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覺悟者 事功天下

覺悟者 事功天下

一、為人之道的反思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唯一活著時,明確知道自己會死的生物。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人會深思人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為人的道理。


如何為人?真是一個大話題!

為人幾十年了,誰不知道如何為人的基本道理呀,然後,真實的情況是:許多人,真的不知道!


自打人類開化,幾千年以來,就有不少的人在多方尋找合適為人的具體方式,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先知,包括:佛陀、基督、老子、孔子、穆罕默德、王陽明等,他們不滿足於現實社會的為人之道,持之以恆地尋找和建立另一個全新為人之道-----靈性證悟下的為人之道。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回歸到生命本質的探究上深思。

覺悟者 事功天下


二、生命的本質


據科學證明,任何一個維度的內容都是它的上一層次維度空間的投射。比如說,一維空間是二維空間的投射、二維空間是三維空間的投射、三維空間是四維空間的投射。。。。。N-1空間是第N維空間的投射。我們正好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我們的世界其實只是我們所能感知的四維空間,甚至更高維度空間的投射。要想改變當下的感知和成像,於現實維度做多少努力都不如進入到上一個高維度空間去改變。如何進入更高維度空間,只須提升自我意識的維度。


以不同的維度來看待時間變數,也會不一樣。在三維意識中,時間是相對常量,不可遂意改變,只向一個方向推進,所以,一切的「當下」都只是下一個「當下」的虛幻。即我們所認知的「當下」其實並不存在,而是已經過去的當下的幻影。所以佛陀出定後,稱自己是「如來」,一個從過去來的人。而一旦突破三維意識的束縛,進入下一個更高維度的意識,就會認知到「時間」已經是一個絕對變數,隨機存在,沒有過去和未來。在那個維度空間,意識可以自由穿越當下、過去和未來。這時,人才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現代科學量子論進一步論證了,萬物的基本形式可能是量子,而量子的形式有三種:中子、正電子和負電子。如此,基於萬物的基礎一致,所以,理論上萬物就是一體的-----因為量子的基本展現形式是波,而波能量之間必然是交互和影響的。於是,萬物一體更加被佐證了。站在萬物一體的角度,個體和整體,本身是一體,局部所承載的信息和規律就是整體的信息和規律。所以,在萬物一體的基本認知前提下,個體只須深層次內觀自我,就可以認知世界的本相。提升和發揮自我的意識,就可以影響周邊萬物成像,既事功天下。在這個理論下,個體是萬物的能量投射,接受身邊當下萬物的影響。當下的現象(包括身體狀態、事業狀態等)都是當下周萬物一事投射的成像(因為它變化無常,所以佛家稱之為虛幻的現世),如果,將裡面的要素進行主動改變,就會取得不同的投射成像效果。所以《周易》解釋萬物的變化之道時,如此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從陰陽兩儀到萬物是正向變化,而從萬物推演到兩儀,就是逆向變化。後者發展成為《周易》的象數派,以經證事,驗證和推延萬物的可能發展趨勢,並指導人們趨吉避凶,順勢而為。


幾乎所有的探索最終都會回歸到一點:生命的本質是能量的聚合和投射,能量則不斷地守恆和遷移。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提升自我意識的維度空間。在佛家看來,這種遷移和守恆就是生命的輪迴。這是宇宙法則。在這種必然的法則中,有人看到了苦難,如佛家;有人看到了希望,如道家;不論那一家,都屬於事物的一個面,都是相對正確的,生命態度在於相對的選擇。

覺悟者 事功天下



三、生命的覺悟


對於生命存在模式和本質意義的追求,屬於覺悟之旅。嚴格意義上每一個人終生都在自覺和不自覺地覺悟。大家只有先覺和後覺的差別,沒有不覺悟的必然。而佛陀、聖賢和聖徒等只是先覺者,和我們每個人本質一樣,不可偏頗和盲目崇拜。在選擇正確的道路的建議方面,佛陀如是說:以己為舟,以法為舟,勿皈依他人!這裡的「他人」包括常識中的「佛陀」、「基督」和「聖賢」,當然,更不包括所謂的皇權或某黨,唯自心自足,一切法皆蘊藏在內心。


