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順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戲

漢順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戲

導讀:漢順帝朝八使出巡的大舉措,充其量只是乾打雷不見雨的反腐過場戲,從而印證了張綱的說法:「豺狼當路,安問狐狸!」



漢順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戲


八使猶如後世的欽差大臣,也彷彿現代的中央特派大員。這在當時絕對算得上大舉措,史稱「八使同時俱拜,天下號曰八俊」,朝野翹首引領,期望值相當高。


自東漢中期起,外戚、宦官與清流官僚構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團。呂思勉指出:


「漢朝時候的社會,本不及後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於(一)政治上階級的不平,(二)經濟上分配的不平。這種不平等的社會,倘使政治清明,也還可以敷衍目前,為『非根本的救濟』;卻是後漢時代,掌握權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


我們不能將三大集團統斥為一丘之貉,以一句「統治階級內部狗咬狗的權斗」抹殺所有是非。毫無疑問,外戚與宦官代表著王室,是統治階級中最腐朽的特殊集團;而清流官僚代表著文治政府(按錢穆之見,漢武帝以來文治政府開始脫離王室而獨立,是政治制度的一大進步),力圖還國家民眾一個相對清明的政治環境。東漢和帝以降,倚恃君主好惡的左右擺動,外戚與宦官兩大集團輪番控制朝局。但不論哪個集團上台,重用的都是自己人。區別僅僅在於,外戚倚重的是娘家叔伯兄弟及其黨羽,宦官集團起用的是惟命是從的鷹犬死黨。這樣的政局哪會清明!而黑暗腐敗的中央政治,總是勾結地方上貪墨官吏與不法豪強,魚肉當地民間的弱勢群體。呂思勉這樣概述當時情勢道:「中央的政治一不清明,各處郡縣都布滿了貪墨的官;各處郡縣都布滿了貪墨的官,各處的土豪,就都得法起來。那麼,真不啻布百萬虎狼於民間了。」且以順帝朝為例,以張嬰為首領,聚眾萬餘人,在揚州、徐州之間(今江蘇南部)長期「寇亂」。這一群體性事件的真正起因,是那些弱體群體「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知其不可久,且以喘息須臾」。

且說漢順帝11歲即位,成年後立侍中梁商之女為皇后,不久,就拜梁商為大將軍,其子梁冀為京城最高長官河南尹。梁商還算安分,梁冀卻「居職多縱暴非法」,竟公然「遣人於道刺殺」告發他的洛陽令呂放,還目無國法,「盡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梁商一死,順帝就命梁冀接替他老爸的大將軍之職,還讓梁冀之弟梁不疑代為河南尹,梁氏兄弟成了專橫跋扈的官二代。繼和帝朝的竇氏、殤帝朝的鄧氏以後,梁氏外戚集團掌控了朝政大權,而且為惡更烈。


按呂思勉的說法:「凡是一種特殊階級,不到他應當滅亡的時候,無論他怎樣作惡,人家總只怪著階級里的人,並不怪著階級的本身。這是社會的覺悟,有一定的限度」。然而到東漢中葉,人們已普遍覺悟,把朝政貪腐污濁的總根子指向外戚與宦官這樣的「特殊階層」。在推動社會覺醒上,清流名士的大聲疾呼與殊死抗爭起著積極的作用;而他們向外戚、宦官的鬥爭,就具有歷史正能量的作用。


史稱,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皇帝有危機感,固然值得肯定,但放縱宦官來奪回外戚的權力,無異引虎驅狼,則是絕對昏招。漢安元年(142年),順帝也認識到有必要在地方上懲治貪腐,整肅綱紀,便親選八位「素有威名者」,分行天下。八使猶如後世的欽差大臣,也彷彿現代的中央特派大員。這在當時絕對算得上大舉措,史稱「八使同時俱拜,天下號曰八俊」,朝野翹首引領,期望值相當高。據《後漢書·順帝紀》載:「遣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風化,舉實臧否。」《後漢書》對他們承擔的兩大使命交代得比較原則,對照其他史書便相對清楚。所謂「班宣風化」,據司馬彪《續漢書》,就是「其有清忠惠利,為百姓所安,宜表異者,皆以狀上」,也即樹立正面的榜樣力量。而所謂「舉實臧否」,據《資治通鑒》,就是「其貪污有罪者,刺史、二千石驛馬上之,墨綬以下便輒收舉」,說得淺顯點,出使者倘若查訪到貪墨的官員,凡是州刺史與郡守級別的方面大吏,必須以驛馬快遞上報給朝廷懲處;至於縣級官員,有權直接將他們就地法辦。不言自明,「舉實臧否」,即懲治貪腐的地方官,才是朝廷派遣大員出使的真實用意。這些使者都是「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官銜也都不小,光祿大夫是九卿之一光祿勛的副職,相當於當時的副部級待遇,由此足見漢順帝的懲貪決心。


八使之中,要數張綱最年少官微,卻頗有主見。此前,他得知順帝雖有危機感,卻引用宦官,便慨然長嘆:「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除國家之難,雖生,吾不願也!」立即上書,規勸順帝說,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都不能倚重,應「少留聖思,割損左右」。當然,順帝還是拉這個特殊階層打壓另一特殊階層,走他危險邪乎的權斗鋼絲。


再說杜喬等七位使者相繼離開京城洛陽,絡繹趕赴指定州郡。惟獨張綱卸下使者專車的輪子,埋在京城都亭之側。有人詢問其故,他憤然說道:「豺狼當路,安問狐狸!」

在他看來,地方貪腐的總根子全在朝廷,現在讓八使按察地方,不過是去逮幾隻狐狸而已,而豺狼卻仍在朝中當政,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把戲。



