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

社會情緒與風氣確實鼓勵著留學的夢想,如陳之藩就將「留學」與「中狀元」相提並論,季羨林則將留學比作「寶塔結頂」,之所以「牽動著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的心」,不僅僅是留學歸來會增加個人的就業能力,可以「驕其同儕」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最近有兩起新聞,一起是一位留日女學生的媽媽,在女兒被害後,在微博上瘋狂轉發大V微博,希望大家幫助追查殺害女兒的真兇。

另一起是81歲的中國老人被遺棄在亞特蘭大機場,據說她的女兒孫女給她買了11月6日回國的機票,11月3日就把她送到機場,讓老人獨自在機場等候三天。在航空公司與當地華人的幫助下,老人才登上了歸國的班機。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被遺棄在亞特蘭大機場的老人

自然,就有媒體梳理近年來的留學生負面新聞,校園暴力,跑步失蹤……留學是近年持續發燒的熱門話題,只是,在所有的媒體報道中,我們很少聽見作為主體的「留學生」說了些什麼。

比如那位被害留日女學生的媽媽,在她的自述里,2011年,「我有個想法,想讓女兒去日本讀書」,然後到處找親友借錢,遭到親友反對……2011年她女兒已經成年了,為什麼不是「她想去日本讀書」,而是媽媽「想讓女兒去日本」?

被遺棄在亞特蘭大機場的老人,據說是一位退休教師,先支持清華大學畢業的女兒到美國留學,幫女兒帶大孫女到12歲,隨她移民美國,為了孫女上大學賣掉了北京的房子……為什麼父母要為了已經成年的子女在美國的未來,投入這麼大的成本呢?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我們也無法從中看出子女一代自身非要留學不可的動機:方朵朵成績尚可,卻被編劇硬安上了「考試恐懼症」;張小宇完全是被親爸後媽送瘟神一樣送出去的;琴琴本來是學霸一枚,母親卻認為出國代表著更完美的前途……整部劇看下來,「子女留學」完全是一種功能性情節,因為到後來,朵朵成了大神級網路作家,自願選擇回國,小宇在國外觸犯法律,被學校開除,琴琴也沒有出去,似乎大家也過得挺好,出國這事兒,似乎只是用來為家庭劇製造矛盾以便解決矛盾推動劇情的工具。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小別離》機場送別劇照

不過這樣的敘事,倒是折射了目下留學熱潮的一種現實:留學更多的是出於父母的選擇,而非出自子女的強烈意願。

相比之下,最「迫不得已」的原因,反倒是18歲的新留學生王若沖在自傳體小說《飄二代》里輕描淡寫的,似乎是天經地義的表達:「國務院公示一年了,也沒能給媽媽拿下戶口……咱們大學得出國了。」

在北京上學的「飄二代」們,沒有辦法留在北京高考,回戶口所在地去考,在全國高考不同題不同範圍的前提下,也特別不現實。「出國」似乎就成了唯一的救贖之途。

可是,這仍然不是留學應有的本身目標,不是嗎?我們不是因為求智而留學,也不是因為熱愛而留學,我們是將留學當做了一盤生意,還是家族化生意。從托福班到國際班,到幾十萬一年的學費生活費,都是一種投資,留學生只是投資的負載體。一旦出了問題,不管是被人殺害,還是遺棄老母,都算是血本無歸。

還是在《飄二代》里,高中的高考班同學喊出了充滿情緒的一句話:

「你們國際部不就是有錢嗎?學習不好不高考花錢出國,你他媽憑什麼跟我們這兒橫啊?」

這或許代表著一種偏見。然而,留學變成一種工具,一種投資,真的是正常的現象嗎?或者說,留學作為投資,是一種風險如何收益多大的投資?

中國之官派留學,始於同治十一年(1872),那就是著名的「留美幼童」。而私人留學還要早些,策劃幼童的容閎,跟著傳教士去美國,距鴉片戰爭結束才不過數年。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1872年首次赴美留學的30名幼童在上海輪船招商局門前

從人數上看,留學自然是越往後越多,越往後越普及。據《大留學潮》作者張倩儀女士統計,自1890年代至1950年代,60年間,留美留歐留日的學生加起來,也不過四十餘萬。教育部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間,走出國門的中國留學生累計達404.21萬人。

據《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指出,以中學生為主體的低齡留學生髮展迅速,截至2015年11月,赴美就讀的中國中小學生已經高達34578人,佔在美就讀的國際中小學學生的52%,並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比例。

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留學人數已是從晚清到民國留學生總數的十倍,而與1870年設計為留學十五年的120名留美幼童相比,中小學齡的人數更是增了近300倍。

你當然可以將之視為中國教育發達,社會開放的表徵,然而,稍知中國社會現狀的人都知道,很多家庭都是咬著牙甚至欠著債把孩子送出國去的。那麼,對於國家社會而言,對於家庭而言,這是值得的嗎?