不要相信任何的所謂的「權威」,在道面前,從來沒有權威。與法本身相比,佛陀、基督、老子和孔子等先知們只是覺悟者;與我們後來者相比,僅僅是先覺者,不是法的本身,也不是法的代表。有經典證明,佛陀、基督、穆罕默德、孔子、老子等在世時,都反覆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要求弟子和眾生不要搞個人神化和崇拜。為了害怕誤導,甚至在世傳法時,幾乎一致性不留文字,單以口傳心教。這些先知們,也同時反覆強調他們的教法和所悟的法,不是學習、總結和抽象化任何前人的經驗、觀點上得來,而是自己在實踐中證悟得來。這也驗證了道一定是法自自然,不是法自任何人或物的道理。這一點,王陽明先生在世時,也正是如此謹守。不留文字,不做過多闡述,不搞個人崇拜。。。。。。這些正是佐證了,他們才是真正的開悟者。

有鑒於此,後來的靈性覺悟尋求者們,最重要的不是讀書查經、修廟補路,學問思辨,而是到具體事務中去體驗參悟。這個具體事務既指自然的各色山川,也指屬世的具體事務。堅持在具體事務上自覺自悟,可以借鑒,可以參照,更重要的還是自我意識的自性自足。靈性的追求者,不僅不是當下生命模式的消極者,還是勇敢的承擔者。就象我們不會漠視自然狀態下的自我模式,也不會無視超然狀態下的自我模式。相反,把自己龜縮在當下的自然狀態下者,不敢開始追求靈性追求者,才是真正的消極和懦弱。


先覺中的證悟者,對待當下的世界不是消極地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擔和轉化。證悟者可以於相離相地時刻觀照「自然的自我」,坦然地面對自然中的苦難,舍離「我執」帶來的牢籠,肯定和順從那些個自然存在模式中的煩惱和苦痛,而內心時刻能夠保持靈性自覺,安守內心的安寧,得以「自然的自我」和「超然的自我」的合一,當下和未來的合一,精神和物質的合一,生命的自我意識得以提升更高的維度,進入佛家的般涅磐,道家的自然,儒家的聖道等境界。

覺悟者 事功天下


四、覺悟者,事功天下


尋求精神靈性覺悟者必須明白,萬物皆有道,道既在外更在內。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勢,為人不可背道而馳,只能順勢而為。凡事就勢,就可以大成。獲得超越的自我,不僅能夠與萬物合一,精神升華,於當下的事功天下也是核心動力。


我們日常所認知的「事實」都只是「自我意識對於客觀事物的成像投射」,與事物的真相不完全對等。所以,我們才會不斷對身邊的人和事做出誤判,在現實的世界不斷失敗和挫折。要想突破自我,取得屬世的事功,必須能夠修鍊出透視事物本相,發現趨勢和順應趨勢的能力。正如先覺者之一,王陽明先生在世時,在軍事上以一介書生的基礎,攻無不克,事無不成的顯赫事功。之後的許多後世的牛人和大咖,均是如此而已。

覺悟者 事功天下



五、「自然的自我」和「超然的自我」的合一


覺悟者即呈現「超然的自我」存在模式,而未覺悟者困守「自然的自我」生存模式中。聖哲們基於對以往的了解,世界的苦痛唯一性呈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們忘記了人類存在的模式多樣性,而其中的第一本質是「道」,不是其他。他們相信這個混亂世界,有一個超自然的絕對實體存在-----道、法、上帝和梵,只有使它融合於當下,才是幸福的回歸。雖然有不同的信仰形式,但是它們的本質不會變。


「自然的自我」表現在自私自利的具體執著上,「超越的自我」則表現在自私自利的舍離上。這一點,不僅是佛家的要點,也是其他各家宗派的要點。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在這一點處匯合并交融。「超越的自我」要和「自然的自我」合一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對「自然的自我」舍離和認可。佛家認為「自然的自我」的必然狀態是「生、老、病、死、愁和雜穢」,這是自然狀態下的自然法則,沒有人可以逃離。不論我們是刻意麵對,還是刻意無視,都不可能改變這個自然法則。早期,佛陀尋求靈性證悟時,刻意地苦修的過程,就是刻意地承載和面對自然自我狀態下的必然苦難,結果是,沒有獲得證悟。最後放棄這種刻意的承載,轉而接受其合理的存在,採取相對面的舍離執著,既不主動去刻意突破,也不被動去刻意迴避,對當下的自然法則順勢而為,學會和它和諧相處,同時又專心於超越自我的靈性提升。就此,佛家找到了解脫世間苦痛的根本辦法,佛家認知到人生的苦痛,並不是自然自我狀態的全部,而是人們對待苦痛變遷,這個其中一面的態度。佛教認定生、老、病、死、愁和雜穢」是人生一面的必然狀態,那麼它的另一面就是「非生、非老、非病、非死、非愁和非雜穢」就是人生另一面的必然狀態,就如同事物的正反兩面(這也符合道家和儒家的事物陰陽兩性論),既然反面無法迴避,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其對立面的生存方式和態度。如此,「超越的自我」和「自然的自我」開始合一,從此,佛陀開悟了。隨後佛陀住世傳法四十五載中,一直未變。


