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內外20家實驗室負責人聯署學術通訊再質疑韓春雨

國內外20家實驗室負責人聯署學術通訊再質疑韓春雨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虞涵棋 韓聲江 王燦


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的可重複性之爭,在學術層面又有了新的進展。


11月16日,針對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來自國內外20家實驗室的負責人聯名撰寫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關於NgaAgo的疑問》),以學術通訊(Letter)的形式在線發表在國內期刊《Protein&Cell》上。

通訊指出,各實驗組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中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但均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學術期刊以公開發表通訊文章的形式,直接質疑韓春雨NgAgo實驗的重複性。有分析稱,這將針對韓春雨的NgAgo技術的爭論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Protein&Cell》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的英文學術月刊,專註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的前沿熱點,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饒子和。


聯名撰寫文章的國內外20家實驗室負責人分別是: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高級研究員Shawn Burgess,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臨釗,


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松陽洲,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林碩,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周斌,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秦偉,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張博,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王曉群,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席建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


這20人名單中,有17位是國內學者,來自國內基因編輯領域的一線實驗室。其中11位學者(谷峰、黃志偉、李勁松、王皓毅、李偉、孫育傑、魏文勝、吳強、王曉群、熊敬維、楊輝),參與了今年10月10日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並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的聯合行動。


除了國內機構,這次新增加了3位海外實驗室負責人。其中,Shawn Burgess所在的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研究所,是全球最頂尖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之一,該機構大大加速了科學界在人類基因研究領域和遺傳學領域的研究進展。程臨釗所在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林碩所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權威機構。


據了解,Shawn Burgess近10年的工作都專註於研究斑馬魚的基因誘變,來判斷斑馬魚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由此推斷人類同族體基因的功能,其研究團隊曾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知名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林碩教授長期從事動物遺傳和發育學及化學生物學研究,其團隊曾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和Nature Biotechnology、PNAS、 Development、Blood 和Plos Biology等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論文150多篇。程臨釗教授主要致力於人類幹細胞生物學以及細胞工程學的研究,和血液病發生及用於治療。他的科研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 Nature Genetics、Blood、PNAS、Stem Cells、Cell Research等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論文80餘篇。


這場圍繞「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學術紛爭始於2016年5月2日。當天,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剛發表時,NgAgo被認為是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可媲美此前有「基因魔剪」美稱的CRISPR技術,被國內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學術成果。然而,之後的故事急轉直下,全球數百家實驗室,歷時6個月的時間,沒有一家宣布能重複成功。


20位國內外學者在這篇題為《關於NgaAgo的疑問》的學術通訊中寫道,各實驗組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如鼠、斑馬魚)中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但均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然後,8個獨立的實驗組轉而使用由韓春雨提供的NgAgo表達載體(CMV-NLS-NgAgo-SK),針對NBT論文圖4中的293T細胞的相同基因進行誘導突變的實驗,均未在目標位點檢測到突變。

國內外20家實驗室負責人聯署學術通訊再質疑韓春雨



針對NBT論文圖4中的293T細胞的相同基因進行誘導突變的實驗,均未在目標位點檢測到突變。


韓春雨此前多次公開表示重複實驗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尤其是重複NBT圖3中抑制外源轉入的GFP的實驗。該篇通訊的實驗結果也表明外源轉入的GFP表達確實在共轉NgAgo和gDNA後表達有下降,但是通過測序沒有檢測到任何DNA被編輯。韓春雨後來又補充說明NgAgo對支原體污染敏感,可能導致重複實驗失敗。但通訊認為這麼多獨立實驗室的細胞都被支原體污染是不現實的。事實上,幾名署名作者在實驗前已對細胞進行了檢測,確認它們並未被污染。


該學術通訊寫道,韓春雨原論文描述的實驗步驟「似乎不需要任何『高超的實驗技巧』」。為此,有一些實驗組甚至派了研究人員去韓春雨的實驗室參觀學習,但他們在那裡並不被允許參與編輯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的實驗。韓春雨給出的理由包括實驗室冰箱壞了、細胞污染了,等等。


