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一】

居士:什麼是禪?


白光長老:外境不著,內心不生。


居士:在家的居士怎麼修行?


白光長老:你「只要」依據佛法的經教去修,就對了……世間的書講了也是白講。

居士:白光長老你有沒有想過到學生各地去走走?


白光長老: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居士:現在有些出家人太安逸了,修行不得力,有沒有外部的力量可以改變?


白光長老:有啊,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過去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制定了許多嚴格的制度,出家人出家首先要「試經」,考察你對經論、佛法的理解……今後,看來還要回到「試經」。


白光長老:錢太多了,對出家人不好……錢多了容易去做壞事。

居士: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白光長老:「一切法都是佛法」要看你怎麼理解。佛法在世間不是「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覺察到名利的「真實性」,不為名利所轉,就是佛法。被名利所轉就是「世間法」。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二】

某位年輕的法師寫了一部著作,洋洋洒洒,厚厚一本。他應用世間的學問比附佛法,還豪言壯志地說道:「我們要努力,讓佛法在心理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白老看了他的著作直搖頭,說:「寫個什麼啊!」真正的法,必定是直指要害,直接讓人受用的。佛法,難道是看誰的文字堆積的多、材料牽扯的廣、更符合世間的學問,就更為「正法」嗎?六祖看的經不多,就《金剛經》等幾部,留下來的著作也不多,就一部《壇經》,但六祖以後多少禪師,沒有一個敢說《壇經》一個不字。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三】

白光長老生於1926年,少年時,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曾在四川大學歷史系攻讀「甲骨文」。隨後,他往南嶽遊玩,偶遇一位老和尚,因緣時至,留住三宿,遂於獅子岩出家,並於雲門寺等地參學,親近虛雲老和尚,後至終南山閉關九年。反右的時候,白老因提了五十三條意見,被定為「政治犯」,勞動改造共十四年,前七年在一個大石場打石頭,後七年在陝北一個農場種田、放牛。文革結束,平反後,安排工作,白老當了六年的工人。1980年,中國佛學院組建,精調全國的老和尚教書。因凈慧法師(二老同戒)的推薦,白老回北京佛學院教學,並任教務長達十六年。1996年白老因住持教務、勞累過度而腦溢血,出院後,離開北京,隱居普陀山。


有位年輕人問白老:「如果讓您重新選擇的話,您是願意顛沛流離呢,還是願意舒舒服服呢?」白老答:「顛沛流離……能學到東西,知道人生很苦、很難。」沉默之後又說:「你沒有顛沛,也沒有流離。人要心胸開闊,沒有憂愁,像天地一樣什麼東西都容的下。心態很重要,人的主觀意識很重要。」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一動不如一靜,動即是苦,苦必有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珍惜福報,得無盡因緣
為什麼要念那麼多咒語?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初次見到師父應如何親近
為天下蒼生而忙

TAG:廣州光孝寺 |

您可能感興趣

韋德為何一生都不沾染不良嗜好?只因小時候他的教誨!
他,布衣將軍,第一任水利部長,一生儉樸竟源於父親的一次教誨
他是周恩來義子,一輩子從事教育,晚年也不忘教誨
放下自己的一切,隨從佛陀教誨。上
老太太的教誨應當一生謹記
中國油畫:她用一生教誨 最美的你 不必追
後來,終於在成長中明白,那些教誨中的愛
鬼谷子培養諸多「高才生」,教誨他的老師是誰
姐夫,謝謝你的教誨,可你能不能穿個大點的褲衩子再來說!
姐夫,謝謝你的教誨,可你能不能穿個大點的褲衩子再來說
佛陀的最後教誨佛弟子一定要牢記
郭靖終能成為一代大俠離不開這兩個人的教誨!
夢參長老:自己要求不要太高 遵佛教誨對治煩惱
太尉才高德重兒子卻不成器:您為何不教誨?太尉:教育不是萬能的
關爸寫給女兒關曉彤的一封信有祝福也有教誨,真是中國貼心好爸爸
春風十里不如您的教誨之情
兜兜轉轉一大圈,才發現恩師的教誨那麼有力量
滿清最後一個劊子手沒有聽從師傅的教誨,結果招報應了
使者雷爾的教誨:享受當下,無需未來之書,亦無需回憶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