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月底將出現1992年以來最寒冷天氣?真相在這裡!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熱傳一則「預計23~26日全省將出現1992年以來最寒冷的天氣」的消息。經記者檢索發現,該消息較早在浙江傳出,隨後江西、湖北、河北、陝西等地均出現了類似的傳聞。目前,傳言涉及的各地氣象部門紛紛闢謠。
各地不同版本的謠言如出一轍,內容均為「據省氣象局預報,預計23日~26日會出現1992年以來最寒冷的天氣。21日晚~22日晚,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23日~26日為極端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本次超低溫將持續4~6天。」其差異僅在於地名,如浙江流傳的版本為「浙北浙中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江西版本則為「上饒市部分地區」,湖北版本為「湖北部分地區」,河北版本為「石家莊中西部地區」,陝西版本為「陝西中西部地區」。
消息還在所謂的「天氣預報」下方附有8條注意事項,包括儲備食物和水、準備蠟燭、為家中老人和孩子備葯、減少出行等,並號稱這是「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願大家安全順利度過」。由於與生活緊密相關,該條消息迅速擴散開來。不過,在眾多網民擔憂的同時,也有謹慎的網民向當地氣象部門求證消息的真偽。
11月11日,浙江氣象網發布《省氣象台:不要相信和傳播我省近期有極寒天氣的不實信息》一文。文中明確表示,「11月下旬正是我省秋季向冬季轉換的時期,冷空氣活動較多,但不會出現極寒天氣。近期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流傳的關於『23~26日全省將出現極寒天氣』的信息實為今年1月份我省已經出現嚴寒天氣時的過時信息,不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未來天氣預報信息,媒體和公眾不要相信和傳播。」
11月12日中午,「江西氣象微博」鄭重聲明,「個別微信群傳播『預計23~26日江西全省將出現1992年以來最寒冷的天氣』,是不實信息,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11月15日,湖北省氣象局官微「湖北天氣」與河北省氣象局官微「河北天氣」也分別闢謠。
11月16日中午12時16分,「陝西氣象」發文《23日陝西將現極端低溫?闢謠!》。文章表示,「要降溫但沒那麼嚴重」。文中指出,據西部網記者向陝西省氣象局求證,陝西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侯建中表示,雖然在那幾天陝西確實會遇到降溫天氣,但傳聞中也有些言過其實,降溫並不會出現如此誇張的過程。所謂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也完全沒有數據依據,因為我國的大部分氣象數據都是1961年以來開始較具備,才具有科學的參考價值。而文中說的1992年最冷天氣,也應改成有望達到1992年以來同時期最冷,但也算是正常降溫過程,大家不必恐慌。同時,此次網傳的文章中所表述的應急措施有些過激,也完全沒有必要。
氣象部門提醒,公眾應通過各地氣象部門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各地氣象網等官方渠道了解天氣信息。
為什麼這樣一則謠言會在各地廣泛傳播呢?小編認為,因為最近一波又一波的降溫讓人措手不及!
A:問你一個深沉的問題,穿衣服是為了給自己看還是給別人看?
B:就目前北京的溫度而言,穿衣服不是為了看,而是要保暖...
是的呢!又到了媽媽喊你穿秋褲的時節。雖然月底不會出現所謂「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但是專家預測,今冬我國或將會是冷冬!
北極關鍵區域冰融情況
「北極海冰是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反照率反饋機制影響著大氣環流的改變。」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氣候預測組組長隋翠娟說,北極海冰融化情況影響著我國氣候變化。按照目前北極冰融情況來看,預計2016/2017年冬季我國可能為冷冬。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極地環境研究預報室研究員李春花說,2012年夏季北極海冰最小範圍達到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低值,2016年夏季北極海冰最小範圍為歷史第2低值。
專家認為,北極關鍵海區冰融變化可能導致我國出現冷冬。
拉尼娜事件
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海溫8月份進入拉尼娜狀態,「接棒」此前超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監測顯示,拉尼娜狀態預計將持續到冬季,對我國冬季氣溫產生較大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周兵表示,對我國而言,拉尼娜對南方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明顯。相比較而言,我國北方偏冷的程度更為明顯。
全球而言,「綜合歷史上14次拉尼娜事件來看,出現拉尼娜事件後,冬季偏冷的概率為70%以上,基本上出現冬天相對來說冷一點的情況。」周兵說。
結論
從北極關鍵區域冰融情況看,預測今冬我國或為冷冬。而南邊的拉尼娜事件也同樣顯示,今冬是冷冬為大概率事件。
專家提醒,天氣變冷將增加煤電油氣等能源消耗,交通以及北方的畜牧業等也將受到影響,應做好應對準備。
氣象部門提醒,公眾應通過各地氣象部門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各地氣象網等官方渠道了解天氣信息。不要輕信謠言哦!
