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末年擎天名將,讓西夏、遼、金頗為忌憚,此人不死,大宋不滅

北宋末年擎天名將,讓西夏、遼、金頗為忌憚,此人不死,大宋不滅

种師道(1051-1126) 北宋名將。原名建中,又名師極,字彝叔。洛陽(今屬河南)人。種世衡之孫著名北宋末期賢士、軍事家。

人物生平

「知兵有謀卻敵虜,宋代名將种師道。」此詩句讚揚的就是北宋名將种師道。

种師道。生於宋仁宗皇佑三年,卒於宋欽宗靖康元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將領。

種氏三代為西北名將,他的祖父種世衡即為鎮守西夏的將領。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親切地稱他為「老種」。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而後京師失守,不久种師道病逝。

种師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學家張載為師。他本人以儒為主,兼融道、法。步人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肅狄道)推官,後為原州(今寧夏固原)通判及秦鳳路(即陝西路,治京兆,即陝西長安)常平等職。後來因事冒犯奸相蔡京,妄加「詆毀先烈」的罪名,沒入黨籍,屏廢十年。而後,由於种師道是將門之後,又被起用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涇原(今寧夏涇源)都鈴轄、統領懷德軍,駐軍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邊防線上。從此种師道由地方行政長官轉為率兵的將領。

西夏起兵,虎視中原,宋徽宗命太師童貫率軍征討。童貫看上去威風凜凜,實際上只會虛張聲勢。

宋徽宗不放心,又召种師道詢問策略,种師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們可以反擊;但是我們討伐西夏,實在難於取勝。輕舉妄動,惹事生非不是上策。」

宋徽宗把种師道的意見轉告童貫,童貫哪裡肯聽!還想從內地挑選弓箭手充實新拓邊塞。宋徽宗看出童貫確實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徵詢种師道的意見。

种師道很有見解地說:「我擔心內地調兵尚未成功,邊防可憂之事已經發生。」

宋徽宗覺得很有道理,便賜給他金帶將軍服,誇獎他說:「師道是我親自提撥的將才」。种師道也就此榮升為提舉秦鳳弓箭手、時五路並置官。童貫知道後心裡很不高興,种師道聽說後便不敢接此重任。宋徽宗又改任他為崇福宮提舉,接著又改任西安(今甘肅海原)知州。

此後,种師道在童貫手下任都統制(領兵統帥,兵罷則省,宋制,出兵拜帥,賜予帥印;兵罷收回帥印,取消兵權),拜保靜軍節度使。童貫再次策劃伐遼。

當時遼國正被女真族搔擾,而且步步逼近。种師道勸阻童貫說:「打個比方,我們的鄰居家有一夥強盜正在搶劫財物,我們不去救助,反而乘人之危,也加入強盜隊伍,插手搶劫,實非正義之師所為」。

北宋末年擎天名將,讓西夏、遼、金頗為忌憚,此人不死,大宋不滅

童貫不以為然,依然堅持伐遼。而遼軍早有準備,鼓噪而來,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幸虧种師道事先備有巨梃,才避免了一場大的慘敗。

不久,遼派使者入宋謀求議和,共同對付女真。种師道建議童貫答應遼使的要求,童貫不僅不聽,還私奏种師道通敵。奸相王黼不辨真假,勃然大怒,立即將种師道削職,由當時任河陽三城(河陽,今河南孟州;三城:南城、北城、中彈城)節度使的劉延慶取代。

直到劉延慶後來遭到慘敗,宋徽宗才想起他「親自提撥的將才」這句話,於是又起用种師道為憲州(今山西靜樂)刺史,知環州(今甘肅環縣),恢復了种師道保靜軍(今寧夏靈武西北)節度使的職務。

宋徽宗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初春,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北宋京城開封。宋徽宗見兵臨城下,便慌了手腳,在童貫等人簇擁下逃命。繼承皇位的宋欽宗(改元靖康)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在寒風敗草,枯木冰花和一片肅殺的氣氛中等待著各路勤王軍隊的到來。

种師道率西路勁旅奉詔日夜兼程。行至西京洛陽,便知金兵屯於開封城下。幕僚們建議:「金兵兇猛,我部可暫時駐紮汜水(今河南汜水),以保萬全」。

种師道說:「駐紮汜水,正說明我們兵寡,無勇無謀;勇往直前,卻讓金兵揣測不透,難料虛實。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將至,會士氣大振,我部豈能憂敵!我們不僅要前進,還要大造輿論,搞得沸沸揚揚,勢如破竹。」部隊繼續前進,沿途散發傳單(揭榜),聲稱「種少保領兵百萬而來」,直抵開封城西。金兵見西路大軍由种師道率領,氣勢洶洶,如同潮水一般而來,便稍稍北撤,不敢輕舉妄動。

