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說:「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死刑真的對犯罪份子有威懾力嗎?有的學者指出,死刑對於故意殺人的罪犯所具有的威懾力還不如無期徒刑,也有的學者甚至指出,死刑不僅沒有威懾力,反而會增加犯罪率。

為什麼會這樣呢?敢於殺人的人,當時一定頭腦發熱,很衝動。也了解殺人的後果,古今中外,即便是法盲,他也知道「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這條古訓。敢於殺人,說明他自己已經不怕死了,死刑在這個時候只會增加他進一步衝動的可能。這個時候無期徒刑,反而會讓他更清醒一點,因為死了一了百了,活著才需要面對更多,終生監禁,如何面對家庭,如何面對父母?


死刑對於有些犯罪可能具有威懾力,比如貪污一兩銀子是無期徒刑,貪污三兩銀子可能就要判死刑,這個時候貪官可能會收斂一點,不會去貪污三兩銀子,到了2.9兩銀子就停止貪污了。


死刑對犯罪份子到底有沒有威懾力?一直是法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我們從近些年來,廢除死刑的國家,犯罪率的統計上,可以廢除死刑並沒有增加犯罪率。


中國古代對死刑,也是非常謹慎的。

古代的死刑複核制度


中國古代的死刑是需要經過皇帝批准的,這在歷史上叫做「三複奏」或「五復奏」,京城的死刑犯要五次奏請皇帝批准,地方上的死刑犯需要三次奏請皇帝批准。如《隋書·刑法志》說:「死罪者,三奏而後決。」


死刑犯需要經過皇帝批准的制度始於漢代,設立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冤假錯案的出現,人死不能復生,所以要慎殺。


秋後問斬


中國古代的死刑一般是秋後問斬,因為秋天萬物凋零,主殺,中國古代的人認為人類的活動應與自然的變化相一致,在萬物生長的春天和夏天是不適合執行死刑的,所以必須在秋天執行死刑。

死刑複核制度和秋後問斬的制度,給了死刑犯一定的時間,也給了司法機關充足的時間認定死刑犯的罪行是否屬實。


明清兩代,對於死刑有「斬立決」、「絞立決」、「斬監候」、「絞監候」這幾種,「斬立決」、「絞立決」一般是立即執行,「斬監候」、「絞監候」則是秋後執行


但無論是立即執行,還是秋後執行,都需要報皇帝批准。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包公實際上沒有權力執行死刑,漢代以後的死刑必須報皇帝批准)


大赦天下


中國古代還有大赦天下的制度,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重大的日子,常常頒布大赦令。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唐太宗)


頒布大赦令的時候,往往是監獄裡的罪犯,無論罪名輕重,均無罪釋放,如《舊唐書》記載:「近代(近期)可大赦天下,見禁囚徒,罪無輕重,一切釋放。」


中國古代什麼罪不會得到赦免?十惡不赦罪。


什麼是十惡不赦之罪?


十惡就是: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謀反、大逆、謀叛這三項大罪,不用解釋,就是反政府,反皇帝的。


惡逆就是毆打父母、祖父母、叔叔、伯伯的,這項罪名要是被告到了官府,那就是十惡不赦。


不道,就是殺人方式特別惡劣的,殺一家三口無罪之人,對無罪之人的家庭進行滅門,或者殘酷肢解屍體,屬於不道,十惡不赦。


大不敬,就是對皇帝不尊敬,冒犯了皇室,一般是指砍伐帝陵旁邊的樹木,或者偷了皇帝的東西。


不孝,就是不尊敬父母,當然這種不孝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有具體的所指,比如在守孝期間結婚或者大肆的揮霍享受。


不睦,就是謀殺親屬,主要是指晚輩謀殺長輩。


不義,就是下級謀殺上級,比如學生謀殺老師,級別的低的官員謀殺級別高的官員。


內亂,就是直系親屬之間發生通姦行為。


因為有大赦天下的制度,所以中國古代很多人犯了死刑,往往偷偷的躲起來,等待皇帝大赦,皇帝一旦頒布大赦令,就無罪了。當然運氣不好的人,可能一直等不來大赦天下的詔令。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影視劇《水滸傳》里的宋江)


這就是宋江殺了閻婆惜,一直等待朝廷頒布大赦令的重要原因。


中國古代有「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的說法,那是指殺無罪之人要償命,殺有罪之人,可以不償命。武松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並沒有問斬,而是判了刺配孟州的刑罰。武松殺人,按照現在的說法,屬於事後報復,情節特別惡劣,社會危害特別大,但是在中國古代的司法環境下,是可以不判死刑的。因為西門慶和潘金蓮都是有罪之人,這種殺害有罪之人在中國古代的司法實踐中是允許減刑的,或者說根本不會判處死刑。



他們殺了人,可以不判死刑,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武松打虎)


中國古代講究以情入法、以理入法、以儒入法、以禮入法,所以很多罪名在今天看起來很大,但卻不需要判處死刑,比如宋江和武松都屬於故意殺人,但是可以不判處死刑。有些罪名在今天看起來不是很大,甚至只是一個民事案件,但在古代確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比如毆打父母、祖父母。


那麼究竟是古代的法律體系好呢?還是現代的法律體系好呢?這恐怕是一個法學家應該研究的問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雙十一,馬雲破了1千億,中國會有3千萬條單身狗
日本人為何不承認自己是黃種人?我們已經是白種人了
漢族不吃牛肉,回族不吃豬肉,真實原因是什麼?
韓國人是不是中國人的後裔?韓國人是如何起源的?

TAG:騰飛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死刑不可怕,可怕的讓你笑到死的刑罰!
如果穿越到古代,不幸被判處死刑,這5種情況下,你還可以活命
不是秦檜!岳雲原本不是死刑,但卻被他害死
為何中國古代女犯被判的不是死刑,她們也要選擇自殺而不去坐牢?
最美女犯人被判處死刑,死前的要求讓人尷尬,士兵都覺得不值
如果穿越到古代,不幸被判處死刑,這五種情況下,你還可以活命
她是四大美女之首,以身許國卻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被判死刑
毒販不判死刑,改為判無期,會不會減少警察的傷亡情況?
澳洲小狗勇敢救人,不料卻被判處死刑,真是太冤了
古代1死刑犯,臨刑時劊子手不忍殺他自刎而死,最後他也只能自殺
他是儒家的傳承人,以孝著稱,卻因為不孝被處以死刑
此人殺母辱妻被判死刑,槍斃前夕,此人一句話被無罪釋放
直擊美國死刑犯,最後一餐可以提任何要求,但有人什麼也不吃
此人屢次誤入歧途,上將父親也保不了,驚動中央被判死刑
她是最美女死刑犯,因為被礦長多次侮辱而殺人,死前提一要求!
被診斷出癌症有如判了死刑?不,這些照片告訴我們他們才是贏家
給死刑犯執行死刑時,為什麼他們都喊不出聲?
古代被判了死刑,想直接死,並沒有那麼「容易」
發配邊疆是僅次於死刑的重型,為何有些犯人寧死都不願受此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