這篇質疑通訊在最後總結道,關於NgAgo的討論在網路上愈演愈烈,有些討論者支持韓春雨的實驗數據,韓春雨也引用了《Nature》雜誌記者David Cyranoski於8月9日所寫的一篇報道,聲稱NgAgo的基因編輯功能已被證實。但大多學術界人士並不能得到更具體的信息。通訊呼籲這篇備受爭議的論文的原作者們提供所有重複實驗的必要細節,澄清所有相關疑點。


對此,11月16日下午,當澎湃新聞記者在河北科大的實驗室外採訪韓春雨時,韓春雨已經知道了上述20位學者的聯署學術通訊,但他說:「這次的聯名文章我還沒來得及看,但他們最後呼籲得很對,我現在正在做的實驗就是要找出他們重複不出來的原因。」


韓春雨稱,「他們重複不出來,這是一個新問題(編註:韓的原話如此)。我發第一篇文章並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科學裡邊有很多因素是不知道的。從有的實驗室不能重複,到重複性差,到以後能經常重複,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是個從偶然到必然的過程。」


韓春雨還說,「自從別人提起重複性的問題,我就也用外邊的細胞株開始做了,一開始發現確實存在重複不出來的問題。但是現在我拿外邊的細胞株已經可以重複出來了。這中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用實驗的方式回應。我會通過學術期刊給予回應的。」


此前面對質疑,韓春雨就曾告訴澎湃新聞,不會對網上的質疑做出回應,只會回應期刊上發表的同行評論文章,並主張「不通過輿論打嘴仗」。今年10月10日,13位進行過NgAgo實驗的國內生物學家通過媒體(澎湃新聞和中國青年報),對韓春雨的NgAgo論文進行了實名質疑,並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時隔一個多月,他們其中大多數學者又聯合了更多國內外實驗室負責人,通過學術界處理科學爭議的常用方式(即上述學術通訊)來進一步發表質疑。


作為韓春雨NgAgo技術論文的刊發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未來也可能刊登同行評論文章。據人民網10月底報道,《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表示,已收到關於針對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經同行評議後,將有可能刊發這些意見。


該發言人還表示,根據《自然?生物技術》發稿規範,對於一些意義重大的批評,可能讓作者或編輯推斷出論文基本結論是無效的,原始論文會被撤稿;如果有必要突出和澄清原始論文的問題,來函可能會與撤稿聲明一起刊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學者對郭沫若的詩和歷史劇有什麼褒貶?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一周,哈佛校長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中國核城404:一個地圖上無法搜到的地方
古代朝鮮人用漢字寫了一部講述聯手明朝抗倭的小說
巴基斯坦中資港口瓜達爾港開航 首批中國貨船出海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全球金融通訊服務機構 禁為朝鮮銀行服務
世界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直接的反事實量子通訊
中日韓三國通訊社奧運前聯合舉辦圖片展
外媒稱中國正研發世界獨一無二太空技術:輕鬆摧毀一個國家的通訊
風靡中國通訊卡的外國
國內研究人員發現GMR-2漏洞,可實時解密衛星電話通訊
國內研究人員發現GMR-2的安全問題,衛星電話通訊幾乎可實時解密
「中興通訊」和「中國聯通」完整的5G NR試驗
從45隻信鴿起家到英國最大通訊社 全球傳媒人都記住了他的姓氏
通訊:為法國城市添彩的華裔藝術家
狙擊黑馬:中孚實業 海康威視 招商證券 中興通訊
疑涉及干預2016美國總統大選,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遭到FBI調查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策略與態度的訪談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第四十五期通訊發佈
外媒:美國商務部暫緩執行對中興通訊的出口限制
通訊:衣索比亞醫院迎來中醫專家
山東大學醫學院《自然通訊》發表免疫學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