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作者:王志


2016年11月9日,「空間生長」——第三屆CAFAM雙年展的「非標準亮相」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門——張樹功的行動」14站及影像和美術館外場地上的「門.問」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在喧囂中的VR和AR的浪潮中平靜地迎來了參觀者。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藝術家張樹功



張樹功1965年生於寧夏青銅峽。做為有社會責任感的60後當代藝術家,他有著西北漢子的剛毅和深沉。在「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的寧夏平原,黃河自然灌溉,這是一個富足旱澇保收的好地方,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張樹功的藝術理想從這裡得到滋養,並從此出發。1989年,張樹功從寧夏到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油畫專業,1993年本科畢業,適逢國家第一次對大學畢業生實行「雙項選擇」政策,他有幸分配到北京工作,潛心教學7年。2004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藝術工作室首屆研究生,師從張元、馬路、曹吉岡教授,孫滋溪、潘世勛、王懷慶、尚楊、周長江先生對他的藝術成長之路影響也很大。2007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2010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藝術工作室。現為職業藝術家,定居北京。


張樹功起初是畫油畫,後來潛心學習丹培拉、綜合材料繪畫,1999年,他的《門》作品,還獲得全國第九屆美展的銅獎,張樹功在架上繪畫初露鋒芒,咋突然玩起行為藝術哪?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形態之一。它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特定的環境和含義為依託而進行藝術創造活動的藝術形態。我國的行為藝術起步較晚,90年代開始陸續出現了一批行為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與眾不同,一開始是從他的綜合材料繪畫作品《門》關聯並由此開始的。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張樹功綜合材料繪畫作品



從第九屆美展的《門家》,到《門--古易》,《門——玄武之相》,再到後來的《四方之門》,他的思想之旅,有一個日漸明晰的發展過程。張樹功第九屆美展的《門》,是對門神形象進行了確定和抽離,把門神手裡原有的大刀置換成了一條紅線,把現實中小汽車、晶元、樓房作為其背景,表現當下社會物質慾望的部分,並以剪影的形式置入。這樣觀念就進入了畫面,觀念與現實發生了關聯。門神本來是驅魔辟邪、衛家降吉的,在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好的、壞的就都來了,其中許多部分已經越過了底線,好的一定好嗎?能長久嗎?這部分我用紅線作為一種警示。這也是他將觀念首次引入自己的架上繪畫作品,對社會憂慮的觀念傳達了出來。

張樹功的作品深受《易經》的影響。如《易經》里有天文學、歷史、地理、哲學、文學、化學等,涵蓋面之廣、之大,讓人感嘆折服。張樹功《門--古易》的創作,結合了《易經》中的「八卦九宮」模式,上有天,下有地,再有四方四維,每個方位上都有門。東方的的文化,把人放在了自然里,把人看得很渺小,始終敬畏自然;西方的哲學,把人從自然中抽離了出來,跟自然是脫離的,把人放在前,自然在後。


張樹功開始把他「門」和「門神」從高雅的神聖的藝術殿堂,擺放到了普通觀眾心目中的「不過如此」的「平淡」狀態的視野中去。他的作品開始與觀眾互動,還請一般觀眾參與,消解了當代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觀者對藝術創造行為的認同感,同時,把藝術注重行為結果的單一視域拓展到了充分認識、注重藝術行為過程的領域。2014年11月,在798聖之空間的展覽中,張樹功的行為藝術開始了,數千塊板磚,整整齊齊地碼在了這扇鐵門前,在砸門的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各有不相同,有的人是在發泄,有的人是覺得好玩,有的是為了痛快。從門裡到門外,是門神的一次穿越,也是張樹功整體創作思路、創作語言的一個穿越,可以說是從門外走到現實社會,跟觀眾開始直接互動。通過這次行為讓觀眾參與進來,從架上虛的空間到架下虛實空間的轉換,再走到現實的空間,這是他繼《門與影子》之後的又一個重要轉折。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2014年11月,在798聖之空間的展覽中的「砸門」現場。


