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九月底,上海靜安嘉里中心連接南北兩棟大樓的天橋上空布滿了發光的氣球,被裝飾成了彩虹的樣子,上面寫著 「How Are You Today」。


這些氣球每一個都有不一樣的表情,如果你去位於氣球下方的那個iPad上面做一個微笑檢測的話,它會檢測出你的心情值,然後根據你的得分,來點亮相對應的顏色的氣球。這背後是一組智能人臉識別系統,體驗者的情緒不同,球上的顏色也不同。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與嘉里中心合作完成這個科技裝置的團隊叫做 Seeeklab,這個來自於廈門的新媒體裝置設計工作室僅僅成立一年多,已經完成了數個類似的商業項目。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一些譬如「世界上最長的蹺蹺板」、「大雨、聲音和發光體」、「書沙台」這樣的話題性作品。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在 Seeeklab 的網站首頁,你可以看到他們對自己的描述,「 Seeeklab 是一個設計團體,我們擅長創意科技裝置的設計與研發」。去年 4 月,Seeeklab 正式成立,這個名字來自英文的 seek 和 lab,只不過,這個 seek 多了一個「e」,它指的是 elecotronic 電子、entertainment娛樂和 enlightment 啟示,其最終希望探討的問題,是「用科技傳遞情感,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創始人兼設計總監田力一直認為,科技應該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它不該只是個冰冷的機器。


他在 2012 年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之後,就去了廈門大學漳州校區當老師。那個時候想的還是,「找個安靜的,環境不錯的地方結婚生子,好好過日子」。這樣的安靜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他起初想在大學裡面好好當老師,想把自己的一些對於科技裝置的研發和設計的熱情傳遞給學生。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本科的新媒體背景,加上研究生時期對計算機的學習,還有不可或缺的創造力。這些是田力認為的,做新媒體藝術裝置的優勢。


辭職之後,他去了廈門的一個跨媒體體驗設計服務公司,在 2014 年,由他主辦了一場名為「時間是一種幻覺」的新媒體藝術展覽。他想通過這場展覽,能夠啟發人們重新審視時間。在廈門,這也是首個這樣頗具創新性的藝術展,這個展覽迅速幫助田力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時,也讓他結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Seeeklab 的三個創始人:Candy、田力、Eddie


現在的 Seeeklab 有四個主創,除了田力之外,還有與田力一起辦過展的首席設計師Candy;田力的初中同學,曾是北京電視台的執行導演的海濱,以及 Seeeklab 的客戶總監 Eddie。


Eddie 就是田力通過展覽認識的朋友之一。他後來和田力一起創辦 Seeeklab,並負責 Seeeklab 的商務拓展和管理工作。


說起來,Eddie 並不像田力那樣有著技術背景,也沒有任何新媒體裝置的經驗。他只是本科期間在墨爾本念書的時候,喜歡去各種藝術節。同時喜歡上了德國art+com 這樣的新媒體裝置團隊。「這些裝置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感」,Eddie 說道,這幾乎就可以算得上是他對於新媒體裝置的啟蒙。


Seeeklab 並不是 Eddie 的第一次創業。這個不太安分的 90 後,在之前上班的時候曾經開過一家果汁店。那個時候,果汁店只是作為他的副業,並且沒有經過任何的市場調研,最終創業失敗。然而這段經歷倒是讓 Eddie 對自己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家長希望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我喜歡挑戰,不喜歡太過平淡的生活」,Eddie 說道,「我覺得如果就這樣老老實實地工作,這樣過下去,會有點可惜」。



Seeeklab 給自己的定義是,「擅長新媒體裝置的創意與研發」。然而,這個「新媒體裝置」的定義,卻成了他們在初創階段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在創立之初的三個月,他們一邊準備工作室,一邊到處找客戶。他們覺得自己可以藉助新媒體裝置,幫助品牌進行營銷。


「沒有人知道,這個所謂的科技裝置是幹嘛的,跟客戶說不清楚這個」,田力說道。


於是,他們意識到,要想具備說服力還是得做出點什麼東西來。在這段時間內,為了支撐大的項目的順利進行,他們不得不去做一些「行活兒」。中國計算機學會每一期的美編工作,也是由 Seeeklab 來完成的。這看上去似乎背離了 Seeeklab 成立的初衷,不過,在田力看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世界上最長的蹺蹺板」是 Seeeklab 成立之後的第一個新媒體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是一個跨越 1180 千米的隔空互動裝置,它讓相隔兩地的父子,通過隔空傳動和電視視頻,就像是在面對面玩蹺蹺板一樣。不過,這個互動裝置對於 Seeeklab 帶來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們為蹺蹺板拍攝的一個不足四分鐘的視頻,獲得了極高的網路點擊量,也吸引了各大電視台也紛紛報道。在這個視頻里,你除了看到這個最長的蹺蹺板之外,還能看到德邦物流的送貨車,以及小米的電視。


