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周國際科技要聞

一周國際科技要聞

本周焦點


非分裂細胞基因編輯技術開發成功


由美國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組成的國際科研小組開發出一種名為「HITI」的新基因編輯技術,意為不需要同源序列的目標部位特異基因插入技術,首次可對非分裂細胞(存在於眼、腦、胰腺或心臟)進行有效操作。團隊利用該技術部分恢復了眼盲嚙齒動物的視覺反應,有望為視網膜、心臟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基礎研究和治療開闢新途徑。這對於編輯成年活有機體的基因組來說具有革命性意義。

本周明星


「Z機」:開啟核聚變「氘―氚」新時代


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中子數會提高60至90倍,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然而,這種方式不能一蹴而就,團隊將在可控制的情況下逐漸增加燃料投放比例。


外媒精選

向年邁老鼠注射年輕人類血液可恢復其活力


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5日消息,實驗顯示向年邁老鼠體內注入年輕人類的血液,能恢復其活力。研究人員從一組18歲的健康人類身上提取血液樣本,在3周時間內,每周兩次注射到12個月大的老鼠體內――對老鼠而言這個年齡相當於人類的50歲。測試顯示,年邁老鼠再次表現出與控制組年輕老鼠相似的活力。該發現將來可用於人類抗衰老研究。


「最」案現場


68年來最大最亮超級月亮現身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4日凌晨6時22分,月亮到達近地點,並在早上8時52分出現歷史性近地滿月。科學家表示,這是自1948年以來月亮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比最小月亮大14%,亮度提高30%。

一周之「首」


首個碳納米管制可彎曲太赫茲掃描儀問世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利用碳納米管研發出首個可移動、可彎曲、可穿戴的太赫茲掃描儀,能對包括人體在內的三維捲曲物體進行成像檢測。接下來團隊會將這些新太赫茲成像儀和信號識別電路與無線通信裝置一起集成到單個晶元上,以開發高速太赫茲監控系統。


一周技術刷新


彎曲光傳遞信息距離創新紀錄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科學家在實驗中成功讓彎曲激光束攜帶信息行進了143公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比之前紀錄提高了近50倍。這一新突破或能給衛星通訊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但目前彎曲光系統的編碼和破譯信息速度還不及發送電報所用的摩斯密碼。團隊接下來會利用已有技術,提高信息傳輸和編譯速度。


人腦連接結構獨一無二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作為個人的身份識別標記。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使用一種非侵入性的磁共振彌散成像技術,證實了每個人的大腦連接結構與指紋一樣,也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這種特異性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對人腦連接結構特異性的理解將有助於人腦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


前沿探索

冥王星表層下或存在海洋


在兩項獨立天文學報告中,科學家通過分析冥王星表面著名的心形區域的起源認為,由於該區域的一個盆地填滿了冰,致使冥王星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翻轉,從而在表面產生裂縫和張力,最終這一結論指向冥王星表層之下應有一片海洋,而且此海洋至今仍在。據進一步的最新研究稱,熱輻射允許該海洋保持液態。


合成生物學一大技術難題被攻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克了合成生物學的一大技術難題:將不同遺傳線路分隔在單個人工合成細胞內,以阻止它們相互干擾,從而可串聯成更複雜的遺傳線路,合成更複雜的藥物分子。這一新方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出全新遺傳線路,並有助於揭開地球生命早期起源之謎。


奇觀軼聞


SpaceX申請發射4425顆互聯網衛星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近日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遞交了發射4425顆互聯網衛星的申請,將分兩批升空,分5個軌道高度,用於為全球提供每戶1Gbps的高速上網服務。SpaceX公司此次申請發射的衛星數量,已是目前在軌活動衛星數量的3倍以上,超過了人類發射衛星的數量總和。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開平檢驗檢疫局局在進境快件中截獲胎兒性別檢測試劑盒
調查顯示過半科學家接受公開的同行評議
外交部:美國加入亞投行應該是件好事
數字圓明園5R展亮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
英國將向亞投行額外注資4000萬英鎊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周末A股重磅消息:科大國創 中毅達 亞泰國際 廈門港務 網宿科技
中國科技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一周連享五大科技成果:世界各國誰與爭鋒
一周海外科技乾貨匯總
接軌國際市場走在科技前沿 中歐高科技大會於泰一集團成功舉辦
全國科技活動周為觀眾打造一場「科技盛宴」
中國科技周開啟「科技之光」 「高精尖」注入更多樂趣溫度——第17屆全國科技活動周綜述
德國二戰時期科技世界第一 曾無限接近飛碟技術
美國《國際外科技術》雜誌教您一分鐘修護脊椎損傷
前沿|國際海洋科技會議首次在我國大陸舉辦 海洋科技成果知多少
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次中國又站在了世界技術的頂峰,恭喜中國!
掌握國際科技話語權
國際空間站迎中國項目:高科技跟跑的歷史性轉身
美媒:東南亞,中國稱雄世界科技行業的第一步
重磅消息:國睿科技 中國化學 掌趣科技 國泰君安 聯絡互動
國際科技合作,讓這裡「陽光普照」
期待「叫得響」的國產科普科幻產品——科技周熱中的冷思考
期待「叫得響」的國產科普科幻產品――科技周熱中的冷思考
這一周,我們一起來見證科技的神奇!全國科技活動周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