD和氨氮削減都可以超過50%。


  濕地對於凈化水質的作用正在東線沿線得到更加廣泛的推廣。截至目前,山東省已建成、恢復濕地總面積達173.85萬公頃。「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完成各類濕地修復項目130餘項,恢復濕地面積超過266.66公頃。


  然而,更為根本性的解決辦法是對化肥農藥使用進行治理。劉雲廷表示,其實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俗稱水十條)已經提出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關鍵就是各司其職。


  「水十條」提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由農業部牽頭負責,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質檢總局等協助處理,主要 是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


  在地方政府層面,劉雲廷介紹,目前山東等12省市已開始試點的環保系統垂直管理,將更好地監督同級政府更好地承擔屬地責任。濟寧市已經在各條河流建立了相關的斷面監測站點,一旦監測站點水源指標超標將追溯所在地縣級政府的責任,並督促當地政府做好污水治理工作。


  


  作者: 肖隆平


  責任編輯:李爽


  前插行後插行刪除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原市「鐵腕治污」大氣環境整治
東莞未來30多年土壤治污有了「時間表」「施工圖」
順義設719個空氣質量監測小微站治污
治污後的滇池,釣到一條怪魚,是治污魚?
治污降霾、保衛藍天 寶雞城市農村 全民總動員!
重磅推進環保治污!雙料龍頭,時隔十年再度開啟強勢上漲!
山西治污千企停產 兩上市公司上環保「黑榜」
蘭州「網格員」漫畫形象走紅 網路活現治污「冷暖」
山城區鹿樓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黃山寶:嚴格執法 鐵腕治污
胡建兵:有了「環保管家」治污還得看「主人」
隋煬帝荒淫多為政治污衊 李世民確實非常好色
治污利器:中科院發現「會吃塑料的真菌」
中國式治污邏輯:被發現了才是污染,沒發現就只是日常
在華韓企因中國「鐵腕治污」損失慘重 竟晚上偷偷開工
沒錢治污?原料葯企業要麼關門,要麼出售
蒔養「治污能手」虎尾蘭,只要掌握這幾個要點,還能開花結果呢!
京津冀治污又有一大動作!一類股迎爆發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