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7年天津淪陷 租界富人竟忙過節毫無亡國之感

1937年天津淪陷 租界富人竟忙過節毫無亡國之感


1937年天津淪陷 租界富人竟忙過節毫無亡國之感



天津南市河北等地商業極端凋零,戰後之破瓦頹垣,依然存在,至租界方面,則因為戰事爆發後,集結著許多資產階級,反形熱鬧,中秋節前後,街上滿買著鮮紅的柿子、熱烘烘的糖炒栗子,和各種各式的月餅,車水馬龍,大家忙著過節,絲毫沒有河山變色的樣子。


1937年天津淪陷 租界富人竟忙過節毫無亡國之感



1933年,北平故宮的珍寶被偽裝起來,悄悄南運,因為日本人已步步進逼,國民政府為保全華北,在1933年5月的《塘沽協定》中默認了日本對北平以北所有中國領土的佔領,這一協定引發了中國人新一輪的抗議浪潮,西北軍首領馮玉祥在一首詩中寫到,不忍想,不忍看,有志者奮起行動,還我河山。財政部長宋子文也通過提高日本商品的進口關稅,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我一息尚存,絕不會停止與敵戰鬥,他把華北的暫時平靜看作中國的喘息之機,但日本人不會給中國這個機會,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了。

解說:1937年7月的一天夜裡,河北定縣人米濤被家人從睡夢中喊醒,那時他只有八歲,數十年後他在美國達拉斯回憶了當時的情景,旁邊的二個也好象剛被叫醒,姐姐領著我們從西屋走到東屋,煤油罩子燈把屋內照得通亮,父親說,日本鬼子在盧溝橋發動進攻了,離咱們這個只有百十里路,又沿鐵路線,說到就到,怎麼辦?大家覺得還是躲一躲的好,就是往西走,離鐵路線越遠越好,因此大家趕緊收拾一下,帶些必要的衣物,套上騾車,五六家子趁夜往西走。


米濤後來才知道,促使他們全家緊急逃亡的原因,是北平發生了「盧溝橋事變」。


早在「盧溝橋事變」前,日本少壯軍人就鼓吹「對華北一擊」,時,東京曾私下流傳七夕之夜,華北將重演柳條湖一樣的事件,1937年7月7日晚,日本華北駐屯軍借口一名士兵在演習中失蹤,欲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日軍於次日凌晨炮擊宛平城,29軍憤然還擊,「盧溝橋事變」爆發。


事變後,日本最初宣稱「不擴大」、「就地解決」,時,華北最高軍政長官為29軍軍長宋哲元,他親赴天津談判,正在北平上學的鄧雲鄉回憶,開始頭幾天,我們並不完全感到事態的嚴重性,幻想這是局部問題,很快通過談判就能解決,市面上最初幾天比較正常,城門也未關,去天津、去保定、去張家口的火車還照常通行,糧食、蔬菜、煤炭等物價一時也未波動。


但談判的同時,日本內閣卻已通過向華北增兵案,決定擴大對華戰爭,蔣介石於事變後做出了「應戰而不求戰」的決策,他在7月17日的廬山講話中說,現在衝突的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讓人壓迫強佔,那麼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與軍事重鎮的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所以「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的整個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

宋哲元,山東樂陵縣人,出身於馮玉祥的西北軍,曾是西北軍五虎之一,「中原大戰」後歸順蔣介石,他對蔣的勢力一直存有戒心,希望和日軍簽訂停戰協議,拒中央軍於華北之外,但日本人卻利用談判的機會,從東北和朝鮮及日本國內向平津集結了六萬軍隊,對於宋哲元的猶豫態度,蔣介石很擔心,他7月13日給宋哲元的電報中寫道,今日對倭之道,惟在團結內部,激勵軍心,絕對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則勝矣,除此之外皆為絕路。


7月27日,日軍向宋哲元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所有中國軍隊撤出北平,當時北平流傳一句話,叫「銅打鐵羅漢,難過6月23」,農曆6月23是陽曆7月30日,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朱自清後來記述了這句話的應驗。


二十六年7月27日的下午,風聲很緊,我們從西郊搬到西單牌樓左近胡同里朋友的屋子裡,街上有點亂,但是大體還平靜,28日那天,在床上便聽見「隆隆」的聲音,天黑了,白天里稀疏的「隆隆」的聲音卻密起來,這時候屋裡的電話鈴也響得密起來,大家在電話里猜著,是敵人在進攻西苑了,是敵人在進攻南苑了,這是炮聲,一下一下響的是咱們的,兩下兩下響的是他們的。


29日天剛亮,電話鈴響了,一個朋友用確定的口氣說,宋哲元、秦德純昨夜裡都走了,北平的局面變了,就算歸了敵人了。


朱自清後來才知道,當他們聽著炮聲猜測時,三千多日軍在飛機、戰車、火炮掩護下,向南苑的29軍軍部發起了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師長趙登禹率部奮起抵抗,喋血南苑。宋哲元則連夜撤走保定,北平陷落。日軍於第二天成立了由前清遺老江朝宗出面的北平地方維持會,這一天正好是7月30日。