有意思的是,對待人生苦痛必然面的態度上,世界各家宗教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儒家叫它私慾、佛家叫它魔羅、基督家叫它魔鬼。它們始終伴隨著儒家的良知、佛家的佛法、基督家的神性,無時無刻。人們對待這個必然的陰暗面,終生只能剋制,不能消除。


「自然的自我」和「超越的自我」並非矛盾對立存在,而是一物兩面,相輔相成。當人們深層次地認知「自然的自我」到極限時,即開發出了個體的最大潛能,「超然的自我」即刻呈現。這也符合道家窮極而變的規律,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

覺悟者 事功天下



六、「超然的自我」只能內求


「超然的自我」獲得的重要意義,用一句話來證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生命最重要的意義是:自由!自由於時空的束縛,自由於自然法則下,必然苦痛存在模式的輪迴解脫。


對於「超然的自我」獲得,只能向內求、用實踐去證悟。關於內求,就是不假外人和外物。如此,學佛之人可以拜佛,但是不要指望求佛。因為對另一個世界神祗,任何形式的援助要求,都不切實際,且已經與佛陀證悟地教化,背道而馳。佛法旨在獲得「超然的自我」與「自然的自我」合一之後的涅磐,唯有向內心深層次尋求,唯一途徑。佛家認為生命永遠被束縛在當下苦痛的存在模式中,生命將以業力的對等交換原則來無盡輪迴在各種必然的苦痛中,要想解脫,只能超脫進入到另一個更高維度的意識能量層級里去。

覺悟者 事功天下



七、覺悟與家庭和其他


在獲得「超越的自我」修鍊中,不同的教派對於「家庭」的態度不完全一致。佛家和基督家都認為是家庭是社會的紐帶,是社會負面因素的樞紐,是自私自利的交合,是阻礙人們獲得靈性提升的要素匯合,要求信心堅定的信徒必須捨棄家庭,徹底地進入修鍊狀態。而東方的儒家則不然,它理解家是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載體,是具體修鍊事物的對象,必須要維護和承擔,並由此獲得靈性證悟。


佛家弟子們,習慣性鑽深山老林,最初,並不是因為要逃避什麼,相反是要把自己置於大自然的險惡中,直面「恐怖、畏怯和害怕」,以便獲得最大化地提升。正如佛陀在傳法時表述自己苦修的經歷「當鹿或風吹動,而使樹葉沙沙作響時,嚇得他毛髮倒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千古奇文 百讀不厭
不忘初心 真英雄
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 傷害你的是自己對事情的想法與看法
止語修行 無言境界
里必看的經典名句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林清玄:不一天天走向覺悟,就一天天走向庸碌
也許病了才覺悟
歷史上的九位軍事天才,政治覺悟卻非常低,死得窩囊
這十句話,到晚年才覺悟就太遲了
「我會再次讓你說喜歡我,覺悟吧」
你就是光之工作者,覺悟的大師說
原諒我才覺悟,這樣扎馬尾居然可以顯臉小
佛就是覺悟了的人
亦舒 覺悟
覺悟人生 一碗面的故事
凡人覺悟了就是佛,佛是覺悟的凡人
被你傷害過之後,覺悟了
邪淫者有十大不如意果報!此視頻看完,99%的人都覺悟了!
如果你再不覺悟,孩子沒準將來就是「白眼狼」
如果你再不覺悟,孩子沒準將來就是「白眼狼
佛說:看透了無常 也就開始覺悟了
覺悟要在身心功夫上點滴做起——達照法師
怎樣在冬天做一個有覺悟的健身客
一段話,讓思想達到真正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