這是一次有意識的傳播營銷,Seeeklab 在這場營銷事件中,是在「用硬體的打法,做互聯網的事情」。


按照田力的說法,他們那個時候設立了好幾個「池」,有 mindpool、tech pool,還有 need pool,「有什麼東西就分別往池裡扔,然後找對應」。起初是德邦物流有宣傳的需求,他們希望能讓人們覺得德邦物流不只是個送貨的,而是一個能夠帶來感動的團隊。這個需求躺在 Seeeklab 的 needpool裡面,後來 Seeeklab 的聯合創始人海濱又在自己的身上獲得了故事的靈感,物流+親情,他們用一個最長的蹺蹺板,講了一個還不錯的故事。


這次營銷事件驗證了 Seeeklab 這種思路的可行性。多少也讓 Seeeklab 的工作也有了點起色,至少在下一次向客戶解釋自己到底是幹嗎的時候,蹺蹺板,就成了一個最有力的案例。



2015 年 11 月,以 Seeeklab 名義舉辦的第一個新媒體藝術展「大雨,聲音和發光體」在廈門 JFC 品尚中心開幕。


這個展覽是為了自閉症兒童創作的。起因是田力他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一群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這些孩子給人感覺很孤獨,但是他們抗拒與人接觸。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和他們接觸」,田力說道。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展覽在一個半封閉空間內進行,室內懸掛起能發光的雨滴型充氣塑模,當用手去輕拍任一雨滴時,全部雨滴就會變換色彩,並在展廳內響起悅耳的聲音;展廳內還設置了神奇的發光感應凳,當坐在感應凳上的人們彼此肌膚觸碰時,同樣能引起整個空間內燈光和聲音的變化。在這個環境內,所有的事物都因為「接觸」而發生著變化,Seeeklab 希望藉助這種體驗,讓孩子們去經歷一種無需言表的默契。


「大雨」展吸引了上萬民眾前來觀展,漸漸也被廈門以外的人們所知,並引起了全國第一家智障人士社區化服務機構——慧靈的關注。從 2016 年 5 月起,慧靈與 Seeeklab 合作,開始了全國巡展。 5 月 15 日,第 26 個「全國助殘日」之時,「大雨」展去了杭州省科技館,在這裡,自閉症及智障患者在正常人的陪伴下,經歷一場關於「接觸」和「傳遞」的體驗。


據田力所說的,支撐 Seeeklab 活下去的辦法有三種,他們用蹺蹺板、大雨展,以及書沙台這三個特別企劃,來證實了三種可行的生存模式。


其中,蹺蹺板是用硬體創作,製造互聯網話題的營銷事件。大雨展是在全國巡迴的公益活動,雖然大雨展不帶來任何盈利,不過它幫助 Seeeklab 擴大了影響力。書沙台則被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展覽版,用作展示。另一個則是可以被投入生產的較為成熟的終端產品。配合app應用,你可以把書寫筆跡轉化為智能硬體設備的書寫筆跡,由書沙台在沙子上進行書寫。它於去年 12 月在開始眾籌上發起眾籌,同時發布了書沙台情感篇視頻,在今年 3 月,正式完成了批量生產,對外售價為 499 元。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田力覺得,從視頻營銷模式上來講,Seeeklab 和那個做出了「鬼娃娃」的病毒視頻的 Thinkmood 有些相似。簡單說來,他們都是用做一個裝置,再以這個裝置為主體拍攝一個視頻進行傳播的營銷方式。但是,Thinkmood 並不能算作是 Seeeklab 可以模仿的對象。「他們(Thinkmood)的東西,太偏傳播了」,田力說道。


而在互動裝置製作方式上,Seeeklab 和日本的互動裝置團隊 teamlab 同樣強調用科技裝置來產生情感溝通。不過,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相比之下,teamlab 只做展覽,靠展覽本身來獲利。而 Seeeklab 則強調的不只是展覽,他們還有視頻,以及由裝置衍生的成品,多種盈利方式的結合。



這個想要用科技和藝術講故事的團隊越來越出名,號稱在成立一年之後就實現了盈利。


儘管 Seeeklab 確實能夠製造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依靠「硬體+軟體」的玩法,他們和傳統做營銷、做廣告的公司不太一樣。然而,問題從「找客戶難」,變成了「找合適的客戶難」。他們在如何正確地傳達自己這個問題上,依然掙扎了一段時間。


