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素問
《我心如葵》
髙逸仙的「十年素問」
青年女畫家高逸仙有齋名為「素問於亭」,自謂坐於其間可自問、問人,更可捉刀弄筆。近十年中,她求師問道,讀古賞今,帶著寫生本遠近遊走,沉醉於詩書畫印之中,淡定而從容地成為一個在繪畫、書法、篆刻領域才華橫溢的「奇女子」。
國慶期間,「素問十年」高逸仙書畫篆刻作品,在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展出,引來十多萬人駐足觀看,許多觀眾竟流連於展廳,遲遲不願離開。問其究竟,可以看看評論家和收藏家眼裡的髙逸仙和她的藝術。
《橘子紅了》
高逸仙:一個如樹生長的女子
幾年前,高逸仙獨行沙漠,帶回來胡楊林的照片。畫面中胡楊樹枯枝不屈伸張,逸仙的背影靜默敬畏。天地曠遼,她與樹,分明兩兩對語。各自遺世獨立,卻又相互知音。樹與她,皆孤高倔強,傾聽對方沉寂的吶喊!
高逸仙,此姓名大妙,高古、俊逸、有仙家風骨,品之幾令人浮一大白。與逸仙相處日久即知,她絕非尋常的江南曼妙女子。人說女人如花,我說逸仙如樹,她極簡,又極豐盈!她緣筆為杖,於天地間行走,在丹青世界,與萬物聲息相通。
《花事》
她一路求教於劉師雪樵、錢師君匋、何師水法……二十多年過去了,依然堅持著師範時愛藝術的初心,始終專註求索。她對於學藝,如海綿吸水,至今無半日荒廢,勇猛精進,終自成一家!如此執著,恰如大樹般咬定青山,紮根深深。
《秋在花枝上》
因為喜歡篆刻,相當長一段時間外界主要把她當篆刻家來看待的,袁道厚、錢君匋等做過她的篆刻老師,她自己也「非人磨墨墨磨人」地鍾情篆刻,所作作品爽朗健碩,肌肉骨感共存,絲毫沒有小女子的靡弱纖巧,金石意趣濃郁。
逸仙其畫,也如鬚眉磊落,少花多樹。即使畫花,亦是花與枝皆舒展,山高水長有君子風懷。她的身體里有江南女子極罕見的豪俠之氣,一如筆下各色各樣的樹,橫逸斜出,仙姿高古,枝椏如虯龍。觀者若有心,當讀得出滿紙生命之不屈與傲骨崢崢。
《萬枝冷蕊》
她膽子夠大,視野夠闊,舉凡水仙、蘭竹、梅菊、玉蘭、桃李、籬笆、茶桂、紫藤、松柏、葡萄、葵花、瓶膽、鴨鳥、芭蕉、芋筍、菖蒲……乃至靜物古書、熱帶花草,高逸仙統統拿來入畫,畫得還各有滋味,師古能化,師時能變,不固守程式化風格的同時又相對保持個人的些許藝術語言。
《筆底明珠》
若以今天的標準,女性畫家兼擅篆刻,又能寫好字的真不是太多。高逸仙的書法綽綽有餘能夠撐起她的畫面,不需要藏拙就能和同輩男性畫家媲美,基本能夠做到比較妥貼地在畫面上落長短款。千萬不要小瞧這個本領,很多畫國畫的畫家就是題款找不到北,本來好端端的一張畫,筆墨構圖都不差,一落款,完了,畫面之美被破壞了,真是徒呼奈何。高逸仙誠然沒這個遺憾了,至於她書法的味道怎樣,鑒者各自品味就可以了。
《火龍果豐收了》
高逸仙,這個如樹一樣生長的女子,在紙墨點染間完成年輪的疊加。不論鬱郁其華,抑或老樹枯藤,在她的筆下,生死來去,無非事實,只是生命的不同示現而已。逸仙用古老的筆墨紙硯,表現萬物的不斷輪迴,亦沉澱著自我的完善與圓滿。藝術與人生本是相通,她喜歡趙之謙,喜歡梁漱溟……內外兼修的她,如今行動舉止,一派藝術家的清健。
《吉祥如意》
一株樹,若根系強大自會華蓋亭亭;一個人,若修到內心強大,便亦能不隨外間毀譽而悲喜。
在丹青的世界裡,逸仙就是如此簡單行走,心無掛礙。正合嘉木之格,鬱鬱蔥蔥時,有鳳棲之;秋深葉落時,見素抱樸。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轉載請註明來源:雲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李可染畫人物,也是一絕
※冬日裡,邂逅納蘭詞
※一次試筆,便寫下了如此瀟洒的草書!
※狂人徐渭《春雨詩帖》長卷欣賞,精彩!
TAG:雲上文化 |
※《素問·金匱真言論第四》
※中醫不傳之秘:《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
※解《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修鍊養生
※中醫不傳之秘:《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三)
※中醫不傳之秘:《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二)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版——上古天真論篇
※《素問》:養生重點——七經八脈要知曉,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心悟之《素問疏五過論》
※走進中交書局 素問養生之道
※人到養生時——健康小知識(素問-四季養生)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版—四氣調神大論篇
※專家解讀:反季節蔬菜的激素問題
※《素問》的宋本久已失傳
※《素問》: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一)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有感-海舒
※「素問杯」首屆中醫「名著、名言、名句」書法展在銀川召開
※痛經怎麼調理?——素問食坊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名稱含義探討
※靈樞素問,海棠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