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向敬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後,以陳其美為首的同盟會與以李燮和為首的光復會,聯絡以李平書為首的上海商團,於11月3日在上海發動起義,第二天獲得勝利。


上海光復第三天,發生滬軍都督職位之爭。陳其美人多勢眾,當上滬軍都督,併兼任司令部部長。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陳其美


被黎元洪任命為長江下游招討使李燮和,策動上海警察響應起義,擊潰清軍救出陳其美,是上海光復功勞最大且實力最強者,自然是出任上海軍政最高長官的第一人選。1912年3月10日,已經宣告辭職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批覆光復軍總司令李燮和遞交的辭呈時,高度評價他:「該司令規劃東南,往來淞滬,朱家結士,翟義興軍,用張光復之旗,誓掃膻腥之穢。遂乃蚊騰滬瀆,鷹攫金陵,收龍盤虎踞之雄,作電掣風驅之勢。於是漢陽晴樹,無礙雲燒,岳墓南枝,頓教風定。厥功甚偉,其績尤多。」

但是,李燮和僅被委任為「參謀」,原有的「臨時總司令」一職也化為烏有。奉李燮和之命領導吳淞光復的湖南人黃漢湘等,很是不滿,於是迎請李燮和到吳淞出任都督。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李燮和


李燮和為了避免光復會與同盟會之間的武裝衝突,選擇退出上海城區,到吳淞另行組織軍政分府。他不肯就任都督,改稱軍政分府總司令。他在吳淞招兵買馬,組建光復軍,自任總司令。南京光復後,黃興指調光復軍西援武昌,江浙革命軍又組建聯軍,推李燮和擔任援鄂聯軍總司令。

在「南北議和」期間,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對同袁世凱妥協,他的態度和決心比當時在孫中山身邊的一些同盟會骨幹還要堅決。1912年1月,李燮和在《時報》上以公開信的方式發表《上孫大總統書》,猛烈抨擊袁世凱是一個「反覆無常之小人」,「斷不可恃」,決不能依靠袁氏來達到推翻清廷的目的。李燮和請求孫中山早定大計,以「議戰」代替「議和」,堅決北伐。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向李燮和頒發「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關防」,他率部誓師,號召將士們「矢志滅敵,必堅必貞」,北上開赴煙台與清軍作戰。直到「南北議和」告成後,李的軍事行動才告停止。


讓人沒想到時,這個最堅決武力反袁的總司令,後來成了最堅決擁袁稱帝的急先鋒。


宋教仁被刺案發生後,李燮和由湖南至北京,以調和南北自命,帶著家小居住於北京。1915年,在為袁世凱鼓吹帝制的籌安會發起人名單中,卻赫然列著李燮和的名字。這位矢志反袁、追求共和的革命派大將,搖身一變,成為擁袁帝制的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楊度


據當時寄居李宅的譚篤余後來回憶,報紙公布了籌安會名單的第三天,李燮和才知此事。原來,李遠離政治漩渦,而熱心幫助袁世凱復辟的湖南老鄉楊度多次登門拜訪,拋出《君憲救國論》,李不以為然,拒絕支持。楊度組織籌安會,想借用李的名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誘,甚至逼迫李燮和加入,李最後只好說:「我退居已久,不問國事,諸君怎樣做,各請自便,我既不擁護,也不反對。」這樣,由楊度做主,列李燮和的大名於籌安會發起人名單。李也無可奈何,由此成為了「帝制犯」。


在有關李燮和在此期間期間的史料,卻罕見有其擁戴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具體言論,也似乎沒有參加籌安會的實際活動。倒是曾被孫中山評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高級顧問的劉成禺,曾在《洪憲紀事詩》中,有一首寫道:「短薄斜侯莽大夫,戴盆鬱郁嘆新乎。緣何置酒來今雨,談笑喧傳走狗圖。」詩本事薄注謂:「籌安會」起,當時京都的正人君子都鄙視其行,紛紛徵引史傳,給「六君子」各上隱名或綽號,稱楊度為「莽大夫」,稱劉師培為「國師」,稱孫毓筠為「斜侯」,稱嚴復為「短簿」,稱胡瑛為「成濟」,稱李燮和為「李龜年」。


《洪憲紀事詩》中還有一首:「誓言國賊撰成篇,教譜梨園敞壽筵。忘卻袁家天子事,龍袍傳賞李龜年。」直指李燮和!