誠然,中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很難說得上盡如人意(別用差強人意哈,快被漫天塞野的這個錯誤用法逼瘋了),不過,從留學的性價比考量,從留學的風險成本考量,留學肯定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當下中國的留學,與房地產有相似有不似。相似之處是中長期投資,大都出於某種焦慮情緒的驅使,不乏盲目跟風的成分,不似之處,則是教育投資畢竟與別不同,不只與政治風向、經濟環境、社會發展相關,個人作為投資對象,可謂至關重要。

可是留學的普及化,與房地產的瘋漲一樣,一般人已經忘記了留學目的為何,似乎只要一留學,無論怎麼留,都比不留學要強勝萬倍。《小別離》中的三個家庭,家庭、孩子狀況差距懸殊,但對於「出國比不出國強」這一觀念,誰也不會質疑。

我們還沒有等到「留學一代」對這片大潮的反思,不過留學不是新鮮事,現在的社會情緒與風氣,與1920、1930年代相比,頗有似曾相識之感。錢鍾書曾在《圍城》里把留學比作「出疹子」,放在某個階層內部,似乎真是如此。費孝通則在《留英記》比較過留學與科舉的不同:「以留學與科學相比還有點不同:封建時代有資格大做其金榜題名美夢的人範圍似乎廣一些……留學卻沒有這麼容易。這是個資本主義的玩意兒,講投資,比成本」——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留學不只是留不留的問題,留學質量的參差,有可能是最後能否收回成本的關鍵因素。從前是「窮文富武」,范進考一輩子中不了舉,不過是個人蹉跎一世,如今一旦留學不成功,就有可能造成一兩個家庭的悲劇。

但是社會情緒與風氣確實鼓勵著留學的夢想,如陳之藩就將「留學」與「中狀元」相提並論,季羨林則將留學比作「寶塔結頂」,之所以「牽動著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的心」,不僅僅是留學歸來會增加個人的就業能力,可以「驕其同儕」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如果沒有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則在搶奪飯碗的搏鬥中必然是個失敗者。這可以說是動機之一,但是還有之二。我在國內時對一些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留學生看不順眼,竊以為他們不過在外國燉了幾年牛肉,一旦回國,在非留學生前就擺起譜來了……這個動機說起來十分可笑,然而卻是真實的。」(季羨林《留德回憶錄》)

作為一項投資,每當這種情緒性因素大到一定程度,則是投資人必須警惕的時候。教育擴招若干年,只是將競爭延後,還製造出了許多「大學生貧困戶」,現在年年都是「最難就業年」,連「慢就業」這種個人化選擇都成了某種提倡。那麼留學大潮,是否也只是教育危機下的一種蜂擁而上,最終耗費的巨大成本又會讓多少家庭埋單?

如何判斷留學是否盲目,無非是看個人留學的後果,能不能做精準化的評估。舒新城1930年代拚命報考英語系的心情,放在現在的大部分留學家庭,恐怕也不會過時:

「至於學了英語,是否可以留學,到哪裡去留學,學什麼,『學成歸國』可以替國家做些什麼,那時完全不曾想及。」

所以留不留?往哪兒留?學什麼?學完之後能做什麼?在國外做還是回國做?這都是投資之前的必然考量。人們容易盯著獲益者、成功者,卻看不到月亮背面的陰影。

一百三十多年前,李鴻章在關於幼童留美的奏摺中稱「(留美幼童)雖未必皆為偉器,而人才既眾,當有瑰異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說也」。用魯迅的話說,這是「國家的話」,不是個人的話,一家就一兩個孩子,有什麼「拔十得五」可言?

張倩儀女士在《大留學潮》的序言中道:「但願新的留學潮,不必蹈前人艱難的步履。」中國留學一百多年,經驗固多,教訓更伙,後人當三思之。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

《大留學潮》,張倩儀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早講史 的精彩文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妓女痴情,嫖客動心,是真愛還是騙局
民國了,妓館的規矩都變了,蔡鍔第一次訪小鳳仙撲了個空
用單純的愛國熱情強制別人愛國,離真正的「愛國」還很遠
謠言四起,亂象頻出,對國民捐不信服的聲音越來越多
總統選舉鬧出雙包案,共和黨民主黨都宣稱自己的候選人當選

TAG:楊早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菜在俄羅斯大學火了,只因一群中國留學生吃不慣飯堂菜選擇了自己下廚
留學第一年,我禿了。
俄羅斯六大健身美女!有一個在中國留學!看看哪個最美!
一外國男子留學中國,不僅為了學習,竟然找到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
因為留學,她邂逅了王子,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孩,成為了歐洲史上第一位中國王妃!
一百年前的中國人怎樣留學?
要去美國留學的童鞋,你準備好了一天吃五頓的生活嗎?
中國小伙到非洲留學,含淚曬出學校飯堂的三餐,並訴苦:我是真的想中國菜了
不遠千里留學中國,只為圓中醫夢!中醫為何被老外贊為世界瑰寶?
胡歌赴美留學結果人間蒸發?網友:請給他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美帝留學第一年——干點啥?
日本皇室第一美女要來利茲留學了!全球皇室留學英國大盤點!
留學問答 什麼是英國留學一年費用中的留位費
想去美國留學?美國大學的學位弄清楚了嗎?
三千年未有的留學潮
留學6年底薪兩千,現在的留學生已經那麼掉價了嗎?
中國美女留學生,被印度男同學請客吃大餐,女同學竟吃吐了!
又一位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國的畢業演講火了,這次很驚艷!
一個中國女孩到朝鮮留學,經歷了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