那麼天冷如何保暖?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1
包住頭部、頸部
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建議戴圍巾或穿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暴露在外。
每到大風降溫天都會有不少面癱患者,其主要是因為面部神經受到寒冷刺激造成神經組織缺血水腫。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全副武裝,戴上口罩、圍巾、帽子,保暖擋風。
2
保持身體乾燥
很多人認為天冷風大就多穿點,可是裹得厚厚的,既笨重也不一定暖和。其實,大風降溫天穿衣服最好分層穿,有個口訣:內貼中松外收口。
內衣最好柔軟貼身,有助於增加保溫性;中層的衣服吸濕性要強,不要過緊,保持乾燥,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減弱抗寒能力;外套一定要防風,最好在領口、袖口、腰部、腳踝處有收口的設計,可以防止冷空氣進入。
3
護住腳
冬天的鞋襪可以適當穿寬鬆一點。冬天人體毛細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如果鞋襪過緊,壓迫腳部,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使腳變得更冷。很多女性穿過緊的靴子反而會凍腳就是這個道理。
鞋子的尺碼選擇稍大些的,最好能墊一雙棉鞋墊,腳部活動還有些空間。另外,鞋底最好稍高些,這樣可以隔開冰冷的地面。
4
多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冬天應儘可能地多運動,簡單的走路和爬樓梯都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冬季運動不需要太劇烈,只要做到身體發熱喘氣即可。太過劇烈的運動反而會容易著涼。
點擊播放 GIF/1417K
5
吃含鐵、鈣的食物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
點擊播放 GIF/1059K
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最後,小編送大家一個溫暖的擁抱~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南方網
大家都在看
※希特勒的狂熱粉絲 為什麼最後卻選擇出賣德國?
※ISIS是怎樣一個恐怖組織?竟然還高調公開!
※54萬彩票大獎作廢 原來因為沒做這件事
※她將啤酒放在真空環境中 啤酒竟然吐泡了
TAG:互動百科 |
※闢謠:8月27日火星不會看著跟月亮一樣大
※每年210萬兒童死於裝修污染?必須站出來闢謠了!
※每年 210 萬兒童死於裝修污染?必須站出來闢謠了!
※重磅闢謠:中美航空工業相差30年,多年前的舊聞又被人搬出來了
※朴槿惠被爆70天花2100萬?相關人士闢謠:希望還她清白
※闢謠!700分以上175個,上不了清華北大?網傳的各省高考狀元排名是假的,別再轉了
※網傳王者榮耀年終獎100個月工資,員工正面回應闢謠:是120個月!
※「連續30天降雨」!哪有這麼絕望!滬氣象部門已經闢謠啦
※170104 闢謠!這不是鹿晗,請認準你哥的背影!
※闢謠:7月1日車船稅稅費上漲是假的!
※攜程闢謠一年坑100億,實測「陷阱」:取消套餐按鈕真難找
※周星馳助理闢謠昨日傳聞星爺將出演2020年上映的 功夫2 假的
※黃牛:iPhone X炒至2萬,交6000可排隊,路透社稱「太貴,中國人買不起」;89歲褚時健拍視頻闢謠去世
※騰訊闢謠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100個月工資,那麼到底能拿多少?
※與謠言死磕到底,2017企鵝號1000萬+招聘闢謠大使
※人紅是非多,馬雲都要出來調侃闢謠:以後32號發工資,星期八休息
※闢謠!4月十大謠言在此,最後一條已害了不少人!
※闢謠:2017第一張高考滿分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車吧!》
※被傳懸賞100萬找狗,王思聰闢謠:不要做白日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