為何劉成禺要反覆針砭籌安會「六君子」的醜態,他在《洪憲紀事詩》中記載: 籌安會曾經 編寫了兩部書,名為《國賊孫文》、《無恥黃興》。還把《國賊孫文》一書改成京劇,在新華宮裡演出。實際上袁世凱不好京劇,更不懂戲。出這些主意的就是籌安會那些幫閑者。這就是《新安天會》。《安天會》本來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前幾回改編的,寫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和被收伏的故事。因為孫先生的姓氏的關係,這些洪憲文士便忽發奇想,把《安天會》改為影射孫先生的《新安天會》,並加緊由「第一舞台」的演員排練,慶祝袁世凱生日的中南海的宴會上,首次演出。


而在籌安會搜羅的《君憲問題文電彙編》中,各省擁護帝制的請願書幾乎都是楊度、孫毓筠等充當「介紹人」,李燮和始終無聲無跡。也有材料顯示,李燮和附逆期間,做過一些營救反袁人士的事情。特別是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凱軟禁後,李燮和多次前往探望,並和錢玄同兩人一個出資,一個出力,為之上下奔走。四川革命黨人尹昌衡被袁下獄,李更是上書責袁無信,冒險相救。



武力反袁的總司令,為何最後是袁世凱稱帝的急先鋒



李燮和的兒子李興瀟、李興藻撰《李燮和生平》中,卻有這樣的表述:「根據我們親耳聽到先君、三叔和興瀟的岳父譚篤余先生(留日學生)所說的情況,與上述有所不同。他們談到當時的情況是:袁世凱醞釀稱帝之時,先君正閑居北京,袁擔心他反對帝制,遂一面予以軟禁,一面由楊度出面,巧言慫恿。先君迫於形勢,乃佯裝擁護,答應參與籌安會活動,暗中則千方百計,幫助蔡鍔離開北京,潛往雲南起義。蔡出走後,袁世凱監視益嚴,無法脫離虎口,乃佯裝擁護,參與籌安會活動,徐為脫身之計。」


李氏二子不會自污其父,李燮和也確實「參與籌安會活動」,是「脫身之計」,而非真心附逆。看來是被逼的。而在當時「六君子」中,真正積極者也只有楊度,一直在爭搶鼓吹帝制的急先鋒。而嚴復不過是被拉來做代替梁啟超的替補隊員,也沒答應卻不否認參與籌安會,但他對袁世凱確有由一個從輕蔑到激賞甚至奔走的過程。至於孫毓筠、劉師培、胡瑛和李燮和,他們都是同盟會、光復會的骨幹成員。


至於他們是否真心附逆,或是懾於袁氏當國的淫威,歷史都已不能重返現場。但其背後發生著什麼,李燮和晚年自撰的一聯「北顧效三呼,渡河殺賊虛初願;南來欠一死,列簡蒙冤憤晚年」,或可表明一種無可奈何的心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TAG:向敬之 |
您可能感興趣

袁世凱稱帝後,他的「皇后」為何拒絕向其磕頭?
孫中山為何願把臨時大總統位置讓給袁世凱,過後卻又討袁?
諸葛亮的子孫戰死後,鄧艾為何將他們梟首懸掛?
遼瀋戰役的大功臣 戰功卓著的兵團司令,他為何未被授銜?
唐朝名將郭子儀,一再的平叛戰亂,為何盛世的唐朝從此敗落!
袁世凱為何非堅持稱帝?他是這樣想的!
他先後投奔了洪秀全、曾國藩、康有為,為何孫中山還那麼尊敬他?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不奪權稱帝?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究竟為何與李嚴反目?
葉之秋:曹操去世後,三子奪權,遠在鄴城的曹丕為何勝出?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洪秀全為何自稱是朱元璋的「不肖子孫」?
揭秘:蔣介石後代為何不從政,蔣氏一族真的沒落了么
歷史揭秘:項羽都佩服他,因他劉邦才能勝利,最後為何被劉邦殺了
舉國反對袁世凱稱帝,為何他死後還能穿著龍袍下葬?
都說曹操兇殘,曹操為何不殺徐庶和賈詡?
打了勝戰的孫權為何反向劉備求和,真正原因在這裡
林彪為何說朱德元帥不配做總司令,他認為誰才是?
史家之眼︱誰的岳飛:為何乾隆挺岳,而胡適貶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