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更加有溫度
編者按: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文化論壇11月17日下午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運河廳舉行。論壇以「文明互鑒和網路文化建設」為主題,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致歡迎詞,白俄羅斯文化部副部長切爾尼克、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馬爾地夫駐華大使穆罕默德·費薩爾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發表主旨演講,16位國內外互聯網和文化業界代表圍繞「增進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互鑒」和「共同推動網路文化繁榮發展」議題深入探討和交流,來自國內外近100位嘉賓參加論壇。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發表題為《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更加有溫度》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全文:
一、技術邏輯與人文關懷
在以互聯網為中介所構建的技術整合體系中,「互聯網+」已經成為支配諸多領域的重要機制。在技術邏輯和人文精神之間,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關注的重要課題。互聯網是一種中性的媒介手段,其本身是沒有情感取向的。但是互聯網可以成為人文傳承和文化傳播的載體,為人文注入技術,為技術賦予體溫,走上一條科技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共贏之路。
二、高科技背景下文化傳承與保護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互聯網極大地推動了城市文化、城鎮化、信息化的發展,同時造成了包括非遺在內的地方傳統文化的邊緣化,甚至使這些文化面臨被淹沒的危險。相當一部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消亡的危機,保護傳承的任務異常艱巨和緊迫。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部分遺存在縣、鄉、村等基層地區,傳承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家族性和個體性特徵。在城鎮化進程中,很多傳統藝術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挑戰。其次,在文化保護中還存在傳承手段落後、傳承鏈條脆弱的問題。很多非遺項目面臨「人亡藝亡」的尷尬處境。再次,互聯網目前還沒有下沉到這些有最迫切傳承需要的地區,不能為當地非遺傳承提供技術支持和傳播工具。
在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種傳統行業的今天,藉助互聯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非遺傳承走出困境。首先,利用互聯網傳播,可以打破非遺傳承、傳播的地域壁壘,增加傳播的範圍和感染力,推動其從地域性走向跨地域性,從小眾化走向大眾化,從本地化走向異地化。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落後的傳承方式,讓家族式、點對點的傳承方式通過互聯網擴大傳承的受眾面。再次,這種網路空間的文化傳承,可以扶持弱勢文化,讓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能夠傳承下去,保護文化多樣性。
三、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有溫度
文化是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主觀性體現;互聯網則是一種客觀的技術手段,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途徑,讓客觀的互聯網技術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有溫度、有感情。
(一)技術下沉,消除城鄉數字兩極分化
為了防止或解決一些地區已經出現的城鄉在互聯網上的兩極分化,互聯網技術的空間布局應該進一步下移,變單一中心為多中心、改進以大城市為中心的不均衡分布為城鄉均衡分布,防止城鄉數字兩極分化,擴大新的城鄉差別。
(二)關注民生,助力精準扶貧
社會二元結構中,農村人口屬於弱勢群體,在互聯網技術城鄉分布不均衡的現狀下,農村又形成了新的互聯網弱勢群體。只有互聯網的網路實現城鄉均衡布局,確保城鄉使用互聯網權利對等、技術對等、資源對等,弱勢群體的狀況才能改變。要用互聯網技術發現和挖掘物質貧困地區的文化之「富」,使潛在的文化財富轉化為現實的物質財富,實現精準扶貧。
(三)文化為體,網路為用,體用結合,促進非遺保護
科技的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了時代的氣息,互聯網以互聯互通為主要特徵,以線上線下互動為主要手段,以信息記錄傳播為主要應用,可以極大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為「非遺」的搶救方式、保存方式、傳承方式、傳播方式和再現方式。
(四)讓數字充滿人情味
「非遺」保護數字化的目的不是出於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而是讓人們記住鄉愁,這會讓數字化的過程充滿人情味。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大規模地把文化遺產轉換成數字文化形態。我國也在不斷推進非遺保護的數字化進程。1997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珍藏的7000小時中國傳統音樂音響檔案(開盤錄音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啟動了「館藏瀕危音響檔案數字化搶救」項目。
四、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置性條件
互聯網一旦被用於關注基層、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貧困人口、關注瀕危文化遺產,就會變得有溫度。希望有溫度的互聯網保持住人文傳承的熱度,造福全人類,造福更多貧困弱勢人群,成為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文章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圖片來源:網路
※「約縱連衡」與「慶敘親誼」 ——明清以來番禺地區迎神賽會的結構與功能
※「光棍節」現象解讀
※革「弊」?中國人-神敬拜的禮俗辯證
※回望田野——小賣部與儲君廟
※20世紀中國神話學研究述評
TAG:民俗中國 |
※健身讓你在參加同學聚會時變得更有自信
※發揮「互聯網+」威力 讓中醫藥變得更加智慧
※在親密關係中進行積極對比,能使感情變得更好
※深入詮釋文化傳承與碰撞,《花兒與少年3》讓「冒險之旅」變得有溫度
※當愛情逐漸變得沒有溫度
※這樣扎女人才會變得更加有氣質,出門不化妝,也能美得與眾不同!
※德媒:「社會信用體系」計劃將讓中國人的誠信變得更好
※你的善良和溫柔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最弱一環將被補齊,若加盟他將讓曼聯陣容變得完美
※有圖有真相——選對髮型,會讓你變得更美!
※愛讓人變得不酷了
※在髮型上多花心思,它就能讓你變得更加美
※這樣的創意夜燈放在家裡,讓家變得氣氛變得更加溫馨
※讓影像變得更有影響力!
※把他的眼神變得比夏日更加炙熱
※最新消息:科學家提出氣候變暖會使得超強颱風變得更強
※互聯網和手機是如何讓我們變得害羞的?
※催淚:因為愛,讓我變得更加強大
※有主見的女人,會讓靈魂變得有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