「溝通成本太高了」,在 Seeeklab 小有名氣之後,專門負責 Seeeklab 商務拓展的 Eddie,就碰到了這樣的難題。


他們希望合作對象能夠一起去協同,去完成一件事。但是對於大多數甲方來說,他們並不想把時間耗費在這上面。傳統模式里,策劃一起營銷事件,甲方並不需要和乙方進行全程的緊密協作。Seeeklab 卻認為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無論是一個具體裝置還是一個用於營銷的視頻,這樣密切的合作都是必須的。另外,從成本上來說,由於製作裝置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因而在合作一開始,陳述需求之後,就出現了設計費用。然而這樣的花費卻不被甲方買單。


「有很多品牌方找來,他們只是覺得你有趣,壓根沒想到過要怎麼和你合作」,Eddie 說道,「有的時候我們其實還需要剔除一些這樣的客戶」。


按照 Eddie 的說法,這個誕生不久的團隊也沒想過——「傳統的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在一個類似蹺蹺板的視頻營銷事件,或者是一個像嘉里中心那樣的活動里。他們更願意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傳統的甲乙方的關係在他們眼裡,更像是一種「合作」的關係。


在繼續不斷嘗試新的項目之外,他們也開始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這裡面除了有想找他們做項目的潛在客戶,還有來自媒體的關注。在愛奇藝的八分鐘人物微紀錄片欄目《狂徒》裡面,Eddie 成為了今年 7 月 29 日那一期的主角,《狂徒》宣稱「記載年輕態度」,Eddie 那一期的名字是《史上最溫暖的科技發明家》,並獲得了 559 萬的視頻點擊量。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



而在廣告代理公司 Anomaly 發起的 The Unreasonable 「不可思議之人」的計劃中,田力也成了其中一期的主角。這一次與 Anomaly 的合作,直接為 Seeeklab 帶來了後來與嘉里中心的合作。


在過去的一年裡面,他們忙於大大小小的商業活動。而通常來說,研發一個新的科技裝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種嘗試。儘管一閑下來就會創作,不過能留給他們創作的時間還是太少了。


就像是所有創意類公司一樣,如何保持源源不斷創造力,成了現在讓Eddie擔心的問題。過多的商業合作不斷地分散他們在研發裝置上的精力,而如果不保持一個創造力和獨立性的話,「Seeeklab 就會越來越沒有靈魂,會很糟糕」。


在 Seeeklab 正在籌備的明年的計劃中,他們會把商業和創作的工作分成兩組來進行,單獨成立一個專註於創作的組,來製作出更多「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


圖片來自:seeeklab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瓶裝好像救命稻草,可口可樂打算緊緊抓住
為了「黑色星期五」,亞馬遜中國把貨擺到了三里屯
英國石油公司前 CEO 寫了本書,介紹改變世界的 7 種元素
互聯網公司閑置的桌面足球機有了出路,給機器人玩
一度被視作漢堡界黑馬的Shake Shack,增長變慢了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群人想「用科技傳遞情感」,於是把自己的主業變成了做藝術裝置|100個有想法的人
開胃你的周一心情,這位幻想研究員把食物變成了自己創作的工具
這傢伙用一些包裝膠帶,把路燈變成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
四方框框|藝術家只使用化妝品將自己變成不同的奇怪人物
這群男人,熱衷女性乳膠面具,想把自己變成玩偶
奇葩的創意,對這些動物做了什麼,讓它們身體變成了方的
利用化妝技術把自己變成梵谷的自畫像,像不像還真的有三分樣呢
一個將自己變成藝術品的女人,全身覆蓋紋身,變身怪物!
貼金技藝傳承人:手藝要想流傳只有把作品變成商品
用不起眼的生活用具完成的創意作品,變成駿馬的香蕉好撩人
此人擅長把氣球變成各種生物,他的作品看了都想掏錢
男子在黑市做廉價的變性手術,手術的副作用讓他變成了「怪物」!
這種修復方式,讓舊傢具變成了藝術品。
藝術家把可愛的卡通人物變成了可怕的怪物
把陽光運動的健身房變成情色幻想俱樂部,可能只有日本人做得出來
把衣架、掃帚變成藝術品,看不懂,那是你沒有鑒賞力
瑜伽讓我想變成自己的女神
若動物也像人類一樣擁有使用武器的能力,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這位爸爸將兒子的塗鴉變成了動畫人物,最終呈現效果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