2015年3月26日張樹功又從北京出發,途經太原、鄂爾多斯、烏海、寧夏青銅峽、烏魯木齊、和田、拉薩、汶川、綿陽、深圳、廈門、南京、淄博、北京,在全國的這14座城市中,他分別發動了慰安婦之子、空城售樓者、重污染區居民、產婦、絕症患者、維族人和漢族人、挖玉者、宗教信仰者、災區受害者、留守兒童、失足婦女、台海問題當事人、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民黨抗戰老兵、霧霾和交通受害者,並由這些當事人舉起「板磚」,再次砸向這扇鐵門。14座城市,跨越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習俗。但其共同性也是明確的,即抒發大家內心的喜、怒、哀、悲等情感,將當下民生生活中的迷惘、不安和失衡彰顯無遺。使作品真正跨入了社會底層,觸及到了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使之成了張樹功作品直入社會問題的批判性,警示性所在。當然作品自始至終還是藝術家對社會的人文關懷,是一條無形的線。


參與者的心電圖更能揭示事件本身,它能記錄那一刻參與者真切的心裡變化,那個儀器全稱叫「24小時心電變化觀測儀」,比較先進。和手機接上可記錄30秒,正好符合這個砸門的瞬間,砸門前,貼在參與者心臟處、腰部,每個人都做到一人一圖。張樹功是想通過這個科學的記錄給觀眾一個可視性的、更真切的、直接的感受,這也是別人沒做過的。


通過這14次「破門」,使張樹功的作品開始邁入社會底層,觸及到了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通過砸門痕迹,運輸票單,砸門人的心電圖,門的包裝木箱等來呈現。最後展覽不是單一的繪畫作品,還包括聲音等,全方位、全因素綜合的方式去呈現。張樹功實現了從架上繪畫到行為藝術又一次穿越。


「門」是一道人為建立的屏障。人們每天從門而入,又從門而出,忙忙碌碌!每天都要打開門關上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門。單位的門比家門更加威嚴,或許門兩邊還有兩隻威嚴的石獅子。門裡門外是不一樣的兩個世界,兩種景象。其實人與人之間也有一種無形的門,如果彼此情投意合可以打開心扉;反之,就會關上心門。關起門來說話,門裡門外說的或許都不太一樣,人與人是這樣,國與國何嘗不是這樣。國家也有國門,當年閉關鎖國的清政府,處處挨打受氣;當改革的大門打開,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家開始富強。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破門而入——當代藝術家張樹功的行為藝術


全國14站中的1,3,13站



縱觀中國今天的藝術的大環境,生逢其時的每一個人都整合著自己的發力點。張樹功是一個有良知的當代藝術家,他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張樹功所關注的是那些長期失語的群體,他的作品一方面會給失語者提供慰藉和宣洩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一種喚醒,既要喚醒失語者,也要喚醒社會。張樹功從關注大眾的生存狀態,到發掘他們的精神本質,繼而將自己的外在技術和內在價值,全部整合了起來,折射出了全新、豐富的能量。 「砸門」的過程,這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有些不雅,甚至有些粗俗和暴力,但面對一個有作為的藝術家,勇於挑戰自我,自己面對自己,也會有很多積怨或喜悅在一瞬間爆發,在拋出的磚塊擊中「門」的剎那間,心靈像從天河宣洩的瀑布一樣得到了洗滌,痛並快樂著!


張樹功的藝術實踐來源於人民大眾的生活,反映了當下人民的生活、表達人民情感。他不拘泥於傳統,面對過去,他有勇氣去「破門」。


張樹功的行為藝術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中國人看待世界、社會人生,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有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破門而入」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和震撼。現在,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場內外的作品也一定給觀眾帶來更大驚喜!


王志 外文出版社美術編審 高級編輯


2016年11月8日於北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葛亮:孩子
價值觀的傳承:母愛有界
寫給每個現代人的現代史:時間的壟斷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行為藝術之母教你如何成為藝術家
火遍全歐洲的藝術節首次入駐成都,只為和秀場碰撞出真正的行為藝術!
國外女藝術家為藝術獻身,如此「裝扮」逛街,行為藝術顛覆平凡!
發自身體的行為藝術:是藝術 還是「異術」
行為藝術的自由
「賄賭」的藝術行為
行為藝術之母的創新秘訣
女行為藝術家現場表演的「代價」
善於自嘲的胖子才是上帝的寵兒,藝術家的行為藝術
動物界的8大「越獄行為藝術家」
孫少坤:一個行為藝術家的困頓與絕決
行為藝術的展現
一個行為藝術展
茶道:一場詩化的行為藝術
楊麗萍是舞蹈藝術家,也是行為藝術家,她活出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在博物館裡孵雞蛋——法國行為藝術家的最新作品
行為藝術,隱藏在「壁紙」中的模特
看不懂的行為藝術 俄羅斯藝術家身穿防護服
女藝術家與百名生疏男子睡覺,完成自己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