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本文作者:Lachel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今天打開朋友圈,又被新世相的活動刷屏了。


嗯,就是之前搞「逃離北上廣」的那個新世相。


這次他們又做了個活動,要在北、上、廣的交通工具裡面,丟下一萬本書。如果你撿到了,就在一周內讀完,然後繼續丟,等待著被下一個人撿到。


不出意外,這個活動一出來,又收到了一大批嘲諷、質疑和否定:

真愛書的人會願意丟書嗎?他們連借人都不願意借。


中國人連自己買的書都不願意讀,更別說是地鐵上撿的書。


這就是一場營銷活動,背後都是曝光量和利益鏈條。


還有人這樣說:


會參加這種活動的,都是平時根本不看書的人。他們喜歡文藝,喜歡裝逼,喜歡撿到書之後發個自拍曬朋友圈,展示自己是個愛書的人,然後就把書放到書架上積灰,永遠不會去打開。

我覺得,這不太對。


雖然我不喜歡新世相,但針對這個活動,還是得說一句:


我不會參加這樣的活動,但我願意對它保持敬意。


這個活動,大家應該知道,最開始是 Emma Watson 把它引爆的。(不知情的朋友,可以搜索《女神赫敏在地鐵里丟了本書,結果整個倫敦讀瘋了》


這個活動,是 Emma Watson 聯合 Book On The Underground 做的。其實 Book On The Underground 的創始人 Hollie Belton,早在4年前就已經成立了這個組織,在地鐵上漂流了2000本書。這一次只是借用 Emma 的名聲,把整個活動放大而已。

當然,這個創意也一點都不新穎,早在十年前,甚至90年代,這種民間的「圖書漂流」活動,一直在小範圍內活躍著。只是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罷了。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但這裡的邏輯很奇怪。

很多人認為,這個活動能夠在英國盛行,是因為英國人崇尚讀書,有在地鐵上閱讀的風氣。所以 Emma 這麼一做,沒有人質疑她在「作秀」「營銷」,鋪天蓋地都是讚揚。


但放在國內,很多人就開始覺得:中國人哪有閱讀的習慣?玩這種活動只是為了跟風好玩而已;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營銷炒作;參加的人都是裝逼的,根本不會有人真的喜歡讀書……


如果說,國人的閱讀習慣遠遠不及英國,所以類似這樣的活動,效果不會好,這很合理,也沒有人會說什麼。


但是,因為這個活動在中國效果不會好,就將其批得一無是處,連帶將參加活動的人、支持活動的人都嘲諷一番,扣上「裝逼」「虛偽」「窮」的帽子——


我覺得,這不太對。


這除了顯示自己見識卓絕、看透一切之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國人的閱讀素質低,閱讀習慣不健全,不是靠嘲諷能夠解決的,而是靠實際行動。


這個活動,起碼走出了實際的一步。


如果真的要吐槽,我覺得這幾點倒是可以說說:


在地鐵上丟書會佔位置;


會被清潔阿姨清掉;


人太多了根本不可能丟書;


……


諸如此類。看起來很美好,執行起來並不現實。這也罷了。


但很多人的吐槽,集中在這麼一點:


國人根本不喜歡讀書。對書的推崇和情結,都集中在不讀書的人身上。讀書只是他們用來裝逼的方式。


真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大多數的人,其實是喜歡閱讀,願意閱讀,也推崇閱讀的。之所以讀書不多,是因為真的沒時間。


平時每天10-12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回到家八九點(甚至更晚),精力和時間都消耗殆盡。到了周末,更是有一大堆生活瑣事需要處理。現在的人,已經越來越沒有時間,「奢侈地」靜靜閱讀一本書了。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但這能說明現代人不願意讀書么?


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讀書,大家都覺得讀書是一件無趣的事情,那為什麼還要通過「標榜自己讀書」來「裝逼」?


這不就意味著:「讀書」這件事,在許多人眼中,是不容易的,是值得尊敬的?


如果有人告訴我:他覺得讀書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自己沒有時間讀書。我不會鄙夷他,也不會說什麼,這很坦誠。因為可能對他來說,生活的壓力太大,太沒有安全感,比起讀書,解決當下的問題更為重要。


但那些指點江山,動輒「國人沒有閱讀習慣」「說自己讀書的,都是在裝逼」的人,我想問:


你說得很好,那你讀書嗎?


很多人說,真正愛書的人,不會願意丟書,因為他們連借人都不捨得。


這話對,也不對。


愛書的人確實不願意把書借給人,因為他們知道,對方多半不會像自己一樣,謹慎、小心、珍惜地對待自己的書,到時拿回來,多半會變皺、卷頁、撞傷、留下摺痕。


但如果對方同樣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呢?


把自己珍愛的書,分享給能夠理解、接受它的美的人,這對於愛書的人來說,難道不是莫大的喜悅?


對他們來說,喜歡同樣的書,是一種同聲相應,是鑒別彼此的密碼。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而將自己喜歡的書,分享給別人,讓他從不認識,到上手,到被吸引,到理解,再到認同——想一想就很令人開心,不是嗎?