种師道領兵到了開封,宋欽宗派尚書右丞李綱迎接並犒勞將士們。种師道入見宋欽宗,宋欽宗問:「金兵大軍壓境,卿對眼前國事如何看法?」

种師道回答說:「金人不懂兵法,孤軍深入是在送死,豈能讓他白白回家!」

宋欽宗說:「我已決心議和,還是向金人妥協為好」。

种師道聽了大吃一驚,』心想「議和」、「妥協」其實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說出口,鎮定一會兒之後答道:「我是一名軍人,我的職責就是保衛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它的我全然不知。」

宋欽宗聽後,覺得甚合心意,使授种師道為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統率各路勤王大軍,實際上就是當時的兵馬大元帥。

各路大軍到了開封,唯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所率重兵因路途遙遠難行尚未到達。种師道原以為待各路勤王部隊到齊後共商對策以克敵制勝。不料,熙河(今甘肅熙河)領兵姚仲平(又作平仲)到京後,立即提出「和,不必戰;戰,應從速」的主張,並得到兵部侍郎李綱的贊同。

种師道用兵老練持重,他以為「不和即戰,不戰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進。然而宋欽宗更是急不可耐,屢屢督促种師道出戰。种師道一再講明原因利害,待种師中領兵抵京,集中優勢兵力出戰不遲。可是宋欽宗決計立即襲擊金人兵營。結果由於金兵早有防備,結果宋軍大敗。

當時的北宋王朝,文有李綱,武有种師道,如果君臣齊心,上下團結,是完全可以抗拒金兵的。然而君昏臣奸,江河日下,搖搖欲墜的北宋王朝已是瀕臨絕境。宋軍大敗之後,种師道以為還可以收拾殘局,上奏宋欽宗和宰相李邦彥說:「今日雖敗,明晚再襲,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難防」。

宋欽宗默默不語,李邦彥堅決反對,並主張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還策動宋欽宗解除了李綱的宰相職務。

宋欽宗和李邦彥的投降舉措,激起京城軍民的怒潮,一致要求罷免李邦彥,起用主戰派李綱,軍權由种師道掌管。宋欽宗被迫恢復李綱的職務。軍民齊呼:「我們要李綱,要種大人,不要李邦彥!」种師道趕到軍民中間,熱烈、壯觀的情景使种師道掉下了熱淚。

李綱、种師道立即下令:凡英勇殺敵者,皆予重賞!金兵迫於軍民的激憤,又看到李綱、种師道掌權,文武同心,才下令撤軍。東京軍民保衛戰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

金兵北撤,种師道以為應該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機會,可以在金兵渡黃河的混亂時機聚殲,然而宋欽宗擔心金兵捲土重來,再次招惹禍端,因而他不但不聽种師道的意見,反而再次收回种師道的帥印。御史中丞許翰奏請宋欽宗不可撤掉种師道的軍權。

宋欽宗則以為「師道年邁,將以何用?」並命許翰去看望种師道。許翰見了种師道,說明來意。种師道看到國家存亡之秋,針對形勢分析了雙方軍情,談了自己的意見,他以為:「我眾敵寡,我軍可以扼守要道,分兵結營,斷其糧道,大可獲勝。」

許翰聽了,以為老將軍思路敏捷,智慧清晰,並未衰老。正當此時,金兵南下,宋欽宗只得再次起用种師道,把他派往前線抵禦金兵。

种師道以國家安危為重,不顧年邁,接受了宋欽宗的任命,走馬上任。行前,他上書宋欽宗,請求朝廷准許集中優勢兵力破敵,調遣關中、河北、河東各路兵馬,沿著滄(今河北滄州)、衛(今河南濮陽)、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師)一線設防,以防金兵。

然而,滿朝無識之徒和庸碌之輩,以為金兵已退,何必興師動眾。种師道的正確建議因此未被採納,領無設防之兵,打無準備之仗,是難於獲勝的。

正當种師道左右為難之時,傳來噩耗,他的弟弟种師中戰死在榆次(今山西榆次)。太原被金兵攻陷後,宋欽宗又命种師道巡視邊防。种師道估計金兵將大舉進攻東京,急忙上疏請宋欽宗赴長安避風,而朝臣輿論則說种師道膽小怕事,於是又被宋欽宗召回東京。