在日軍攻佔北平的同時,天津也陷入了火海,7月29日,日軍將炸彈投向位於天津天津八里台的南開大學,作家林語堂在他的名著《京華煙雲》中這樣寫到,在7月29日夜裡兩點多,天津市內戰爭開始,中國地區整天遭受炮擊和空軍轟炸,郊區的南開大學遭受猛烈轟炸,幾乎夷為平地,市區大火蔓延,無法撲滅。


時任《京津泰晤士報》記者的波蘭人愛波斯坦,則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他們的飛機一隊隊飛到南開的上空,飛得很低,簡直是把炸彈放在院校,那座輝煌的圖書館和內部藏書,連同其他建築毀於一旦。


愛波斯坦還保存了一份當年日軍舉行記者招待會的記錄,記錄了各國記者與日軍發言人的問答,為什麼要轟炸大學?諸君,這是因為這些無法無天的中國人在那裡駐兵。我在那裡沒見過中國兵。但那裡的建築物很堅固,中國人會加以利用。你怎麼知道?如果我是中國的司令官,我會利用的。難道這成為轟炸一所世界著名學府的理由嗎?諸君,南開大學是一個反日基地,我們必須摧毀所有的反日基地。


南開大學被炸後又為日軍佔領,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工廠、實驗室等毀於一旦,所有教學儀器破壞殆盡,書庫一空,成套珍貴的西文期刊和中文典籍被劫運到日本本土,損失六百六十三萬元法幣,7月30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中央日報》記者發表講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解說:此時,北平出現了一本名為《淪亡後的平津》之書,署名桐古,是位剛從漢口高中畢業的學生,桐古於1937年6月來北平報考燕京大學,一個月後日軍佔領平津,他寫下了自己的親眼所見。當日軍進城時,曾由香月出過一張安民告示,並稱日軍如有騷擾人民和不法之處,可由人民隨時報告,以便加以懲處,這等放屁文章自然是毫無效力。


某次有日軍數人赴前門大街某肉鋪購買牛肉三十斤,購畢不付分文,掉頭而去,掌柜的向之懇求一點代價,一個日兵很慷慨的付給鋼板二枚,約合國筆兩分。掌柜又再三哀嘆,結果又給鋼板二枚,再要時,日兵拔出刺刀兇狠地向著「還要不」,前門大街一帶的商店曾經一度消極的關門歇業,但是,在「維持會」的威逼下,終於含著一泡眼淚開門復業,全市商業凋敝,市面冷落異常。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本舊日記出現在北京報國寺文化市場,日記主人名叫董毅,曾在北平淪陷時的輔仁大學國文系讀書,他在日記中記錄了當年的生活。近來自陰曆年以後,物價飛漲不已,白糖迄今已一元八分一斤,比肉還貴,肉有行無市,有錢買不著肉,豆腐四分一塊,昨買三塊豆腐,兩把菠菜代價二毛,見面時人人皆為過日子問題暗暗切齒髮愁不已。


天津南市河北等地商業極端凋零,戰後之破瓦頹垣,依然存在,至租界方面,則因為戰事爆發後,集結著許多資產階級,反形熱鬧,中秋節前後,街上滿買著鮮紅的柿子、熱烘烘的糖炒栗子,和各種各式的月餅,車水馬龍,大家忙著過節,絲毫沒有河山變色的樣子。


華北淪陷後,全國民聲沸騰,當時追究上至國民政府各黨派,地方各派系軍隊,下至工、農、學、商及黎民百姓,前所未有地發出了一致抗日的呼聲,還在「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共便於陝北發出了全國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廬山宣言,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一場舉國上下的全面抗戰開始了,《北平日記》的作者,筆名桐古的學子後來也逃出北平,投身華北抗日根據地,成了一名抗日戰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病故還是他殺:揭開李蓮英死因之謎
毛澤東為何連夜派人通知族人將祖墳剷平
蔣介石53年想撤銷孔祥熙宋子文黨籍為何受阻?
中國最後一位世襲王爺去世 五十年代曾因錯案被勞改
毛澤東的什麼遭遇使中共進北平後馬上禁娼?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170613 新劇不停歇 坐等《租界少年熱血檔案》
2個94年高顏值小鮮肉,爆改100年法租界老洋房,造出上海最美民宿。
帶薪休假: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警察的蘇州之旅
22馮學榮:租界真相,欺騙了多少天真的青年人
100年前的上海:民國與歐美租界年代的上海生活......
1887年清朝影像:租界內外國警察揪髮辮羞辱中國男子
從英國利茲回到漢口舊租界,他要改變這座112年老廠房
2個高顏值小鮮肉,爆改100年法租界老洋房,造出上海最美民宿
租界真相,欺騙了多少天真的愛國青年
熊月之:百年上海租界是如何管理的
日軍狂轟濫炸、耀武揚威:1937年的上海租界原始照片
難民爭相湧入,不時發生爆炸:一組1937年上海租界的真實照片
天津段祺瑞舊居是當年天津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
為何侵華戰爭爆發4年以後,日本才對各國的租界下手?
義大利人在天津的租界
與北戴河齊名的4A級避暑聖地,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共租界
法租界唯一華人探長,舊上海三大亨,為娶小30歲嬌妻,拋棄髮妻
法租界唯一华人探长,旧上海三大亨,为娶小30岁娇妻,抛弃发妻
戰爭年代那些淪為上海租界妓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