大學的時候,不少人熱衷於玩這樣的小遊戲:在圖書館借的書裡面夾一張小紙條,寫上自己的感受,等待被下一個人讀到,會心一笑,在後面續上。無需認識,也無需接觸,本身就是一種心領神會。


這是一件很有愛的事情。


我想,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


丟下一本書,期盼的,無非是這麼一種可能性:


在浩淼的人群中,也許舉手之勞,就為對方打開了另一個世界。或者,邂逅一個不會碰面、也永不認識,卻有著奇妙的精神共鳴的同道中人。


這些都很文藝,很縹緲,很理想主義,甚至很不真實。


但是,我想,這些是我們許多人,都曾經有過的幻想。


無論是書,還是閱讀的情景,讀書這個事情,總是很容易跟文藝和小資掛鉤。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文藝心。而我們現在長大了,成熟了,知道現實的沉重,也知道曾經多麼不切實際——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回過頭去嘲笑這些曾經跟我們一樣的人呢?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願意把讀書當作一件去談論、去幻想的事情,這並不是壞事,也沒有什麼好嘲諷的。值得反思的,是自己的生活和思維中,已經沒有了讀書的位置。


文藝永遠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是在這個沉重而殘酷的現實世界裡,保留下來的一個溫情角落。


可怕的是,過了本應文藝的年紀,卻反過來去苛責文藝。


當閱讀越來越小眾、越來越被束之「文藝」高閣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嘲諷,而是盡自己的力量,讓它更大眾一點,更普遍一點,更生活化一點。


所以,我覺得,不應該苛責任何一個丟書的人,更不應該苛責任何一個對閱讀充滿文藝幻想的人——起碼他們是真真切切地在讀書,也付出了實際行動。


在我念中學的時候,網路還不發達,也沒有噹噹、卓越(後來被亞馬遜買了)這些圖書網站。那時想要買書,只能直接去書店。而充斥在書店裡的,永遠是輔導書、成功學、古典名著,你很難見到其他的身影。


那個時候,有一種形式,叫做書友會。比較出名的有貝塔斯曼,以及後來的99讀書人。你入會之後,他們會定期寄給你一張宣傳單,上面密密麻麻印了上百本書,包括封面、作者、書名和一句話介紹。看中哪本,去郵局匯款,他們會打包寄過來。


在上網還需要 56kbps 貓的時候,這些書友會和 DM,成了那個時代的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


當然,後來面臨噹噹和卓越的崛起和直接競爭,已經消失在市場的洪流中了。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我想說的是,營銷炒作,商業活動,這些並不是壞事。如果它們光明正大,沒有損害任何人的利益,沒有欺騙,甚至能夠切實起到一點點作用,能夠在國人已經極其匱乏的閱讀生態上再稍微推動一點——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對於這個活動,我是保持著敬意的。就算丟出去的一萬本書裡面,只有一百本會被人打開、閱讀,那也是切切實實的一百個人。


而如果這一百個人裡面,有些沒有讀書習慣的人,能藉由這個活動關注到某本書,發現讀書的價值,從而開始讀書——這簡直就是功德無量。


至於活動本身的初衷,是為了閱讀,還是為了營銷,其實並不重要。


這就是一次簡簡單單的商業活動而已。


看到 Emma 的事情之後,我覺得很有趣,也想過要做,幾個在廣告公司的朋友也一樣,只不過新世相動作更快,搶先了一步。


順便說一句,在新世相的推文里,有提到,他們跟 Emma 一方的對接人聯繫過,獲得了他們的許可和認同。這在版權意識薄弱的國內來說,實屬不易。


當然,我不是給他們打廣告的,也無意推薦你去參加這活動。


我更希望的,是你能放下手機,多讀點書。


這麼多年來,我做過設計,做過文案,做過創意,做過運營,也寫過文章告訴你「讀書學不來行動的能力」,但在內心深處,我還是願意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讀書人」,一個「終身學習者」。


這也算是一種情結吧。


對於身在象牙塔中的學生來說,僅僅讀書是不夠的,你必須去體驗生活。因為生活能夠給予你的很多東西,是讀書永遠學不到的。


但對於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讀的書,都還差得遠。


多讀一本書,多推薦別人讀書,多讓社會、輿論關注到「讀書」——也許,什麼時候,圖書的滿減活動能夠萬人空巷;4.23世界讀書日,能夠成為像雙十一一樣的購物盛典、狂歡盛典。


也許,什麼時候,「讀書」能夠成為每個人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活動,能夠被寫入每個人的待辦事項,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經意地聊起,能夠在遊戲、打球、追劇、看電影之間,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期待這樣的時候。


不要問潮水的方向是什麼,它就是你,我,每個人的方向。


大家都愛看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點擊播放 GIF/19K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點擊播放 GIF/30K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點擊播放 GIF/32K


關於地鐵丟書:每一顆追求文藝的心,都不應被苛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女神進化論 的精彩文章:

太多啦!信了你就遭罪了!
廣州香港7家最好吃美味的「煲仔飯」大盤點
16支熱門口紅真人試色
護髮產品怎麼選,頭髮才能美到不分叉
34款大牌平價替代品吐血整理

TAG:女神進化論 |

您可能感興趣

她被稱為「完顏」,連王思聰的追求都不屑一顧,全靠這一雙眼睛
和你無緣的,不要盲目追求,不要隨意丟棄你的自信與尊嚴
擁有一顆匠心的他們,詮釋著對細節的完美追求!
你是否也擁有一份瑜伽的精神追求?
被批腦殘聚集地!快手回應:只要有追求,殺馬特也不應忽視
拉皮腹肌,男人一輩子都應該追求的目標!
總覺得便便沒拉乾淨?是直腸的挽留,還是地心引力的不追求……
田馥甄:婚姻,並不是一定要追求的事情
那麼拚命地追求,圖得不過一份安心
你真的沒有質疑過自己一生的追求嗎?
這部國漫一定要看,它講的是至死不渝你所追求的愛戀!
追求羊脂玉,這些最重要的事情,你可曾記牢?
柴靜:一個不追求真相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墮落的社會
一群伊朗女子被追求者極端報復,不答應就潑硫酸
紋身愛好者:花體字給你不一樣的眼界,隨意設計,追求自由創新。
插畫|當你發現所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去追求,超有氣質~
如何正確的追求十二星座,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女人被追求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女人真心拒絕追求的四種信號,你真的注意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