种師道一路風塵,加之精神鬱郁而身染重病。到京不久便與世長辭,終年七十六歲。

由於北宋王朝皇帝昏庸,宰輔奸佞,每在關鍵時刻不採納种師道的建議,不接納种師道進諫。

种師道去世不久,當年的農曆11月金兵渡過黃河南下。宋欽宗詔康王(趙構)與金議和。農曆閏11月,金兵圍東京。宋欽宗詔河北守臣盡起軍民入援,結果無濟與事,月末金兵陷京師。戰後,京城洛陽陷落,宋徽宗、宋欽宗成了金國的俘虜,北宋因此滅亡。史稱「靖康之難」。

北宋百官軍隊亂作一團,康王在相州(今河南安陽)開大元帥府,大索京城金帛,並割地兩河予金。

後來,宋徽宗、宋欽宗在流囚之時,疲苦不堪,回想起當年种師道為其所出的謀略,自己卻因為他年紀大了而沒聽從,宋徽宗經常懊悔地捶著自己的胸口說:「都是因為沒聽種卿之言,才到了這個地步啊!」

歷史記載

种師道(1051-1126)北宋名將。原名建中,又名師極,字彝叔。洛陽(今屬河南)人。善察形勢,沉毅有謀。初以蔭補官,歷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因被誣入元佑黨籍,罷廢近十年◇起為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知懷德軍。政和六年(1116),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初,奉徽宗命率軍修築席葦平城(後改為靜夏城,今甘肅平涼境),城未就而夏軍驟至,乃列陣葫蘆河(今寧夏清水河)畔,佯欲決戰,暗遣軍出夏軍後,揚言宋援軍至,乘其猶疑之機,前後夾擊,大敗夏軍。六月,再破夏軍於藏底城(今陝西志丹北),升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四年,從童貫攻遼,因建議被拒,兵敗雄州(今河北雄縣)。六年,建議聯遼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軍大舉攻宋,起為京畿、河北制置使。靖康元年(1126)正月,率1.5萬兵救援東京(今河南開封),進至洛陽,聞金軍已臨城下,遂虛張聲勢,沿路張榜,號稱百萬,張旗擊鼓而進。金軍不知虛實,移師增壘自衛。至京,授同知樞密院事、京畿兩河宣撫使。因反對割地議和,建議乘金軍回師時半渡而擊,被欽宗罷為中太一宮使。不久復為河北、河東宣撫使,出屯滑州(今滑縣東)。八月,金軍復大舉攻宋,請欽宗暫避長安(今西安),朝廷召其還朝。十月病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一道離奇的奏摺,把李自成推上了農民起義的舞台
晚明第一猛,被清軍砍去半邊臉頰仍能手殺數十人,威震海內
抗擊清軍,平定張獻忠,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單獨作傳的女子
唐朝名將,從平民至郡王,最終配像於凌煙閣,配享歷代帝王廟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北宋名將,遼、金的剋星,因壯志難酬,悲憤去世,此人死,北宋亡
北宋名將,敗契丹,平西夏,令外族敬重,此人死,西夏叛宋
人稱「面涅將軍」的北宋第一名將,大破西夏,最後抑鬱含恨而死!
南宋名將,岳飛和金朝只打了三年,而此人和金兵作戰有十年
人稱「面涅將軍」的北宋第一名將,大破西夏後倍受朝廷猜忌,最後抑鬱含恨而死!
隋朝名將:張須陀,這個最後戰死沙場且不被人知的大將
唐朝名將王方翼,壯年戎馬,笑傲天下,晚年凄涼,客死異鄉
此人是曹操麾下名將,與張遼齊名,可惜英年早逝,如今墳冢荒涼
中國歷史上死的十分冤的名將,此人不死,秦始皇絕不可能兼并天下
北宋第一王牌間諜,竟是個和尚,一人除掉西夏兩大名將
宋朝不弱,宋代十大名將排行,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他是裴元慶的幼弟、李靖的徒孫,更是大唐名將,威震天下
大秦最後的柱國,殺諸侯,滅名將,橫掃天下,力挽狂瀾
人人痛恨的大奸臣,其實是北宋名將良臣,被黑上千年
太平天國名將,嚇得劉銘傳自殺,李鴻章哀嘆:稱雄十年、騎將好漢
抗金名將中不單單是岳飛功勞大,此人不比岳飛小,一戰保南宋百年
唐玄宗晚年的昏庸,至使三大名將隕落
三國最帥名將!戰文丑,退張郃徐晃,70多歲斬西涼大將韓德,群毆不在怕的,單挑更是誰來滅誰
歷史上死的十分冤屈的名將,此人不死,秦始皇絕不可能兼并天下