漢順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戲



拒絕出使後,張綱退而上奏道:「大將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倚仗外戚的身份,佔據要害的職位,貪婪斂財,驕縱無法,重用諂諛,陷害忠良。實為天威所不赦,大辟所應加。我條陳他十五款無君的罪狀,都是正人君子所不齒的。」張綱的奏書及其埋車都亭的快舉,讓整個京師為之震動。順帝儘管明白張綱的耿直之心,也深知其所奏都是事實,但在「豺狼當路」的情勢下,「內寵方盛,諸梁姻族滿朝」,對張綱冒死上奏「終不忍用」。


梁冀卻恨之入骨,派張綱出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去對付徐、揚之間歷時十餘年的張嬰「寇亂」。他的如意算盤是,張綱即便不為所殺,也可以找碴算計。張綱赴任,直抵營壘,只帶十餘親隨,約見對方。張嬰見其誠意,出營赴會。張綱說:「前後那些郡守恣意貪暴,致使你們懷憤集聚,他們確實有罪;但你們這樣鬧事也不對。現在主上派我來,不想加以刑罰,而要給予安撫。當然,你們如果執迷不悟,那就大兵將至。兩者利害,還望三思。」張嬰表示,自己所以起事,不過是游魚偷生釜底,因無法上達朝廷,現在情願歸服。張綱解散起事群眾,親自為他們解決居宅與田地問題。史稱「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南方州郡終歸穩定。朝廷對張綱「論功當封」,卻遭到梁冀的阻撓。在廣陵一年,張綱病故,扶老攜幼前來弔唁的老百姓不可勝計,都說:「千秋萬歲,何時復見此君!」張嬰與其五百舊部為張綱成服行喪,千里迢迢將靈柩從廣陵扶送回洛陽,一說送回其老家犍為(今四川彭山東),還為他背土壘墳。老百姓心中有桿秤,對張綱的反腐與為政做出了最高的評價。


漢順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戲



張綱拒絕出使,其他使者巡察結果究竟如何?對郭遵、馮羨、欒巴、周栩與劉班等五人的出使,現存各家《後漢書》未見片言隻語,顯然無可稱述。《後漢書·周舉傳》雖有記載,卻僅12字:「劾奏貪猾,表薦公清,朝廷稱之」,表述籠統空泛,其成效恐怕也不宜高估。唯有杜喬巡察兗州,成效最堪稱道。據《後漢書·杜喬傳》,他表彰太山太守李固為政「天下第一」(桓帝初年,李固與杜喬終因反對梁冀,慘遭殺害,暴屍洛陽城北,此是後話),還舉報陳留太守梁讓、濟陰太守氾宮、濟北相崔瑗等貪贓達「千萬以上」。梁讓是梁冀的叔父,氾宮、崔瑗也都為梁冀「所善」,由於梁冀這頭豺狼當路,連逮住的那幾隻狐狸,也依然逍遙法外。《資治通鑒》說,「八使所劾奏,多梁冀及宦者親黨,互為請救,事皆寢遏」。即以杜喬舉發者為例,最終無不不了了之:作為大將軍之叔,梁讓受到奧援自不在話下;氾宮不僅受到庇護,桓帝初,梁冀竟讓杜喬薦他出任尚書,杜喬以其「臧罪明著」,嚴辭拒絕;崔瑗雖已赴廷尉受審,卻「上書自訟,得理出」,也來個無罪釋放。


總之,漢順帝朝八使出巡的大舉措,充其量只是乾打雷不見雨的反腐過場戲,從而印證了張綱的說法:「豺狼當路,安問狐狸!」(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吳俊


中華廉潔文化第一刊《清風》雜誌由中南出版集團主管、瀟湘晨報經營有限公司與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是全國公開發行的廉政月刊,月發行量近10萬份。旨在「弘揚廉潔文化,鞭笞腐敗現象,凈化心靈家園,引導清廉人生」,倡導「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2010年1月17日,《清風》雜誌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親自撰寫發刊詞。《清風》雜誌先後在北京、上海、重慶、浙江等十多個省市建立了通聯站(中心)。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廉政文化宣傳教育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經發起主辦了八屆全國性的中華廉潔文化論壇。2014年4月3日,湖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批覆,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清風雜誌社主辦的中華廉潔文化第一網路平台——清風網(qfeng.org)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加入清風網讀者群(一群已滿,請加二群,QQ群號205152619)。新聞熱線:0731-82856515。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雜誌 的精彩文章:

看中國歷史上的佞邪者如何「以取寵祿」

TAG:清風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反腐最震撼一幕:拉出去槍斃
皇帝為反腐出的那些主意:朱元璋靠殺人 這皇帝卻將全部大臣閹了
中國古代的反腐皇帝:雍正抄家最多
「釣魚」反腐、「獎賞」反腐,皇帝們為了反腐也是挖空心思
腐敗:聊一聊古代皇帝會用的反腐奇招
清朝的反腐大戲之王亶望 下
從他「反腐」失敗的教訓中避走歷史的彎路:蔣介石反腐始末
洪振快:中國古代皇帝放過哪些「反腐大招」
北宋皇帝的反腐詔令碑刻
歷代皇帝中朱元璋反腐最狠,但他才是真正的反腐高手
央視再掀反腐浪潮,《人民的名義》沒出場的老戲骨全在這裡
清朝的反腐大戲之王亶望 中
中國史上反腐倡廉最給力的皇帝
強力反腐!看雍正皇帝怎麼做?
巴西反腐:對陣狂熱、野心和慾望
走心了!傳統文化中的反腐倡廉是醬紫的
古代三個反腐皇帝,其中一人讓貪官死絕
反腐倡廉:歷朝歷代為了肅清吏治也是花樣百出、費盡心機了!
細讀《資治通鑒》:司馬光的「自我打臉」與齊威王的反腐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